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性視域是什麼意思?

General 更新 2024-12-26

現代性語境是什麼意思? 5分

現代性批判海馬克思思想的核心主題,馬克思在歷史唯物主義的思想視域中以“資本後現代語境中的“理性主義”和“主體主義”批判主題,由於放棄或弱化了對現代

現代性的區別

現代性這個詞是用來描述“現代”這樣的狀態。由於“現代”這個詞被使用在一段範圍很大的許多時期上,因此要知道“現代性”是什麼,就必須從脈絡中來看。如果將歷史區分為三大時期的話,現代可以表示所有在中世紀之後的歐洲歷史。這三大時期為:上古時代、中古時代與現代。現代也會特別用來指稱1870年到1910年這段期間開始的一個時期,一直到現在。如果還要更特定的話,則是指1910年-1960年這段時期 現代的普遍用法之一,就是指自從15世紀中期之後的西方歷史,或者粗略來講,是從歐洲發現活版印刷之後的歷史。這段時期的特色為:民族國家的興起 工業化 資本主義的興起社會主義國家的出現 代議式民主的興起 科學技術重要性的增加 城市化 讀寫能力的大眾化 大眾媒體的激增 在這個脈絡下,我們目前的“現代性”是經過許多時代的發展之後形成的,並且受到許多重大歷史事件的影響。這些時代有:地理大發現文藝復興 宗教革命與反宗教革命 理性時代 啟蒙運動 浪漫主義維多利亞時代(參見工業革命) 現代 後現代(參見後現代性) 重大歷史事件有:印刷術 清教徒革命美國獨立法國大革命 1848年的革命運動俄國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 有各式各樣的詞被用來描述現代性的社會、社會生活、驅動力、心理狀態等面向。它們包括有:官僚體制、理性化、世俗化、異化(Alienation)、商品化、去脈絡化、個人主義、主觀主義、線性進程(Linear-progression)、客觀主義、普世主義、化約主義(Reductionism)、渾沌(Chaos)、大眾社會、工業社會、同質化、單一化、交雜化(Hybridization)、多樣化、民主化、中心化、階級組織、機械化、極權….等等。現代性的特色時常是藉由現代社會和前現代或後現代社會的比較得來的,然而我們對這些非現代社會的狀況並沒有一個穩固的理解。從某方面來說,我們可以很合理地懷疑是否存在有一個的概念,是能夠適當描述具有不同歷史脈絡的各種社會狀況,尤其是非歐洲社會的狀況,比如說一個從前現代性演進到後現代性的三階段社會模型。

現代性與現代化的區別是什麼呢?怎麼理解這個“化”和“性”

這是語文課的內容。

性,名詞,指性質,符合的情況。

化,動詞,指變成這方面的,

用法不同的

什麼叫做“現代性”“後現代性”?

