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是好皇帝嗎?

General 更新 2024-11-26

李世民是不是歷史上最好的皇帝

是的。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名字的意思是“濟世安民”。漢族,隴西成紀人,祖籍趙郡隆慶,政治家、軍事家、書法家、詩人。即位為帝后,積極聽取群臣的意見、努力學習文治天下,成功轉型為中國史譁最出名的政治家與明君之一。唐太宗開創了歷史上的“貞觀之治”,經過主動消滅各地割據勢力,虛心納諫、在國內厲行節約、使百姓休養生息,終於使得社會出現了國泰民安的局面。為後來全盛的開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將中國傳統農業社會推向鼎盛時期。

李世民算是一位好皇帝麼?

1.生平:唐太宗年輕時跟隨父親李淵征戰沙場,推翻隋朝,建立唐朝。建立唐朝後,弒兄逼父得到皇位,在他中年和晚年的統治期間,唐朝一度走向輝煌,走至中國封建社會的最高端。2.玄武門之變:這有些歷史學家批評過他。但是,他弒兄是為了自保,在中國那個時代,就是爾虐我詐的時代,更何況在皇家,而且因為有這次玄武門之變他才登上皇位,才有後來的盛唐,覺得他在這是政變客觀上為後來盛唐“埋下伏筆”。3.治世之道:“貞觀之治”這是對唐太宗的統治時期的讚譽。唐太宗能任人唯賢,知人善用;開言路,虛心納諫,重用魏徵等;並採取了一些以農為本,減輕徭賦,休養生息,厲行節約,完善科舉制度等政策,使得社會出現了安寧的局面。4.後人評價:有為的政治家,帶來了一個朝代的興盛.一開始就有狠心決心,和兄弟爭皇位.貞觀22年,太宗對自己的功過作了總結:吾居位以來,不善多矣.錦繡珠玉不絕於前.宮室臺榭屢有興作,犬馬鷹隼無遠不致.行遊四方,供頓煩勞,此皆吾之深過,勿以為是而法之.顧我弘濟蒼生,其益多,肇造區夏,其功大.益多損少,故人不怨.功大過微,故業不墮.然比之盡美盡善,尤有不及,固多愧矣.).太宗能在晚年對自己作出客觀的評價,指出自己的過失,並不以為自己盡美盡善,實屬難能可貴."功大過微,故業不墮"用來形容太宗真是再合適不過了 首先歷史不能假設,玄武門之變的起因有很多,不是說他是好皇帝他做的就對,不是好皇帝做的就錯,在事變之前李世民的實力已經過於龐大,已經影響到他哥哥的地位,如果不是變,死的就會使李世民,這件事並不是因為李世民以後的成就就被認為是對的,現在這件事仍沒有定論 看到有這麼多人在汙衊李世民真是感到比較鬱悶,郁達夫說過:沒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而有自己的英雄卻從來不珍惜的卻是永無希望的奴隸之邦,韓國人在詆譭李世民(居然說太宗被泉蓋蘇文射瞎左眼,無恥,意淫)可以理解,因為李世民曾親征高麗,生前雖然沒成功,但死後其將李績屠滅高麗王朝。我們中國人自己為什麼要對這樣一位偉大的英雄如此不屑呢?歷史上的李世民到底是個什麼樣的皇帝呢?在我看來。李世民才是真正的一代天驕,成吉思汗也很牛,但是綜合來講是比不上李世民的。試問歷史上有哪位皇帝文治武功風雅乃至書法武藝樣樣出色呢?成吉思汗武功赫赫,但是始終只作為軍事天才的面目出現,康熙被稱為千古一帝可是在氣度上差的太遠,趙匡胤不用說了,武勇很強,但是他留下的宋朝積貧積弱。漢武帝雄才大略,看漢朝版圖可見漢朝疆域是楔子型的,生生將版圖拓展到中亞,但是文治就未免。。。。而且好殺喜佞,晚年更是把無辜的太子弄死了。。。咱們再看李世民,十六歲隨雲定興出征,隋煬帝在雁門被圍,他向雲定興獻疑兵之計解雁門之圍,從此一發不可收,晉陽首義,破薛舉,破宋老生,劉武周,宋金剛,攻克洛陽,擒王世充竇建德(王世充就算了竇建德可是超級牛人),其功勞之大無人能比,也許倒李派會說這都是粉飾,但是如果沒有其功勞你粉飾誇張這些不是徒惹人笑嗎〉?還有人居然說李建成功勞與世民一樣大,更是沒有歷史常識了,李建成固然不是廢物,不象唐書裡面似的無用,但是其才能長於政略短於用兵,其平定劉黑達還是靠政治手段為主,況且還是魏徵出謀劃策,說是魏徵平定的還差不多。再者,李淵稱帝后封建成為太子,李世民為天策上將軍,統領全國兵馬,天策上將軍,這是以前來沒有的官職,整個唐朝也只有李世民一個人得封,因為“秦王功大,古之名爵無以加之”這總不是編的吧,要不也太藐視世民和天下百姓的智商了吧。再看一個細節,在一次戰鬥中“王(李世民)雙手持刀,手殺數十人,鮮血盈袖,王甩袖復戰”“甩......

