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減少校園欺凌事件?
怎麼才能減少校園欺凌事件的發生?
那就是加強思想道德建設。
而且教師要對學生關懷。
這樣我們才能彼此相愛。
如何減少校園暴力事件
對產生校園暴力的根本原因,有關人士認為,從學校方面的因素來看,是學校教育體制存在缺陷。當前,學校對師生人生觀和思想品德的教育方面存在薄弱環節。個別學生心理承受力差,由於家庭情況、個人條件等原因,他們性格內向,有時無法應對挫折,給不法分子提供可乘之機。不良社會環境的影響也是導致校園犯罪的原因。
遇到校園暴力及時報警
目前,公安廳在組織開展整治校園周邊治安秩序的專項行動的同時,正積極會同教育等部門,總結出了不少預防和減少校園犯罪的對策。他們希望學校要加強對師生的品德教育、法制教育,要通過各種有效形式,加強校園管理,形成良好的校園法制氛圍。另外,要加強對師生的心理教育,培養他們的自制力,並要開展預防校園犯罪的綜合治理工作。
警方提醒市民,如果一旦遇到校園暴力事件,不要有任何顧慮,應及時報警。
校園欺凌專項治理,怎樣防止校園欺凌事件
1、給孩子的穿戴和學習用品儘量低調,不要過於招搖。
2、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要去挑逗比較霸道和強悍的同伴;在學校不主動與同學發生衝突,一旦發生及時找老師解決。
3、教育孩子上下學和活動時儘可能結伴而行;獨自出去找同學玩時,不要走僻靜、人少的地方;不要天黑再回家,放學不要在路上貪玩,按時回家。
4、如果侵犯者偷你孩子的東西,就給孩子要帶到學校去的學習、生活用具上貼上姓名。這樣有利於證明這些物品都是屬於你的孩子的,甚至可能起到防止侵犯的作用。
5、教育孩子,如果他在某些方面與別人不一樣,這也沒有什麼關係。儘早地讓孩子明白這一點,孩子會形成堅實的自我價值感,會認同自己,感到自己也同樣值得尊重。
6、讓孩子參加自衛訓練。你也許並不希望孩子對侵犯者實施身體上的報復,但情況一旦惡化,讓孩子有自我保護的能力總是好的。這些訓練還可以大大提高孩子的自我尊嚴,減小他成為受欺負者的可能。
7、如果欺負僅僅是口頭或網絡上的,告訴你的孩子不要理會那個侵犯者。有時侯,侵犯者在得不到迴應或是被欺負者並未因此而擔驚受怕的情況下,他們往往會失去興趣,事情就過去了(當然,但願他們不是繼續去搜尋下一個目標)。
如果情形繼續,讓你的孩子告訴侵犯者,他給別人帶來的感受是什麼,並且要求他停止他的粗暴行為。有些侵犯者面臨挑戰時,會收斂和停止自己的錯誤行為。
8、如果遇到校園欺凌,首先可以大聲警告對方,他們的所作所為是違法違紀的,會受到法律紀律嚴厲的制裁,會為此付出應有的代價。(幼兒園的兒童可以說:你為什麼打我,你這樣做是壞孩子。)這樣做的目的一是大聲告訴周圍的老師同學關注欺凌者的行為,二是欺凌者大都知道自己的行為不對,心虛,洪亮的聲音可以起一個震攝作用。如果對方還是繼續欺凌行為的話,應適當自衛,而不是忍受捱打。
自衛的原則不是以暴制暴打回去,而是同樣起一個震攝作用,以行動告訴對方我們不是軟弱可欺的。一般欺凌者都欺軟怕硬,若看到欺負對象奮起反抗,多會心虛停止攻擊行為,而如果被欺負者默默忍受,反而會讓他更加得意忘形,從而持續攻擊行為,直到達到目的為止。如果反抗後對方仍未停止攻擊,應該在自衛的同時大聲呼救求助,並且尋找機會逃走,保護好自身安全是最重要的。
9、如果遇到校園暴力,一定要沉著冷靜,採取迂迴戰術,儘可能拖延時間。當他在公共場合受到一群人脅迫的時候,應該採取向路人呼救求助的態度,這種辦法會免去一些麻煩。真正等到事情發生之後,到了一個封閉場所裡面就比較難辦了。如果呼救或者反抗的話,可能會遭來更加激烈的一些暴力。
人身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不要去激怒對方。唯一的就是麻痺對方,順從對方的話去說,從其言語中找出可插入話題,緩解氣氛,分散對方注意力,同時獲取信任,為自己爭取時間,尋找機會逃走,而不是準備在那兒忍受一切。
受到這種暴力以後,很多人都是被威脅報案的話會受到報復,但還是應該告訴孩子,碰到這種事情一個是不要沉默,再一個是不要再以暴易暴,要以法律的方式來解決。
10、事情發生後,父母有必要保持冷靜,並把發生的情況告訴孩子的老師、諮詢員、園長或校長。可以先問問孩子是願意自己去告訴,還是由你去告訴。嚴重的暴力行為應以法律方式來維護自身權益。
如何預防校園欺凌事件
1、加強未成年人品德、法制、心理健康教育。
2、通過各種形式開展專題教育。
3、充分利用心理諮詢室開展學生心理健康諮詢和疏導,發現校園欺凌的苗頭或存在的問題,並及時跟進解決,防止事態惡化。
為什麼校園欺凌事件很難解決?