我們現在理解的“現代性”是指啟蒙時代以來的“新的”世界體系生成的時代。一種持續進步的、合目的性的、不可逆轉的發展的時間觀念。現代性推進了民族國家的歷史實踐,並且形成了民族國家的政治觀念與法的觀念,建立了高效率的社會組織機制,創建了一整套以自由民主平等政治義為核心的價值理念。稍加詳細一點,我可以作如此闡釋:在西方的思想史研究中,現代(modern)一詞最早可追溯至中世紀的經院神學,其拉丁詞形式是“modernus”。德國解釋學家姚斯在《美學標準及對古代與現代之爭的歷史反思》[7] 一書中對“現代”一詞的來歷進行了權威性的考證,他認為它於十世紀末期首次被使用,它用於指稱古羅馬帝國向基督教世界過渡的時期,目的在於把古代與現代區別。卡林內斯庫在《現代性的五種面具》中,追究現代性觀念起源於基督教的末世教義的世界觀。歷史學家湯因比在1947年出版的《歷史研究》一書中,把人類歷史劃分為四個階段:黑暗時代(675-1075),中世紀(1075-1475),現代時代(1475-1875),後現代時期(1875-至今)。他劃分的“現代時期”是指文藝復興和啟蒙時代。而他所認為的後現代時期,即是指1875年以來,理性主義和啟蒙精神崩潰為特徵的“動亂年代”。按照“現代性”最權威的理論家哈貝馬斯的說法,“現代”一詞為了將其自身看作古往今來變化的結果,也隨著內容的更迭變化而反覆再三地表達了一種與古代性的過去息息相關的時代意識。哈貝馬斯指出:“人的現代觀隨著信念的不同而發生了變化。此信念由科學促成,它相信知識無限進步、社會和改良無限發展。”很顯然,我們現在理解的“現代性”是指啟蒙時代以來的“新的”世界體系生成的時代。一種持續進步的、合目的性的、不可逆轉的發展的時間觀念。正如汪暉所概括的那樣:“現代”概念是在與中世紀、古代的區分中呈現自己的意義的,“它體現了未來已經開始的信念。這是一個為未來而生存的時代,一個向未來的’新’敞開的時代。這種進化的、進步的、不可逆轉的時間觀不僅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看待歷史與現實的方式,而且也把我們自己的生存與奮鬥的意義統統納入這個時間的軌道、時代的位置和未來的目標之中。”在湯因比視為“現代時期”的後期,以及理性主義和啟蒙精神崩潰的1875年以來的後現代“動亂年代”,正是現代性重新規劃社會組織制度、新的法制體系,世俗化的價值觀念和審美認知方式的時期。我們所理解的現代性,也正是在以上諸多方面展開的一項強大而長期的社會變革和精神變革。要準確標明現代性起源的年代是困難的,社會學家和歷史學家的分析模式大相徑庭,分歧頗大,但大體上傾向於認為,現代性的緣起與資本主義起源密切相關。當然,這又面臨一個問題,資本主義起源在歷史學家和社會學家的論述中並不是十分清晰。馬克思對這一時間標記也顯得比較猶豫,馬克思從商品與市場的兩極分化來理解資本主義生產的基本條件得以產生的根源。馬克思把這個日期定在16世紀,因為當時正值大西洋的遠洋航線開通的時候,這使商品、勞動力和更大範圍的市場交換和流通成為可能。法國曆史學家費.布羅代爾則把“漫長的16世紀”(即1450年起至16世紀)看成資本主義起源的時期,但他甚至把萌芽上溯至12、13世紀 ,他認為那時就產生資本主義的萌芽。布羅代爾賦予工業革命決定性的作用,並把世界的時間劃分為兩個階段:即18世紀前和18世紀後,18世紀被認為是資本主義真正誕生的標誌。由於資本主義起源是個非常複雜的問題,也就不能把現代性起源與之簡單等同起來。現代性的起源應該是一個更廣泛更深遠的政治、經濟和思想文化的歷史變遷過程。以此看來,把18世紀啟蒙主義運動興起看成......

什麼是現代性問題?什麼是後現代主義?

現代性最早起源於文藝復興時期人本主義取代神本主義的轉折,而人本取代神本的本質是人成為主體,以主體的姿態面對整個世界,所以,現代性的核心是人的主體性——人類主體性和個體主體性。在文藝復興之前,西方人是以神為中心的宇宙論體系的謙卑成員,其主體性處於受限制狀態,文藝復興運動則使西方人的主體性獲得肯定和張揚。所謂的人本主義在本質上就是以人為中心的主體主義。實現人類主體性的衝動使西方人開始了征服自然之旅,建立起日益龐大和強有力的科學—技術—工業—市場體系,而對個體主體性的弘揚則使財產的個體所有制、民主體制、多元文化日益獲得承認和發展。實際上,任何國家要獲得充分的發展,都必然要經歷以實現人的主體性為目標的現代化運動:1、人要建立完全屬人的世界體耽,就必須從自然過程中凸現出來,以主體的姿態改造自然,使自然按照人的願望重新成型;2、人作為一個類是由個體組成的,所以,人類主體性的發展最終依賴於個體主體性的誕生和發展,個體主體性的普遍興起是人類社會獲得充分發展的前提和目的。

