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什麼時候產卵?
蜈蚣一年有幾次產卵期,它的產卵期為多長時間?
一般在3-5月份和7-8月份的雨後初晴的清晨進行交配,40天開始產卵,雌蜈蚣把受精卵產生在自己的背上,以便及時孵化。每隻雌蜈蚣一次排卵達2-3小時,每次產卵80-150粒。卵表面富有粘液,卵粒互相粘在一起成卵塊。孵化期間雌蜈蚣不吃不喝,直到孵化出幼蜈蚣。 一般產卵量在20~60粒,大多40~50粒,個別的10粒以下。產卵季節在6月下旬至8月上旬,即在夏至到立秋期間,而以7月上旬、中旬為產卵旺期。產卵前,蜈蚣腹部幾乎緊巾地面, 自行挖好淺淺的洞穴。產卵時,蜈蚣軀體曲成S形,後面幾節步足撐起,尾足上翹,觸角向前伸張,接著成串的。卵粒就從生殖孔一粒一粒地排出。在不受外界驚擾的情況下,順利產卵過程約需2~3小時。產完卵後,蜈蚣隨即巧妙地側轉身體,用步足把卵粒託聚成團,抱在懷中孵化。產卵時,若受驚擾,就會停止產卵或將正在孵化的卵粒全部吃掉,這就是所謂蜈蚣的保護性反應。蜈蚣孵化時間長達43~50天。這期間,母蜈蚣一直不離卵或幼體,精心守護著,有時下半身及觸角不時地左右擺動和掃動,驅趕近身的小蟲,並常用食爪撥弄或吮添著卵團和幼體,據推測,蜈蚣可能是在分泌某種口腺和基節腺的分泌物,防止卵團遭受細菌侵害或其他汙物沾染。 一般來說,給它安靜不被打擾的環境。它是不會吃掉卵的。
蜈蚣繁殖期在什麼時候?
蜈蚣的繁殖
蜈蚣為卵生動物,一般在3~6月雨後天晴時交配,每年春未夏初時卵粒逐漸發育成熟,從6月中旬開始產卵,6~7月上、中旬為產卵的旺期,並延續到8月上旬。產卵前的母體,體態臃腫腹部貼近地面,行動遲緩。對有產卵跡象的母體應於3~4天前用直徑約10釐米的無底罐頭筒一一罩住,筒口用纖維板或玻璃蓋好,既戶效地利用了養殖面積,避免相互干擾和噬食,有利於蜈蚣在安靜的環境中順利產卵,也便於幼蜈蚣與母蜈蚣的分缸(或分池)飼養。
一般每條母體產卵20~60粒,順利產卵過程約需2~3小時。卵粒相互粘連在一起,如花生米大小,呈橢圓形。蜈蚣母體抱卵監護期長達43天左右,在此期間若受到驚擾,或其它外來刺激,就容易激動暴躁,會將正在孵化的卵塊全部吞吃掉,導致孵化失敗。故應絕對保持孵化池環境的安靜。特別要注意的是,蜈蚣產卵前幾天要停止給食,尤其在孵化過程中的40~50天內更應嚴格禁止喂餌,否則蜈蚣吃食時會因食物沾染在卵塊或胚胎上而將卵塊或胚胎一起吃掉。卵團的孵化過程較緩慢,15~16天后卵粒形成腰子形,中間始裂開,此階段為第一次蛻皮;20天后第二次蛻皮成月牙狀,初具幼蟲形態;35~40天幼體進入第三次蛻皮,能在母體懷抱內上下爬動;再過5~7天,幼體表皮幾丁質逐漸加厚,體色變黃褐,在母體的保護下生活,經過一個月後就能脫離母體獨立生活,自行覓食.
蜈蚣是怎樣產卵的?
