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計量單位有哪些?
古代計量單位石是什麼? 5分
1、“石”是古代的容量單位。
2、十升為一斗,十鬥為一石。
3、與現在的單位的換算,1石=150斤 1斤=500克。
古代計量長度的單位都有哪些
古代長度單位的古今換算:
1 裡 = 15 引 = 150 丈
1 引 = 10 丈
丈 = 2 步 = 10 尺
1 步 = 5 尺
歷代不一,周代以八尺為一步,秦代以六尺為一步
1 尺 = 10 寸
1 寸 = 10 分
1 分 = 10 釐
1 釐 = 10 毫
1 毫 = 10 絲
1 絲 = 10 忽
換成現今單位:
2 裡 = 1 公里(古代的「裡」和「市裡」長度不同)
3 丈 = 10 米
3 尺 = 1 米
3 寸 = 10 釐米
古代的長度單位有哪些?怎麼來的?
古代的長度單位
商代,一尺合今16.95cm,按這一尺度,人高約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稱;
周代,一尺合今23.1cm ;
秦時,一尺約23.1cm ;
漢時,一尺大約21.35——23.75cm ;
三國,一尺合今24.2cm ;
南朝,一尺約25.8cm ;
北魏,一尺合今30.9cm ;
隋代,一尺合今29.6cm ;
唐代,一尺合今30.7cm ;
宋元時,一尺合今31.68cm ;
明清時,木工一尺合今31.1cm。
最初的尺指男人伸展的拇指和中指之間的距離,大約是20釐米,
與尺比較接近的是咫。咫是婦女手伸展後從拇指到中指的距離,因而稍短於尺。後來咫尺連用,表示距離短,如“近在咫尺”。
先秦的長度單位還有丈(十尺),尋(八尺),常(二尋),此外還有仞。仞是人伸開雙臂的長度,如《愚公移山》中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
後來,又產生了寸以下的長度單位,它們是:分(十分之一寸),釐(十分之一分),毫(十分之一釐),秒(宋以後又叫“絲”,十分之一毫),忽(十分之一秒),微(十分之一忽)。今“絲”與“毫”連用,來源於此。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長度單位的由來
本來我國採用市制計量單位,如長度單位用丈、尺、寸,重量單位用斤、兩、錢,面積單位用畝等,這些單位在1990年已廢除。現在法定計量單位和國際上通用的計量單位是一致的,便於國際交流。
我國已經統一使用米制作為長度單位.人類為了找到一個適用的長度單位,費了不少周折.人們很早就想找到一種可靠的,不變的尺度,作為量度距離大小的統一標準.最初是以人體作為標準.從3000多年前古埃及的紙草書中,發現了人前臂的圖形.用人的前臂作為長度單位叫”腕尺”.
埃及著名的胡夫的前臂作為腕尺建造的,塔高為280腕尺.公元9世紀撒克遜王朝亨利一世規定,他的手臂向前平伸,從鼻尖到指尖的距離定為”1碼”.10世紀英國國王埃德加,把他
的拇指關節之間的長度定為”1寸”相傳我國古代大禹治水時,曾用自己的身體長度作為長度標準進行治水工程的測量.
唐太宗李世民規定,以他的雙步,也就是左右腳各一步作為長度單位,叫做”步”.並規定一步為五尺,三百步為一里;後來又規定把人手中指的當中一節定為”1寸”。到了公元18世紀,人們開始感受到這種用人身體作為長度標準缺點很多,由於人的高矮不同,形成長度單位的長短不同,非常混亂.人們迫切希望找到一種長度固定的度量單位,終於想起了地球.當時認為地球的大小和長度不會變化,如果用地球上的一段距離作為長度單位,就可以得到固定不變的度量單位。我國清朝的康熙皇帝,於1709-1710年在東北地區進行大規模的土地測量.由於當時的長度單位不統一,康熙皇帝規定去地球子午線1度為200裡,每裡為1800尺.
1789年,法國科學院的著名數學家達蘭貝爾和海謝茵進行實地測量,得出1米等於0.512074督亞士(法國古尺).米尺採用十進制,長度固定,使用方便,因此很快得到其他國家的承認.1875年,17個國家的代表在法國簽署了<米制公約>,正式確定米尺為國際公用尺,並用鉑金做成長1020毫米,寬和高各為20毫米的X型標準尺,
在尺的中間面的兩端各刻三條線,在0攝氏度時,其中兩條線的距離恰好為1米.隨著科學
技術的發展,科學家發現地球的形狀和大小也在變化,因此米尺也不夠準確;另外,國際米
尺原型在刻畫上也存在著缺陷,影響了米尺的準確性.1960年第十一屆國際大會上,決議廢除1889年以來所沿用的國際米......
