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的和孩子溝通?

General 更新 2025-01-17

怎麼更好的和孩子溝通

1.多多瞭解孩子

在忙於生計的同時,家長一定要抽出時間來多瞭解孩子,與孩子、保姆、孩子的老師多多溝通,儘量對孩子在幼兒園和家庭中的表現有一個全面把握。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誤解。這樣一旦孩子真有不聽話的時候,也能比較明白應該如何去引導孩子。

2.吸收教育知識

社會在變化,孩子的成長環境也在變化,那麼教養方式自然也要不斷進步。身為家長,就要責無旁貸地主動吸收教育新知。在傳統的親子教育方式中,多半是父母用權威來教育孩子,而打罵處罰更是權威教育的重要方法。吸收新知可以幫助家長跳出自己的成長經驗,及時調整自己的教育觀念。

3.耐心傾聽孩子

如果是氣急攻心的家長,在面對不聽管教的孩子時,通常最直接的反應就是破口大罵。此時,程桂英老師建議家長先冷靜下來,嘗試著多一分耐心,問問孩子這麼做的原因是什麼。當家長的心思已經放在瞭解孩子的想法,並想辦法幫孩子解決問題時,也許就會發現孩子的行為其實是情有可原的,並且也已經釋放掉了很多負面的情緒。

4.真正放下身段

有些家長總喜歡在孩子面前保持威嚴,習慣用以上對下的態度來對待孩子。對此程桂英老師特別建議,希望家長真正放下身段,從內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氣跟孩子說話,將孩子當做成人一樣給予尊重。不要總是對孩子說“不”,而是要給孩子選擇題,讓孩子自己做決定。如果孩子的年齡足夠大,表達能力沒有問題,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提出解決方案或替代辦法。

5.跟孩子講道理

除了平時的告誡之外,家長也要在實際的情境中教導孩子一定的道理。讓孩子有同理心,讓他從其他人的角度去體會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為會如何影響他人。至於解說道理的方式,則可依孩子的年齡來選擇講解的深度,特別小的孩子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來進行。

6.讓孩子去體驗

如果孩子老是聽不進大人的話,那麼在保證安全和沒有惡劣後果的前提下,家長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會“自食惡果”的滋味。通過自身的切實體驗,孩子將能深刻領悟到家長的教導有多麼正確和重要。

7.同孩子做協商

不要總是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心意去生活,那麼不只是孩子痛苦,就連大人也很痛苦。孩子也是人,當然有他自己想做的事,因此,同孩子做協商,各退一步也許是很好的方法。比如當孩子想要跳沙發,而家長卻有事情要思考的時候,就可以請孩子去臥室的床上跳,或者請他等一會再跳,或者等家長把事情處理完,再帶孩子去公園盡情地跳。

8.盛怒時不管教孩子

在極度憤怒的狀況下,家長肯定無法以理性的方式來管教孩子。所以,當家長無論如何也平靜不下來的時候,程桂英老師建議家長暫時離開現場,或是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去做別的事,如打電話給朋友聊天、聽音樂等。等自己平靜下來以後,再和孩子好好談談。

9.修正對孩子的期望

有時家長真的太過於求好心切了,常常拿自己都做不到的標準(或許是家長自以為能夠做到,但實際上從來沒有做到過!)來要求孩子。要知道,孩子年齡還小,有好動、固執、健忘等表現都很正常。家長如果真的要對孩子有所要求,也一定要考慮孩子的成長狀況,不要總是拿放大鏡去看待孩子的表現。

10.真誠對待孩子

有些家長在與孩子做溝通的時候,總是喜歡用指責或命令式的語氣,這常常讓孩子難以接受。據程桂英老師介紹,親子之間的溝通應該是真誠而沒有距離的,家長可以很誠實地將自己的擔心或情緒解釋給孩子聽,讓孩子瞭解他的行為會讓你難過,或是會讓你擔心、懼怕。只要語氣是平和的、態度是真誠的,你就會發現,其實孩子是很樂意體貼爸爸媽媽的!...