蜈蚣的繁殖過程
蜈蚣的繁殖過程包括交配、產卵、孵化等。
(1)交配:性成熟的蜈蚣有發情求偶的表現。開始雄蜈蚣行動極度不安,不斷搖動雙觸角,東爬西爬,爬爬停停,當聞到雌蜈蚣的氣味後,立即向雌蜈蚣爬去,雌蜈蚣開始爬轉周旋,很快雄蜈蚣便爬到雌蜈蚣的背部,立即將生殖肢插入雌蜈蚣生殖孔內,經過微微振動後,慢慢注入精液,歷時2~5分鐘,交配時間均在晚上8時至凌晨4時進行,其他時間一般不進行交配。
雌雄蜈蚣交配一次,雌蜈蚣可終生產出受精卵。交配後雄蜈蚣很快會因精皮力盡而死亡。
懷孕後的蜈蚣有大量進食和積蓄營養的習慣,故這時應投喂足夠量的高營養的混合飼料,使蜈蚣吃飽吃好,便於多產卵和提高孵化率,同時不要翻動其窩穴,以免蜈蚣受驚而影響產卵及孵化。
(2)產卵:自交配後精子和卵子結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在蜈蚣體內發育30天左右趨於成熟,不久即行產卵。
產卵前的表現:懷孕蜈蚣由於受精卵的成熟使腹部不斷膨大,行動不便,後來用虛土將其窩穴的洞口賭注,不吃不喝也不出來活動,之後蜈蚣即在其窩內產卵。這時千萬不要驚動它,更不能扒開其窩穴窺視,否則,蜈蚣會把它所產的卵全部吃掉。
蜈蚣產卵時,身體多彎曲成s形,,觸角懸空地斜向前上方,步足平伏在飼養土上,尾節搭在身體中部的背板上,尾足高高翹起。這時生殖孔有規律的擴張和收縮,同時翻開軟皮,卵粒便一粒一粒的排出體外落在8~9節背板上,經過2~3小時產卵完畢,蜈蚣觸角不再懸空、尾足也不再翹起,隨即巧妙的側轉身體,用身體的腹面和步足把卵團環保起來,使之完全懸空,不和飼養土接觸而進行孵化。
一隻蜈蚣每次產卵40~70粒,平均產卵50粒,受精卵呈金黃色(未受精的卵呈白色)、透明、橢圓形、如高粱米大小,卵粒表面富於粘性,卵粒常粘成團,卵膜有彈性可保護卵不受侵害。
(3)孵卵:產卵後的蜈蚣把卵團抱住進行孵卵,這期間不吃不喝也不活動,它用軀幹驅趕前來的小蟲,並常分泌唾液用顎爪舔舐卵團,保持卵的清潔,防止病蟲害的侵入。
孵卵期為40天左右,這期間蜈蚣不吃不喝,我們可以不畏食,但必須像往常一樣按時澆水,使之棲息的窩穴保持適宜的溼度,同時把溫度控制在20℃~36℃之間。如果溫度、溼度不合適,過高或過低都會使孵化終斷,胚胎停止發育而死亡。如果孵化條件合適,經過40天左右時間的孵化,3釐米左右長的淡藍色小蜈蚣便開始離開窩穴出來活動覓食了
從外形上未成熟的蜈蚣難於區分,成熟後才有點差異,成熟後細心比較才可以區分開來。一般的區別是:第一,雌性蜈蚣頭部扁圓,大些成餅狀;雄性蜈蚣頭部稍隆起,橢圓而小,呈孢子狀。第二,雄性蜈蚣的21節背板後緣較平、圓,而雄性蜈蚣的後緣稍見隆起。第三,雄性蜈蚣體型較大,軀幹部較寬,腹部肥厚,身體較柔軟;而雄性蜈蚣體型較小,軀幹部稍窄,腹部緊縮較瘦。此外,在人工飼養場內,雌性蜈蚣活動較少、遲鈍,雄性蜈蚣則活動頻繁,動作靈活。
蜈蚣一般什麼時候繁殖
蜈蚣為卵生動物,四齡蜈蚣達到性成熟開始繁殖,丹殖季節在每年的六月下旬—九月初,一年產卵一次。剛剛性成熟的雌性蜈蚣產卵量在70-120枚,五齡產卵開始減少,六齡蜈蚣的產卵一般在20-40枚之間
蜈蚣的交配繁殖
