捻花一笑是什麼意思?

General 更新 2024-12-22

捻花一笑是什麼意思

拈花一笑,佛教語,禪宗以心傳心的第一宗典故,包含兩層意思:一是指對禪理有了透徹的理解,二是指彼此默契、心神領會、心意相通、心心相印。

佛祖捻花一笑是什麼意思?為什麼只有枷葉尊者“得道”了?

佛祖拈花 迦葉微笑

一天,在靈山會上,大梵天王以金色菠蘿花獻佛,並請佛說法。可是,釋迦牟尼如來佛祖一言不發,只是用拈菠蘿花遍示大眾,從容不迫,意態安詳。當時,會中所有的人和神都不能領會佛祖的意思,唯有佛的大弟子——摩訶迦葉尊者妙悟其意。破言為笑。於是,釋迦牟尼將花交給迦葉,囑告他說:吾有正法眼藏,涅槧秒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轉之旨,以心印心之法傳給你。

其實,釋迦牟尼這裡所傳示的,正是一中無言的心態——一種至為安詳,靜謐,調和,美好的心態,這是不呢國內用任何語言和行為來打破的。這種心態純淨無染,無慾無貪,坦然自得,樂觀自信,無拘無束,不著形跡,不可動搖,與世長存——即所謂“真如秒心”,亦即“普照一切、含藏萬法”的根本佛法——正法眼藏之所在。所以迦葉與佛祖在靈山會上心心相印,僅只拈話微笑而已,沒有任何其他的表示,但一切盡在不言中,此時無聲勝有聲。而釋迦牟尼最後對迦葉所囑咐的話,也正好是對這種心態的最好證明。

佛祖拈花 迦葉微笑

佛祖拈花微笑典出於《五燈會元》卷一。據載: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是時眾皆默然,唯迦葉尊者破顏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盤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柯迦葉

迦葉尊者,通常稱大迦葉,一名飲光,是兩千五百年前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也是釋迦牟尼弟子中道德高尚的長者。釋迦牟尼對眾說法時拈花不語,五百弟子都默然,獨有迦葉微笑。於是佛祖把衣鉢交付給迦葉,囑他等待未來彌勒佛下世降生,再把衣鉢交付給彌勒。衣是袈裟,鉢是食具,衣鉢代表佛教的法統。 為什麼只有枷葉尊者“得道”了?

佛祖捻花一笑到底是因為啥

這個就是佛祖要找衣鉢傳人 看看誰能明白這個意思 最後摩訶迦葉笑了 就傳給他了

典故大意

有一次大梵天王在靈鷲山上請佛祖釋迦牟尼說法。大梵天王率眾人把一朵金婆羅花獻給佛祖,隆重行禮之後大家退坐一旁。佛祖拈起一朵金婆羅花,意態安詳,卻一句話也不說。大家都不明白他的意思,面面相覷,唯有摩訶迦葉破顏輕輕一笑。佛祖當即宣佈:“我有普照宇宙、包含萬有的精深佛法,熄滅生死、超脫輪迴的奧妙心法,能夠擺脫一切虛假表相修成正果,其中妙處難以言說。我以觀察智,以心傳心,於教外別傳一宗,現在傳給摩訶迦葉。”然後把平素所用的金縷袈裟和鉢盂授與迦葉。這就是禪宗“拈花一笑”和“衣鉢真傳”的典故。中國禪宗把摩訶迦葉列為‘西天第一代祖師’。

捻鬚一笑的捻什麼意思是什麼

佛法高深啊!捻花一笑這個典故是在高中知道的。但直到現在突然想起,都沒想通是什麼意思。原來沒是這樣啊!看來了解一些佛教東西挺好,淨化心靈!現在的社會太汙濁了。 查看原帖>>

誰知道佛教中釋迦穆尼“捻花一笑”的故事是怎麼一回事?