正好昨天有同事聊到校園暴力問題,今天就遇到題主的提問,那我們就聊一下校園欺凌吧。校園欺凌之所以都上升到教育部出文規範,那就說明問題已經很突出了,教育部門和家長面對越來越多的校園欺凌事件,也是有此一問:為什麼難以解決?
首先是法律低估了現代社會青少年的心智成長。
根據刑法第十七條的規定,已滿十六週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週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姦、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歲不滿十八週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因不滿十六週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收容教養。法律在對於青少年的違法行為處理上,顯得過於柔軟,打著保護未成年人的旗號,均衡欺凌事件的雙方法律地位,其實在折損受害方未成年人的權益。當下社會孩子們獲得信息渠道多,營養充足身體發育快,法律的年齡段限制早已顯得落後於時代,甚至有寫孩子明知違法但是有明確知道法律的未成年人保護條款,而變本加厲為所欲為,這種情況下法律些慫恿意味,自然就難以形成威懾,校園欺凌難以解決。
其次是家庭教育助長校園欺凌。
當然這一條談及的家庭教育,也包含家長在法律對未成年人的保護條款存在下的不重視,進而體現在家庭教育中對於校園欺凌事件的漠視,尤其是欺凌的主動方家長。中國家庭過分重視學生成績而忽視道德教育。在發生欺凌行為後,多數家長甚至學校都選擇低調處理,儘可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沒有一個正確的態度和機制來面對欺凌事件,而家庭對校園欺凌的認識也相對薄弱。校園欺凌是成人世界“叢林法則”與社會負面情緒在學生身上投射而成的一種“鏡像”。家長們會認為是小孩子打架,甚至把它當作一種無足輕重的“惡作劇”,或沉默以對,或“小事化了”。這就助長了校園欺凌事件的發生。另外,還有受害方的教育問題,如果孩子在學校被打了,家長如何告訴孩子,是告老師?還是打回去?受欺凌的一般是弱小的孩子,不管家長怎麼選擇上面的處理方式,有些孩子可能都不選擇,而是既不告訴老師又不敢打回去,這就埋下了繼續受欺凌的禍根。再有就是學校對於欺凌他人的學生的處理,勒令退學一般是最後絕招,這樣一勞永逸的處理了本校園欺凌問題,但是,猶如放虎歸山,沒有學校束縛後的孩子可能變得更加凶狠,學校吧問題推給社會的做法,是極其錯誤和不負責任的,被退學的孩子反過頭來還是會繼續作為校園欺凌的隱患,還可能導致更難以控制的社會問題。
再次欺凌事件當事人獲得利益有恃無恐。
這一條是前面兩條合力產生的結果,之所以單獨羅列出來,是希望從欺凌的主動方角度分析校園欺凌為什麼頻發。在法律的錯誤保護和教育的不到位兩個因素共同作用下,提前發育的未成年人對於自己所處的優勢地位認識清楚。給了未成年人錯誤暗示,認為未成年犯罪終會從輕處罰,即使要擔責任也“不敢”把孩子送去坐牢,認為,未成年人犯罪完全不需要負法律責任。法律對涉罪未成年人過於強調“輕刑化”處理,降低了未成年人的犯罪成本,導致未成年人及其家長有恃無恐。
如何有效減少校園暴力事件
鬥爭的最終理想結果就是平等,所以非但起源,而且也適用於包括奴隸,封建,資本,社會主義等各種類型的階級社會。
