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國畫?

General 更新 2024-07-02

什麼是國畫

國畫,又稱“中國畫”,我國傳統的繪畫(區別於‘西洋畫’)。它是用毛筆、墨和中國畫顏料在特製地宣紙或絹上作畫,題材主要有人物、山水、花鳥,技法可分工筆和寫意兩種,富於傳統特色。

從美術史的角度講,民國以前的國畫都統稱為古畫。中國畫在古代無確定名稱,一般稱之為丹青,主要指的是畫在絹、宣紙、帛上並加以裝裱的卷軸畫。近現代以來為區別於西方輸入的油畫(又稱西洋畫)等外國繪畫而稱之為中國畫,簡稱“國畫”。它是用中國所獨有的毛筆、水墨和顏料,依照長期形成的表現形式及藝術法則而創作出的繪畫。

中國畫在思想內容和藝術創作上,反映了中華民族的社會意識和審美情趣,體現了中國人對自然、社會及與之相關聯的政治、哲學、宗教、道德、文藝等方面的認識。中國畫強調“外師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存筆先,畫盡意在”,強調融化物我,創制意境,達到以形寫神,形神兼備,氣韻生動。由於書畫同源,以及兩者在達意抒情上都和骨法用筆、線條運行有著緊密的聯結,因此繪畫同書法、篆刻相互影響,形成了顯著的藝術特徵。作畫之工具材料為我國特製的筆、墨、紙、硯和絹素。近現代的中國畫在繼承傳統和吸收外來技法上,有所突破和發展。

什麼叫做國畫?

百度百科國畫方面的 非常詳細 可參考一下

什麼叫中國畫

漢族傳統繪畫形式是用毛筆蘸水、墨、彩作畫於絹或紙上,這種畫種被稱為“中國畫”,簡稱“國畫”。我國傳統繪畫(區別於“西洋畫”)。工具和材料有毛筆、墨、國畫顏料、宣紙、絹等,題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鳥等,技法可分工筆和寫意,它的精神內核是“筆墨”。

國畫(宣畫):即用顏料在宣紙、宣絹上的繪畫,是東方藝術的主要形式(薛宣林定性)。 付強作品(國畫)

從美術史的角度講,民國前的都統稱為古畫。國畫在古代無確定名稱,一般稱之為丹青,主要指的是畫在絹、宣紙、帛上並加以裝裱的卷軸畫。近現代以來為區別於西方的油畫(又稱西洋畫)等外國繪畫而稱之為中國畫,簡稱“國畫”。它依照中華民族特有的審美趨向及因此而產生的藝術手法而創作。 國畫在內容和藝術創作上,反映了中華民族的民族意識和審美情趣,體現了古人對自然、社會及與之相關聯的政治、哲學、宗教、道德、文藝等方面的認識。國畫強調“外師造化,中得心源”,融化物我,創制意境,要求“意存筆先,畫盡意在”,達到以形寫神,形神兼備,氣韻生動。由於書畫同源,兩者在達意抒情上都強調骨法用筆、因此繪畫同書法、篆刻相互影響,相互促進。近現代的中國畫在繼承傳統和吸收外來技法上,有所突破和發展。

中國畫自古就分為人物、山水、花鳥三大科,其師承傳授,都依老師的專長按科進行。元代以後,人物畫衰落,山水花鳥興盛。20世紀引人西方寫實主義,強調藝術的社會宣傳功能,重視人物畫。1949年以後,新國畫提倡為政治服務.提倡通俗的連環畫、年畫和宣傳畫,山水花鳥畫因為“不能為革命服務”而受到冷遇。1955年,中央美院華東分院(浙美)彩墨畫科升格為系,正式提出以人物畫為主,以寫頂為主,以工筆為主”的教學方針。1957年,潘天壽任副院長,1958年,他和吳茀之等提出並實行分科教學,對“三個為主”的教育方針作了修正。這意味著重視了山水花鳥,重視了中國畫傳統特別是宋元明清傳統――這個傳統主要是由山水花鳥畫體現的。在教學上,則意味著要配備和發揮傳統派教師的作用:潘天壽、吳蕘之、顧坤伯、諸樂三、潘韻、 朱宣鹹、陸儼少(兼課)陸抑非、俞子才(兼課)、李長白(兼課)等,都是山水、花鳥畫家。

希望對你有用,期待答覆!

