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健康的標準是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12-22

身心健康有什麼標準?怎麼樣才算合格?

一、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的身體健康十項標誌:  1、有充沛的精力,能從容不迫地擔負日常的繁重工作;   2、處事樂觀,態度積極,勇於承擔責任,不挑剔所要做的事;   3、善於休息,睡眠良好;   4、身體應變能力強,能適應外界環境化;   5、能抵抗一般性感冒和傳染病;   6、體重適當,身體勻稱,站立時頭、肩、臂位置協調;   7、眼睛明亮,反應敏捷,眼和眼瞼不發炎;   8、牙齒清潔,無齲齒,不疼痛,牙齦顏色正常且無出血現象;   9、頭髮有光澤,無頭屑;   10、肌肉豐滿,皮膚富有彈性。 二、世界衛生組織確定心理健康的六大標誌:  1、有良好的自我意識,能做到自知自覺,既對自己的優點和長處感到欣慰,保持自尊、自信,又不因自的缺點感到沮喪,甚至自暴自棄。   2、坦然面對現實,既有高於現實的理想,又能正確對待生活中的缺陷和挫折,做到“勝不驕,敗不餒”。   3、保持正常的人際關係,能承認別人,限制自己;能接納別人,包括別人的短處。在與人相處中,尊重多於嫉妒,信任多於懷疑,喜愛多於憎惡   4、有較強的情緒控制力,能保持情緒穩定與心理平衡,對外界的刺激反應適度,行為協調。   5、處事樂觀,滿懷希望,始終保持一種積極向上的進取態度。   6、珍惜生命,熱愛生活,有經久一致的人生哲學。健康的成長有一種一致的定向,為一定的目的而生活,有一種主要的願望。[1]

身心健康的標準是什麼??100字

你好:

身心健康的標準是:所謂健康,並不僅僅是不得病,還應包括心理健康以及社會交往方面的健康。也就是說,健康是在精神上、身體上和社會交往上保持健全的狀態。

此外,世界衛生組織又規定了十大準則,以衡量一個人是否健康:

第一,有充沛的精力,能從容不迫地擔負日常生活和繁重工作,而且不感到過分緊張與疲勞。

第二,處事樂觀,態度積極,樂於承擔責任,事無大小,不挑剔。

第三,善於休息,睡眠好。

第四,應變能力強,能適應外界環境的各種變化。

第五,能夠抵抗一般性感冒和傳染病。

第六,體重適當,身體勻稱,站立時,頭、肩、臂位置協調。

第七,眼睛明亮,反應敏捷,眼瞼不易發炎。

第八,牙齒清潔,無齲齒,不疼痛;牙齦無出血現象。

第九,頭髮有光澤。

第十,肌肉豐滿,皮膚有彈性。

身心健康的標準是什麼?

時刻能有 一個健康的心理,愉悅的心裡,不被外界物質所利誘,不以此而改變自己的心靈感觀

正常人身心健康的標準是什麼?

無病痛,開心

健康的標準是什麼?

健康是指一個人在身體、精神和社會等方面都處於良好的狀態。傳統的健康觀是“無病即健康”,現代人的健康觀是整體健康,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健康不僅是軀體沒有疾病,還要具備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有道德”。因此,現代人的健康內容包括:軀體健康、心理健康、心靈健康、社會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環境健康等。健康是人的基本權利,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之一;健康是生活質量的基礎;健康是人類自我覺醒的重要方面;健康是生命存在的最佳狀態,有著豐富深蘊的內涵。

身心健康的標準是什麼 思修答案

①有適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對自我的成就有價值感。②適度地自我批評,不過分誇耀自己也不過分苛責自己。

③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適度的主動性,不為環境所左右。

④理智,現實,客觀,與現實有良好的接觸,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擊,無過度的幻想。

⑤適度地接受個人的需要,並具有滿足此種需要的能力。

⑥有自知之明,瞭解自己的動機和目的,能對自己的能力作客觀的估計。

⑦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個人的價值觀能適應社會的標準,對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

⑧有切合實際的生活目標。

⑨具有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能適應環境的需要改變自己。

⑩有良好的人際關係,有愛人的能力和被愛的能力。在不違背社會標準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的個性,既不過分阿諛,也不過分尋求社會讚許,有個人獨立的意見,有判斷是非的標準。

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標準是什麼?