李世民是個好皇帝嗎??

李世民的豐功偉績就不多說了,我提一個不起眼的事,大三的時候,我從一篇論文上看到,當初唐太宗駐兵朝鮮半島,想打日本和高麗,好像是想打三個國家,有大臣力諫,唐太宗說了句,李治懦弱,我要在有生之年把仗提前打了,文章最後評論,那次戰爭奠定了東亞的政治格局。一個偉大的人就是,不但完成了那個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還超過了那個時代的侷限。 再有,當時的長安,外國人當官的有一百多人,這個數目在全球化的今天都是不可想象的。唐代的盛世與現在不同,那時候的米價很低,老百姓真正的衣食無憂,沒有生活壓力,所以有詩說,羨慕長安的市井鬥雞兒,渾然不知生死。 能開創這樣時代的人,怎能不偉大呢?

李世民是不是好皇帝

是,,,

客觀的評價李世民是個好皇帝麼?

能讓百姓有飯吃的都是好皇帝 至於私生活每個都是你懂的

李世民是什麼樣的皇帝??

我們都知道,李世民也是人,人無完人,是人就有錯誤。貞觀後期,唐太宗開始有了一些變化,先從納諫開始體現出來。貞觀十年,魏徵發現他“漸惡直言”,這是唐太宗走向一些錯誤的開始。   一是征伐高麗,這個被某些人認為是錯誤的舉動,但是,就當時形勢來看,此徵是必要的和需要的。第一,發動戰爭的責任是高麗,高麗悍然進攻唐朝附庸國新羅挑起戰端,為了維護權威,唐需要發動戰爭來保護自己的附屬國的利益。第二,戰爭中,唐軍是正義和人性的,這也是保證唐軍損失非常小的一個外在條件,在唐軍攻佔的城池中,均擁護唐軍。但是由於為了保持正義性和人性化,導致偏求穩,而使戰期拉長。第三,唐軍的撤退和後續戰爭,充分體現了李世民的胸懷和高超的戰略思想,唐軍以2000人的損失消滅高句麗數十萬人,千古罕見。撤退之時,敵將城牆跪拜,也實屬罕見。唐軍後期的軍事騷擾和政治封鎖,使高句麗的實力每況愈下,最終高宗消滅這一小丑。

還有奢侈現象的明顯增加。在貞觀十六年的時候,唐太宗下詔說,太子所用之物其他機關不得限制,結果造成太子的嚴重浪費現象。唐太宗自己也開始修造宮殿,貞觀十一年在東都洛陽修飛山宮,二十一年又修翠微宮。這些使唐太宗後期沒有前期勤儉,但是比康熙,乾隆等不知道要強多少倍。

還有一個大的錯誤就是參與史官所寫的起居注當中。這是專門寫皇帝日常生活和朝政言論的,皇帝無權干涉,這是歷來的傳統,歷來的皇帝都沒有看,尊重史官的職權和地位。而史官也是公正直書,從不掩飾什麼,從不害怕皇帝打擊報復。但唐太宗這個名君卻犯了一個頗大的歷史錯誤,影響干預了史官的公正性。當然,沒有任何完整證據表明太宗大量歪曲歷史。同時,不僅僅是太宗,自春秋,看史者何止數百,董狐直筆,陳壽索賄,太史被宮,不要說清朝的文字獄了,另外,許敬宗和武則天對李世民並沒有好感,這樣表明,唐初歷史應該具有可信度的。