如何更好的和孩子溝通

其實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心理狀態都是很敏感的,家長要注意和孩子溝通的技巧。最簡單的像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而不是作為家長或是命令一方的口吻,這會與孩子在一開始就產生距離感。更重要的是,家長是否能站得做到,相信孩子,真的給到他們自主的權利,並且願意和孩子一同承擔後果。如果真的有需要,還是建議在當地找專業的擅長家庭關係、子女教育的心理諮詢師溝通,可以更具體。

如何與孩子進行更好的溝通

每個小孩子都總會有點叛逆 不聽話 還很愛頂嘴 我覺得最好溝通的辦法是你要經常和你的孩子聊天 更瞭解他需要什麼 喜歡做什麼事情 當然也不能慣著他 不好的習慣還是要好好教育 像朋友一樣去指導他

如何更好的和孩子溝通,促進孩子成長

由此可見,對孩子“發號施令”的時候要注意保持適當的距離,不要離得太遠來“遙控”孩子,不要讓孩子感覺“只聞其聲不見其人”,因為孩子通常對這種遙控毫不在乎。最有效的做法應該是,走近孩子,並且蹲下來和孩子溝通,不要讓孩子感覺你“高高在上”。要知道,孩子也需要平等,只有當他們感受到平等被尊重的時候,才樂意好好地聽取父母的“建議”。

2.孩子還小,有些話聽不懂 我觀察過一個鄰居這樣教訓玩水的女兒:“看衣服都溼了,你再玩兒,再玩兒呀!”氣頭上這位媽媽說了兩句反話,沒想到女兒不但沒把手縮回來,反而怯生生地又把手放到水中。這時候,媽媽才意識到自己不該這樣和孩子說話。

的確,由於孩子的理解能力有限,對於父母在生氣的時候說的氣話、反話以及威脅的話他們通常都會當真。父母如果這樣和孩子說話,會令他們無所適從,不知道自己該怎樣做才能達到父母的要求,有時甚至會做出和父母要求相反的反應。對此,父母可以採取的有效做法是:一定要使用孩子能夠聽得懂的簡單而正確的語言,否則,當你把反話、氣話或者威脅的話說給孩子聽,孩子可能會聽不懂你的真實意思。所以,父母切記不要和孩子說反話、氣話,更不要跟孩子用威脅的話語交談。

3.你的“命令”要溫和而堅定 我的一個同事曾經跟我嘮叨,他的兩歲半的兒子總是穿不住鞋子,經常人在椅子上坐著,鞋子居然在臥室的地板上。同事看到後就會說:“寶貝,把鞋穿上!”可是往往說兩三遍,孩子也沒反應,他就提高音量。可是兒子依然不買賬,同事就大吼:“耳朵飛了嗎?”看到父親發怒了,兒子就會立即行動起來。我聽了後對同事說,雖然孩子屈服在他的怒氣下,但這種做法並不妥。因為,在我看來,“吩咐”孩子的過程中要用溫和而又堅定的語氣,切忌大吼大叫。如果孩子習慣了父母的吼叫或發怒的聲調,那麼孩子將來就很難再接受心平氣和的“命令”,父母的話自然而然地便成為了孩子的耳邊風。對於給予孩子“命令”最有效的做法是:從一開始在“命令”孩子時,父母就必須努力地保持平靜,儘量做到“循循善誘”。

4.為孩子指出一個新的方向 在一個母嬰論壇上,看到一位媽媽為“民主是否可行”而大發感慨。其原因是,她每次都試圖用“民主”的做法來給孩子選擇的權利,但結果卻不盡如人意。比如,她說“寶貝,早飯吃好了去上學好嗎?”如果她這樣問,得到的回答一定是“不好”!

其實,這種做法估計也是生活中很多家庭存在的。很多父母跟帖,表達了自己同樣的“遭遇”:自己為了顯示“民主”而給孩子自由選擇的空間,但是,父母得到更多的回答是否定的。即使偶爾答應得爽快,行動起來卻是“拖拖拉拉”的。

在這種情況下,父母們為了讓孩子配合,不得不花去很多的時間。其實父母們不妨換一種方式來溝通,比如,當你希望孩子去做某件事情時,要給他一定的引導,把孩子的興趣轉移到一個能吸引他注意力的地方。因為孩子很容易受別的事物的影響,轉移注意力的方法可以減少父母和孩子的摩擦。如果上面所說的那位媽媽把剛才的話換成:“寶貝,早飯吃好了趕緊去幼兒園,你的好朋友都在等著你哩!”想必她的孩子就會滿心歡喜地積極配合。