中學生心理健康標準

1、有正確的自我觀念,能瞭解自我,悅納自我,能體驗自我存在的價值。

心理健康的中學生,不僅能現實的認識自我,承認自我,接受自我,而且還要有自知之明。對自己的能力、特長和性格中的優缺點,能做到客觀、恰當的自我評價,即不自傲,又不自卑。能正視現實,生活、學習目標符合實際,不怨天尤人,也不自尋苦惱。對自己的不足或某些無法補救的缺陷,能正確對待,安然接受。

2、樂於學習、工作和生活,保持樂觀積極的心理狀態。

心理健康的中學生應樂於學習、工作和生活。能把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發揮出來,取得成就,獲得滿足感。能夠從自己實際情況出發,自覺完成學習和工作任務,而不以此為負擔。在遇到困難時,能努力去克服,爭取新的成就。

3、善於與同學、老師和親友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樂於交往,尊重友誼。

心理健康的中學生往往表現出樂群性,有人際關係交往的慾望。能與周圍的人建立良好、穩定的人際關係,在交往中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團結互助,對人善良、誠懇、寬容、公正、謙虛有愛心。能尊重他人的權益和意見,正確對待他人的短處和缺點,善於與各種類型的人相處。

4、情緒穩定、樂觀,能適度的表達和控制情緒,保持良好的心境狀態。

心理健康的中學生主導心境始終處於輕鬆、活潑、快樂的狀態。雖然因學習、生活中的挫折、失敗或不幸,也會有悲、憂、愁、怒、煩等消極情緒體驗,但不會長期處於消極、悲觀不可自拔的體驗中,更不會因此而輕生。善於適度的表達和控制自己的情緒,能隨時排解各種煩惱,喜不狂,憂不絕,勝不驕,敗不餒

,謙而不卑,自尊自重。決不因一時衝動而違反道德行為規範,能在社會規範允許的範圍內,滿足自己的合理需要,保持穩定、樂觀的情緒。

5、保持健全的人格。

人格健全的中學生心理活動和行為方式處於協調統一之中,有正確的人生觀,能以此為中心,把需要、動機、目標和行為統一起來,樂於生活、學習,興趣廣泛,性格開朗,胸懷坦蕩,辦事機智果斷,表裡如一,行為上表現出一貫性與統一性。

6、面對挫折和失敗具有較高的承受力,具有正常的自我防禦機制。

心理健康的中學生在遇到挫折和困境時,能夠表現出較高的耐受性和平衡性,不因此而影響或改變自己的目標和正常的學習生活。能駕馭自己的情緒,以良好的意志力,克服前進中的困難。自覺運用自我防禦機制,隨時可排洩影響學習和健康的情緒困擾,消除各種焦慮、緊張、恐懼、煩惱等情緒現象,使其心理保

持良好的平衡狀態。

7、熱愛生活、熱愛集體。

有現實的人生目標和社會責任感心理健康的青少年珍惜和熱愛自己的學習生活,積極投入有樂趣的生活中,自信自己的存在對社會和對國家有意義、有價值。能堅持不懈的努力,從事有意義的事業,遵守社會公德,維護國家利益,勇於承擔社會義務,善於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為社會服務。

8、心理特點、行為方式符合年齡特徵。

心理健康的中學生,其認知活動、情緒反應、性格特徵等心理特點以及行為表現應與其年齡階段相符合,與其充當的社會角色相適應,保持一定年齡階段的共性與個性的統一。

9、能與現實的環境保持良好的接觸與適應。

心理健康的中學生能夠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和快節奏的生活,保持良好的適應狀態。能夠根據客觀的需要,主動調整自己的言行,在暫時無法改變客觀環境的情況下,能主動改變自己,以適應社會環境的需要,保持平衡的心態,並能精力充沛的投入到學習和生活中。

10、有一定的安全感、自信心和自主性,而不是過強的逆反狀態。......

心理健康的標準有哪些?