司在古代是什麼計量單位
盎司”是英制計量單位,作為重量單位時也稱為英兩。 常衡盎司:重量單位。整體縮寫為oz.av。 1盎司=28.350克
古代計量單位都有什麼 比如 錙銖 石 之類的
中國曆代量制演變簡表
1、戰國:
1)齊:1鍾 = 10釜, 1釜 = 4區,1區 = 4豆, 1豆 = 4升
2)秦:1斛 = 10鬥, 1鬥 = 10升
3)楚:1筲 =5升
4)三晉:1斛 = 10鬥, 1鬥 = 10升
2、秦:1斛 = 10鬥, 1鬥 = 10升
統一換算(毫升):1斛 = 20000, 1鬥 = 2000, 1升 = 200
3、漢:1斛 = 10鬥, 1鬥 = 10升, 1升 = 10合,1合 = 2龠, 1龠 = 5撮, 1撮 = 4圭
統一換算(毫升):1斛 =20000, 1鬥 = 2000, 1升 = 200,1合 = 20, 1龠 = 10, 1撮 = 2, 1圭 = 0.5
4、三國兩晉:1斛 = 10鬥, 1鬥 = 10升, 1升 = 10合
統一換算(毫升):1斛 =20450, 1鬥 = 2045, 1升 = 204.5,1合 = 20.45
5、南北朝:1斛 = 10鬥, 1鬥 = 10升, 1升 = 10合
統一換算(毫升):1斛 =30000, 1鬥 = 3000, 1升 = 300,1合 = 30
6、隋:1斛 = 10鬥, 1鬥 = 10升, 1升 = 10合
統一換算(毫升):
開皇:1斛 = 60000, 1鬥 =6000, 1升 =600,1合 = 60
大業:1斛 =20000, 1鬥 =2000, 1升 =200,1合 = 20
7、唐:1斛 = 10鬥, 1鬥 = 10升, 1升 = 10合
統一換算(毫升):
大:1斛 = 60000, 1鬥 =6000, 1升 =600,1合 = 60
小:1斛 =20000, 1鬥 =2000, 1升 =200,1合 = 20
8、宋:1石 = 2斛,1斛 = 5鬥, 1鬥 = 10升 1升 = 10合
統一換算(毫升):1石 = 67000,1斛 =33500, 1鬥 = 6700, 1升 = 670,1合 = 67
9、元:1石 = 2斛,1斛 = 5鬥, 1鬥 = 10升 1升 = 10合
統一換算(毫升):1石 = 95000,1斛 = 47500, 1鬥 = 9500, 1升 = 950,1合 = 95
10、明:1石 = 2斛,1斛 = 5鬥, 1鬥 = 10升 1升 = 10合
統一換算(毫升):1石 = 100000,1斛 = 50000, 1鬥 =10000, 1升 = 1000,1合 = 100
11、清:1石 = 2斛,1斛 = 5鬥, 1鬥 = 10升 1升 = 10合
統一換算(毫升):1石 = 100000,1斛 = 50000, 1鬥 =10000, 1升 = 1000,1合 = 100
古時候的錢的計量單位是什麼??
