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為什麼敲木魚?

General 更新 2024-12-25

和尚唸經為何要敲打木魚?

唐僧師徒歷盡千辛萬苦到達西天之後,拜過如來佛祖。佛祖因他們未帶贈禮,不願傳經給他們,後來多虧觀音菩薩說情,佛祖這才答應了下來,但要他們自己去抄經書。唐僧師徒見佛祖不肯賜傳經書,無奈,只好準備紙筆,跟隨著引路的阿儺、伽葉來到一間小屋裡。只見屋子裡空空的,並沒有經書,只是屋子中間有一隻木做的鯉魚,閉著嘴,放在一張書桌上,書桌前放著一張椅子。除此以外,別無他物。師徒四人暗自納悶,阿儺、伽葉也不言語,只是笑嘻嘻地讓唐僧對著木魚坐好,擺好紙筆,然後對著鯉魚輕輕吆喝一聲,只見鯉魚把口一張,經文便源源不斷地從它口中吐了出來。這下可忙壞了師徒四人,不停地輪流抄著,別看孫悟空降伏妖怪挺勤快,可要他抄經,卻沒這份心思,一篇經文沒抄完,就嚷開了:“這還不如降妖快活。”吃過晚飯,又輪著孫悟空抄經了。抄了一會兒,手就痠麻得擡不起來,小小的筆竿兒彷彿比呼嚕聲,懶勁兒就上來睡在地上的師徒三人,聽著那甜甜的呼嚕聲,懶勁兒就上來了。可這該死的木魚一會兒也不停,孫悟空真恨不得給它一棒才解氣。他望著木魚口中的經文,靈機一動,伸手就去掏,可木魚嘴立即就閉上了,再也不願開口了。孫悟空慌了神,趕忙學著阿儺、伽葉的樣子吆喝了一聲,可木魚理也不理他。孫悟空更慌了,又跪下求拜了一番,木魚兒還是不賣帳。這下可把個孫大聖惹惱了,耳後“嗖”地抽出金箍棒。天哪!三萬多斤的東西,木魚兒層了陣,趕忙張開了嘴。孫悟空一見,早樂的跳起來。“哼!沒想到你也怕打。”便越發地驕橫起來,高聲喝道:“慢點!我用筆竿敲你一下,你就吐點出來。否則,棒兒伺侯。”木魚兒懼怕棒重,乖乖地照辦了。抄了一會,孫悟空嫌累。他想:我何苦抄它呢!只要把這木魚兒偷回去,誦經時邊敲邊念,不是很好嗎!他趕忙叫醒師父,說明原由。這唐僧也是就抄累了,八戒、沙僧更是叫妙,忙忙地收拾行李、帶上木魚,連夜逃出了靈山。師徒四人回到大唐,消息震動了全國,太宗皇帝想試試他們有沒有求到真經,便排回雁塔寺,要聽他們誦上一段。那天,雁塔寺里人山人海,人們都想聽聽聖僧取來的真經。只見孫悟空把個木魚擺在師父面前,又取了一根小棍兒遞給師父。唐僧把小棍兒往木魚上一擊,馬上就口若懸河地念了起來。各地和尚聽說取經回來的和尚唸經時邊敲木魚,於是爭相效尤,不久,就傳遍了所有寺廟。從此以後,這習慣便一直流傳了下來。第一、有精進的意義:我們看水裡的魚,不管游水或靜止不動,它是不會閉上眼睛的。佛門以魚的形象,來勉勵大家在修行上,要像魚一樣精進不懈。甚至在魚梆上會寫著「生死事大,無常迅速;珍惜光陰,時不待人」,提醒大家惜時惜陰、努力用功。精進,可以改造自己懈怠因循的毛病;精進,是勉勵自己向上最實際的方法,也是開發潛能的不二法門。因此,我們無論做什麼事,都要效法木魚精進的精神。第二、有警惕的意義:我們的心經常處在妄念裡,幻想、亂想、白日夢,想一些不切實際的情境。這木魚一敲,透過木魚的聲音,會給你有個警惕,可以把散亂的心、妄想的念頭找回來,叫你不可以胡思亂想,不隨便想入非非,所以它有警惕的作用。不要小看那一槌,歷史上很多禪師,在修行的過程中,有時候,一槌磬聲、一記鐘聲、一棒鼓聲、一槌木魚,「哆!」就是在這麼一個聲音下,一個警惕作用,他就豁然大悟了。第三、有統一的意義:在誦經時,你念、他念、我也念,你念得快、他念得慢,念得七零八落、參差不齊,不僅不好聽,也會讓誦經的人心起動念,不能專心。這時候,木魚就有統一的作用,它可以把大家的聲音結合起來,隨著木魚的節拍進行,一樣的快慢,好像流水一樣潺潺有聲,也像潮水一樣,一波一波、一湧一湧,那誦經的聲音,就會悅耳好聽,......