參考資料:baike.baidu.com/view/6722.htm#sub5176553

中國的十大國畫是什麼

中國十大名畫

東晉.顧愷之《洛神賦圖》

這幅畫根據曹植著名的《洛神賦》而作,為顧愷之傳世精品。這卷宋摹本在一攻程度上保留了顧愷之藝術的若干特點,千載之下,亦可遙窺其筆墨神情。全卷分為三個部分,曲折細緻而又層次分明地描繪著曹植與洛神真摯純潔的愛情故事。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時空中自然地交替、重疊、交換,而在山川景物描繪上,無不展現一種空間美。

唐.閻立本《步輦圖》

《步輦圖》是以貞觀十五年(641年)吐蕃首領松贊干布與文成公主聯姻的歷史事件為題材,描繪唐太宗接見來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祿東讚的情景。

唐.張萱 周昉《唐宮仕女圖》

《唐宮仕女圖》,唐代作為封建社會最為輝煌的時代,也是仕女畫的繁榮興盛階段。中國古代仕女眾生像,“傾國傾城貌,多愁多病身”,唐代仕女畫以其端莊華麗,雍容典雅著稱,《唐宮仕女圖》展示著“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唐代美女眾生像。 其中最傑出的代表莫過於張萱的《虢國夫人遊春圖》、《搗練圖》和周昉的《簪花仕女圖》、《揮扇仕女圖》以及晚唐的《宮樂圖》。它們所表現的貴族婦女生活情調,成為唐代仕女畫的主要藝術特徵。

唐.韓滉《五牛圖》

這幅《五牛圖》,是韓最為傳神的一幅。5頭健碩的老黃牛,在這位當朝宰相筆下被“人格化”了,傳達出注重實際、任勞任怨的精神信息。它問世後,收藏者包括趙構、趙伯昂、趙孟兆頁、乾隆等著名人物。在明代,它幾易其主。清兵入關後一度下落不明,直到乾隆年間,才從民間收集到宮中珍藏。1900年,八國聯軍洗劫紫禁城,《五牛圖》被劫出國外,從此杳無音訊。上個世紀50年代,它被一位寓居香港的愛國人士發現。

五代.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

《韓熙載夜宴圖》全長三米,共分五段,每一段畫面以屏風相隔。第一段描繪韓熙載在宴會進行中與賓客們聽歌女彈琵琶的情景,生動地表現了韓熙載和他的賓客們全神貫注側耳傾聽的神態。第二段描繪韓熙載親自為舞女擊鼓,所有的賓客都以讚賞的神色注視著韓熙載擊鼓的動作,似乎都陶醉在美妙的鼓聲中。第三段描繪宴會進行中間的休息場面,韓熙載坐在床邊,一面洗手,一面和幾個女子談話。第四段是描繪韓熙載坐聽管樂的場面。韓熙載盤膝坐在椅子上,好像在跟一個女子說話,另有五個女子做吹奏的準備,她們雖然坐在一排,但各有各的動作,毫不呆板。第五段是描繪韓熙載的眾賓客與歌女們談話的情景。

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圖》

《千里江山圖》,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珍品。絹本,設色,縱51.5釐米,橫1191.5釐米, 為中國北宋青綠山水畫作品。作者王希孟。王希孟18歲為北宋畫院學生,後召入禁中文書庫,曾得到宋徽宗趙佶的親自傳授,半年後即創作了《千里江山圖》。惜年壽不永,20餘歲即去世,是一位天才而又不幸早亡的優秀青年畫家。

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畫卷,北宋風俗畫作品。傳世名作、一級國寶。《清明上河圖》是中國繪畫史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不但藝術水平高超,而且圍繞著它還流傳下來許多有趣的故事。 這幅畫描繪的是汴京清明時節的繁榮景象,是汴京當年繁榮的見證,也是北宋城市經濟情況的寫照。通過這幅畫,我們瞭解了北宋的城市面貌和當時各階層人民的生活。《清明上河圖》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元.黃公望《富春山居圖》

元至正七年(公元1348年),黃公望開始創作這卷山水畫名作,歷時多年方始告竣。它以長卷的形式,描繪了富春江兩岸初秋的秀麗景色,峰巒疊翠,松石挺秀,雲山煙樹,沙汀村舍,佈局疏密有致,變幻無窮,以清潤的筆墨、簡遠的意境,把浩渺連綿的江南山水錶現得淋漓盡致,達到了“山川渾厚,草木華滋”的境界。

明.仇英《漢宮春......

中國國畫的精髓是什麼?