人類由於無知而將生活交付給開拓者,這就是政治這種理念的來源。而實際上,這些開拓者們不是開拓我們的生活,而是包圍壓榨我們的生活。
首先,國和家是不能並稱的。國是一種權利機構,家是一種親情團體。在這兩者都還沒有誕生之前,文字和語言都較為成熟的原始社會時期,人類是由禪讓制領導和大眾共同撫養平均分配共同勞動的極少矛盾的時代。後來伏羲氏創立了五行和八卦說,將當時的領導人喻為天子,從此拉開了領導人和普通人的感覺差距。最終在大禹的兒子啟手中變為不勞而獲的坐享權力,是為國。其餘支持者分管一方,是為諸侯。國創造了許多自私自利的文化,比如階級和金錢以及刑法,鼓勵人們多勞動給政權創造利益(也就是稅收)則有獎賞,反抗政權將受到嚴懲。一直髮展到今天的規則幾乎完全變質,許多累死累活一輩子的還是什麼都買不起。所以我們應當把人類這種儘管文明已經有一定程度但階級仍然存在的時代,稱為低級文明時代。
法律是樹立街機形象,維護街機利益的工具,是統治者說了算的。以前省部級貪汙幾百萬被槍決的一大把。現在不同了,為了鞏固交替禪讓和家族化統治,為了證券屹立不倒。也為了避免要除掉的周薄同黨的破釜沉舟。所以對於他們拿走股市的幾十萬億都可以當做不聞不問,開除幾個小兵了事。所以對於釣魚島,南海等所謂領土主權問題,以及現在的520TW獨立也只能強行忍之。新拆那不是貪官問題,是體制問題,每年10多萬億的CZ收入就養3,5千萬人。想想吧,是不是那些道貌岸然每天出現在公眾視野的,每天的收入達到九,十位數呢?注:之所以有這麼高的CZ收入,除了各種KJZS以外,主要的是房產,這種泡沫經濟破滅不得。但是無異於是派發給每個老百姓的吸血鬼。所以請不要以毛來代表新拆哪了。
政治是什麼東西?政治是一種人和高等動物與生俱來的思維意識,狼有狼群,獅子有獅子群。不同的是動物的政治僅僅限制於團結合作和抵禦外強。而人類的政治卻用於壓榨和利用。這種東西起源於人的無知和狂妄自大,而且是一種巧妙的為己謀私的工具。
通常人們總會認為盜賊,黑社會,j女必定承認自己的行業很壞,感到羞恥。實際上完全相反,凡是由於命運的安排觸發錯誤的觀念主宰這些人頭腦而趨使走進歪路的人,無論他們處於多麼不正當的地位,卻總是本能地去依附那些承認他們對生活保持相同看法,承認對他們的生活地位不可缺少的交際人群。每逢事情涉及盜賊誇耀他們的本領,黑幫誇耀他們的暴力,j女誇耀他們的淫蕩。這樣的事情就會使得我們感到震驚。然而,這所以會使得我們感到驚訝,無非是因為這些人的生活圈子和生活氣氛侷限在狹小的範圍,而我們卻處在局外罷了。不過,每逢富翁誇耀他們的財富,也就是他們對生活的炒作和掠奪。果加誇耀他們的稅收,也就是他們制定的合法強暴,統治者誇耀他們的權力,也就是他們的隨從和2奶。這樣的事情就不會使得我們感到意外。這主要是因為我們由祖輩那兒傳承下來的思想意識不但吻合了生活現狀,而且我們也都是生活在這個圈子裡的人而已。
無階級社會分為三個階段,作為現代的人類社會來說,共產主義社會和機械產力社會都已經看到了一些曙光。共產主義呢,就是每種東西就一個生產和維護模式,普及到這個社會範圍各地,這種社會下,錢幣這種衡量各種物質價值的東西已經消失了,而且沒有所謂的果夾證券植物之類說法。機械產力社會呢,是建立在共產主義思想之上更為科技一些的社會,簡單的說,就是非人力為主要勞動力的社會,按照現在的說法就是人享樂,由人創造的能源和機械代替勞動。這樣的社會有一定範圍和人口限制。不過可以像蒙古包一樣大量......