和尚敲木魚代表什麼?

木魚,顧名思義,木頭做的魚。各位,到中國大陸的佛寺,就會看到一個大木魚。肚子剖開的,吊在五觀堂旁邊的一條大龍魚。長江三峽的龍魚,這裡有一個故事。因為印度沒有木魚、罄,它們是中國的法器。長江三峽邊的一戶窮人家,有一個小孩子十二歲,爸爸上山砍柴過生活。有一天他媽媽生病,病的非常的厲害,發高燒。這個孝順的小孩子,為了幫助他媽媽,到處去求醫找藥,終於找到一個好心的中醫師。他跟小孩說:你他*的病很難醫,要一種特殊的藥長江三峽裡龍魚的肚子肉,再配上我的中藥,你媽媽才有救。但是我這裡沒有,而且非常貴,你自己去想辦法吧!於是這個小孩子就到處去問,哪裡可找到龍魚?問三峽邊的捕魚人家說:龍魚只能看,不容易抓到。各位到大陸去看,龍魚有七公尺大,在產卵的時候,它會從大海游回長江三峽來產卵,所以在漲潮的這段時間,龍魚可能會游進來。這十二歲的小孩為了要救他媽媽,自己去借大魚鉤,綁上繩子,就跑到長江邊來釣龍魚,特別要等漲潮時。結果一漲潮,小孩跑不及淹在水裡面,到了晚上也沒回來。生病的媽媽,焦急的爸爸哭啊!兒子就這樣死了。到了隔天一大早,有一艘漁船上的人,看見一條四公尺長的龍魚居然*在船邊動也不動。於是大家就合力把它拉上來,這隻魚一點都不掙扎,很奇怪!人們猜想它生病了,病的很厲害,肚子漲的那麼大,就把它送到市場.大家來圍觀,看它肚子很大是否懷孕,建議用刀子把肚子割開,先分魚卵。結果肚子一劃開,裡面沒有魚卵,跳出來一個小孩。佛經裡寫得很清楚,一個大孝之人,就算你掉到水裡面,魚都會把你吞在肚子裡面保護你。所以這隻龍魚為了保護這個孝順的小孩子,把他吸進肚子裡,不讓他淹死。自己自殺被漁船撈起來,一點都不掙扎。這個小孩子一跳出來之後,跪在那邊,向殺魚的人說:趕快!我媽媽快死了,請你給我一塊魚肉。那個人割一塊給他,他就匆忙跑回家了。那時大家就愣在那邊,有一個老和尚看見了就跟大家說:這一隻魚你們吃不得,它為了救這個孝順的小孩子,犧牲自己的生命是大菩薩。大家一聽,不敢吃了,就把這隻龍魚送給了老和尚。這個老和尚拿到佛寺做成標本,每天看。所以我們現在做成木魚,把肚子挖開,敲它肚子聽聲音,大慈悲的聲音,犧牲自己的生命,來幫助這個孝順的小孩子。所以敲木魚代表什麼?消滅嗔恨心、殘忍心,開發慈悲心。打法器就是我們願意奉獻自己的生命給眾生。說法二:據百丈清規注和佛教儀式須知這兩種典籍說:“相傳:魚類目不闔睛,晝夜常醒;所以佛門中,就用木料雕刻成魚的‘木魚’,在贊誦時敲擊它,以便警惕大眾不要昏沉懈怠。”“木魚”的雕制方法,是先把一塊木料雕成木魚的粗略形狀(毛坯),然後把內部挖空,再把外形刻出頭尾和麟甲。外表塗上經漆,再用金、黑兩色,點睛畫麟。它的體積,比較小的口徑只有兩、三寸,比較大的口徑有一尺甚至於兩、三尺。“木魚”的形狀,最初的一種是挺直的長魚形,這種“木魚”,通常都稱它為“梆子”。這種梆子懸掛在寺院的齊堂,或者是庫房的走廊下,在集合大眾時敲擊它。後來又演變出一種圓形的“木魚”,這種“木魚”被放置在寺院的殿堂裡,在贊誦時敲叩它,以便節制聲調,並提醒心神。在圓形的“木魚”中,不僅有首尾相接的單魚形和雙魚形,後來更出現了一身二頭的龍形木魚。據說這是取乎“魚化成龍”,以表“轉凡成聖”的意義!大形的“木魚”,放在桌墊上敲擊。小形的“木魚”則拿在手裡敲叩。執持“木魚”的姿式是:不敲時,雙手扶持;魚椎在“木魚”之外,兩......

和尚為什麼要天天敲木魚啊?

