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的戲劇是什麼?
湖南最有名的地方戲劇是什麼?
花鼓戲,歌唱家李谷一就是花古戲的前生。
湖南有什麼著名戲劇?
湖南省有多種地方戲,如:湘劇 祁劇 常德漢劇 衡陽湘劇 巴陵戲 辰河戲 湘昆 長沙花鼓戲 岳陽花鼓戲 常德花鼓戲 湘西花燈戲 湘西陽戲 衡陽花鼓戲 邵陽花鼓戲 零陵花鼓戲 師道戲湘西苗劇 新晃侗族儺戲
其中以湘劇、祁劇、湖南花鼓戲最為著名,影響也最大。簡介如下:
湘劇,即湖南省的地方戲曲劇種,流行於長沙、湘潭一帶,源出於明代的弋陽腔,後又吸收崑腔、皮黃等聲腔,形成一個包括高腔、低牌子、崑腔、亂彈的多聲腔劇種。劇目以高腔、亂彈為主,如《琵琶記》、《白兔記》、《拜月記》等。
祁劇,又稱“祁陽戲”,流行於湖南祁陽、邵陽一帶,源出明代弋陽腔,聲腔以高腔為主,兼唱崑曲、彈腔。劇目有《目連傳》、《精忠傳》、《夫子戲》、《觀音戲》等。
湖南花鼓戲是對湖南各地花鼓、花燈戲的總稱,其中包括長沙花鼓、岳陽花鼓、常德花鼓、衡陽花鼓、邵陽花鼓等,它們各有不同的舞臺語言,形成了各自的風格。花鼓戲的表演樸實、歡快、活潑,行當以小生、小旦、小丑為主,長於扇子的毛巾的運用。劇目有《打鳥》、《劉海砍樵》等。
湖南的戲曲有什麼?
湘劇、祁劇、辰河戲、衡陽湘劇、武陵戲、荊河戲、巴陵戲、湘昆、長沙花鼓戲、邵陽花鼓戲、衡州花鼓戲、常德花鼓戲、岳陽花鼓戲、永州花鼓戲、陽戲、花燈戲、儺戲、苗劇、侗戲等19個湖南地方戲劇劇種
湖南的地方戲是什麼
崑曲、湘劇、祁劇、辰河高腔、巴陵戲、花鼓戲、
湖南戲劇的代表作是什麼
長沙花鼓戲,以長沙官話為舞臺語言,是湖南花鼓戲中影響較大的一種。它是由農村的勞動山歌、民間小調和地方花鼓(包括打花鼓、地花鼓——花鼓燈)發展起來的,距今已有一百六十餘年曆史。 長沙花鼓戲在地花鼓階段,是從“兩小”(小丑、小旦)到“三小”(兩小加小生),再從“三小”發展到多種角色。但以“三小”為主,至今仍是長沙花鼓戲的重要特點。
湖南劇種有哪些
湖南省地方戲曲劇種之一,主要以長沙、湘潭為活動中心,一度被稱作“長沙湘劇”,兼唱有高腔、低牌子、崑曲、亂彈四種聲腔。
湘劇的劇目豐富。大小劇目達1155個。其中高、亂聲腔的劇目佔百分之九十八以上。湘劇的傳統劇目,不少出自宋末南戲、元代雜劇和明清傳奇,也有少數系藝人創作和改編的劇目。高腔的“四大連臺”和“六大記”,是演出時間最早,保留時間最長的代表性劇目。“四大連臺”為《封神傳》、《目連傳》、《西遊記》、《精忠傳》,每本可連臺演出五至七日。六大記”為《金印記》、《投筆記》、《白兔記》、《拜月記》、《荊釵記》、《琵琶記》。亂彈的“八大連臺”、“江湖十八本”和“三十六按院”,則是經常演出併為觀眾所熟悉的劇目。