國畫分人物,山水,花鳥。

我是山水專業的,雖然不畫人物和花鳥,但這三個都是一樣的要求。

南朝齊畫家、理論家謝赫在其著作《古畫品錄》中,依據人物畫的創作實踐,歸納整理的繪畫社會功能以及品評繪畫的六條標準,被稱之曰“六法”。雖然當時是對人物的要求和審美,但到後來也被作為對國畫的要求。

六法為“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營位置、傳移模寫。”

由於網上比較方便,我把這些解釋複製粘貼了一下。有興趣可以去找找看更多的畫論,因為其實古代有很多畫家和愛好畫畫的學者也有很多論說,但大體都是相通的。

現代錢鍾書重新作了標點:“六法者何?一、氣韻,生動是也;二、骨法,用筆是也;三、應物,象形是也;四、隨類,賦彩是也;五、經營,位置是也;六、傳移,模寫是也”。(《管錐編》第四卷)

六法依次為:

①“氣韻生動”或“氣韻,生動是也”,是指作品中刻畫的形象或作品整體具有一種生動的氣度韻致,富於生命的活力。原為衡量畫中人物形象,後擴至其他題材作品,乃至某一繪畫形式因素。

②“骨法用筆”或“骨法,用筆是也”,其中“骨”為一比喻性概念,借指人內在性格的剛直、果斷及所畫人物的骨相所體現出的身份氣質。謝赫的“骨法”也包涵了用筆所表現的骨力、力量美,它是傳統繪畫特有材料工具和民族風格所決定的美學原則。

③“應物象形”或“應物,象形是也”,指畫家的描繪要與所反映的對象形似。將其置於氣韻與骨法之後,表明南北朝時代對描繪對象真實性十分重視的同時又深刻地把握了藝術的外在表現與內在表現的關係 ,它的位置是很恰當的 。

④“隨類賦彩”或“隨類,賦彩是也”,是指著色,可以解釋為色彩與所畫之物象相似。

⑤“經營位置”或“經營,位置是也”。經營原意為營造、建築、位置或指物象的地位或指安排配置的動作,因斷句不同而使“位置”或為名詞,或為動詞,總之指構圖和構思。

⑥“傳移模寫”或“傳移,模寫是也”,指臨摹作品。傳,移也,或解釋為傳授、流佈、遞送,模為摹仿。繪畫上的傳移流佈,靠的是模寫。模寫的功能,一是可學習基本功,二是可作為流傳作品的手段,由於它並不等同於創作,故謝赫將其放於六法之末。

“中國畫”是什麼樣的畫?

如果從戰國帛畫算起,我國的繪畫至少有2300年以上的歷史。但把我 國的繪畫叫做“中國畫”,則是近幾百年內的事。這個詞的恭生是在“西洋畫”出現之後,泛指一切非西洋畫的中國繪畫。“國畫”一詞晚於“中 國畫”,20世紀20年代開始使用

中國畫指的是什麼?

國畫,又稱“中國畫”,我國傳統繪畫(區別於“西洋畫”)。工具和材料有毛筆、墨、國畫顏料、宣紙、絹等,題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鳥等,技法可分工筆和寫意,它的精神內核是“筆墨”。

畫國畫需要些什麼東西??

初學

毛筆(一般是描筆,小白雲,中白雲,大白雲,大楷各一支,不用太貴的)

墨(推薦 一得閣)

紙(剛開始學習一般是練習中鋒側鋒,所以用 熟宣 就好)

調色盤(我們以前是用白色小瓷碟,準備兩,三個,調濃墨,淡墨用)

顏料(馬力 中國畫顏叮)

還有清毛筆的小水桶。

最好帶上若干報紙,用作鋪墊。

不知道你是準備學工筆還是寫意?我以前學的是寫意。

樓上說的絹什麼的,是工筆用的。

國畫很養性,好好學呀~

國畫指的是什麼

個人認為 中國畫筆墨講求精、氣、神,每個畫家有每個畫家筆墨的精神面貌、氣質,就如同看人一樣。韻味指的大概就是氣質吧,比如:清秀的、老辣的、果敢的、古拙的·····各種吧··

國畫的基本要領有哪些?

