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證法中有什麼關係?
唯物辯證法中什麼和什麼的關係是源與流的關係
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
辯證法和唯物辯證法有什麼區別和聯繫!
首先要說明 辯證法包括唯物辯證法和唯心辯證法
唯心辯證法 同“唯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相對立的發展觀。指建立在唯心主義基礎上的頭足倒立的辯證法理論。認為客觀世界的發展過程就是人的精神或思維的發展過程。古希臘唯心主義哲學家柏拉圖是唯心辯證法的創立者之一。他通過純概念的邏輯推演,指出同與異、大與小、有限和無限、善和惡等範疇都是對立統一的。在德國古典哲學中,唯心辯證法思想得到了更為徹底的
發展。
唯物辯證法 關於自然、人類社會和思維的運動、發展的普遍規律的科學,無產階級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它是K.馬克思和F.恩格斯在批判地繼承功.黑格爾唯心主義辯證法的基礎上創立的。它從自 然界和人類社會的歷史發展中抽象出對立統一規律、質量互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等規律和諸多對立統一的範疇,揭示了事物的普遍聯繫,指出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在於內部的矛盾性。客觀世界自身存在著辯證運動,唯物辯證法就是對客觀世界這種本質關係的自覺反映,是辯證思維的邏輯形式。
辯證法都包括哪些內容
它主要包括三個基本規律:對立統一規律、質量互變規律和否定之否定規律,其中對立統一規律為核心。還包括:現象與本質、原因與結果、必然與偶然、可能與現實、形式與內容等一系列基本範疇。它是宇宙觀,又是認識論和方法論。 具體說來:聯繫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事物的聯繫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內部的各個部分、要素是相互聯繫的;任何事物都與周圍的其他事物相互聯繫著;整個世界是一個相互聯繫的統一整體。 方法論:堅持聯繫的觀點,用普遍聯繫的觀點看問題。聯繫的客觀性原理: 原理:事物的聯繫具有客觀性。聯繫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人們既不能否定事物的聯繫,也不能把主觀聯繫強加給事物。 方法論:認識和把握事物的真實聯繫,根據事物的固有聯繫改變事物的狀態,建立新的具體的聯繫。因果聯繫原理: 原理:事物之間存在著因果聯繫,因果之間既有先行後續,又有引起和被引起的關係,原因與結果相互區別相互聯繫。 方法論:承認因果聯繫的普遍性和客觀性,是人們正確認識事物,進行科學研究的前提;正確把握事物的因果聯繫,才能提高人們實踐活動的自覺性和預見性。堅持發展的觀點看問題體現的哲學原理: 原理:一切事物都處在永不停息的運動、變化和發展的過程中,整個世界就是一個無限變化和永恆發展著的物質世界,發展是新事物代替舊事物的過程。 方法論:我們要堅持唯物辯證法這個觀點,就要用發展的觀點觀察和分析問題。要把事物如實地看成一個變化發展的過程;要明確事物處於怎樣的階段和地位;要堅持與時俱進,培養創新精神,促進新事物的成長。運動和物質關係原理: 原理:物質是運動的物質,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運動是物質的運動,物質是運動的主體。運動和靜止的辯證關係原理: 原理:運動是普遍的、永恆的、無條件的,因而是絕對的;靜止是一種不顯著的運動,是運動的特殊狀態;動中有靜,靜中有動,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發展,都是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一。整體和部分關係原理: 原理:整體和部分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繫。二者區別:第一,二者的內涵不同;第二,二者的地位與功能不同,整體居於主導地位,統率著部分;第三,整體具有部分根本沒有的功能;第四,當各部分以合理的結構形成整體時,整體就具有全新的功能,整體的功能就會大於各個部分功能之和;第五,當部分以欠佳的結構形成整體時,就會損害整體功能的發揮。二者聯繫:第一,二者不可分割;第二,二者相互影響,整體的性能狀態及其變化會影響到部分的性能狀態及其變化,反之,部分也制約著整體,甚至在一定條件下,關鍵部分的性能會對整體的性能狀態起決定作用;第三,整體和部分的地位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轉化的。 方法論:要樹立全局觀念,辦事情要從整體著眼,尋求最優目標;搞好局部,使整體功能得到最大發揮。規律的客觀性原理: 原理:規律是客觀的,指的是它的存在和發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規律是客觀的,意味著規律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規律是客觀的,集中表現為它的不可抗拒性;規律是客觀的,不等於說人們在客觀規律面前無能為力。 方法論:要求我們要尊重客觀規律,按規律辦事,堅持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的統一,同時要把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結合起來。矛盾的含義原理: 原理: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對立又統一的關係叫做矛盾,矛盾就是對立統一。所謂“對立”,是指矛盾雙方相互排斥、相互分離的屬性、趨勢,又叫“鬥爭性”。所謂“統一”,是指矛盾雙方相互吸引、相互聯結的屬性、趨勢,又叫“同一性”。它有如下兩種情形:第一,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為前提,雙方共處於一個統一體中;第二,矛盾雙......
