現代守歲的兩種含義?

General 更新 2024-11-21

寫出過年的五樣習俗,字要是現代漢字 45分

二十三祭灶天,

二十四寫聯對,

二十五做豆腐,

二十六割年肉

除夕守歲:

除夕之夜民間有守歲的習俗。《東京夢華錄》第十卷《除夕》說:“士庶之家,圍爐團座,達旦不寐,謂之守歲。”除夕守歲之俗由來已久。關於除夕守歲的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誌》: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日“守歲”。

除夕貼對聯,掛彩燈,穿新衣,還要剁餃餡包餃子。年是什麼?年是穀穗沉沉下垂的的形象,是收穫的象徵,所謂“五穀熟曰年”。

年是什麼?年是一隻怪獸,一年四季都在深海里,只有除夕才爬上岸來。它一上岸,所到之處便是洪水氾濫。後來人們在家門口貼起紅紙,院子裡燒柴禾、攏旺火,用菜刀剁菜肉,發出雷鳴般的聲音。把“年”嚇回逃回了海里。於是就有了除夕貼對聯,掛彩燈,穿新衣,還要剁餃餡包餃子,晚上還要攏旺火、燒柴禾,------這就是年了。

接財神

民間傳說正月初五是財膽的生日,所以過了年初一,接下來最重要的活動就是接財神一一一在財神生日到來的前一天晚上,各家置辦酒席,為財神賀辰。

耍龍燈

耍龍燈也叫“舞龍”、“龍燈舞”,是我國獨具特色的民間娛樂活動。從春節到元宵燈節,我國城鄉廣大地區都有耍龍燈的習俗。經過千百年的沿襲、發展,耍龍燈已成為一種形式活潑、表演優美、帶有浪漫色彩的民間舞蹈。

耍龍燈起源於人們對龍的迷信,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在古代人們用舞龍祈禱龍的保佑,以求得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春節的時間和習俗是什麼?

給你點簡單的回答:

春節 正月初一 舞獅.

元宵節 正月十五 賞花燈

清明節 無固定日期,大約在陽曆的4月4日至6日之間,祭祖

端午節 農曆五月初五,賽龍舟

乞巧節 農曆七月初七,牛郎織女相會(同時又是中國的情人節)

中秋節 八月十五 賞月,吃月餅.

重陽節 農曆九月初九 登高

小年夜 農曆十二月廿四.送神上天

大年夜 農曆十二月三十.貼春聯,吃團圓飯.

我國北方是怎樣過春節的

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後一天夜裡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的習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

貼春聯和門神

臘月廿三小年 ,祭灶神,吃灶糖,掃塵,貼年畫

每年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天的晚上,農曆年的最後一天(月大為30日,月小29日),稱之為“除夕”。它與春節(正月初一)首尾相連,是人們辭舊迎新的日子。由於農曆大月有三十天、小月只有二十九天,所以除夕的日期也就有廿九、三十的不同了。但是這一天常常不論是二十九還是三十,習慣上都被稱為“大年三十”。除夕晚上全家人團圓吃年夜飯(農曆一年中最後一頓飯),年夜飯以後有發壓歲錢和熬年夜(守歲)的習俗,表示從農曆本年的最後一天守到下一年的第一天。

吃年夜飯

看春節聯歡晚會正月初一放爆竹春節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稱為“滿堂紅”。這時滿街瑞氣,喜氣洋洋。

食俗:

臘八粥

年糕

北方年夜餃子

夜飯有吃餃子的傳統,但各地吃餃子的習俗亦不相同,有的地方除夕之夜吃餃子,有的地方初一吃餃子,北方一些山區還有初一到初五每天早上吃餃子的習俗。吃餃子是表達人們辭舊迎新之際祈福求吉願望的特有方式。按照我國古代記時法,晚上11時到第二天凌晨1時為子時。   “交子”即新年與舊年相交的時刻。餃子就意味著更歲交子,過春節吃餃子被認為是大吉大利。另外餃子形狀像元寶,包餃子意味著包住福運,吃餃子象徵生活富裕。與北方不同,南方的年夜飯通常有火鍋和魚。火鍋沸煮,熱氣騰騰,溫馨撩人,紅紅火火;“魚”和“餘”諧音,象徵“吉慶有餘”,也喻示著生活幸福,“年年有餘”。南方還有一些地方過春節講究吃年糕,年年高(糕),象徵收成一年比一年高,境界一年比一年高。