如何避免校園欺凌現象
被欺凌者
家長不能被壞情緒所“綁架”
小學5年級從外地轉到北京學校的小杰,急切地想要融入到新的班級當中。由於說話夾帶口音,初來乍到又沒有要好的朋友,小杰沒少受到班上同學的孤立和嘲笑。然而,小杰對此卻是毫不在意,為了“求他人一笑”,他甚至偷偷省下自己的早點錢買了玩具“孝敬”班上的同學。在被“淘氣”的學生捆綁到自行車棚的電線杆上取樂時,小杰也以逗笑了“惡作劇”的同學而感到高興。對於這一切,小杰的家裡人一無所知。一次,小杰洗澡時被媽媽發現了傷口之後,這一切才瞞不住了。這時的小杰卻依然攔著媽媽,“你別去學校問,你問了我的日子更難過。”
這是溫方曾經接觸過的一個案例。溫方表示,如果家長和學校老師觀察不到位,校園欺凌常常很難被察覺,而一旦被察覺到一般就已經到了比較嚴重的程度。“10歲到20歲之間的孩子,正是急切尋求同輩認同感的時候,身邊有人才覺得有安全感。在這個過程中,既有可能受到精神上的欺凌,也有可能受到身體上的欺凌。”溫方表示,出現這種現象,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家庭對於孩子的過分保護,使得孩子欠缺自我保護的能力以及人際溝通的技巧。對於這類孩子,應該注重通過相應的活動培養他們的成功感,在別的方面獲得了滿足感和成就感,就不會再為了爭取別人關注而努力。
那麼,當聽說孩子在學校受到“欺凌”時,作為家長應該怎麼辦呢?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心理科主任黃薛冰表示,孩子遭受欺凌,家長肯定會心疼憤怒,這種情緒完全可以理解。“情緒沒有對錯,家長出現情緒是正常的。”黃薛冰說,家長有情緒,但不能一直沉浸在情緒當中,而是要疏導情感,不要被情緒所綁架,然後再理性地解決問題。“媽媽都想保護孩子,但一定要明白:保護孩子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他健康地成長,包括挫折在內的各種經歷都可以轉化為孩子的成長經歷,關鍵在於如何解讀和應對,懲罰對方不是根本目的。”
溫方則表示,出現此類問題時,家長“全面”地傾聽、瞭解很重要,不僅要聽自己孩子的說法,還要聽對方的說法。“要聽敘述,不要插話,更不要往深處追問,因為追問的時候,孩子有時候會無意識地編造對自己有利的謊話。”聽完敘述做相應指導時,要強調“適應”,“客觀現實就是這樣,對方就是不講道理,聽聽孩子選擇如何適應,要躲嗎?怎麼躲?如何巧妙地躲?家長在傾聽的過程中幫助孩子‘去偽存真’,幫助孩子進行解決方案的優化,比如學會自我保護,讓自己強壯起來,學會向家長老師求助等。”
欺凌者
家長要教會孩子認識行為邊界
“我們家孩子不就是扇了別人一嘴巴嗎?”“他不罵我們,我們能打他嗎?”曉航因為在學校裡“欺負”了同學,被安排轉進了工讀學校。對此,曉航的媽媽一直憤憤不平,堅信“捱打的學生家長肯定拍馬屁了,跟學校有不清不楚的勾結”,孩子間的“玩笑”不值得如此大動干戈。
溫方告訴記者,在他做過諮詢的案例當中,曉航媽媽的反應代表了不少欺凌者家長的心態。在中關村二小的校園傷害事件中,一方向另一方身上扣了廁所垃圾筐的行為,是否構成了校園“欺凌”和“暴力”也成了各方衝突的焦點之一。溫方表示,目前對於校園欺凌並沒有太過明確的界定。按照校園欺凌問題權威專家的界定,欺凌具備三個基本特徵,即“重複發生性、傷害性和力量不均衡性”,這三個特徵現已被世界範圍內的眾多校園欺凌問題研究者所接受。然而,傷害性該如何界定等問題並沒有特別清晰。“我們更多考量的是被欺凌者的感受,孩子感覺自己受到了不正當的待遇,在心理上產生了痛苦的感受,不接受對方的‘玩笑’,基本可以判定孩子受到了校園欺凌。”
而校園中“小霸王”的誕生,與有著類似心態的家長不無關係。溫方形象地打了......