關於哲學中,方法論和辯證法的區別??
方法論
【解釋1】
人們關於世界是什麼,怎麼樣的根本觀點是世界觀,用這種觀點作指導去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論
【解釋2】
世界觀,通俗地講,就是“觀世界”,是人們對世界的總體看法和根本觀點。方法論,就是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是人們用什麼樣的方式、方法來觀察事物和處理問題。概括地說,世界觀主要解決世界“是什麼”的問題,方法論主要解決“怎麼辦”的問題。
《方法論》(Discours de la méthode)是笛卡兒在1637年出版的著名哲學論著,對西方人的思維方式,思想觀念和科學研究方法有極大的影響,有人曾說:歐洲人在某種意義上都是笛卡兒主義者,就是指的受方法論的影響,而不是指笛卡兒的二元論哲學。
辯證法
dialectics 辯證法源出希臘語“dialego”,意為談話、論戰的技藝,指一種邏輯論證的形式。
辯證法是關於對立統一、鬥爭和運動、普遍聯繫和變化發展的哲學學說。辯證法的核心是鬥爭論(矛盾論)。或者說,辯證法就是矛盾論。現在用於包括思維、自然和歷史三個領域中的一種俯學進化的概念,也用來指和形而上學相對立的一種世界觀和方法論。世界上只有兩種方法論,一種是辯證法,一種是形而上學,辯證法和形而上學是從根本上對立的兩種方法論。辯證法的基本特點是認為:鬥爭與聯合相聯結。這個思想也是辯證法作為方法論的基本思想.形而上學基本特點是認為:鬥爭與聯合相脫離。它或者只見鬥爭,不見聯合,或者只見聯合,不見鬥爭。
這裡所講的“辯證法”和“形而上學”都是形式上的概括,而非內容上的概括。
不同時期的哲學家對辯證法有不同的認識,古希臘哲學認為它是論證和分析命題中的矛盾、揭露談話的矛盾及克服矛盾的方法。德國哲學家G.黑格爾認為,辯證法研究對象本質的自身矛盾,不僅是一種思維方法,而且是一種宇宙觀。馬克思主義批判地繼承了黑格爾的思想,認為辯證法是客觀世界本身固有的規律,思維中的辯證法是客觀規律在人的頭腦中的反映,辯證法是關於普遍聯繫和發展的學說。
辯證法有三種基本的歷史形式:古代樸素的辯證法,以黑格爾為代表的唯心辯證法和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辯證法。
黑格爾辯證法跟中國古代辯證法有什麼區別
中國古代的辯證法比較樸素,主要講的是陰陽相剋、物極必反,停留在歸納日常經驗的階段,當然易經裡面也有一些辯證的因素,而且能夠發展得很廣闊,包含很多內容,但是更多的內涵與其說是古人發現的,不如說是現代人附會上去的。中國人真正強調辯證還是在馬克思之後。黑格爾的辯證法內容很豐富,它依託絕對精神為動力,表現為辨證的形式。而且黑格爾是真正用辯證法解釋了歷史了的,跟中國古代的辯證法偏經驗總結不同,他把歷史上的、美學上的、精神上的東西都對號入座,顯出辯證與經驗的同一。黑格爾的哲學史講演錄裡面也有提到過樸素的辯證法,問主可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