賜景福是什麼意思?

General 更新 2024-09-18

詩經中的君子萬年介爾景福是什麼意思

你好:

“君子萬年,介爾景福。”出自《詩經·大雅·既醉》,意思是:君子長壽萬萬歲,賜你大福永不休。

全詩如下:

既醉以酒,既飽以德。君子萬年,介爾景福。

既醉以酒,爾餚既將。君子萬年,介爾昭明。

昭明有融,高朗令終,令終有俶。公屍嘉告。

其告維何?籩豆靜嘉。朋友攸攝,攝以威儀。

威儀孔時,君子有孝子。孝子不匱,永錫爾類。

其類維何?室家之壼。君子萬年,永錫祚胤。

其胤維何?天被爾祿。君子萬年,景命有僕。

其僕維何?釐爾女士。釐爾女士,從以孫子。

譯文如下:

你的美酒我已醉,你的恩惠已飽受。君子長壽萬萬歲,賜你大福永不休。

你的美酒已喝醉,你的菜餚真有味。君子長壽萬萬歲,賜你光明大智慧。

光明智慧照四方,高明而且結局強。善終必有好開始,神尸祝你萬年昌。

神尸祝辭說的啥?食品精美質量好。朋友紛紛來助祭,助祭莊嚴有禮貌。

祭祀禮節很合時,主人又是大孝子。孝子孝心無窮盡,賜你好處永不止。

他的好處怎麼樣?家室光大天下平。君子壽命萬年長,賜你子孫大福慶。

子孫後嗣又如何?天賜福祿多如林。主人壽命長萬春,天降大命附你身。

大命附你又怎生?賜你女子和男丁。賜你女子和男丁,子孫代代都旺盛。

全詩八章,每章四句。詩歌描述周代統治者祭祀祖先,祝官代表神屍向主人表示祝福,祭祀完畢後周王和諸侯盡情宴飲。

希望能幫上你的忙。

介而景福什麼意思

既醉 既醉以酒,既飽以德,君子萬年,介爾景福。

既醉以酒,爾餚既將,君子萬年,介爾景明。

昭明有融,高朗令終,令終有俶,公屍嘉告。

其告維何,籩豆靜嘉,朋友攸攝,攝以威儀。

威儀孔時,君子有孝子,孝子不匱,永錫爾類。

其類維何,家室之壺,君訂萬年,永錫祚胤。

其胤維何,天被爾祿,君子萬年,景明有僕。

其僕維何,釐爾女士,釐爾女士,從以子孫。

既醉以酒 既飽以德 君子萬年 介爾景福 什麼意思

你的美酒我已醉,你的恩惠已飽受。君子長壽萬萬歲,駭你大福永不休。

既醉以酒:用豐盛的酒肉款待我

既飽以德:身教又示我以德。

德:《集傳》:“德,恩惠也。”

君子:《集傳》:“君子,謂王也。爾,亦指王也。”

介是什意思?詳細點!

部首筆畫

部首:人 部外筆畫:2 總筆畫:4

五筆86:WJJ 五筆98:WJJ 倉頡:OLL

筆順編號:3432 四角號碼:80220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4ECB

基本字義

1. 在兩者中間:~於兩者之間。~詞(用在名詞、代詞之前,合起來表示地點、時間、方向、方式等關係的詞,如“從”、“向”、“在”、“以”、“對於”等)。~入。

2. 這樣,這麼:像煞有~事(好像真有這麼回事似的,多指大模大樣,好像有什麼了不起)。

3. 放在心裡:~意。~懷。

4. 耿直:耿~。

5. 甲:~胄。~殼。

6. 個(用於人):一~書生。

7. 大:~圭(大玉)。

8. 傳統戲曲腳本里表示情態動作的詞:笑~。飲酒~。

9. 助:~壽。

10. 姓。

11. 古同“芥”,芥菜。

詳細字義

〈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身上穿著鎧甲形。中間是人,兩邊的四點象聯在一起的鎧甲片。本義:鎧甲。一種用來防身的武器)

2. 同本義 [armor]

駟介旁旁。——《詩·鄭風·清人》

舍爾介狄。——《詩·大雅·瞻昂》

其蟲介。——《淮南子·修務》

急則用介冑之士。——《史記·老莊甲韓列傳》

3. 又如:介士(穿著甲冑的兵士);介卒(甲兵);介冑(鎧甲與頭盔、披甲戴盔);介人(武士,甲士);介馬(披甲的戰馬)

4. 疆界;界限。後作“界” [bound]