如何有效整治校園欺凌事件
首先要完善校園欺凌的立法,其次並非簡單懲處有暴力行為的學生,而是從學校監管下手。
校園欺凌行為的產生,往往是語言攻擊、歧視侮辱以及群體性孤立在先,它們才是校園欺凌的根源。
校園暴力事件怎麼防範
校園暴力作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已經引起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而預防和減少校園暴力的發生則是一個系統性工程。只有全社會共同行動起來,國家、社會、學校、家庭等方面都採取一些積極有效的措施,才能最大限度地預防和減少校園暴力事件的發生,共同為廣大中小學生創建一個文明和諧的校園育人環境。
(一).國家的職責
作為國家的立法機關,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應儘快制訂出保障校園安全的法律法規,為打擊和遏制校園暴力傷害案件的發生提供強有力的法律支持;各級政府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門,應加大中小學校安全事故(特別的暴力事件)的監督和檢查力度,完善校園安全的監督管理責任機制,為創建文明和諧的校園環境保駕護航。此外,國家應儘快出臺政策,採取有效措施解決因“留守兒童”衍生出來的社會問題,特別是安全問題。
(二).學校的工作
1.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中小學校學生的必修課
學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完善和提高受教育者的綜合素質,現代教師要有二十一世紀的教育質量觀和人才觀,切實從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各級各類的中小學校都要摒棄過去那種只重視教學成績,輕視德育工作的育人理念。要把學會做人、學會共處、學會求知的育人理念,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的始終;要從教育社會學的角度,儘量排除任何誘發、增強及擴大青少年暴力傾向的學校社會環境;要訓練學生應對學習生活中各種壓力的心理承受能力,指導學生建立和諧、友好、可信賴的人際交往關係;教師及德育工作者要善於發現引發暴力事件的苗頭,並對有明顯暴力傾向的學生進行必要的心理疏導,從而使暴力事件能夠被及時消滅在萌芽之中,做到防患於未然。
2.健全校園暴力事件(安全事故)的預防、監督、管理機制
從某種意義上講,中小學校的大多數暴力事件是可以避免的,關鍵在於學校能否建立起一套完善的預防、監督和責任機制。每一位教師和教育工作者都應該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要善於發現和化解有可能引發暴力事件的矛盾和問題。一旦發現學生有打架鬥毆的苗頭或暴力傾向,除了要做好必要的心理疏導外,還要用法律、道德、紀律、規章等去約束學生的行為,最大限度地防止校園暴力事件的發生。除此以外,學校還可以嘗試與所有的教師、家長、學生之間簽訂安全責任書,使安全責任落實到人,做到群防群治,防患於未然。
3.教師要避免發生體罰或傷害學生等現象的發生。
教師被喻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從事的是一項光榮而又神聖的職業。中小學校應抓緊師德師風建設,認真組織學習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學校要堅持“以人為本、以生為本”的育人理念,充分做到“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所有教師都要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和職業素質,改進教育方法。要儘量避免去傷害學生的自尊心,更不能體罰學生。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得到學生的尊重,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師生間矛盾的激化或傷害事件的發生。
(三).家庭環境
1.轉變教育觀念,遠離家庭暴力。
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師,家庭具有教育子女的職能。家庭教育對子女思想品質、性格的形成,有著重要的影響。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子女。按照我國《婚姻法》的規定,“保護和教育未成年子女”,既是父母的權利,又是父母的義務,並且設定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員的虐待、遺棄等條款,嚴格禁止親權的濫用[5]。一方面,夫妻雙方應避免因家庭瑣事引發家庭暴力,使子女受到影響或傷害;另一方面,在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上,要避免“棒子頭上出孝子”、“不打不成材”現象的發生。目前,有許多未成年子女情感發育嚴重不足,身上普遍出現了冷漠、孤僻、暴燥等情感特徵,這與子女在家庭受到暴力傷害等因素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
2.轉變人才觀,把......
怎樣才能減少校園欺凌發生的次數,降低校園暴力的惡劣程度
有時孩子之間的事
大人可能並不是十分清楚
所以家長和老師要及時觀察
如果發現孩子有不對勁的地方,就要鼓勵他們說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