現代性的本質是以人為中心的主體性,其根本邏輯是主體—客體的二分法——主體是活動的源泉、中心、目的,客體則是主體認識和改造的對象,是實現主體計劃的質料和工具,所以,現代性的最本質特徵是設定了人作為主體對客體的絕對征服關係。

後現代主義是一場發生於歐美60年代,並於70與80年代流行於西方的藝術、社會文化與哲學思潮。其要旨在於放棄現代性的基本前提及其規範內容。在後現代主義藝術中,這種放棄表現在拒絕現代主義藝術作為一個分化了文化領域的自主價值,並且拒絕現代主義的形式限定原則與黨派原則。其本質是一種知性上的反理性主義、道德上的犬儒主義和感性上的快樂主義。在傳入中國的諸種相關學說中,後期海德格爾哲學雖然從未自我命名為後現代主義,卻最深刻地言說了後現代性:1、海德格爾深刻地認識到了現代性的本質是主體—客體的二分法,意識到了現代性的危機,指出以人為中心的主體主義把整個世界都視為對象、客體、質料、手段,以至於“大地及其大氣成了人的原料,人變成了人的材料”,使萬事萬物皆處於無保護狀態,“本身已經是一種爆炸性力量,足以使任何事物摧毀為虛無”;2、他指出超越現代性危機的根本途徑是超越以人為中心的主體主義,使人由世界的征服者轉變為存在的守護者,並因而“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海德格爾無疑是是迄今為止最深刻的、大寫的、真正的後現代主義者。

目前中國影響最大的後現代主義學說主要有三種:1、後殖民主義;2、以平面化為中心概念的大眾文化理論;3、解構主義。這三種學說均未真正觸及現代性的本質,自然也不能對後現代性進行完整的言說。

什麼是電影的現代性?

電影的現代性:從現象來看就是電影語言的形式化。而實質我認為則是形式與內容的剝離與錯位。與前現代按部就班的電影敘述不同,現代性的電影是有形式的錯位的。這使得電影的形式和內容皆出現了陌生化特徵。觀眾從電影一體性的宗教情結中被逼退,不得不在零度作者的電影中尋求新的家園。這時,觀眾的主觀意圖,主觀理解和前理解都會進入對於電影的闡釋之中。主題性出現。觀眾在對一部電影“接受”或“拒斥”之外的二元對立態度之外,有了更多電影內部能夠標榜自身主題性的思考。現代性電影的意義,就是由作者和讀者共同完成的。

另一方面,現代性電影的錯位也是一種符號的標出性。通過標記自身建立特殊性,喚醒沉睡在情節中的讀者。被喚醒的讀者除了做出自己的闡釋與判斷外,也被標出性的異象吸引。這種新奇的,怪異的異象,我認為可能正是審美現代性的非理性現象學直觀。只不過這種直觀是通過被標出性喚醒,才在觀眾得以發生。

最後,如果將電影的形式和內容看做符號的能指與所指,那麼正是由於能指與所指的斷裂,導致所指的意義是被不斷延異的。因為延異沒有盡頭,闡釋的多元性也就沒有窮盡。那麼現代性電影的現代性就永遠不會消失。

流動的現代性 在現代性理論中是什麼地位

齊格蒙特·鮑曼的"流動的現代 性"理論,闡述了現代性的"流體"特質,顯示出獨特的方法論意義,在這一理論視野下,我們可以發現中國文學現代品格的"流動性"特徵,具體表現為:主體性 的分離、文化立場與民族國家意識的變異、文學空間的不斷分裂、時空意識的錯位、道德意識與審美品格的分化。"流動性"正是轉型期文學現代品格的一種表徵。

相關問題答案
現代性視域是什麼意思?
現代夜來香是什麼意思?
現代土皇帝是什麼意思?
現代八股文是什麼意思?
現代鴻門宴是什麼意思?
代表性參加是什麼意思?
標誌性詞語是什麼意思?
現貨交割日是什麼意思?
剛性規定是什麼意思?
囊實性結節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