蜈蚣系卵胎生,繁殖快,一般在六、七、八月間進行交配,在正常情況下,從交配到產卵需4個月時間,產卵時雌蜈蚣在泥土中挖有小坑,母體曲呈S形,後面的尾節由於身體彎曲而搭在身體中部的背面,由生殖孔排出的卵料積聚在背部粘著成團,再翻轉身體把卵團環抱起來,卵團一般60~70粒左右,少的也有20~30粒。蜈蚣卵子經過20天左右就蛻去卵膜和胎皮,孵出的蜈蚣幼體呈乳白色,雌蜈蚣仍緊緊地把幼體團抱在足間,幼體很少活動,經過25天至30天以後,幼體進行第二次蛻皮,其體形與成體相似,體色仍為乳白色,身體中段稍為肥胖,經過35天至42天進行第二次蛻皮,體色為灰黃色,活動力增強,不再緊密抱成團,而是鬆散地集中在母體腹面,這時幼體與母體可以分離,把母體放在大群內讓其交配,並給產後的蜈蚣充分給食,幼蜈蚣給投小飼料。(也可單產,用廣口罐頭瓶裡邊放有土,把母蜈蚣放進去)。 產前加強餵食:蜈蚣孵化期間不進食,不喝水,靠消耗本身的營養維持活動,產卵前,母體有大量進食蓄積營養的習性,此時應增加餵食量,並注意調節食物品種,以促使母體多進食增加孵化前的營養。 孵化期間的護理:蜈蚣抱卵育幼期間對驚攏、強光等均有一定的反應。所以在孵化期如果觀察時應小心輕動,不要隨便移動或強光照射,孵化期間不需要餵食,孵化器內隨時給予一定的水份,周圍略有潮溼,這樣就不會影響胎胚的正常發育。 孵化結束後,幼蜈蚣雖然暫成團群居,但也可單獨活動和尋食,此時母體也逐漸離開孵化巢單獨活動,因蜈蚣有爭搶食物的怪癖,強欺弱,大欺小,所以應及時將大小蜈蚣分窩飼養。
人工養殖蜈蚣從幼蟲到產卵要多長時間 一次卵可以產
在溫度達到28度左右,土元從幼蟲到產卵至少要7到8個月。
蜈蚣都晚上什麼時候出來活動
白天在窩內棲息,夜間出來活動。晚上8~12時是蜈蚣活動的高峰,一般到凌晨4時前陸續回窩休息,天亮以後就難以見到蜈蚣了。 白天蜈蚣的視力很差,稍微遠一點的東西就看不清楚,因此難於覓食及防禦敵害,它只靠一對細長的伸向前方的觸角探路行動,晚上也要靠觸角來搜捕獵物進行覓食。 5、具有舔舐的習性 蜈蚣用第1小顎末節及基節突起上的稠密絨毛、第2小顎末節背面上刷狀的剛毛,以及口中吐出的唾液,經常舔舐觸角、步足外,也會把自己窩穴舔舐得乾乾淨淨 6、溫度蜈蚣是變溫動物,它的一切活動常與溫度相關。蜈蚣生長髮育最適溫度為25℃~32℃,當溫度為11℃~15℃時,蜈蚣的覓食減少,停止交配、產卵。溫度下降至10℃以下時,蜈蚣則停止一切活動,鑽入鬆土中(或窩土中),蜷縮一團,進入冬眠,可是當溫度升到33℃~35℃時,由於體內水分散失,它的一切活動都暫停下來。如果溫度升到36℃以上時,體內失水太多,則使身體乾枯而死亡。 7.溼度;空氣相對溼度為60%~70%、窩土溼度為10%~20%時,蜈蚣的一切生命活動最為活躍,也就是說這是蜈蚣生長髮育最適合的溼度 蜈蚣的天敵有老鼠、石龍子、贍蜍、螞蟻,雞和鳥等。蜈蚣在孵化和蛻皮時動作遲緩,易被蟻群乘虛而入,只要幾小時就可被咬死吃掉,故要提早防治螞蟻。 2 如何處理 所以,保持乾燥最重要,其他像雄黃也可以驅趕蜈蚣 蜈蚣屬於多足綱,第一對腳呈鉤狀,銳利,鉤端有毒腺口,一般稱為齶牙、牙爪或毒肢等,能排出毒汁,被蜈蚣咬傷後,其毒腺分泌出大量毒液,順齶牙的毒腺口注人被咬者皮下而致中毒。
蜈蚣中一般一胎生多少隻
蜈蚣為卵生動物,一般野生蜈蚣生長4年才會產卵繁殖。每年的5~7月份是蜈蚣的產卵盛期,夜間產卵,每次產卵約20~50個,約25天后,受精卵就會完胚胎髮育。和出卵膜的白色幼蜈蚣仍需母體保護20天左右,才散團自行活動覓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