介,畫也。——《說文》。按,八者分也。從人者,取人身之左右以見意。

無此疆爾界。——《詩·周頌·思文》。陸德明釋文:“界”作“介。”

所得神書百七十卷,皆縹白素朱介青首朱目。——《後漢書》

5. 傳賓主之言的人。古時主有儐相迎賓,賓有隨從通傳叫介 [usherer]

諸侯相見,卿為介。——《荀子·大略》

6. 又如:介紹;介賓(賓客,貴賓;古代行鄉飲酒禮時輔佐賓客的人)

7. 指有甲殼的蟲類或水族 [shell;scale]。如:介潭(傳說中的介甲蟲。為介類的先祖);介鱗(傳說中的海生動物。夏食而冬蟄,為魚鱉類的祖先)

8. 節操;獨特之行 [virgin]

柳下惠不以三公易其介。——《孟子》

9. 戲曲術語。南戲、傳奇劇本里關於動作、表情、效果等的舞臺指示。如坐、笑、見面以及雞鳴、犬吠等 [jie]。如:笑介;見介;雞鳴介;犬吠介

10. [語]∶介詞的省稱 [preposition]

11. 姓

〈動〉

1. 披甲 [armor]

不介馬而馳之。——《左傳·成公二年》

季氏介其雞。——《左傳·昭公二十五年》

介者不釋。——《史記》

2. 又如:介冑(披甲戴盔);介馬(給戰馬披甲)

3. 介入;居中 [lie between;interpose]

介居二大國之間。——《左傳·襄公九年》

4. 又如:介和(調解,說合)

5. 介紹 [introduce]

其所以相親也,不介而自親。——李康《命運論》

6. 又如:介函(介紹信)

7. 介意;留存 [shelve]

不以介懷。——李延壽《南史》

8. 又如:介懷(耿耿於懷);介介然(形容心事重重);介心(介意,把不快的事記在心裡);介慮(介意憂慮)

9. 間隔,隔開 [separate]

前鄉崧高,後介大河。——《漢書·翼奉傳》

10. 又引申為挑撥離間。如:介言(間言,離間的話);介然(間隔;隔開);介絕(隔絕)

11. 佐助 [assist]

介爾景福。——《左傳》

12. 又如:介眉(祝壽之詞);介貳(輔佐);介壽(祝壽之詞)

13. 因;憑藉;依靠 [depend on]

介人之寵,非勇也。——《左傳·文公六年》

14. 又......

功利性的含義是什麼?

功利如果是你努力過後不經意時得到的那就是好的(一定不要是事先就算計好了的),或者是你已經定好了這個高度不惜一切代價去達到目的那就是壞的了。別人也只是提一點建議最主要的還是要看自己。

以妥以侑什麼意思

毛 傳:“妥,安坐也;侑,勸也。”後以“妥侑”謂勸酒

同仇敵愾是什麼意思

【成語名字】同仇敵愾

【漢語拼音】tóng chóu dí kài

【成語解釋】

“同仇”,一致對抗仇敵。語出《詩經.秦風.無衣》。“敵愾”,抵禦怨恨的人。語本《左傳.文公四年》。“同仇敵愾”指共同抵禦仇敵。

【成語典故】

1、“同仇”:《詩經.秦風.無衣》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成語註解】

1、同袍:戰袍共同穿用。表示與民同欲。

2、同仇:一起征伐仇敵。表示與民同怨。

3、“敵愾”:《左傳.文公四年》

衛甯武子來聘,公與之宴,為賦〈湛露〉及〈彤弓〉。不辭,又不荅賦。使行人私焉。對曰:“臣以為肄業及之也。昔諸侯朝正於王,王宴樂之,於是乎賦〈湛露〉,則天子當陽,諸侯用命也。諸侯敵王所愾而獻其功,王於是乎賜之彤弓一,彤矢百,玈弓矢千,以覺報宴。今陪臣來繼舊好,君辱貺之,其敢幹大禮以自取戾?”

【成語註解】

1、敵王所愾:諸侯們一致抵禦天子痛恨的人。愾,憤恨。

2、彤:赤紅色。

3、以覺報宴:為表彰功勞而以宴樂酬賞。覺,表明。

【成語出處】

1、《平定金川方略.卷一四》:“上諭內閣曰:『朕自御極以來,大臣中第一受恩者,莫如訥親。金川雖雲小丑,而老師糜餉,克捷無期。凡在臣子,皆有同仇敵愾之念。』”

2、《平定臺灣紀略.卷五六》:“林爽文籍隸漳州,竟至於誘集匪徒,肆行滋亂。究之涵濡德澤、同仇敵愾之義民,所在皆是。”

3、《詩義折中.卷四.伯兮》:“觀〈伯兮〉之詩,一言『為王前驅』則義不旋踵。雖婦人、女子皆有同仇敵愾之心,所謂四國有王,於此見之矣。”

4、《萬壽盛典初集.卷三三.恩賚》:“古未有不恤兵而能制勝禽敵者。……身家之念重,則營伍之恩薄,欲萬人齊心,同仇敵愾,豈不難歟!”