湘劇傳統劇目中有清代王船山創作的《龍舟會》和楊恩壽創作的《坦園六種曲》,其中《桂枝香》、《再來人》兩出為清代劇評家吳梅所推崇;《桃花源》、《麻灘驛》、《理靈坡》三出取材於湖南地方的歷史和民間傳說,都有一定的社會影響。建國後,依靠老藝人和新文藝工作者的合作,對湘劇的豐富遺產進行挖掘、整理,上演劇目由兩百多個增至四百多個,並及時搶救了行將失傳的劇目三百二十多個。重點加工整理了《拜月記》、《追魚記》、《撥火棍》、《水牢記》、《金丸記》、《玉簪記》、《黃飛虎反五關》、《金沙灘》、《六郎斬子》、《百花公主》等六十多個劇本,《拜月記》、《生死牌》拍攝成舞臺藝術片。
湘劇的高腔源於弋陽腔,早在明朝嘉靖(1522-1566)年間人徐渭的《南詞敘錄》已有關於弋陽腔在“兩京、湖南、閩、廣用之”的記載。弋陽腔在傳人長沙之後,經“錯用鄉語”、“只沿土俗”和融合打鑼腔等地方音樂,從而在弋陽腔滾唱基礎上衍變成湘劇高腔。從《精忠傳》等古老的連臺本戲以高腔、低牌子合演的情況看,後者的產生年代約與前者同。
崑曲傳入長沙時間稍晚,根據“長沙老郎廟班牌”,清朝康熙三年(1664年)和六年,既唱高腔、也唱崑曲的長沙福秀班和老仁和班先後成立。作於乾隆二十年(1755年)至二十八年間的江賓谷所作的《瀟湘聽雨錄》卷三,曾記載湖南布政使楊廷璋陛見時,官場公餞,曾演出崑曲《三多》。這一時期當是崑曲傳入長沙的時間。高、昆同臺演出,直接影響到高腔音樂和表演藝術的發展,使之從偏重大鑼大鼓的武戲,變為也唱小鑼小鼓的文戲。當年老仁和班小生喜保和杜三演唱的《趕齋潑粥》、《打獵回書》等高腔戲,也曾經吸收了崑曲表演中許多優美、細膩的做工和舞蹈,在當時也曾名噪一時。至同治、光緒年間(1862-1908年),崑曲逐漸衰落,並退出湘劇舞臺。光緒三十一年,長沙人葉德輝在《和檜門觀劇詩》中有“崑山近又無人會,那解尋源白石翁”句,說明當時崑曲在湘劇中的處境。
亂彈又叫做“南北路”。其來路尚無定論,但湘劇在吸收了徽班中的《大長生樂》、《偷雞》等一類劇目,並將其曲調稱為“安慶調”,其他屬於安慶“花部”的《水淹七軍》、《龍虎鬥》、《路遙知馬力》、《王祥弔孝》、《李大打更》、《困曹府》等,也都是湘劇經常演出的劇目。
徽班源自於秦腔的《如意鉤》、《鎖雲囊》,後來也傳到湘劇班。此外,湘劇還從漢劇中吸收了《酒毒楊勇》等劇目,可見湘劇的早期發源與徽劇、漢劇都有一定的淵源關係。南北路聲腔的傳入,在湘劇舞臺上開始出現了高、亂合演的劇目,如《金丸記》中《盤盒》一折唱高腔,《拷寇》一折唱亂彈腔。由於高、亂同臺,得以互相借鑑,並且相互促進:高腔吸收了亂彈所長的做工和武打;亂彈則受高腔滾唱的影響,發展了長段流水,如《斬李廣》中連唱四十八個“再不能”,《程濟趕車》中連唱二十四個“可憐主”等,使湘劇的唱腔和表演藝術又前進......
湖南有什麼戲呢?