心理健康的十條標準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和米特爾曼提出的心理健康的十條標準被公認為是“最經典的標準”:   (1)充分的安全感   (2)充分了解自己,並對自己的能力作適當的估價   (3)生活的目標切合實際   (4)與現實的環境保持接觸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   (6)具有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   (7)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   (8)適度的情緒表達與控制   (9)在不違背社會規範的條件下,對個人的基本需要作恰當的滿足   (10)在不違背社會規範的條件下,能作有限的個性發揮

編輯本段兒童心理健康標準

根據我國青春期兒童的心理活動特點,他們達到心理健康應具備以下六個心理品質:   一、智力發育正常,即個體智力發展水平與其實際年齡相稱。   二、穩定的情緒。儘管會有悲哀、困惑、失敗、挫折等,但不會持續長久。   三、能正確認識自己,清楚自己存在的價值,有自己的理想,對未來充滿信心。   四、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尊重理解他人,學習他人長處,友善、寬容地與人相處。   五、穩定、協調的個性,能對自己個性傾向和個性心理特徵進行有效控制和調節。   六、熱愛生活,能充分發揮自己各方面的潛力,不因挫折和失敗而對生活失去信心。

編輯本段老年人心理健康標準

老年人怎樣的心理狀態才算是健康呢?有關學者制定了10條心理健康的標準。   一、充分的安全感。安全感需要多層次的環境條件,如社會環境、自然環境、工作環境、家庭環境等等,其中家庭環境對安全感的影響最為重要。家是躲避風浪的港灣,有了家才會有安全感。   二、充分地瞭解自己。就是指能夠客觀分析自己的能力,並作出恰如其分的判斷。能否對自己的能力作出客觀正確的判斷,對自身的情緒有很大的影響。如過高地估計自己的能力,勉強去做超過自己能力的事情,常常會得不到想象中的預期結果,而使自己的精神遭受失敗的打擊;過低的估計自己的能力,自我評價過低,缺乏自信心,常常會產生抑鬱情緒。   三、生活目標切合實際。要根據自己的經濟能力、家庭條件及相應的社會環境來制定生活目標。生活目標的制定既要符合實際,還要留有餘地,不要超出自己及家庭經濟能力的範圍。道家的創始人老子曰:“樂莫大於無憂,富莫大於知足。”   四、與外界環境保持接觸。這樣一方面可以豐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及時調整自己的行為,以便更好地適應環境。與外界環境保持接觸包括三個方面,即與自然、社會和人的接觸。老年人退休在家,有著過多的空閒時間,常常產生抑鬱或焦慮情緒。如今的老年活動中心、老年文化活動站以及老年大學為老年人與外界環境接觸提供了條件。   五、保持個性的完整與和諧。個性中的能力、興趣、性格與氣質等各個心理特徵必須和諧而統一,生活中才能體驗出幸福感和滿足感。例如一個人的能力很強,但對其所從事的工作無興趣,也不適合他的性格,所以他未必能夠體驗成功感和滿足感。相反,如果他對自己的工作感興趣,但能力很差,力不從心,也會感到很煩惱。   六、具有一定的學習能力。在現代社會中,為了適應新的生活方式,就必須不斷學習。比如:不學習電腦就體會不到上網的樂趣;不學健康新觀念就會使生活仍停留在吃飽穿暖的水平上。學習可以鍛鍊老年人的記憶和思維能力,對於預防腦功能減退和老年痴呆有益。   七、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人際關係的形成包括認知、情感、行為三個方面的心理因素。情感方面的聯繫是人際關係的主要特徵。在人際關係中,有正性積極的關係,也有負性消極的關係,而人際關係的協調與否,對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響。   八、能適度地表達與控制自己的情緒。對不愉快的情緒......

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麼 百度文庫

一、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麼?

答:馬斯洛(Maslow)與Mittelmann所提出的10項: 1、充分的適應力;

2、充分了解自己,並對自己的能力作適度的估價; 3、生活的目標能切合實際; 4、與現實環境保持接觸;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 6、具有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 7、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 8、適當的情緒發洩與控制;

9、在不違背集體利益的前提下,能作有限度的個人發揮; 10、在不違背社會規範的情況下,對個人基本需求作恰當的滿足。 綜合國內學者的研究,認為正常心理應具有下列8項:

1、智力在常態分配曲線內及對客觀事物能作正常反映的超常者; 2、心理與行為特點與生理、年齡基本相符; 3、情緒穩定、積極與情境適應; 4、心理與行為協調一致;

5、社會適應,主要是人際關係的心理適應協調;

6、行為反應適度,不過敏、不遲鈍,與刺激情境相適應;

7、不背離社會行為規範,在一定程度上能實現個人動機並使合理要求能得滿足。 8、自我意識與自我實際基本相符,“理想我”和“現實我” 之間差距不大。

六、體育動機的概念。

答:體育動機的概念指推動、停止或中斷學生參加體育學習和身體鍛鍊的內部動因

心裡健康的判斷標準是什麼?

