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義的反致包括?
國際私法中反致產生的原因? 5分
反致是指法院地國在根據本國衝突規範適用外國法的過程中,接受了該外國的衝突規範的指定,適用本國實體法或第三國實體法的制度。廣義的反致包括直接反致、轉致、間接反致等類型。
產生反致的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
1、因各國對本國衝突規範指引的外國法的範圍理解不同,一些國家認為被指定的外國法包括該外國的衝突法。
2、由於對同一涉外民事關係規定了不同的連結點。
3、在具體案件中有相互指定的致送關係發生。
什麼是狹義貨幣(M1)與廣義貨幣(M2)有什麼區別?反映的經濟指標是什麼?
國際上大致的劃分是:狹義貨幣(M1)=流通中的現金+支票存款(以及轉賬信用卡存款)廣義貨幣(M2)=M1+儲蓄存款(包括活期和定期儲蓄存款)另外還有M3=M2+其他短期流動資產(如果國庫券、銀行承兌匯票、商業票據等)我國對貨幣層次的劃分是:M0=流通中現金狹義貨幣(M1)=M0+企業活期存款+機關團體部隊存款+農村存款+個人持有的信用卡類存款廣義貨幣(M2)=M1+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企業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質的存款+信託類存款+其他存款另外還有M3=M2+金融債券+商業票據+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等其中,M2減M1是準貨幣,M3是根據金融工具的不斷創新而設置的。我國現階段也是將貨幣供應量劃分為三個層次,其含義分別是M0:流通中現金,即在銀行體系以外流通的現金M1:狹義貨幣供應量,即M0+企事業單位活期存款 M2:廣義貨幣供應量,即M1+企事業單位定期存款+居民儲蓄存款。M1反映著經濟中的現實購買力;M2不僅反映現實的購買力,還反映潛在的購買力。若M1增速較快,則消費和終端市場活躍;若M2增速較快,則投資和中間市場活躍。中央銀行和各商業銀行可以據此判定貨幣政策。M2過高而M1過低,表明投資過熱、需求不旺,有危機風險;M1過高M2過低,表明需求強勁、投資不足,有漲價風險。 查看更多答案>>
廣義積分就是反常積分嗎?
無限區間上的積分或無界函數的積分,這兩類積分叫作廣義積分,又名反常積分. 1.無限區間上的積分 一般地,我們有下列定義 定義6.2 設函數f(x)在區間[a,+∞)上連續,取t>a,如果極限 當t→+∞時lim∫f(x)dx (t為上限,a為下限)存在,就稱此極限值為函數f(x)在無窮區間[a,+∞)上的廣義積分.記作∫f(x)dx(+∞為上限,a為下限) 即 ∫f(x)dx(+∞為上限,a為下限)=lim(t→+∞)∫f(x)dx(t為上限,a為下限) ( 6.24 ) 這時我們說廣義積分∫f(x)dx(+∞為上限,a為下限) 存在或收斂; 如果 不存在,就說函數f(x)在無窮區間[a,+∞)的反常積分沒有意義或發散 類似地,可以定義 在區間(-∞,b]及取t >
國際私法是否需要反致制度
在國際私法關於外國法的適用與排除中,反致是一個很重要的一個制度,但是多少年來,對於這個制度的爭論也一直沒有停止過,也一直沒有得到答案。
反致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反致包括狹義的反致、轉致、間接反致和外國法院地說四種。
狹義的反致是指某一涉外民事案件,法院按照自己的衝突規範本應適用外國法,而該外國法中的衝突規範卻指定應適用法院地法。
轉致是指甲國(法院地國)衝突規範將涉外民事案件的準據法指向乙國,而根據乙國的衝突規範,又指向了丙國,最後適用丙國法律審理案件。
間接反致是指甲國(法院地國)衝突規範將涉外民事案件的準據法指向乙國,而根據乙國的衝突規範,又指向了丙國,最後丙國的衝突規範又指向甲國,最後仍用甲國法來審理案件。
外國法院地說我認為不應該納入反致制度之中,因為在我看來,這種學說相當幼稚,並且在實踐中很難操作,所以在此不做解釋。
轉致、間接反致和外國法院地說等都是和狹義的反致一樣,通過不同的衝突規範指引,最後適用了別國或者本國法。但是在大多數的國際私法案例中,最終都是適用了外國的法律。
歷來爭論的焦點就是反致制度是否需要,對此,已經有很多學者提出了支持和反對的意見,今天,我也談談我對此制度的看法。
我認為,反致制度是不必要的。主要有一下幾個方面的理由。
第一,從國家主權的角度而言,各國衝突規範是本國立法者行使立法權的體現,同時也是一國主權的最直接體現,如果適用反致制度,等於立法者自己主動否定所立之法,是對立法的一種否定,是對國家主權的一種踐踏,因此是極不應該的。
第二,從人民的角度而言,一個當事人不管是外國還是本國人,都是出於對一國法律的信任才選擇在當地打法院起訴的,在起訴時,他們堅信法律將會保護他們的權益。但是讓他們始料未及的是這個國家的法院卻決定要適用外國法來審理此案件,在他們看來,這無疑與“出賣”大同小異。這樣必將導致當事人對本國法律的不信任,並由此擴展到別的法律,使國家的法律被人民懷疑。人民從此不敢再相信法律可以保護自己,因為自己通過社會契約建立的國家竟然不能通過法律來保護自己,他們必將陷入失望之中,由於這種失望,他們也將不再信任政府,不再信任國家,這樣的國家試問還能久存嗎??
