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為一伏?
多少天為一伏
jixiangmimi | 06-08-04 0 0 舉報
每年最熱的一段時期,我們的先民通常稱之為“三伏”。
按照規定,一伏為10天,頭伏、二伏、三伏,有些年份的中伏為20天,所以每年的“三伏”或為30天,或為40天。
“三伏”的計算是這樣的:初伏的第一日,為自夏至日起的第三個庚日;三伏的第一日,為立秋日起的第一個庚日。
這裡的庚日,是干支記法,干支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它的順序是反覆循環的,十天一循環。由於一年的天數,不是十的整倍數,故某年某月某日為庚日,而下年的同一日就不會是庚日了。這就造成夏至日起的第三個庚日及立秋日起的第一個庚日,均為不確定日,前後變化在十日之內。計算得知,每年頭伏的第一日,在7月11日至21日之間,末伏的第一日,在8月7日至17日之間。
由於三伏日的不確定性,一般情況下,人們很少自己去推算,因為不太知道干支記日法,所以要想知道“三伏”是哪天,自然就去查日曆或問他人了。
入伏怎麼算,一伏几天
”伏天“ ,是中國人形容一年之中最熱的一段日子。”伏“ 就是 ”潛伏“ 的意思,潛伏著 ”寒冷“ ,伏天一過,天氣就開始轉涼了。這很符合國人的 ”物極必反“ 、”否極泰來“ 的辯證法。
古書上講 : ”清明距冬至一百零五日,入伏在夏至第三庚“ 。
從夏至的那一天往後數,到了第三個 ”庚日“ 就是初伏的第一天,初伏一共 10 天。
立秋後的第一個 ”庚日“ 是三伏的第一天,三伏一共 10 天。
初伏和三伏之間的日子,就是 二伏 了。有的年份是 10 天,有的年份是 20 天。2012 年的二伏是 10 天,今年的二伏是 20 天。
怎麼知道 ”庚日“ 呢?這就必須查閱 《萬年曆》 ,一目瞭然。..
今天是幾伏第幾天,一伏有幾天
7 月 13 日,農曆六月初六庚辰,是頭伏第一天 ,頭伏 10 天。 7 月 23 日,農曆六月十六庚寅,是二伏第一天 ,二伏 20 天。 8 月 7 日立秋。立秋後的第一個 “庚日”,是三 伏的第一天。 8 月 12 日,農曆七月初六庚戌,是三伏第一天 ,三伏 10 天。 8 月 21 日,伏天結束。 今年的伏天一共 40 天,即:頭伏 10 天,二伏 20 天,三伏 10 天。
每一伏是幾天
不相同
初伏:2016年7月17日至2015年7月26日
中伏:2016年7月27日至2015年8月15日
末伏:2016年8月16日至2015年8月25日
今天一伏第幾天?
一、2017入伏開始時間
2017年從7月12日入伏(夏至三庚入伏),中伏從7月22日開始,8月10日結束,中伏20天,三伏天共計40天,8月21日出伏。 “在‘三伏’的40天裡,一般來說,中伏是最熱的時候。
二、2017年三伏四期
一伏(初伏)時間: 7月12(庚子日) 7月21
二伏(中伏)時間: 7月22(庚戌日) 8月10
三伏(末伏)時間: 8月11(庚午日) 8月20
夏天一伏是幾天
從夏至開始,依照干支紀日的排列,第3個庚日為初伏,第4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1個庚日為末伏。當夏至與立秋之間出現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出現5個庚日則為20天。看來,庚日出現的早晚將影響中伏的長短,所以,出現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