出處一:《五燈會元·七佛·釋迦牟尼佛》:“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花 示眾,是時眾皆默然,唯迦葉尊者破顏微笑。世尊雲:‘吾有正法眼藏,涅盤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

出處二:明通容《祖庭鉗錘錄》附《宗門雜錄》:“王荊公語佛慧泉禪師雲:‘餘頃在翰苑偶見《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三卷,謂梵王至靈山以金色波羅夷花獻佛,捨身為床座,請佛說法。世尊登座拈花示眾,人天百萬悉皆罔措。獨有金色頭陀破顏微笑。世尊雲:吾有正法眼藏,涅盤妙心,實相無相,分付摩訶迦葉。’”此為佛教禪宗以心傳心的第一公案。後以喻心心相印,會心。世尊拈花,是心在作用;迦葉尊者微笑,也是心在作用;微笑的心與拈花的心,彼此平等,無二無別。因此當迦葉尊者微笑,世尊就藉此印證,並傳法給迦葉尊者。自此,不立文字的禪宗心法流傳於世。

二千七百年前,釋迦牟尼與眾聖講法,忽然沉寂下來,捻起一枝花,對著眾弟子微笑。眾聖不解其意,面面相覷,惟迦葉尊者有感於心,點頭回應,與佛祖相視一笑 ......(釋迦牟尼說的很深奧:“吾有正法眼藏,涅盤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大體的意思是說,最好的佛門正道就是這個,不需要什麼語言文字來說來講就直接可以悟道,現在我已經將這個正道交給大弟子迦葉了。)這一相還的微笑,使他得以繼承衣鉢。這就是著名的“捻花一笑”。按中土的解釋,這“捻花一笑”即是傳遞禪意,傳者無心,得者無心,純出天然,其妙絕處正在這裡。

捻花一笑,佛陀的神情詳和,雖然靜坐,精神已然躍飛出塵世的一切,因為他坐在了生命的根本之上,沒有一絲的不和諧。佛陀告訴了我們一個我們應該如何面對如花人生的祕密,那就是捻花一笑

捻花一笑,是一種信仰,一種對人生意義的信仰。我們常常追問人生的意義在哪裡?有人覺得,生命是沒有意義的虛無。佛陀說:一切眾生都有佛性,只是因為妄想塵勞,不能證得。釋迦把這一人生的意義賦予了我們,這在某種意義上,給了我們的人生一個光明的目標。我覺得,生命的意義在於消除虛無。我想要活得充實,活得有意義,就應該活在光明裡。這光明就是我們的心燈,這盞心燈由我們的行為、語言、思想體現出的生命尊嚴、價值來點亮。點亮心燈,我們就生活在光明裡,同時也給別人帶來了溫暖。捻花一笑,讓我們的心燈永遠閃爍不滅!

捻花一笑,是一種態度,一種坦然面對生活的態度。既然生命如花,勢必要經歷生活的風霜雨雪。面對坎坷、面對挫折,我們需要堪破一些東西,培養一種坦然的人生態度。我們生活在紛擾的社會中,與周圍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都是不得不揹負一定責任的“俗人”,要做到超凡脫俗的出世太難了,有些東西是我們不想放的,有些東西我們又不敢放。雖然我們都是沒辦法做到心止如水的俗人,但是心中存有“去留無意,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寵辱不驚,漫隨天外雲捲雲舒”的希望又何嘗不可呢?

捻花一笑,是一種境界,一種放棄的境界。當年佛陀捻花一笑,是要告訴諸佛子,一切名利是非,皆傷本體;捻花一笑,一切榮辱皆忘。在世間傳播最廣的經文—— 如“金剛”、“般若”、“大悲”等等裡,無不是對“空”和“無”的闡釋。我覺得,空和無並不是沒有內容、沒有意義,而是對所有內容(色)----真如實相的認知,這種認知讓我們上升到一種境界,即對任何事物沒有忘乎所以的執著和貪慾的境界上來。人生不過百年,有了這種境界,面對那些恩怨情仇,我們就能在捻花一笑中使之灰飛煙滅。

捻花一笑,是一種修養,一種心靈力量的培養。一個心浮氣躁的人,是無論如何也不會拈花而笑的。捻花一笑,需要我們用......

