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陪伴孩子?
家長如何陪伴孩子
父母陪孩子閱讀可以給他的一生留下美好、溫馨的記憶。父母與孩子一起讀書,在教育上稱為親子閱讀。為了幫助家庭和孩子養成一種良好的讀書習慣,家長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試著做一做。一、為孩子創造良好的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物質環境就是為孩子們去選購一些適合年齡特點的圖書,內容積極向上,畫面色彩鮮豔但不雜亂,形象逼真,生動有趣,開本大,便於閱讀。將這些書放在孩子自由取放的固定位置。精神環境也說是家庭氣氛和諧,父母、母子關係融洽。二、對幼兒書籍做到心中有數 父母講故事之前,首先自已要大致瀏覽一遍,主要是考慮如何根據孩子的年齡和程度給他講解。如:兩歲多的孩子能理解故事的內容了,但他說話不多,家長只能向他提問一些比較簡單的問題。三四歲的孩子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他不但能很好地理解故事的內容,還可以複述故事,回答各種各樣的問題。所以,給孩子講故事之前,家長就要象老師備課那樣,做一些準備。這樣,講解的時候,才能有的放矢,取得比較好的效果。三、穿插提問、認真回答。在講故事的時候,家長可以穿插提問,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提問首先是幫助孩子更好的理解故事,同時可以培養積極主動的學習精神,發展孩子的智力。比如在翻開新的一頁的時候,就可以先不講,讓孩子自已看畫,說說畫上都有什麼,是什麼意思,孩子要回答這些問題,就要注意觀察,要動腦筋想。又比如,故事快要講完的時候,你先不講下去,讓孩子想,故事會怎麼樣結尾,這不是又培養了孩子的想象力嗎?幼兒的好奇心強,他們會邊聽邊問“為什麼?”、“怎麼了?”,家長千萬不能不耐煩,要耐心細緻地解釋和回答,回答要真實,使孩子既學到知識,好奇心同時又得到滿足。四、把讀書和遊戲結合起來孩子是最愛玩的,如果我們把讀書和遊戲結合起來,就能大大增強孩子閱讀的興趣。很多圖畫故事都可以用來表演,方式可以多種多樣。一種是孩子一個人表演,可以把故事中的人物畫在一張張卡片上,也可以把卡片貼在一塊塊積木上,還可以把人物做成一個個紙偶套在手指上,孩子一個人表演幾個人物,一邊說臺詞,一邊擺弄人物。一種是孩子和爸爸媽媽一塊兒表演,每人扮演一個或幾個角色,還可以簡單地化妝,戴個頭套或戴個面具等等。五、鼓勵把故事講給別人聽當家長和孩子們共同看完一本書時,要鼓勵孩子用自己的語言把它講出來,這樣就發揮了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孩子還發現他把書上的東西再講給別人聽,別人又感興趣時,孩子們會很興奮和自豪,便由此產生更大的閱讀興趣。
如何真正陪伴孩子成長
孩子從上幼兒班到上初中這階段,是兩個大轉折。幼兒時,天真.活潑.可愛,這時,家長把孩子視為心肝寶貝。 隨著孩子一天天地長大,也許父母的煩惱就增加了。他們會覺得孩子越大越不聽話、越難管教。做為孩子,他或她的要求得不到滿足,就會與父母產生對立情緒,出現所謂逆反心理。
這種逆反心理大致出現在10~20歲的孩子,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然會出現的一種心理狀態。
周老師說,這個時段的孩家長要注意:-是孩子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望,家長越是不想讓孩子知道的事情和得到的東西,他們就越想知道和得到,這時家長要注意與孩子在情感上進行真誠、而耐心地交流。二是有些父母的教育方法不當,常常採取專制的手段管教孩子。當孩子成長到了產生逆反心理的時期,就會出現獨立意識強、故意要顯示自己能耐的心理,加上孩子的情緒不穩定,所以就顯得更加與父母對抗。家長在此時要針對孩子自尊心強的特點,尊重他們的自決權,即使孩子出了些差錯也不要過多責怪。 三是多數父母缺乏心理學知識,不掌握孩子心理髮展的規律。孩子一旦與父母發生抵觸,做父母的總喜歡擺出長輩的架子、採取“高壓”政策來管教孩子。這會導致孩子的逆反心理逐漸升級,甚至出現說謊、逃學等不良行為。