自我意識訓練

1.自我意識及其意義。

自我意識是對自己身心活動的覺察,即自己對自己的認識,具體包括認識自 己的生理狀況(如身高、體重、體態等)、心理特徵(如興趣、能力、氣質、性 格等)以及自己與他人的關係(如自己與周圍人們相處的關係,自己在集體中的 位置與作用等)。總之,自我意識就是自己對於所有屬於自己身心狀況的認識。

由於個體能洞察自己的一切,因而能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調節和控制。自我意識的

成熟被認為是個性基本形成的標誌,它在人的社會化過程中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自我意識是個體社會化的結果,同時,自我意識的形成和發展又進一步推動個 體的社會化。

由於自我意識在人發展過程中是循序漸進進行的,是在自我認識、自我體驗 和自我調控三種心理成份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過程中發展的,所以,心理素質 教育是在其自我意識發展規律的基礎上,結合我們的日常生活、學習和勞動,採 取靈活多樣的方式,促進我們認識自我、評價自我、體驗自我和調整自我,促使 我們自我意識健康發展。

2.自我意識訓練內容。

(1)自我認識。自我認識是主觀自我對客觀自我的認識與評價,自我認識是 自己對自己身心特徵的認識,自我評價是在這個基礎上對自己作出的某種判斷。 正確的自我評價,對個人的心理生活及其行為表現有較大影響。如果個體對自身 的估計與社會上其它人對自己客觀評價距離過於懸殊,就會使個體與周圍人們之 間的關係失去平衡,產生矛盾,長期以來,將會形成穩定的心理特徵自--滿或 自卑,將不利於個人心理上的健康成長。

自我認識在自我意識系統中具有基礎地位,屬於自我意識中“知”的範疇, 其內容廣泛,涉及到自身的方方面面。對我們進行自我認識訓練,重點放在三個 方面:第一,讓我們學生能認識到自己的身體特徵和生理狀況。第二,認識到自 己在集體和社會中的地位及作用。第三,認識到內心的心理活動及其特徵。

自我評價是自我意識發展的主要成份和主要標誌,是在認識自己的行為和活 動的基礎上產生的,是通過社會比較而實現的。由於我們自我評價能力不高,往 往不是過高就是過低,大多屬於過高型。因此,要提高我們的自我評價能力,你 就應學會與同伴進行比較,通過比較做出評價。你還應學會藉助別人的評價來評 價自己,學會用一分為二的觀點評價自己。由於自我評價是自我認識中的核心成 份,它直接制約著自我體驗和自我調控,所以,對我們進行自我意識訓練,核心 應放在自我評價能力的提高上。

(2)自我體驗。自我體驗是主體對自身的認識而引發的內心情感體驗,是主 觀的我對客觀的我所持有的一種態度,如自信、自卑、自尊、自滿、內疚、羞恥 等都是自我體驗。自我體驗往往與自我認知、自我評價有關,也和自己對社會的 規範、價值標準的認識有關,良好的自我體驗有助於自我監控的發展。對我們進 行自我體驗訓練,就是讓你有自尊感、自信感和自豪感,不自卑,不自傲,不自 滿,隨著年齡增長讓我們懂得做錯事感到內疚,做壞事感到羞恥。

(3)自我監控。自我監控是自己對自身行為與思想言語的控制,具體表現為 兩個方面:一是發動作用,二是制止作用,也就是支配某一行為,抑制與該行為 無關或有礙於該行為進行的行為。進行自我認知、自我體驗的訓練目的是進行自 我監控,調節自己的行為,使行為符合群體規範,符合社會道德要求,通過自我 監控調節自己的認識活動,提高學習效率。

為提高我們自我監控能力,重點應放在促使一個轉變上,即由外控制向內控 制轉變。我們自我約束能力較低,常常在外界壓力和要求下被動地從事實踐活動 ,比如只有教師要求做完作業後檢查,你才會進行檢查。......

相關問題答案
身心健康的標準是什麼?
心理健康的內涵是什麼?
中康生活的標準是什麼?
小康家庭的標準是什麼?
改革開放的標準是什麼?
好妻子的標準是什麼?
騙貸的標準是什麼?
低保戶的標準是什麼?
新的健康的概念是什麼?
大叔的標準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