不過,係數一生,唐太宗畢竟是個明君,在晚年也反省自己晚年過度奢侈糜爛的錯誤。他對太子李治教誨時反省了自己的一生:“你應該從歷史中找古代的賢明帝王為學習的典範,像我這樣的不足以效法。我做了許多錯事,比如錦繡珠玉不絕於前,宮室臺榭常有興造,犬馬鷹隼沒有不去的地方,行遊四方又勞民傷財,這都是大錯,你不要以為這都是好事,總想學著去做。”

唐太宗在貞觀初期不顧大臣魏徵和李大亮的勸阻,對歸順的北方遊牧民族部落要土地給土地要物資給物資,結果這些部落享受夠唐朝的恩惠後胃口反而越來越大,索性就叛亂了。

後來唐太宗也自己檢討:“中國百姓,實天下之根本,四夷之人,乃同枝葉,擾其根本以厚枝葉,而求久安,未之有也。初不納魏徵言,遂覺勞費日甚,幾失久安之道。”

貞觀二十年(646年),遼東戰役回來時,唐太宗得病,此後一直調養,由此開始服用方士提煉的金石丹藥。先前唐太宗還曾經嘲笑秦皇漢武迷戀方術和尋求丹藥,現在自己也不由自主地陷進去了。到貞觀二十一年(647年),唐太宗又得了“風疾”,煩躁怕熱,便讓人在驪山頂峰修翠微宮,第二年,派人從中天竺求得方士那羅邇娑婆寐,由於服食“延年之藥”,結果使病情不斷惡化。貞觀二十三年(649年)五月,逝世。享年僅五十一歲。太宗之死成為一個謎。

李世民做了多少年的皇帝 做的好不好

李世民在位二十三年,他這個皇帝做得很好,後世對其功過評價是功大於過

李世民是個怎樣的皇帝

貞觀王朝是李世民大帝建立起來的。李世民是唐帝國實際上的開國皇帝(他的父親李淵只是名義上的)。在中國所有的開國皇帝中,只有李世民一人受過良好系統的教育,出身也最為高貴。他胸襟開闊,文武全才,知人善任,從諫如流,在當政期間創立了蓋世絕倫的文治武功。

在中國這個高度集權缺乏民主和人權觀念的國家裡,最高領導人的素質決定國家的命運。

李世民除了具備歷史上的英明帝王共有的優勢外,下面的幾個優勢還是李世民獨有的。

一、對國家民族的強烈責任心和濃厚的危機意識。

責任心是領導人物必須具備的第一要素,沒有或缺少責任心的領導縱使才華蓋世,也一樣會禍國殃民,不是瀆職就是濫用職權。中國的很多帝王就是因為缺少責任心,把祖輩千辛萬苦打下的江山玩垮了或玩丟了,結果使中華民族陷入周而復始的循環性浩劫之中,中華文明也一步步地走下坡路,中國也因此不可挽回地衰落下去,由天朝大國淪為二流末國到最不發達國家。李世民的民族責任心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他坐上皇帝寶座後,並沒有象中國封建社會的大多數權力人物一樣自以為大功告成,可以坐下來好好放鬆一下,利用手中的職權盡情享受一下榮華富貴的滋味。相反,他比登基前更加勤於政事,一頭埋在公務裡,每天只睡很少的時間,整天在金殿上和文武大臣討論國政,裁決案件和辦理公事,有時一連幾個小時也不肯停下來休息一下,以致常常忘記了吃飯睡覺。