有人說:“每一個孩子都是天才,但不懂教育的父母卻耐心地將孩子一個個地變成庸才才善罷甘休。”這句話對我們做父母的來說真的很可怕。對於每一個有個性的孩子來說,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而且每個孩子的情況都不相同,所以我們家長一定要針對孩子的自身情況因材施教,要針對不同時期的兒童發展特點,做出不同的教育,讓我們和孩子共同成長。
很多家長總認為孩子教育交給了老師,星期天也把孩子交到輔導班裡,於是,自己就可以放心工作,對孩子放手,對孩子的成長不聞不問。
有的家長說:“老師,我們這個孩子在家不聽話,很調皮,但是就聽老師的話,你給我們管嚴一點,在學校不聽話,你該打就打,不要留情,我們絕對沒意見。”家長說這樣話的時候,臉上的表情絕對是真誠的,對老師抱有很大的期望,好像卸掉了自己教育孩子的重大責任,把孩子完全交到了老師手裡。
周老師說,家長們也是孩子的教育者,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陪伴孩子最長,對孩子影響最大的老師。家長的行為在教育上具有決定作用。在生活的每一瞬間,甚至當你們不在家的時候都教育著兒童。你們怎樣穿衣服,怎樣跟別人談話,怎樣談論其他的人,你們怎樣表示歡欣和不快,怎樣對待朋友和仇敵,怎樣笑,怎樣讀報……所有這一切對兒童都有很大意義。你們態度神色上的一切轉變,無形中都會影響兒童,不過你們沒有注意到罷了。如果你們在家庭裡粗野暴躁,誇張傲慢或酩酊大醉,再壞一些,甚至侮辱母親,那麼你們已經大大地傷害了你們的兒童,你們已經對兒童教育得很壞了,而你們的不良行為將會產生最不幸的後果。這是首要的和基本的教育方法。
有的家長因為自己不識字而內疚,總認為欠缺很多東西,不能給孩子學習上的輔導和幫助,於是,當我們問及你的孩子作業怎麼沒有完成時,家長就會說:“老師,你看我不識字,也不能輔導他,昨天也見到他寫作業了,不知道他寫的什麼。”即使我們家長再不認識字,但是做人的道理總會懂得,我們對待工作,對待生活的態度,總能讓孩子們感到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孩子們學習是他們自己的事,只要我們家長細心觀察,一樣能看到孩子寫的作業質量,有的孩子作業就寫的密密麻麻,亂成一片,讓老師根本就分辨不出一個完整的字體,不認識字的家長也應該具有審美能力吧,希望家長一定要陪伴孩子們成長,不要逃避責任。更不要給自己找各種理由開脫,別忘了孩子是您未來的所有希望。因為我們很多時候不光光是教育......
如何正確陪伴孩子學習呢?
1、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習慣。小學階段,尤其是一二年級的時候,是培養孩子良好學習習慣、思維習慣的最佳時期。那麼,家長在這一階段陪伴孩子的主要目的,就是督促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思維習慣。比如家長陪伴孩子做作業:應特別提醒孩子不要分心,尤其是有的孩子,做幾分鐘作業就停下來,弄弄這,搗搗那。這時家長就要提醒孩子“不要邊做邊玩,要專心往下做”。這樣陪伴孩子學習一段時間,孩子在學習、做作業時就會專注起來。需要家長注意的一個問題是:a、陪伴孩子學習的時候,不能在孩子身邊太近,要靜靜地讓孩子自己做作業,力求保持孩子思路不受干擾;b、孩子做作業時,家長不要一會兒遞水,一會兒削水果,不停地打斷孩子思路,更不要眼睛盯著孩子寫的每一個字,稍稍有錯就大聲糾正或訓斥孩子,這些做法都會使孩子分心,很難讓孩子形成注意力集中的好習慣。 