元宵

春餅

春節的文化

春節是指漢字文化圈傳統上的農曆新年,俗稱“年節”,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新歲,但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在春節期間,中國的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

春節的習俗和活動? 20分

春節是除舊佈新的日子,春節雖定在農曆正月初一,但春節的活動卻並不止於正月初一這一天。從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節起,人們便開始“忙年”:掃房屋、洗頭沐浴、準備年節器具等等,所有這些活動,有一個共同的主題,即“辭舊迎新”。

春節也是祭祝祈年的日子,古人謂穀子一熟為一“年”,五穀豐收為“大有年”。西周初年,即已出現了一年一度的慶祝豐收的活動。後來,祭天祈年成了年俗的主要內容之一;而且,諸如灶神、門神、財神、喜神、井神等諸路神明,在春節期間,都備享人間香火。人們藉此酬謝諸神過去的關照,並祈願在新的一年中能得到更多的福佑。

春節還是閤家團圓、敦親祀祖的日子。除夕,全家歡聚一堂,吃罷“團年飯”,長輩給孩子們分發“壓歲錢”,一家人團坐“守歲”。元日子時交年時刻,鞭炮齊響,辭舊歲、迎新年的活動達於高潮。各家焚香致禮,敬天地、祭列祖,然後依次給尊長拜年,繼而同族親友互致祝賀。

春節更是民眾娛樂狂歡的節日。元日以後,各種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競相開展:耍獅子、舞龍燈、扭秧歌、踩高蹺、雜耍諸戲等,為新春佳節增添了濃郁的喜慶氣氛。

因此,集祈年、慶賀、娛樂為一體的盛典春節就成了中華民族最隆重的佳節。而時至今日,除祀神祭祖等活動比以往有所淡化以外,春節的主要習俗,都完好地得以繼承與發展。

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據《呂氏春秋》記載,中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

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淨淨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守歲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誌》: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

拜年

現代社會通行的賀年卡在中國古代已經實行。早在宋代,皇親貴族士大夫的家族與親族之間已使用專門拜年的賀年片,叫做“名刺”或“名貼”。它是把梅花箋紙裁成約二寸寬、三寸長的卡片,上面寫上自己的姓名、地址。各家門上粘一紅紙袋,稱為“門簿”,其上寫著主人姓名,用以接收名刺(名貼)。拜者投名刺(名貼)於門簿,即表示拜年,其意義與現代賀年卡一樣。

貼春聯

貼春聯的習俗,大約始於一千多年前的後蜀時期,是有史為證的。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樑章矩編寫的春聯專著《檻聯叢話》對楹聯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論述。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斗方等。“門心”貼於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於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於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於相應的地方;“鬥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傢俱、影壁中。

窗花與“福”字

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剪紙在中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

有哪些慶祝春節的活動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如何過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

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淨淨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樑章矩編寫的春聯專著《檻聯叢話》對楹聯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論述。

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斗方等。“門心”貼於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於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於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於相應的地方;“鬥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傢俱、影壁中。

貼窗花和倒貼“福”字

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剪紙在我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也被稱其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誇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願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

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有的人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穀豐登、龍鳳呈祥等。

年畫

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反映了人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託著他們對未來的希望。年畫,也和春聯一樣,起源於“門神”。 隨著木板印刷術的興起,年畫的內容已不僅限於門神之類單調的主題,變得豐富多彩,在一些年畫作坊中產生了《福祿壽三星圖》、《天官賜福》、《五穀豐登》、《六畜興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畫、以滿足人們喜慶祈年的美好願望。 我國出現了年畫三個重要產地:蘇州桃花塢,天津楊柳青和山東濰坊;形成了中國年畫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國現今我國收藏最早的年畫是南宋《隨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的木刻年畫,畫的是王昭君、趙飛燕、班姬和綠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間流傳最廣的是一幅《老鼠娶親》的年畫。描繪了老鼠依照人間的風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場面。民國初年,上海鄭曼陀將月曆和年畫二者結合起來。這是年畫的一種新形式。這種合二而一的年畫,以後發展成掛曆,至今風靡全國。

守歲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誌》: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