和那些志得意滿的權力人物不同的是:李世民大帝有濃厚的危機意識,他的眼睛看到的不是一個幅員遼闊,兵強馬壯的強盛帝國(那時的唐帝國事實如此);而是一個危機四伏隨時可能被又一次民變**的新生政權。他的眼睛緊緊地盯著那個剛剛瓦解的曾經強盛無比的隋帝國,不斷地琢磨隋王朝滅亡的教訓,不時提醒自己不要重蹈隋王朝的覆轍,小心而又勤勉地引導他的帝國走出荊棘,走上繁榮,走向輝煌。在李世民當政的中期,唐帝國已成了當時已知世界無與倫比的超級強國,繁榮和富庶達到了連上帝都嫉妒的程度。這時李世民應該滿足了,可他一點也沒有滿足的跡象,他看到的不是眼前的繁華和輝煌,而是帝國漫長而艱鉅的未來之路,併為夯實未來的路基繼續孜孜不倦地努力。

李世民的超強責任心是他高度智慧的集中體現。

二、襟懷坦白、光明磊落的執政風範。

中國的歷代統治者擁有無窮無盡的小聰明,並以在人前耍小聰明為榮;很少有人想到誠實執政,坦白對人。結果當政者用詭計馭使部屬;部屬也依樣畫葫蘆用詭計矇蔽首腦。李世民是中國歷史上真正做到誠實執政的唯一一人,他在任時對臣僚趟開胸懷,不行欺詐之術;臣僚也盡忠職守,不搞欺瞞哄騙的傳統官場妓倆。李世民即位之初,曾花大力氣整頓吏治,下決心要在官場根治貪汙受賄的不治之症。為了偵查那些暗中受賄和將來有可能受賄的爛汙官吏,李世民令親信暗中向各部官員行賄,結果還真查處了幾個貪官。李世民在得意之餘把他的謀略告訴一位隋朝遺臣,沒想到這位大臣當場潑了他一瓢冷水:陛下平時總告戒臣民要誠信待人,可陛下自己卻先行欺詐之術,上樑不正下樑歪,臣民會一樣用欺詐的手段報答你。李世民認為大臣的話有很深的智慧,欣然接受了這句令普通當權者惱羞成怒的逆耳忠言。還有一次,李世民下令年齡雖不滿十八歲,但體格健壯的男子也要應徵入伍。魏徵拒絕在詔書上副署(注意這是李世民最為智慧的傑作,他的命令沒有分管大臣的簽字沒有法律效力,沒有哪個皇帝會主動限止自己的無限權力,只有李世民例外),李世民解釋說:“這是奸民逃避兵役,故意少報年齡。”魏徵回答說:“陛下常說我以誠信待天下,要人民不可詐欺;可你卻先失去誠信。陛一不以誠信待人,所以先疑心人民詐欺。”李世民的反應是深以為然並......

唐太宗是不是 好皇帝

唐太宗必須是好皇帝呀!

唐太宗知人善任,用人唯賢,不問出身,盡力求言,他把諫官的權力擴大,又鼓勵群臣批評他的決策和風格。貞觀時期在唐太宗的治理下,社會夜不閉戶,道不拾遺。公元630年(貞觀四年),全國判處死刑的囚犯只有二十九人。

唐太宗李世民的文治武功,自古就為人頌揚備至。學界對他的雄才偉略和他對中國歷史所作出的重大貢獻都給予積極的肯定。李世民是一位有作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在反隋建唐的鬥爭中起著領導作用,唐太宗玄武門之變的勝利,在客觀上對唐初社會歷史的發展起著積極作用。唐太宗不歧視少數民族,除對突厥的侵擾用兵外,主要是採用懷柔的政治手段處理民族問題,方法妥當,政策開明,有利於民族的團結和國家的統一。

人無完人,他也會犯錯,不過和他的功勞比起來,就微不足道了

唐高宗李治是個好皇帝嗎

有一本叫《99%的中國人不知道的歷史真相》裡面剖析得挺好的,一般的史學家都認為李治懦弱無能,其實是武則天的光芒遮住了他。

唐高宗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兒子,也是武則天的丈夫。武則天從他的手中奪走了政權,建立了短暫的大周王朝,讓李姓男人們著實丟了一把臉。因此,歷史上對唐高宗的評價是“昏懦”。最晚從歐陽修撰《新唐書》以來,就把他當作“昏懦之主”。那麼,高宗果真是一個“昏懦”之君嗎?不盡然。