2、陪伴孩子學習,家長要注意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和主動性。不要孩子稍有一點不懂就趕快詳盡地解答,家長要有意識地鼓勵孩子自己獨立思考,主動鑽研。孩子獨立鑽研、獨立完成了作業,家長應及時鼓勵,增強孩子自己獨立完成學習任務的信心,這樣才能達到“陪伴是為了孩子獨立,主動地學習”的目的。一般來說,在整個一、二年級階段,家長陪伴孩子學習,能達到兩個標準:一是孩子學習時不分心;二是孩子有興趣自己獨立作業(儘管作業會有錯誤)。能做到這二點,就為孩子以後的學習打下了非常重要的基礎
怎樣陪伴孩子讓孩子健康成長呢
一、使孩子主動做功課
你的孩子很聽話,是一匹溫順的馬兒,但人們常常這麼說“能夠把馬帶到河邊去,卻不能讓馬兒喝水”。的確,除非馬兒很渴,不然,即使能夠把它帶到水邊去,也不能讓他主動喝水。
第一招,做作業的時間不宜過長。
第二招,放大孩子的優點。
第三招,學習不可操之過急。
第四招,讓他把喜歡的女孩帶回家 。
第五招,先讓孩子玩個夠
第六招,刺激她,使他全力以赴。
第七招,正話反說。
第八招,經常改變學習環境。
第九招,列一個功課計劃表。
第十招,先讓孩子做擅長的功課。
第十一招,讓孩子自己抽籤決定。
第十二招,別在孩子面前評判老師
二、如何使孩子聽話懂事
在與孩子溝通時,一定要認真聆聽他說話,讓他感到父母對他的重視與尊重,這樣孩子小小的自尊心就會被樹立起來,他也會在與大人的談話中,認真思考自己想的和做的,表達自己的意見,這對孩子的理性思維習慣也有良好的幫助。當然大人在和孩子交流的時候,也應該注意一些細節,這樣才能比較迅速的和孩子進行良好的溝通。
第一招,借第三者之口讚美孩子。
第二招,用書信或日記與孩子交流情感。
第三招,用溫和的語調交談。
第四招,及時讓孩子知道錯在哪裡。
第五招,巧妙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第六招,與孩子打成一片。
第七招,一次只交待一件事。
第八招,常常表達對孩子的信賴。
第九招,只提有建設性的意見。
第十招,不要指責遭到挫敗的孩子。
第十一招,及時糾正孩子不良的生活細節。
第十二招,多用讚賞的話肯定孩子。
三、如何引導孩子自動自覺
有一種飽和原則,就是孩子們慣有的厭煩心情。雖然強烈的想擁有目的,也能夠體會把事情做完的樂趣,但是因為課程繁多在內心產生阻力,無法持續主動地去做事,如果把要求的水準降低,課業的份量減少,繼續培養孩子在低潮時的活力,那麼他們在低潮過後,又會升起責任心,更主動地去做功課.
第一招,適當降低對孩子的要求
第二招,先讓孩子做不喜歡的科目
第三招,用同一步調增強主動行動力
第四招,讓孩子先吃點苦
第五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第六招,母親的激勵最重要
第七招,要改變孩子先改變你的態度
第八招,偶爾用懇求的語氣與孩子說話
第九招,不在孩子挫敗時痛罵他
第十招,給孩子適當的報酬也是行之有效的
第十一招,多帶孩子與大自然接近
第十二招,成功並不像你想像的那麼難
第十三招,培養孩子主動自我的激勵
第十四招,化憤怒為學習的動力
四、如何讓孩子學會管理情緒
青春期的孩子常對父母有所不滿,因為伴隨成長而來的自我要求,總和父母的規定互相沖突,父母必須要盡力克服這種過渡期困難,讓孩子順利地成熟長大.
第一招 引導孩子宣洩不滿情緒
第二招 讓孩子有自選課題的權利
第三招 認真傾聽孩子的不滿心聲
第四招 把顧客的角色換成孩子
第五招 別讓工作忙成為你的藉口
第六招 民主方式處理孩子不合理要求
第七招 以退為進說服教育
第八招 用實際利弊得失來處理任性態度
第九招 注意引導孩子的從眾心理
第十招 給孩子一個發洩的空間
五、如何使孩子熱愛學習
在填鴨式的教育模式下,學習本身就是一種模式化的過程,甚至談不上喜歡不喜歡,不管孩子對學習有興趣還是沒興趣,都得坐在書桌前把課本一遍又遍地看,這也是一個讓孩子產生倦意的起因. ......