中國的地方戲劇種有360多種,也就是說,你一天看一個戲曲劇種不休息,可以用一年的時間把中國戲曲劇種看全。
歷史的前進,時代的變更,使一些戲曲劇種消弱甚至消失,也使一些劇種新生、壯大。為了讓朋友們對中國戲曲劇種的現狀有個大致的瞭解,我們以戲曲的發源或流行省區劃分,對現存中國戲曲劇種做個概略的介紹。
北京市:京劇 北方崑曲 西路評劇 北京曲劇
河北省:河北梆子 評劇 絲絃 老調 哈哈腔 河北亂彈 武安平調 武安落子 西調 蔚縣秧歌 隆堯秧歌 定縣秧歌 四股弦 唐劇 橫岐調 上四調
山西省:蒲州梆子 中路梆子 北路梆子 上黨梆子 鑼鼓雜戲 耍孩兒 靈邱羅羅 上黨皮黃 上黨落子 永濟道情 洪洞道情 臨縣道情 晉北道情 襄武秧歌 壺關秧歌 沁源秧歌 祁太秧歌 繁峙秧歌 朔縣秧歌 孝義碗碗腔 曲沃碗碗腔 弦子腔 鳳台小戲
內蒙古自治區:內蒙大秧歌 二人臺 漫瀚劇
遼寧省:海城喇叭戲 遼南影調戲 蒙古劇 彩扮蓮花落
吉林省:二人轉 吉劇 新城戲 黃龍戲
黑龍江省:龍江劇
陝西省:秦腔 漢調二黃 阿宮腔 合陽跳戲 合陽線腔 眉戶腔 陝西碗碗腔 陝西老腔 陝南端公戲 陝西道情 弦板腔 陝南花鼓戲 安康弦子戲
甘肅省:隴劇 高山劇 影子腔 甘南藏戲
青海省:青海藏戲 青海平弦戲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新疆曲子戲
山東省:山東梆子 棗梆 萊蕪梆子 東路梆子 柳子戲 呂劇 茂腔 柳腔 五音戲 柳琴戲 兩夾弦 四平調
江蘇省:崑曲 淮劇 揚劇 通劇 錫劇 蘇劇 淮海戲 丹劇 丁丁腔 海門山歌劇 淮紅劇
安徽省:黃梅戲 徽劇 青陽腔 沙河調 嶽西高腔 安徽目連戲 安徽儺戲 廬劇 安徽端公戲 泗洲戲 墜子戲 含弓戲 蕪湖梨簧戲 文南詞 皖南花鼓戲 鳳陽花鼓戲 淮北花鼓戲 推劇 嗨字戲 洪山戲
上海市:滬劇 滑稽戲 奉賢山歌劇
浙江省:越劇 婺劇 紹劇 新昌高腔 寧海平調 松陽高腔 醒感戲 溫州崑曲 金華崑腔戲 黃岩亂彈 諸暨亂彈 甌劇 和劇 杭劇 甬劇 湖劇 姚劇 睦劇
江西省:贛劇 弋陽腔 盱河戲 東河戲 寧河戲 瑞河戲 宜黃戲 南昌採茶戲 贛南採茶戲 萍鄉採茶戲 萬載花燈戲 撫州採茶戲 吉安採茶戲 寧都採茶戲 贛東採茶戲 九江採茶戲 景德鎮採茶戲 武寧採茶戲 高安採茶戲
福建省:莆仙戲 梨園戲 高甲戲 平講戲 閩劇 庶民戲 詞明戲 大腔戲 閩西漢劇 北路戲 梅林戲 右詞南劍調 小腔戲 三角戲 閩西採茶戲 南詞戲 閩西山歌戲 薌劇 打城戲 竹馬戲 遊春戲 肩膀戲
臺灣省:歌仔戲
廣東省:粵劇 潮劇 正字戲 白字戲 廣東漢劇 西秦戲 花朝戲粵北採茶戲 樂昌花鼓戲 雷劇 粵西白戲
廣西壯族自治區:桂劇 邕劇 絲絃戲 廣西師公戲 彩調 牛娘劇 桂南採茶戲 壯劇 苗戲 侗戲
海南省:瓊劇 臨劇
湖南省:湘劇 祁劇 常德漢劇 衡陽湘劇 巴陵戲 辰河戲 湘昆 長沙花鼓戲 岳陽花鼓戲 常德花鼓戲 湘西花燈戲 湘西陽戲 衡陽花鼓戲 邵陽花鼓戲 零陵花鼓戲 師道戲 湘西苗戲 新晃侗族儺戲
湖北省:漢劇 荊河戲 南劇 湖北越調 山二黃 湖北高腔 楚劇 東路花鼓戲 黃梅採茶戲 陽新採茶戲 遠安花鼓戲 襄陽花鼓戲 荊州花鼓戲 梁山調 鄖陽花鼓戲 隨縣花鼓戲 堂戲 文曲戲 鄂西柳子戲
河南省:豫劇 河南越調 南陽梆子 大平調 懷梆 大弦戲 羅戲 卷戲 河南曲劇 河南道情 豫南花鼓戲 樂腔 五調腔
四川省:川劇 四川燈戲 四川曲藝劇 秀山花燈戲
雲南省:滇劇 雲南花燈戲 昆明曲劇 關索劇 傣劇 白劇 彝劇 雲南壯劇
貴州省:黔劇......
湖南人最喜歡聽的戲劇叫什麼名字
湖南花鼓戲。
上海,河南,湖南,安徽的戲劇分別叫什麼 40分
上海的叫滬劇,以前也叫申曲(不是神曲),老法叫本灘。
湖南叫湘劇流行於長沙、還有湖南花鼓戲等等。河南最主要的是豫劇,還有河南梆子等等的地方戲種
安徽最出名的就是黃梅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