和尚為何敲木魚

“和尚敲木魚”是句日常用語,然而倘問和尚為什麼敲木魚,則連和尚自己也說不清楚。《唐摭言》說:“有一白衣問天竺長老雲:‘僧舍皆懸木魚,何也?’答曰:‘用以警眾’。白衣曰:‘必刻魚何因?’長老不能答,以問卞悟師。師曰 :‘魚晝夜未嘗合目,亦欲修行者晝夜忘寐,以至於道’”。這就算是自古至今最圓滿的答案了。

其實,和尚敲木魚原不是用以警戒自己,而是警醒木魚。它的起源,與7千年前的一次海侵有關。

考古資料表明:距今7千年前,發生了一次叫做卷轉蟲式的海侵,使浙東平原成了淺海,杭嘉湖平原只剩下一小部分,太湖一線以東全被海水席捲,杭州市區是個海灣。海侵的結果,迫使原始居民一部分後退到會稽、四明、天台山,一部分遷散到浙西和江蘇南部丘陵,一部分逃移到了海島上。

當時的人們還不能科學地解釋海侵,就用想象和借用想象去觀察、說明它,並口口流佈代代相傳,到戰國的時候,經過一個叫列禦寇的人的綜合熔裁和再創作,就產生了中國文化寶庫中的一粒光彩閃爍的明珠 ——《列子·湯問》。《湯問》說:在渤海之東的海岸上,原有5座神山,都是仙聖居住的地方。因為神山無根連著,所以時常隨波飄蕩。仙聖們很是擔憂,就向天帝稟告,天帝命禺強帶15只巨鰲,用鰲頭把神山頂住,這五山才固定不動。而龍伯國有個特別高大的人,他擡起腳來只要走幾步,就能踏遍五山。他來到這裡,一下子就釣走了6只鰲,於是岱輿、員嶠這兩山沉入大海,“仙聖之播遷者巨億計”。

古代的方位概念與今不同,《湯問》說的渤海之東,指的就是浙江海岸,所謂神山,就是會稽、四明、天台山以及由這些山脈自西南向東北傾斜、陡落東海而再起的舟山群島、嵊泗列島,“仙聖之播遷者”就是創造史前文化的原始居民。與列子同時代的莊子,也說過任公子“蹲乎會稽,投竿東海”釣鰲的寓言,他們兩人說的都是同一個內涵,秦、漢、晉、唐的許多名流文人都到這裡來尋神山,並自稱是釣鰲客。可見這次海侵影響之深遠了。

《湯問》是海侵的產物。人們既然把滄海橫流歸罪於鰲魚的失職和禺強的管束不嚴,於是就仿魚雕木,來象徵鰲魚,並請那談空說無的和尚,朝朝暮暮地敲打它,使它常備不懈,防止被釣。這就是和尚敲木魚的原始象徵意義;而那腳踏鰲魚背的觀世音菩薩,則是木魚的後起象徵意義。她在印度,負的是觀聞世間苦難之音,拯救眾生普渡到極樂世界的使命,到中國以後,瞭解到民間對鰲魚的關注,就多了管教鰲魚的職務,沒日沒夜地站在鰲背之上。上面說的那位白衣,雖然開動腦筋好問,但沒有追究到底,以致卞悟師的胡謅流傳至今。(選自竺嶽兵著《唐詩之路文化底蘊趣談》)

和尚打坐唸經時為什麼要敲木魚??

1.木魚是“梵吹”(宗教歌曲)的伴奏樂器2.唐代高僧懷海禪師所撰《敕修清規》之中:“木魚,相傳 木魚雲, 魚晝夜常醒,刻木像形擊之,所以警昏情也”3.漢朝時期,慈光大師和兩個僧徒去西天取經,取經回來時經書被大魚一口吞了,為討還經卷,僧侶們每天敲打大魚頭口唸“阿彌陀佛 ……” 後來魚頭敲爛了就用木頭做成魚頭狀繼續敲

為什麼西藏的和尚手上是拿著那個鑽鑽鑽!中土的和尚為什麼又是敲木魚

喇嘛手上那個是轉經輪,轉一圈相當於誦經一遍。這一方面是因為藏傳佛教密宗興盛,密宗講究心口意三密,所以喇嘛會拿個轉經輪,必要時誦經用。另一個就是應和民間需要,也就是化繁為簡,和淨土宗唸佛號的道理一樣,省去繁瑣的修煉過程。漢傳佛教的木魚相當於樂器,倒不是說像其它樂器那樣是用來演奏的,雖然有地方有這麼幹,但和尚用木魚主要還是控制誦經節奏,相當於打拍子。另外,木魚還可算作一種通神的器具,誦經時敲更顯虔誠。

敲木魚是什麼意思

木魚是佛教的一種法器,共有兩件。最常見的一種是圓魚形,大小不等,大者置於佛殿,小者置佛案。二者均使用硬木製成,中心挖空,和尚誦經時用木錘敲擊它,便發出清脆的聲音。其用途是便於掌握誦經節奏與調整音節。