家長應該怎樣陪伴孩子成長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心理科李榮這些因素在不知不覺中削弱了孩子學習同伴關係、溝通技巧、情緒處理、自主自理的生活能力上的進步。父母是孩子情緒成長的最重要的影響因素,是孩子第一任情感教練,童年期親子互動的方式決定著孩子與外部世界互動的方式。樹立這樣的信念,警示為人父母者要高度重視親子互動的關係質量和情感交流。首先需要學習識別家庭常見的消極互動,把消極互動降低到最低的限度。家庭常見的消極互動過多關注負性行為:很多家長認為:小時候形成的行為習慣非常重要,3歲看大,7歲看老,如果不及時糾正孩子的“壞習慣”後患無窮,所以在與孩子的互動過程中,把注意力高度集中在糾錯上,進行不停地批評糾正式互動,家長往往沒有意識到自己對孩子的“高調”糾錯無意中破壞了你對孩子的信任,信任孩子具有自我學習,自我糾錯的自然能力,與父母的不信任相匹配,孩子往往不能信任自己,缺乏自我判斷的的能力,事事需要父母的肯首。內心缺乏自我肯定,遇到不順心的事往往缺乏耐受與緩衝的能力,容易自責、懊惱、發脾氣。每一個孩子都是在被接納,被肯定的環境下,發展出安全感、自信和自尊。當孩子犯錯時,要學習透視事情的表象,去理解孩子內心的願望與情緒體驗,比如鞋子穿不上了就打鞋子;畫畫壞了就撕紙頭,打自己頭;下棋輸了,大發脾氣…..從這些外在行為表現裡我們都看到孩子希望把畫畫好、去贏得這盤棋是好的動機與願望,孩子缺乏的是面對失敗的承受能力,不能耐受不如意而情感爆發。提示我們在受挫時孩子啟動的是一貫的自我否認機制,缺乏自我肯定的能力去緩衝受挫的打擊。家長在開始批評教育孩子前,一定要學習保護孩子的發脾氣背後的正面行為動機,告訴孩子在爸媽看來,你希望贏是好的願望,此刻,孩子需要的不是家長的責怪和對他情緒的否認,而是迫切需要從父母那學習如何去耐受不如意,如何在不順心時保持平和的態度,如果此時家長一味指責批評,反映的是面對孩子的發作,家長的耐受力已經不夠用了,已經不能很好地駕馭自己的情緒了,意味著孩子沒有好的行為模板。有時互動的方式所傳遞的信息比溝通的內容,講的話更具有影響力。在良好行為示範的前提下,等待孩子情緒平息下來後,再與孩子交流,肯定孩子已經有的的良好行為,一起討論比發脾氣更高明的方法,輔助孩子練習新方法,學會在自己感到憤怒、委屈、懊惱時用語言表達自己的心情,讓孩子體驗到發脾氣正慢慢地被淘汰的。命令、威脅口吻:你再不….,我就不….,等等。親子關係的是基礎性的工程,無意中對親子關係的受損與破壞,會讓我們幫助孩子的努力大打折扣,甚至形成負性循環,釀成惡性的結果。負性行為一旦被覺察就會觸發我們去改變。重視親子情感交流親子溝通是親子間分享感受的過程,讓孩子進入你的內心世界,是情感的交流,不能理解成講道理或是盤問的過程。時,爸媽很高興。當你….時候,你真的長大了。你靠自己的努力做到了,…繼續努力!當孩子面臨情感困惑時,家長需要專心地、耐心地聽,表達理解和尊重。以此為基礎取得信任,啟發和鼓勵孩子表達情緒與感受,把自己的心裡話告訴家長。不要過早用道理去評價孩子的感受是應該有的,還是不應該有的,只要這種感受對孩子而言是真實的,我們就必須抱以理解的態度。在孩子充分的情緒宣洩的基礎上,利用正性關注獲得合作,先要肯定孩子做得好的部分,對於不足的部分家長可以通過新的角度去和孩子討論細節,通過交流家長儘量把孩子有的消極想法與不合理的行為做進一步的積極轉化,給出你的建議,幫助孩子在類似的情況下有新的積極的行為反應模式,循序漸進,及時積極反饋,使得良好行為得到固定維持。??最後與......