5、清.趙翼〈閱邸抄賊至利川邑令尹英圖約鄰邑周景福糾集鄉勇截殺數千大獲全勝喜賦〉詩:“勒成部伍如軍令,戰死沙場亦鬼雄。都是國家培養出,同仇敵愾到兒童。”

6、清.樑章巨《歸田瑣記.卷五.訥親》:“凡在臣子,皆有同仇敵愾之念。”

【成語用法】

語義說明 指共同抵禦仇敵。

使用類別 用在“共同抗敵”的表述上。

【同仇敵愾造句】

1、將士們熱血滔滔、同仇敵愾,這場戰爭必勝無疑。

2、如今大敵當前,全國同胞要同仇敵愾,奮戰到底。

3、看到大家如此地同仇敵愾,他邊喊著口號,邊流下淚來。

4、能打贏這場戰爭,是因為全體軍民們同仇敵愾,形成一股強大的力量。

5、知道對方公司如此不講理後,同仁無不同仇敵愾,發誓一定要用業績打垮對方。

【反義詞】:自相殘殺,同室操戈

與“壽考維祺,以介景福”一句意思相近的古詩文,望大家不吝賜教。

神嗜飲食,使君壽考。孔惠孔時,維其盡之。——《詩經·楚茨》

盡祝莊椿同壽考,人間歲月豈能催。——貫休

勸學是什麼意思

勸學

朝代:先秦

作者:荀子

原文: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pù),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幹、越、夷、貉之子,生而同聲,長而異俗,教使之然也。詩曰:“嗟爾君子,無恆安息。靖共爾位,好是正直。神之聽之,介爾景福。”神莫大於化道,福莫長於無禍。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君子生 通:性)

南方有鳥焉,名曰蒙鳩,以羽為巢,而編之以發,系之葦苕,風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繫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莖長四寸,生於高山之上,而臨百仞之淵,木莖非能長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蘭槐之根是為芷,其漸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質非不美也,所漸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擇鄉,遊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類之起,必有所始。榮辱之來,必象其德。肉腐出蟲,魚枯生蠹。怠慢忘身,禍災乃作。強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穢在身,怨之所構。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溼也。草木疇生,禽獸群焉,物各從其類也。是故質的張,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樹成蔭,而眾鳥息焉。醯酸,而蚋聚焉。故言有招禍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

是故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無惛惛之事者,無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兩君者不容。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螣蛇無足而飛,鼫鼠五技而窮。《詩》曰:“尸鳩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儀一兮。其儀一兮,心如結兮!”故君子結於一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魚出聽;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故聲無小而不聞,行無隱而不形 。玉在山而草潤,淵生珠而崖不枯。為善不積邪?安有不聞者乎?

學惡乎始?惡乎終?曰:其數則始乎誦經,終乎讀禮;其義則始乎為士,終乎為聖人, 真積力久則入,學至乎沒而後止也。故學數有終,若其義則不可須臾舍也。為之,人也;舍 之,禽獸也。故書者,政事之紀也;詩者,中聲之所止也;禮者,法之大分,類之綱紀也。 故學至乎禮而止矣。夫是之謂道德之極。禮之敬文也,樂之中和也,詩書之博也,春秋之微 也,在天地之間者畢矣。 君子之學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端而言,蝡而動,一可以為法則。小人之學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間,則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軀哉!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學也,以為禽犢。故不問而告謂之傲,問一而告二謂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

學莫便乎近其人。禮樂法而不說,詩書故而不切,春秋約而不速。方其人之習君子之說,則尊以遍矣,周於世矣。故曰:學莫便乎近其人。

學之經莫速乎好其人,隆禮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禮,安特將學雜識志,順詩書而已耳。則末世窮年,不免為陋儒而已。將原先王,本仁義,則禮正其......

相關問題答案
賜景福是什麼意思?
保保眼福是什麼意思?
多禮佛修福是什麼意思?
鴻福是什麼意思?
一飽眼福是什麼意思?
託您的福是什麼意思?
七福是什麼意思?
黔五福是什麼意思?
粽子祝福是什麼意思?
花樹的冠福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