5.尊重孩子是親子溝通中的最重要元素 我曾經注意過一個媽媽正在打掃衛生,她的女兒卻在陽臺上吹泡泡,並且使勁往牆上吹。這位媽媽著急地喊道:“寶貝,看你把家裡吹得到處都是水,把瓶子放下。”這位媽媽一邊抹著桌子一邊指揮。女兒遲疑了一下,見媽媽埋頭忙著別的事情干脆就把泡泡吹到沙發上。這時候,這位媽媽不得不走向她:“寶貝,媽媽叫你在家裡別吹泡泡聽到了嗎?”她盯著女兒的眼睛,看她究竟有沒有反應。只見她的女兒有點兒不好意思,輕輕地說了聲“知道”便放下了瓶子。

由此看來,父母在和孩子說話的時候......

如何跟孩子進行更好的溝通

多數父母都會碰到孩子發脾氣的問題,特別是在孩子二三歲剛開始具有獨立性、想按自己的意志去行事時。發脾氣實際上是孩子正在成長的獨立意識的信號。

一般來講,孩子發脾氣的行為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減弱。如果你的孩子愛發脾氣,你不要輕易地下結論說自己教子無方。每個孩子養成發脾氣習慣的原因是不同的。有時候孩子發脾氣僅僅是因為過度疲勞或受了刺激。不管孩子為什麼發脾氣,必須讓孩子明白這種行為毫無意義,它不能幫助他克服挫折,逃避責任,讓父母改變主意。

置之不理:這是幫助孩子擺脫發脾氣習慣的最好方法。因為孩子發脾氣的目的是想得到你的注意。你不理他,孩子就會意識到發脾氣沒有什麼用還是少用為好。

不理睬發脾氣的孩子,需要你能沉住氣。

●轉身離開。孩子發脾氣時,你儘管去做你的事。

●適當地勸說。如果你還做不到置之不理,你可以對孩子反覆講幾句簡明扼要的話,說明什麼事是不會被允許的,但不要做出任何舉動。你的目的是幫他擺脫困境。

●不要議論他。孩子不再發脾氣時,只要歡迎他能停下來就是了,就像什麼也沒發生過一樣。 排除:如果孩子不停地哭鬧,你覺得除了讓步沒有別的選擇了,你可以告訴他如果願意哭就儘管哭好了,但你不喜歡他的哭聲。

不要讓哭鬧左右你的決定:

●搞清孩子在什麼情況下最可能發脾氣。

●讓孩子知道你說到做到,絕不讓步。

儘量避免誘發孩子發脾氣的場合和情況:找出誘發孩子發脾氣的因素並避免它們是可能的。 ●避免孩子發脾氣。每個孩子動手能力是不一樣的。如果任務或玩具太複雜,孩子會因完不成而感到沮喪,你可以把任務安排得簡單一些。

●必要時提供幫助。讓孩子看你是怎麼用另一種方法解決他解決不了的問題的,有時候寥寥數語、關鍵性的提示,足以緩和孩子一觸即發的緊張情緒。

●避免孩子過分疲勞和興奮。這種時刻,孩子常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儘量使孩子處於平靜的狀態

怎樣才能更好地和孩子溝通?

我自己也是個孩子,所以我很懂得大人的想法。首先,大人總是這樣想:1:自己的孩子考試沒有名列前茅,就是孩子自己不用功,不好好學習,其實呢,我們難道就不想名列前茅嗎?這並不是我們的錯,而是有些家長的教育方法有問題!家長應該多問問孩子需不需要我的什麼幫助呢?有什麼可以幫你的呢?這道題你會嗎?不會我來教教你,很簡單的!2:大人們總是要求自己的孩子幹這幹那的,有沒有問過孩子願不願意去呢?如果不行就不要勉強他,如果太勉強他的話,也許就會在她的心裡留下陰影哦。大人們應該多問問孩子為什麼不想去,這樣他就會一點一點的說出來啊。3:在自己的孩子被欺負時,孩子如果告訴家長的話,請不要罵他,說她,你應該去想想孩子他為什麼想要跟你說這些事,那是因為他想要你幫幫他,如果這個時候你罵他說他打他,只會在她的心靈裡留下被人欺負的陰影。就這些啦,等我在溝通溝通再說吧!