怎樣才是真正的陪伴孩子
見過許多慈愛的父母,也見過許多優秀的孩子。今天讓我們從《媽媽的日記》中來體會這樣一位平凡而又偉大的母親。現在面上有很多的育兒書本,大都類似於武林祕籍,把某種教育的方法擡得神乎其神,儼然還是就是一塊在武林祕籍下可以被任意拉捏的泥巴,忽視了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究竟是什麼。那麼,讓我們來讀讀《媽媽的日記》,讓我們跟著張慧雲媽媽,來細細體味孩子的童真,走進孩子的世界。在這質樸的鉛字中你會發現父母原來可以這樣做,孩子原來可以這樣疼;你也會恍然大悟原來每一位平凡的父母都可以是偉大的家庭教育家,只要你用孩子心去和孩子一起成長。在這本《媽媽日記》中,作者張媽媽從孩子出生起用日記和信件記載孩子(龔然、龔克)的成長生活。翻看每一篇日記、信件,你會發現孩子成長中的一地雞毛,並沒有帶來無止境的煩惱,你會發現陪伴孩子成長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且讓我們跟張媽媽一道,走進孩子的世界,和孩子一起成長,體味張媽媽的家庭教育理念。對孩子來說,我們是父母而不是家長。週末的時候,張媽媽會和孩子們一起,去森林裡探索自然的奧祕,雖然那裡沒有童話故事中的動物和獵人的子,但是正是這泥土的氣息和植物的芬芳給了孩子思緒的放飛。在一些家庭教育理念中許多的父母扮演的角色是嚴厲的,他們總是充當著孩子家長的角色,忘記了孩子的成長需要的不僅是父母的管制,更是父母溫暖的懷抱和柔軟的臂彎。唯有在這裡,他們才能找到成長的依靠。他們不是成長道路上的孤身隻影,他們的心靈中隨時有著父母親切的陪伴,孩子成長的背後是父母溫情的注視。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不可避免的遇到一些不如父母意願的狀況,作為陪伴者的父母,不是急於把他們拉到我們所期待的軌道上來,而是——至少首先是理解他們,陪他們繼續往前走,走不通時再讓他們回過頭來重新走。張媽媽的孩子也是普通的孩子,他也會有學習的困惑也有成長的煩惱。張媽媽總是鼓勵孩子勇敢地面對問題,耐心的等待孩子勝利的微笑。其實每個孩子的成長都有他自己的特性,有性格上,有智力上的還有性別上的,這些特性構成了孩子成長的特點。父母要尊重孩子的這些特點並理解孩子,理解他們的“好動”、“好玩”,甚至“好吃”,理解“貪玩”作為孩子的“本性”,跟隨著孩子成長的腳步,不快也不慢。孩子的成長正是要我們這樣的耐心與尊重,我們要在這個過程中鼓勵他們、小心翼翼地幫助他們成長。正如張媽媽所寫,“美好就是要自在”,我們對孩子的教育最重要的,莫過於讓他們儘可能多地獲得“自在”。以故事陪伴孩子的成長。每天晚上,孩子伴著媽媽的講的童話故事入睡,這樣的畫面多溫馨吶。我想孩子一定會有一個美妙的夢。在夢中他和善良的小矮人成為了好朋友,在夢中他和小紅帽一起勇敢地制服了大灰狼……張媽媽每天晚上都會給孩子講童話故事,有時候還和孩子一起用“填空”的方式複述童話故事。正是這些童話故事滿足了他探索的慾望。雖然那個年代大多講的革命故事,但這些故事同樣成了激發孩子生命理想的契機。故事是孩子認識世界的一種方式,是孩子一個重要的精神空間。孩子剛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是空白的,世界的一切都向他敞開著。故事以兒童的視角給孩子提供了一個富於童趣的幻想和想象的世界,促進兒童精神生活的發展。然而在故事中兒童會遇到現實生活中的人生問題:恐懼、死亡、不義、絕望、從童年進入成年、尋找伴侶、追尋生活的意義……故事正是以情、理、趣相結合的方式,自然而然地把兒童引向人類永恆價值的思考,與假醜惡的衝突交織,以一種切近兒童生命存在的形式,溫暖兒童對人類基本價值的尊重與認同,從而在潛移默化中鍛造兒童的精神品格。給孩子最重要的禮物是交流與分享。孩子問媽媽:“為什麼人會做夢?”張媽媽耐心解釋:“這是因為......