我國古代貨幣單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別是秦漢以前。這裡只討論三種基本單位:
一文制錢(即一枚標準的方孔銅錢)
一兩白銀
一兩黃金
以上單位雖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後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較穩定可信的數據的。
兌換關係
銅錢,白銀和黃金之間的兌換比例就像現在的外匯價格一樣,是常常變動的,不像1元錢等於100分這樣明確。
根據以下描述:
“金銀的比價從1600年前後的1:8上漲到20世紀中期和末期的1:10,到18世紀末則翻了一番,達到1:20。”
可知1兩黃金約可兌換8~11兩白銀。
再有:
“道光初年,一兩白銀換錢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鴉片戰爭的時候, 一兩白銀就可以換到制錢一千六七百文了。咸豐以來,銀價猛漲,一兩白銀竟可以換到制 錢兩千二三百文之多。”
可知正常情況下,1兩白銀大約可換到1000~1500文銅錢,古時通常說的1貫錢或1吊錢就是1000文。
金屬價格
由於金銀銅製成的貨幣本身是有價值,而且理論上貨幣的價值就應該等於金屬的價格,所以我們可以通過現在金屬的價格來回答“一兩銀子到底是多少錢”的問題。
唐代的開元通寶通錢每枚直徑8分,10枚重1兩,千文重6斤4兩;清順治年間,每個銅錢重一錢二分五釐,後又增為一錢四分,則每千文重八斤十二兩。古代“兩”這個重量單位雖有不同但大約都是40克左右,而“斤”則大約是700克左右。每枚銅錢平均重量5克。
目前金銀銅的價格(人民幣)如下:
黃金:100元/克
白銀:2元/克
黃銅:0.02元/克
推算結果為:
1兩黃金:約值4000元
1兩白銀:約值80元
1枚銅錢(1文制錢): 約值0.1元
糧食價格
很多歷史專著中都通過糧食價格來直接衡量貨幣關係,雖然單獨考慮糧價並不很準確客觀,但應該是極其重要的參考。曉林在網上查到了如下記載:
“上白米(石) 九錢五分?????
中白米(石) 九錢二分六釐八錢??
下白米(石) 八錢三分?
白?面(斤) 九文
銀每兩換錢 一千文”
還有
“據清朝軍機處檔案記載,光緒十五年上半年直隸省順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糧價,以穀子、高粱、玉米三種糧食計算,平均每倉石計銀一兩四錢六分。”
根據1石=100斤=70公斤計算,而糧食價格以2元人民幣/公斤計算,可得到以下平均值:
1兩白銀:約值170元
1枚銅錢(1文制錢): 約值0.2元
結論
根據上面的推算,再考慮到
1 黃金的價格比其他的更穩定,應當著重參考
2 現在白銀已作為工業品,所以現在的白銀價格參考價值較低
3 由於農業技術發展的相對速度很快,現在的糧食相對價格比古代便宜很多
4 尊重古代的兌換比例
5 湊整數,便於換算,便於建立感性認識
所以,筆者建議,今後遇到古代的貨幣單位,採用以下換算系統,即方便又有感覺:
1兩黃金 = 人民幣2000元 = 10兩白銀
1兩白銀 = 人民幣200元 = 1000文錢 = 1貫(吊)錢
1文錢 = 人民幣0.2元
另外:1石米=1兩白銀
聲明:以上結論不是學術觀點,只作為老百姓觀看古裝電視劇,武俠小說時換算之用。
驗證
下面提供一些古代數據,便於驗證曉林給出的換算方式,提高感性認識:
唐朝九品官月俸5石米 = 唐朝時,初級公務員月薪1000元;
清朝六品官員年俸45兩白銀 = 清朝的局級幹部,年薪9千元;
三年清知府,......
古代計量單位與現在的區別(例如升)
中國的計量,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氏族社會末期。
據古書記載,黃帝創立了度、量、衡、裡、數五個量。
舜出巡協調各部落氏族的日月和四時季節,統一音律和度量衡。
夏禹以自己的身長、體重作為長度和重量的標準。
傳世的商代古尺,尺長15.8cm,分十個寸格。
公元前221年,秦王贏政統一中國後,頒佈統一度量衡的詔書,
同時制發了成套的權衡和容器標準器,發到各地,
把商鞅在戰國時代秦國實施了100餘年的度量衡單位制推行到全國。
秦朝統一的度量衡制沿用了2000多年,
形成了中國古代計量單位制獨特的體系。
1米=3尺,10米=3丈。
古1斤=今1今=古16兩=今10兩。
今1兩_相當於_古1.5鋝。
古1仞相當於今天的七尺或八尺。
10升=1鬥,10鬥=1石
鍾釜。
一刀圭。
重量:
1市擔=100市斤=50公斤=5000公擔
1市斤=10市兩=100市錢=1000市釐=10000市毫=100000市絲
長度:
1市裡=500米
1市引=33.333……米
1市引=10市丈=100市尺=1000市寸=10000市分=100000市釐=1000000市毫
面積:
1市頃=100市畝
1市畝=6 000平方市尺=666.67平方米
1市頃=6.666666670000001公頃=0.0666666667平方公里
1市畝=6.666667公畝=0.00066666669999……平方公里
1市分==0.0000666667平方公里
1平方市尺=1.111e-7平方公里
體積:
1立方市丈=1000立方市尺=1000000立方市寸=37立方米
中國古代重量計量單位有哪些
兩,斤之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