我瞭解的民俗活動

春節民風民俗調查 春節,是農曆正月初一,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按照我國農曆,正月初一古稱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稱年初一,到了民國時期,改用公曆,公曆的1月1日稱為元旦,把農曆的1月1日叫春節。 春節到了,意味著春天將要來臨,萬象復甦草木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穫季節又要開始。人們剛剛度過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著春暖花開的日子,當新春到來之際,自然要充滿喜悅載歌載舞地迎接這個節日。千百年來,人們使年俗慶祝活動變得異常豐富多彩,這也成為我國寶貴的歷史文化財富。 一、調查內容: 春節活動以及節前節後的其它節日、活動 二、調查時間:2012年1月13日—2月10日 三、調查方式: 先通過網絡或老年人之口對春節習俗做一統計,然後根據各地的不同,留意當地的這些春節習俗、活動,對這些活動親身體驗,在活動中和老年人交流,瞭解這些活動,並在活動中注意觀察,瞭解這些活動在當今時代的特色以及和過去的不同,然後寫出小區域春節習俗調查報告,最後彙總。 四、調查結果: 經過大家的努力,我們對河南部分地區的春節習俗、特色活動進行了親身體驗,並在活動中對傳統的春節文化得到了深刻的體會,並以一個炎黃子孫而自豪、驕傲。 (1)節前節後的其它節日、活動: ①:臘月二十三 過小年(祭灶): 農曆臘月二十三,是春節前的一個重要民間節日,人們稱它為“祭灶節” ,人們為了讓灶王向天上玉皇大帝多說好話,家家都要擺上灶王爺的牌位,有的在牌位兩邊對子上寫著“上天言好事,下界送吉祥”。意為灶王爺餞行。 。每到這個時候,人們按捺不住迎接新年的喜悅心情,停下手中各種活計,忙忙碌碌地例行年前的祭灶送神活動。每到臘月二十三這天,中原城鄉噼噼叭叭燃放起新年的第一輪鞭炮。城鎮居民忙於購買麻糖、火燒等祭灶食品。而在廣大農村,祭灶的準備活動和隆重的祭灶儀式便在震耳欲聾的炮聲中漸漸拉開了帷幕。祭灶儀式多在晚上進行。祭灶時,祭灶人跪在灶爺像前,懷抱公雞。也有人讓孩子抱雞跪於大人之後。據說雞是灶爺昇天所騎之馬,故雞不稱為雞,而稱為馬。若是紅公雞,俗稱“紅馬”,白公雞,俗稱“馬”。焚燒香表後,屋內香菸繚繞,充滿神祕的色彩。男主人斟酒叩頭,嘴裡唸唸有詞。唸完後,祭灶人高喊一聲“領”!然後天執酒澆雞頭。若雞頭撲楞有聲,說明灶爺已經領情。若雞頭紋絲不動,還需再澆。 祭灶儀式結束後,人們開始食用灶糖和火燒等祭灶食品,有的地方還要吃糖糕、油餅,喝豆腐湯。在河南,典型的祭灶食品要首推灶糖。灶糖,是一種又粘嘴又粘牙的麥芽糖。祭灶供灶糖的原因,是為了粘住灶爺的嘴巴。傳說灶爺是玉帝派往人間監督善惡之神,它有上通下達,聯絡天上人間感情,傳遞仙境與凡 間信息的職責。在它上天之時,人們供它灶糖,希望它吃過甜食,在玉帝面前多進好言。也有人說,祭灶用灶糖,並非粘灶爺的嘴,而是粘嘴饞好事、愛說閒話的灶君奶奶的嘴。祭灶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燒也是很有特色的節令食品。每到臘月二十三祭灶這天,城市中的燒餅攤點生意非常興隆。人們擠擁不動,爭買祭灶火燒。農村大多是自己動手,發麵、炕制,一家人熱熱鬧鬧,很有過小年的味道因此部分地區又稱過小年。人們把祭灶節看作僅次於中秋的團圓節。凡在外地工作、經商、上學的人,都爭取在臘月二十三之前趕回家裡。能吃到家裡做的祭灶火燒,便會得到灶神的保護,來年家人就能平安無事。 ②:臘月二十四(部分地區在臘月二十五) 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