到底該如何陪伴孩子
根據孩子的行為能力
相應的做出調整
陪伴不僅僅是在孩子身邊
如何陪伴孩子,才算是高質量的陪伴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師。所以不僅僅是陪在孩子身邊,而且時時刻刻都在教他為人處世。孩子也會模仿以及學習父母。
如何正確有效的陪伴孩子
我感動地閱讀每一頁照片故事。年僅十歲的小女孩以口語化的文體,描繪與父母郊遊或家族長輩聚會的精采片段。不論場景或人物,她都能如數家珍地敘述,對家人給與的愛與溫暖,更有驚人的情感表現。我讀到小女孩對父母真情的感謝,也讀到父母的愛,讓這個孩子的生命有了根源。一個有根源的生命,未來才能擁有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如此完善的結果,我想應歸功於母親願意撥出時間,陪伴孩子做照片。 一起做照片,除了彼此建構關懷、重新回憶不同時空下所有的故事情節外,還能讓孩子看見父母的愛,讓孩子學習感恩。我認為生活故事能創造無價的生命意義。 這些年我在臺灣提倡並鼓勵大家,利用傳統相本編輯照片。做照片就是一種藝術創作,寫照片的故事就是在自我覺察,我稱之為看得見的生命教育。在我的課程裡,不論成人或小孩,總是因內心有真正的反省而感動哭泣,最後願意改變自己,成效良好。現代父母因長期忙於生活而焦慮,看不見真正的自己,因而陷入困局。當期待落空之際,情緒一來便認為孩子不懂感恩。別忘了,從小被愛的孩子長大後才懂得愛人;從小被挑剔的孩子,不會懂得感恩。在孩子身旁,不等於陪伴孩子。想一想,陪伴孩子的時刻,我們做了些什麼? 請利用生活中真實發生的情緒,與孩子做心靈的對談。討論他們生活中的快樂、驚喜、歡笑、期待等。這些情緒最常出現在照片裡,照片的故事能啟發、延伸孩子的思考。如何教養出富而好禮的孩子,除每天擁抱孩子三十秒,聆聽孩子三分鐘,陪伴孩子三十分鐘外,必須讓孩子在心靈上得到情感的滋潤。何妨利用假期,一起整理收藏在箱內的舊照片,精選可以用來寫故事的作品? 美國心理學家Ned Gaylin的研究報告,說明人與動物差異有三。第一是想像力,二為自由,三是最長的幼兒依賴期。人類所生的孩子,依賴父母的時間最長,遠超過其他動物。舉此報告之例,是因為太多父母急著要孩子長大,要孩子提早獨立。表面的獨立是一種傷害,讓孩子覺得安心的陪伴才能無憾。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怎麼陪伴孩子
如何有效陪伴孩子?
首先,孩子是我們自己的責任,孩子的監護權不能隨意轉移,沒有人可以取代父母,我們不要把自己的事隨便交給別人去做。
做到這一點,我們再來談談如何有效陪伴。陪伴不是陪同、不是看管、不是物質滿足,更不是說教和監督。陪伴,是一種溫暖人心的力量,一種給人依靠的信賴。陪伴是要全身心的,是要融入孩子的世界,接納他,建立起與他溝通的橋樑,與他一起分享他的快樂、他的悲傷、他的苦惱困惑……在孩子需要的時候給予幫助和支持,在孩子不需要時當一個好的聽眾,瞭解他的心理需求,尊重他的意願,信賴他的能力。孩子使世界充滿了想象力,不要替孩子決定他的人生,不要提早用我們成人的規則去影響那一片淨土。
然後就是時間了,家長儘量每天抽出一個小時陪伴孩子,與孩子關係的建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再多的物質與金錢,都無法代替父母的陪伴,別再用工作忙當藉口,別再用金錢物質搪塞!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錯過就沒有機會重來,請珍惜陪孩子成長的每一刻,做不後悔的父母.
教育沒有捷徑,也是一個無法求得回報的“事業”,只有用對方法,親子攜手同行的路上,彼此才能感受到愛的力量。無論孩子的資質如何,只有父母願意多花一點時間去陪伴、灌溉、照顧,孩子才會漸漸地茁壯成長,而且長得越來越具個性!
陪伴是最長情的表白。
是啊,沒有幾個人是喜歡孤獨的,尤其對於孩子而言,孤獨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我們愛我們的孩子,而我們的愛,不能只是說說而已,孩子要的其實不多,最需要的是父母愛的陪伴。當你只看到孩子的行為時,不一定能看到他的心,當你抽出時間陪伴孩子,讀懂孩子行為背後的感情時,那一刻,你才能真正讀懂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