第三,從一國國情的角度而言,每個國家的立法者都是根據本國實際立法的,而這些法律也是最適合處理本國事務的,反致卻將本該適用的法律指向他國,由別國的法律來判定發生在本國的案件的是非曲直,這樣必將導致現實國情與外國法律之間的巨大鴻溝,如果非要用這樣的方法來處理案件,就難以保證結果的公正,因為法院適用的是與本國國情相差甚遠的別國的法律。
第四,從法官的角度而言,如果適用反致制度,就會平白無故增加法官的壓力。因為法官除了要對本國的法律熟悉之外,由於反致制度的介入,他有必要對浩如煙海的所有別國法律加以學習,這是法官的義務,法官作為法律帝國的執行者,必須保證案件結果的公平與公正,而只有法官對別國法律有相當瞭解的前提下,他才有可能在適用反致的時候不至於判斷錯誤。但是問題也正是出於此處,試問,有哪一位法官能淵博到熟知各外國法的地步啊?這樣給法官加了這麼重而且不必要的義務是否符合常理呢?我想答案應該是否定的無疑了。
第五,從訴訟成本的角度而言,由於反致的需要,法官將需要花大量的時間來學習和研究外國法律,以保證結果的公正。這也必將導致訴訟時間的延長,並且即使這樣,也未必能保證最後判決的準確無誤,因為法官憑據的並不是自己所熟知的本國法。這樣就必然導致訴訟成本的無限制和不確定的增加,這對於一個普通的涉外民事案件是不必要的。...
f反致的案例有哪些
我們國際私法課本上就有,是武漢大學出版的,作者是韓德培的
反致是指對某一涉外民事案件,受理案件國家的法院根據本國的衝突規範應該適用外國法,而根據該外國的衝突規範該案應該適用受理案件國家的法律,如果受理案件國家的法院適用了本國的實體法,則構成反致。反致有狹義和廣義兩種含義 狹義指反致本身 廣義的反致包括反致、轉致、間接反致三種。
轉致是指對某一涉外民事關係,甲國法院根據本國的衝突規範應適用乙國的法律,根據乙國的衝突規範適用應適用丙國的法律,如果甲國法院根據乙國衝突規範的指定適用了丙國的實體法審理案件,則構成轉致。
間接反致是指對某一涉外民事案件,甲國法院根據本國衝突規範的指定應該適用乙國法律,而乙國的衝突規範規定應該適用丙國法律,丙國的衝突規範規定應適用甲國法律,甲國法院根據丙國衝突規範的規定使用甲國的實體法為案件的準據法,這就構成間接反致。目前間接反致的案例在實踐中從未出現過,這裡講的間接反致僅是理論上的推導。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反致涉及倆個國家的法律,轉致涉及三個國家的法律,間接反致的過程是始於法院地國家的衝突規範而終於法院地國家的實體法規範,轉致的過程則始於法院地國家的衝突規範終於第三國的實體法規範。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在反致、轉致和間接反致的過程中,適用的法律通過沖突規範的指引由一個國家轉變為另一個國家,但審理案件的法院始終是受理案件國家的法院,法院不發生變化,不可把法律的變化與法院的變化等同起來,誤認為法院也發生了變化。
福果案(Forgo' s Case 1887年) (直接反致)
福果是一個非婚生子,具有巴伐利亞國籍,5歲時隨母移居到法國,至1869年死亡。無子女,死亡時也未立遺囑,他留有動產在法國。此案對法國來說,是一涉外法定繼承案件。根據法國國際私法規定,"繼承依被繼承人的本國法",本案應適用巴伐利亞法。而根據巴伐利亞的繼承法的規定,非婚生子女的旁系親屬可以繼承非婚生子女的遺產。但巴伐利亞的衝突法規定,"動產的繼承依死者住所地法"。這樣,反過來把適用的法律指向了法國法。法國繼承的實體法規定,非婚生子的旁系親屬無繼承權。1887年,法國最高法院在審理該案時,接受了巴伐利亞國際私法對法國法的反致,按法國實體法處理作出判決,其遺產認定為無人繼承財產,判歸法國國庫.
特魯福特案(Re. Truffort Case 1887年) (轉致)
特魯福特是瑞士人,在法國有住所,在英國有動產。他有一獨生子。特魯福特死在法國,死前留有遺囑,將其全部遺產包括英國境內的財產給其教子。特魯福特的獨生子就在英國的財產在英國的法院起訴,要求繼承這筆遺產。英國衝突法規定,動產的繼承依被繼承人的住所地法,因而指向法國法;而法國的衝突規範規定,動產的繼承依被繼承人的本國法,因而指向了瑞士法。按照瑞士的繼承法的規定,被繼承人的子女享有全部遺產的十分之九的應繼份。最後,英國法院適用瑞士的法律判決此案,使特魯福特的獨生子的要求得到滿足。
參考資料:世界中文法律網
氧化還原反應的一種廣義的定義為:凡是有元素化合價變化的反應都稱為氧化還原反應
1、定義正確,這是由初中的得氧-失氧的定義上升到高中的化合價變化
2、進而用電子轉移來分析氧化還原反應,更接近本質
3、題目中的
A中,氯元素的化合價發生了變化,是氧化還原反應
B中,N元素的化合價變化了
C中,O元素的化合價變化了
D中,所以元素的化合價都沒有改變,所以是非氧化還原反應
符合題意的答案是: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