春節習俗的變遷

從慶祝形式上來說就有很大變化,形式更為多元。

也許我們不再像過去那樣嚴格按

照程序做一些像是送灶神,祭拜祖先等等之類的活動,而是更多地關注人本身的心理或者氣

氛。簡單來說就是人們更關注家庭團聚的和睦氣氛,而少了很多傳說神話色彩,多了“人文

主義”色彩,人們也更多地關注怎樣更加舒心地過。所以選擇春節期間外出旅遊已經很常見

了。年夜飯也不再單調,更多的人選擇出去吃。

以往在除夕這個重要時刻人們都守歲,還有一系列語言禁忌,生怕說不吉利的話大人通常

不叫小孩在初一早上說話。現在我們可以也感受到守歲的人已明顯減少,甚至有些人覺得過

年沒意思只好打牌上網。

再者從人們對春節的情感也有所改變。

從方方面面都可以看出過年的變化,也有很多人都在抱怨年輕人崇洋媚外喜歡過洋節而對

傳統節日淡化,的確在變化中出現很多寓意變味的狀況,比如今年一些地區給小孩壓歲錢的

起步價已漲到

500

元,很多人過一年單是壓歲錢就要花費一萬元以上,這給很多成年人帶來

無盡壓力,在我國香港臺灣地區給小孩壓歲錢都是象徵性的用紅包包個十元二十元,通過一

個小小的紅包傳達對小孩新年的祝願,而似乎我們身邊壓歲錢成了一種變味的被大人用來達

到某種目的工具,原本飽含美好寓意的壓歲錢也沾上了名利等世俗塵埃,的確讓我們感到悲

哀。

出現這些不好的現象有其必然的社會因素,畢竟經濟發展快是人們的錢包鼓起來時這一現

象的誘因。但是我們應該相信經過一段時間它會回到其原始軌道上來,因為這是大家都期盼

的。當然不能把所有的變化都理解成糟粕,變化終歸由其社會歷史發展所左右,這就是歷史

演進,這也是中華文化歷經千年而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寫照,不好的總會被歷史的車輪所碾

碎,總結春節習俗發生變化大致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第一,中國改革開放的三十年,人們

不僅鼓了腰包,同時也解放了思想,文化的發展更提高了人們的口味。

人們也是社會的主體,思想解放的人們也逐漸打破一些舊俗,為春節活動的多元化創造了

條件。第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一些人對吃喝也不再像以前那樣在意,所以人們制

作年夜飯的途徑方式也有所改變。同時人們的享受資料所佔比例增加。對於春晚的要求也越

來越高,這也是人們對高文化水平的追求。旅遊爬山等中所蘊涵的精神享受也逐漸為人們所

追捧。再者,經濟上的發展,政治上的穩定,文化上的繁榮,都對春節活動的多元化提供了

條件,奠定了基礎,如果沒有百姓的安居樂業過年的豐富多彩活動又從何談起,過年方式多

元化正是國家穩定發展的表現。

我們不需要刻意的去阻止它的變化。就像如今年味淡了,

也是因為人們物質生活發達,過去只有過年才能享受到的平時就可以滿足,人們已經擺脫了

那個食不果腹的年代,其價值追求也在與時俱進,過去的幾千年的夢想已成事實,而且來的

那樣快,讓人一時無法接受,父輩們即享受著現代的物質生活,又渴望那個物質匱乏年代給

人的滿足感,但是他們忽視了這兩面本來就是矛盾的不可兼得。所以他們情感上有些過意不

去。但是又有誰希望整日生活在貧苦中呢?這麼說來從春節習俗的變化中倒真的看出了社會

的鉅變。是啊,現在的春節無處不體現著時代的內涵,貼的對聯是講家庭和諧的,穿的漂亮

新衣是工業發展於藝術的產物,出門旅遊坐的是汽車等等。

有些人從保護傳統文化角度出發希望國家出臺措施保護春節民俗等,他們表現出了過度

的擔憂但我認為大可不必。春節的主題是團圓與和諧,這個主題永遠不會過時這是歷經千年

不變的,所以我們只要一直圍繞這個主題過節就不會忘記和丟棄什麼:二是不斷用新的方式

來豐富我們的主......

春節習俗簡介

爆竹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是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隨著時間的推移,爆竹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品種花色也日見繁多,每逢重大節日及喜事慶典,及婚嫁、建房、開業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慶賀,圖個吉利。現在,湖南瀏陽,廣東佛山和東堯,江西的宜春和萍鄉、浙江溫州等地區是我國著名的花炮之鄉,生產的爆竹花色多,品質高,不僅暢稜全國,而且還遠銷世界。

相關問題答案
現代守歲的兩種含義?
統計一詞的三種含義?
守歲是什麼含義?
通識教育的三種含義?
春望中的望的兩層含義?
除法的兩個含義?
北京的春節守歲的含義?
家裡發現的兩種蜘蛛,這都是什麼蜘蛛,有毒嗎? ?
長城對現代中國的意義?
欣欣向榮的兩種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