捻花一笑的寓意是什麼?求解答

一天,在靈山會上,大梵天王以金色菠蘿花獻佛,並請佛說法。可是,釋迦牟尼如來佛祖一言不發,只是用拈菠蘿花遍示大眾,從容不迫,意態安詳。當時,會中所有的人和神都不能領會佛祖的意思,唯有佛的大弟子——摩訶迦葉尊者妙悟其意。破言為笑。於是,釋迦牟尼將花交給迦葉,囑告他說:吾有正法眼藏,涅槧秒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轉之旨,以心印心之法傳給你。

其實,釋迦牟尼這裡所傳示的,正是一種無言的心態——一種至為安詳,靜謐,調和,美好的心態,這是不能用任何語言和行為來打破的。這種心態純淨無染,無慾無貪,坦然自得,樂觀自信,無拘無束,不著形跡,不可動搖,與世長存——即所謂“真如秒心”,亦即“普照一切、含藏萬法”的根本佛法——正法眼藏之所在。所以迦葉與佛祖在靈山會上心心相印,僅只拈花微笑而已,沒有任何其他的表示,但一切盡在不言中,此時無聲勝有聲。而釋迦牟尼最後對迦葉所囑咐的話,也正好是對這種心態的最好證明。

這個故事涉及到禪宗的要義。

禪宗講究悟,也就是從世間萬物中領悟佛法大義。佛陀將深奧的佛法歸於一朵落花之上,這大義正如落花一樣自然自在,無執著,達到了物我兩忘的境界。迦葉做會心微笑狀,應是領悟了佛陀的寓意而發出的會心微笑。而真正的領悟也正如落花、如微笑發自本心,超越語言文字之上,所以佛陀大笑,“吾道後繼有人哉”。

其實,同一時代的中國哲人老子,也發現了這樣的真理: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一切的“道”與“名”,都是“所指”,而不是“真諦”(不是所指的對象本身)。語言是一種工具,它的作用是有限的,若不認識這種侷限,就不可能妙悟至理。

世間事往往在於一個頓悟,一個被文化陶冶的自然的感悟。

放它到色彩斑斕的鬧市,放它到觥籌交錯之間,它的澹定與平和似乎與一切事物永遠保持著中國文化精神的最高境界--和諧而神祕。

所有的世間煩事,都會如飛灰一般盡付笑談中。正如佛家說:道法自然,一切隨緣。

自然的精神,是隻可在心境中紆緩地細節契合的剎那。

和佛家一樣:追求一種隨性,隨緣,求真,自在的健康生活理念。

拈花一笑,緣因緣起。因緣於此,如此清靜,漸入真道……

[ 從造物的角度俯瞰人世間的美麗,應該是一種聽天由命的柔順之態,憑聽朝來寒雨晚來風,一任落花成泥輾做土。但塵世間仍會有一種出世的美麗是造物主所不能理解的,那種孤標傲世的清韻,桀驁不羈的魂魄尚不是它能把握的,所以哲人說:情深不壽,強極則辱。月盈必虧,日中則昃。一切自然的東西倘若超過造化所能賦予的極致,不是毀滅便是新生。這是一種殘酷而無奈的均衡,將大雅碾碎然後糅合入大俗,將完滿擊破然後填補於殘缺,使人生由生到死,由光明走向黑暗的這場逆旅得以一息尚存、苟延殘喘。他們說:他是顏色不一樣的煙火……她們說:浩浩愁,茫茫劫,短歌終,明月缺。鬱郁佳城,中有碧血。碧亦有時盡,血亦有時滅,一縷香魂無斷絕!是耶非耶?化為蝴蝶。人們說:這是一隻一生飛翔,累了只睡在風中的鳥,一輩子只能著陸一次,那次就是它死的時候。]