有人認為李治並不昏懦,他之所以被如此評價,只是因為後世的歷史學家為了防範武則天式的改朝換代再次出現,因而不遺餘力地醜化武則天,連帶著也把唐高宗弱智化了。在這個醜化的過程中,以宋代史學家如司馬光等人發揮的作用為大,這又與宋代曾有多位太后深入參政的政治現實相關。

文治武功不遜於李世民

唐高宗是掩蓋在李世民和武則天光環之下的一個男人:不爭氣的兒子,懦弱的丈夫。對於高宗,自古以來人們已經習慣於把他放在太宗的光環中考察,即使對他在位期間的政治評價,也會和貞觀之治聯繫起來:“永徽之政,百姓阜安,有貞觀之遺風。”好像只有這樣才能讓人明瞭高宗的政績。

那麼,究竟是他本身懦弱,還是歷史學家把他寫懦弱了?答案應該是後者,有幾點可以證明。

其一,唐高宗做太子的時候已經跟武則天發生了不正當關係。那時候武則天是庶母,是母子關係。如果二人曖昧之事被唐太宗知道了,後果不堪設想,至少要被廢掉太子之位。他敢做這件事,可見他不膽小。

其二,唐高宗繼位之初,他的舅舅長孫無忌把持朝政大權,唐高宗不服,要奪權。當時唐高宗的勢力還無法與長孫無忌相抗衡,但是他經過不懈的努力還是奪了權,最後把長孫無忌貶至外地,致其自殺而亡。

其三,從高宗時期的歷史發展來看,他的功績一點也不遜色於其他任何一個皇帝,包括他的父親。

高宗即位伊始,就立即暫停了對遼東(高句麗)的戰爭及土木工程的營造。他在即位的第二年,即永徽元年(650年),召集眾地方官詢問百姓疾苦,鼓勵臣下就國計民生髮表意見。

他也很善於聽從勸諫。有一次,他出外打獵遇雨,就問臣下:“用油布做的雨衣怎麼樣才能不漏一點水?”臣下說:“要是用瓦做,就不會漏雨了。”言外之意,是不應出來打獵遊玩。高宗愉快地接受了批評。顯慶元年(656年),高宗再次徵詢如何能夠減輕百姓負擔。大臣來濟指出:過多的勞役是老百姓的一大負擔,出工則誤農時,出錢又花費很多,應該免除一切不急需的徭役徵發。高宗虛心採納。這種虛心求諫的政治作風與太宗如出一脈。

高宗對於法律建設也十分重視。我國現存最完整的成文法典——著名的《唐律疏議》(與《羅馬法》並稱),就是在高宗永徽四年由長孫無忌等大臣修訂而成的。相對來說,這一時期的執法狀況寬平公正,犯罪率較低。史載,有一次,大理寺卿唐臨向高宗報告說:監獄中在押的犯人只有五十多個,其中只有兩人需要判死刑。

高宗時期的軍事成就也不容忽視,唐朝在這一時期滅亡了東西兩個大敵:西突厥與高句麗,也順帶壓制了一下日本的氣焰,換來了中日千年和平。單從征伐高句麗的戰果來說,太宗李世民曾親征卻徒勞無功,而後來高宗先後派大將蘇定方、李績(即李世績)、劉仁軌以及薛仁貴經略遼東,最後兵圍平壤,滅了高句麗,並在遼東設立九都督府。後來新羅統一朝鮮半島,與唐朝建立了良好的關係。顯然,高宗完成了太宗沒有實現的夢想。

從高宗對於長生之術的冷靜態度和對醫學的信任來說,比起乃父太宗也勝出一籌。太宗最終由服食丹藥而死,而高宗身體狀況雖一直不佳,卻能夠客觀坦然地面對。他對於胡僧的長生藥從不迷信,認為“果有不死之人,......

相關問題答案
李世民是好皇帝嗎?
李世民是多少年皇帝?
順治皇帝是個好皇帝嗎?
李顯是不是好皇帝?
雍正是個好皇帝嗎?
雍正是不是好皇帝?
李世民是什麼王?
朱元璋是不是好皇帝?
李世民當了多少年皇帝?
李世民的屬相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