無論學習哪一種,素描、色彩都是基礎,國畫練的是筆法,素描練的是繪畫基本功,國畫雖然講究的是意境,但是造型能力的要求也是很高的。

素描是屬於對形體感受的一種很好的訓練形式,對於把握對象的體量及其明暗關係的分析都有相當大的幫助。素描的訓練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從簡單的幾何形體到簡單靜物,逐步開始畫一些石膏頭像,然後到真人頭像(頭像、半身像、全身像)

練習素描對國畫起的作用:

1:空間關係,也就是繪畫中常說的“近實遠虛”“近大遠小”

2: 造型能力,在創作或者寫生當中能夠很好的把握型的能力。

色彩的訓練也必不可少。可以從開始訓練小的色稿(16開就行)訓練小色稿能夠更好的提高一個人在繪畫當中的色彩整體把握能力。然後逐步的簡單的靜物到多個靜物。到人像寫生~~

練習色彩對國畫起的作用:

1:純度在國畫中做到“近純遠灰”

補充一點還有就是明度上的關係。也就是黑白關係一定要拉開~~

速寫更是必不可少的,它能過鍛鍊你迅速而準確的觀察力,運用簡練的線條,扼要地描畫出對象的神態、形體、動作等。它是培養作畫者敏銳的觀察力和迅速把握對象特徵的概括力的重要繪畫手段,也是記錄生活,積累創作素材的重要手段。

素描 色彩 速寫3著之間有著不可分的練習。以我多年學習繪畫的經驗,在學習一段時間的色彩之後會多素描上也會有很大的提高。速寫也是,畫的多了,素描也就進步了。

書法學過了,你學國畫的話,會比較得心應手,因為你大概的空白關係,章法,和對毛筆的使用方法都會比叫順手,學得自然要比直接學國畫來的快,效果好.

只是國畫當中多了一些自己的東西,入“意蘊”“氣息貫通”“誇張”“寫意”之類的

畫的多了這些都是在以後繪畫國畫當中逐漸慢慢領悟到的~~~一直以來,對學國畫的順序從沒有過疑惑,可是越來越多的人在網絡上發表自己的見解,覺得應該先學寫意(還是大寫意),再學工筆,覺得實在是有點莫名其妙,難道傳統之於某些國人,真的是越行越遠了嗎?

當然,感慨是一回事,默不作聲或者大聲疾呼是另一回事。仔細思索“先寫意後工筆”的意見,覺得有幾種可能:

一、此人確實不懂畫(至少不懂國畫),從小接觸的更多是偏向於西畫的教學模式,那麼對中國畫的基礎流程不瞭解也無可厚非,說錯了也不值得深究,不過是惹方家一笑;

二、此人學過國畫,但可惜的是,授業的恩師是個國畫半吊子,或者自學於西畫體系,對國畫工筆和寫意所知,簡直是“一張白紙”!

三、此種人就值得商榷了,實際上明白先學工筆再學寫意的道理,卻睜著眼睛說瞎話,裝著笑臉辦陰事,實則是妄想知識壟斷,愚弄外行人的可笑行徑,覺得少一人明曉,就多一分主動,然泱泱大國,概小人唧唧焉?

筆者曾經見過有先教寫意後教工筆的學習班,而事實上,學完寫意,工筆到底應該怎麼畫,師傅和徒弟都沒譜,鉛筆與毛筆齊飛,國畫與西畫共融一爐,沒骨跟勾勒共稱,生宣和熟宣更是一概不分,一言以蔽之:使西畫之技法用國畫之工具,行煌煌之筆意,極盡仿寫意之能事,此西畫教學體系下出爐的學生,為了謀求生路抗起國畫的教學大旗,卻因苦於對傳統繪畫的知之甚少而肆意曲解國畫風格的結果——那必然是不倫不類,學了絲瓜就只能畫絲瓜,而不能畫冬瓜、西瓜,毫無國畫的基本造型基礎(注意,是國畫的),這樣既無傳統國畫的淋漓盡致,也無西畫的立體寫實,其結果恐怕也是當初徐悲鴻先生引進西畫教學理念之時未曾想到過的。

只能說:該畫西畫的請畫你的西畫去,一知半解的請教過老師後再來發表見解,若是口若懸河卻又或有意或無意地用自己言語的謬誤淺薄把虛心請教的人帶進死衚衕,那真正是沒點公德沒點自知之明瞭。素描、色彩、造型......

相關問題答案
什麼是國畫?
什麼是國際收支不平衡?
什麼是國家預算?
什麼是國際經濟與貿易?
什麼是國有土地使用證?
陳粒為什麼是國民老公?
什麼是國際收支逆差?
什麼是國庫集中支付?
什麼是國際信用?
什麼是全畫幅單反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