佛祖為何要捻花一笑

禪宗,它是中國佛教最主要的一個宗派。是根據初祖達摩大師依《楞伽經》與六祖惠能大師依《金剛經》而創立的宗派。禪宗的產生,也是有它的歷史因緣,這就是說:法不孤起,依境方生,道不虛行,遇緣即應。根據《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中說,有一天大梵天王在靈鷲山,為了要令一切眾生得大利益,就請佛說法,並且就把一枝金色的波蘿花貢獻給佛。這個時候釋迦牟尼佛答應了他的請求,就高升法座。可是佛升座後一句話都不講,只是手裡拿著這枝波蘿花靜靜地給在會大眾看看。當時在座的許多弟子和護法諸天,看到這一情景,心裡都在想著,佛平日一升法坐,就開口說法。今天很奇怪,為什麼坐了好久,只是拿一枝鮮花給我們看看,這是什麼道理呀?大家都不理解佛拈花示眾的主要意義。正在這個時候,站在佛旁的一位老比丘,名叫摩訶迦葉尊者,看看之後,就領悟到佛拈花意旨,突然間破顏含笑起來。我們要知道大迦葉尊者,為什麼看到佛的拈花示眾,會破顏含笑起來呢?這就是他與佛一個是機,一個是教,機教相當,碎啄同時。他能夠深深地徹底領悟我佛拈花的微妙法門,默契了佛的心宗,所以到了大迦葉尊者微笑之後,佛馬上開口說‘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付囑與摩訶迦葉’。佛就把正法眼藏,傳法給摩訶迦葉尊者,同時佛又把自己所搭金縷袈裟和青色天所貢獻的鉢統統都給了迦葉,這就是‘衣鉢真傳’,成為西天第一代祖師。釋迦牟尼佛傳法所說這幾句法語,究竟是什麼道理呢?就是佛在菩提樹下悟道之後三嘆奇哉所說的‘大地眾生,個個具有如來智慧德相’的真理,就是心即是佛,佛即是心的真理。如來的淨智妙慧一切功德,就叫做正法眼藏。正法就是根本佛法,眼藏就是大智慧擇法眼,能夠普照一切,含藏萬法,一法即是一切法,一切法都含藏此一法之中,這一法就叫做正法眼藏,什麼是涅槃妙心呢?也就是說不生不滅的妙真如心。這個真如妙心,是一真一切真,法法皆真,一如一切如,法法皆如。它是不變又能隨緣,隨緣依然不變。它隨迷緣,就做六道眾生,它隨悟緣,就成四聖法界。這就譬如冰之與水一樣的,隨冷氣之緣就水結成冰,隨熱氣之緣,就冰化為水。這個真如心叫做妙心,妙字就是不可思議的意思,實相就是無虛無妄真實之相,這就是妙真如心,實相無相,無相就是無有一切千差萬別虛妄之相,唯是真實平等一相。平等一相,就是微妙智慧德相。這正法眼藏是依照真心的大用方面來說,涅槃妙心就是按照真心本體方面來說,實相無相是按照真心德相方面來說,合起來就是根據真如妙心的體、相、用三個方面道理來講,這個妙真如心真是一種幽微奧妙祕密的無上法門,這個微妙法門就叫做一法界大總相法門。它真是靈靈不昧,了了常知,無形無相,不生不滅的如來智慧德相。這種智慧德相,不但是佛有,我們眾生也有,所以說即心即佛,即佛即心,這就是佛教禪宗的學說。簡單的稱為禪學。來源:佛法概要(禪宗史話) 明暘法師著

相關問題答案
捻花一笑是什麼意思?
一嗔一笑是什麼意思?
怡然一笑是什麼意思?
發一個微笑是什麼意思?
花了一年是什麼意思?
一束花的束是什麼意思?
低吟淺笑是什麼意思?
風花雪月是什麼意思?
三扶一支是什麼意思?
保花保果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