另一種木魚,懸掛在寺院齋堂附近,呈直魚形,扁平而中空,又稱著“梆”,敲擊聲十分響亮,是作為通知僧眾進齋飯的信號之用的。這種木魚大都是吊在廡廊的木樑下,懸吊的方向卻很有講究。按佛門規規矩,一般寺院只許魚頭朝寺內方向,只有十方叢林方可魚頭朝外。

和尚敲木魚除了上述用途外,尚有它更深一層的含義,就是“自警”。因為“魚晝夜未嘗合目,亦欲修行者晝夜忘寐,以至於道”。這裡說得十分明白,佛教徒在修行中的這種“警眾”與“自警”(不寐),乃是他們之所以敲木魚的宗教內涵。

為什麼唸佛時要敲木魚?

木魚是佛殿裡的法器,是一種木製品,剖木為魚形,中鑿空洞,敲之發出聲音。 木魚有兩種:一種為圓形,刻有魚鱗,和尚唸經時敲敲,以調音節。又說,魚睡眠時是不閉眼的,提醒和尚唸經時要集中精力,不要閉眼入睡。另一種為長形,懸於寺院齋堂之前,朝、中二時粥飯擊之,禪僧呼之為“梆”。 關於木魚的來由,還有一段有趣的傳說: 相傳很久以前,中國有一位佛教信徒去印度取經。有一天遇到洪水,無法渡過大河。正當他無計可施時,一條大魚游到他身前,說:“我修行多年,因犯錯被罰在河裡生活,今日您遇難我相助,也算我做一件好事,以贖我的罪過。您見到釋迦牟尼,請代詢我何時才能變為菩薩。” 那信徒急於過河,便滿口答應了大魚的要求。他在印度整整過了17年,便帶著許多經書返回中國。一天,他又來到達河邊,又遇到洪水。正在發愁,大魚又游到他的面前助他渡河。大魚游到河中心問道:“您在印度多年,是否幫我問了?我何時可變成菩薩?”信徒說:“對不起,我忘了問。”大魚十分生氣,一抖魚身,那人連人帶書都掉到河裡去了。幸巧有位打魚的人,把人救起,可經書卻被洪水沖走了。 信徒回到家後,非常生氣,自言自語道:“就是這條魚,使我在印度17年所得的佛經全付之東流了。”於是他命人仿做一個魚頭雕像,當他回憶此事時,便用木錘敲魚頭。可喜的是,他每敲一下魚頭,魚就張一次嘴,還吐出一個字來。信徒轉怒為喜,他有空時便敲,沒幾年功夫,他所學到的東西又從木魚的嘴裡全部得到了,所以木魚之稱由此傳下。

和尚敲打的為什麼叫木魚?

木魚之名稱由來,蓋取“魚日夜不合目”,故刻木象魚,擊之,用以誡晝夜思道。於誦經禮懺時,與銅磬相互配合,用以節制經頌。佛、道通用之木魚,與銅磬(qing)為一對不可分離之通神樂器,皆系儀案上必備之法器。其大小、形式、材質不一,唯須與銅磬大小相稱。

木魚,打擊樂器。原為佛教“犍稚”稚本為木製,如後世所謂的“板”。在《五分律》卷十八中說:“諸比丘不知以何木作犍稚,以是白佛。佛言:除漆樹毒樹,餘木鳴者聽作。”而《大智度論》卷二中說:大迦葉尊老往須彌山頂,撾銅犍稚。依此可知,後世亦用銅製犍稚。此外,《大比丘三千威儀》卷下中說有五事須打犍稚,此五事即中說有:“一者常會時,二者旦食時,三者晝飯時,四者暮投盤時,五者一切無常。”關於其打法,《四分律疏飾宗記》卷八中說:“創疏而輕,漸急而重,將欲了時漸細漸沒,名為一通,如是至三,名日三通。於最後通聲沒之次,大打三下,或二或一,以表聲絕。”的民族樂器。明王折《三才圖會》:“木魚,刻木為魚形,空其中,敲之有聲,……今釋氏之贊梵吹皆用之”。清代以來流行於民間。

"為什麼唸佛時要敲木魚

唸佛時要敲木魚,一個起警醒作用,避免唸佛人出現昏沉掉舉的情況;另一個,起攝心作用,隨著木魚的節奏唸佛,一句一句,不錯亂,不起妄。

相關問題答案
和尚為什麼敲木魚?
用什麼敲木魚?
和尚為什麼不長頭髮?
和尚為什麼唸經? ?
中國的和尚為什麼不能吃肉? ?
狗和貓為什麼是天敵?
金為什麼克木?
為什麼會得魚鱗病?
貓和狗為什麼打架?
為什麼三文魚能生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