希望採納

與孩子怎樣溝通更有效?

1、學會傾聽,是溝通的第一步。假如孩子正為某事在氣頭上要允許他發脾氣。父母不妨先坐好,安靜地看著孩子,全神貫注地傾聽,讓孩子可以感受到父母是關心我的。

2、真誠地作出反應,表達父母的真實感受。抱抱孩子,拍拍孩子的肩膀等等。

孩子往往是非常敏感的,父母在與孩子的交流中語調暗含著一種態度,它同談話的內容同樣重要。

3、選擇恰當的談話時機,有衝突時也要避免傷害孩子的自尊。

4、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瞭解孩子的想法

當孩子遇到問題時是需要父母幫助的,父母給出的指導要越具體越好,解決問題的途徑最好和孩子一起討論確定。

5、多陪陪孩子,孩子最希望的就是有爸爸媽媽的陪伴

家長怎樣才能與孩子更好的溝通

孩子溝通需要注意幾點:

首先, 要有平等姿態,如果家長讓孩子覺得處於弱勢狀態,自己總是錯的,就會有很多話不和大人說。

其次,要讓孩子安全感,有自我價值感,孩子才會願意告訴大人更多內心祕密;如他覺得不安全,說出來可能受訓或捱揍,他就不會說。

再次,大人須具有善於傾聽和理解孩子的能力,如果孩子覺得大人理解不了他,說了以白說,他就會很多話不說。

怎樣與孩子更好地溝通與交流

在五六歲時,孩子們能在學前班學到不少東西。在那裡,他們能學到如何與其它孩子相處,交往等一系列的技能。他們正在學習我們已經習以為常的事情,比如說如何與他人交流。有時候,你覺得他沒有認真聽你講話,也許是他正在回憶一個五分鐘前的對話。

在這個年齡段,他們總是很容易分神,被周圍其他的事物所吸引。我們應當原諒他們。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每次計劃與他們一起完成某件事時,多留出半個小時的時間。

他們總是很容易忘記事情。同時他們也很容易被其他的事情分散注意力。他們總是需要你多次提醒才能夠把事情做完。

如果你能夠告訴他你的真實感受,告訴他你所受到的影響,他們就能夠認識到你內心的想法,至少感受到。所以你可以告訴他們:“這裡實在是太吵鬧了,我甚至都聽不到電話了。我很生氣!”當你以“我”開頭時,他也許會讓孩子們因為你而改變自己的行為。

向他解釋他的行為會帶來的後果,這樣他就會更明白他為什麼錯了。同時也能讓他更好地理解他所處的環境對他的要求。或者有時候讓他自己去體驗這些後果,比如說由於拒絕穿外套而導致的感冒。這樣他就明白下次應當怎麼做了。

明白是孩子的行為不對而不是孩子,不要把對孩子的行為產生的情緒轉移到孩子身上。

講原則意味著家長是去教育孩子而不是懲罰孩子。我們最原本的目的是讓孩子知道應該怎樣規範自己的日常行為。在一個充滿愛與關心,並且有合理且明確的行為準則的家庭裡,孩子們可以更好地成長,可以更好地學會如何自律。相反,一個總是充滿懲罰與責備的環境會妨礙孩子的身心發育。體罰並不能讓孩子學會如何規範自己。他們並不能從中學會如何正確地解決自己的問題。相反,這會讓他們感覺不安,恐懼。有的家長想要緩解自己的壓力與緊張,於是他們會打罵孩子,於是孩子就會錯誤地以為通過打罵這種方式就人能夠得到他們想要的,並且模仿家長。

相關問題答案
如何更好的和孩子溝通?
如何更好的與客人溝通?
如何跟青春期孩子溝通?
如何更好的銷售保險?
如何更好的展示自己?
如何更好的為人民服務?
如何和孩子溝通?
如何更好的服務顧客?
老師如何和孩子溝通?
如何更好的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