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講的什麼意思?

General 更新 2024-11-22

老子的道德經講的是什麼?

老子所著的《道德經》,被公認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哲學經典,只有五千字的《道德經》,一直被稱為中國傳統文化中最難讀懂的經典。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道德經》為韻文哲理詩體。《莊子天下篇》括其旨曰:“以本為精,以物為粗,以有積為不足,澹然獨居神明居。……建之以常無有,主之以太一,以濡弱謙下為表,以空虛不毀萬物為實。”其說大體從天人合一之立場出發,窮究作為天地萬物本源及宇宙最高理則之“道”,以之為宗極,而發明修身治政等人道。所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道當取法於地,究源及道所本之自然。道之理則,分無、有二面。道常無,無名無形,先於天地鬼神,而為天地萬物之始,道常有,生天地萬物,具無窮之用。道之理則貫穿於萬有,表現為萬有皆相對而存,極則必反,終必歸,根本之規律。而有之用,常以無為本,“有生於無”。聖人體道之無,法道之自然無為,以之修身,當無慾而靜,無心而虛,不自見自是,自伐自矜,為而不持,功成而不居,懷慈尚儉,處實去華,以之治天下,當“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還刀兵,離爭鬥,不尚賢,不貴難得之貨,不見可欲,使民虛心實腹,無知無慾,則無為而治。“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故知道者守雌抱朴,退讓謙下,挫銳解紛,和光同塵,以柔弱勝剛強。道教知道之論與政治觀、倫理觀,大體不出老氏體系。至若經言矗致虛極,守靜篤”“專氣致柔”、“滌除玄鑑”,抱一處和等修養之道,更為道教守一、心齊、坐忘、服氣、內丹等多種煉養術之所本。而“長生”“死而不亡者專”等說法,道教引為仙學長生說之宗源。“歸根”“覆命”之說,內丹學則發揮為內煉成真、與道合一之哲學依據。

《道德經》這部被譽為“萬經之王”的神奇寶典,對中國古老的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它無論對中華民族的性格的鑄成,還是對政治的統一與穩定,都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它的世界意義也日漸顯著,越來越多的西方學者不遺餘力地探求其中的科學奧祕,尋求人類文明的源頭,深究古代智慧的底蘊。

道德經中道和德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含義

《道德經》,顧名思義,講的是道和德,先有道而後有德,德不過是道在人類社會的折射,因此,道遠比德更重要。所以,說清了道,德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什麼是道?古往今來,大家都是稀裡糊塗矇混過關,道就成了胡說八道的道。所以,對於《道德經》的解讀,絕大部分都是胡說八道。

什麼是道?老子在《道德經》裡說了: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什麼是道,看起來老子也不知道。道,就是不知道的道。不過,老子雖然不知道道是什麼,總算知道道的地位和作用。所以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上面這句話怎樣解釋?人法地,就是人類的生存要遵從地理條件的規律;地法天,就是山川河流季節變化的方式要遵從於地球運行的規律;天法道,就是地球的運行要遵從於天地運行的規律;道法自然,就是天地的運行要遵從於宇宙生成滅亡的規律。

所以,道,是天地運行的規律,是天地要遵從的法則。而這個法則的具體內容,老子當然不知道。

實際上,以上的說法也可以說成是人法天地,天地法道,道法自然。如果要打個比方的話,就是士兵聽班長的,班長聽排長的,排長聽連長的。

到這裡,老子的說法非常正確。但是之後,老子開始犯一個原則性的錯誤。

既然說人法天地,那麼在接下來就應該說人怎樣去適應天地,譬如逐水草而居,譬如春情萌動,譬如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譬如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等等。然而,老子卻開始大講人類如何應該法道,如何應該按照道的要求去做。

這,就好像不是教導士兵如何聽從班長的指揮,而是教導士兵去聽排長的指揮。於是,一切亂套。

天地運行的規律是什麼?也就是說道的要求是什麼?天地運行,要求各自在固定的軌道上運行,互不干擾互不接觸,就像地球和火星,它們可以靠得很近,它們可以總是互相看見,但是,決不會零距離。如果違背了這個規律,它們都將毀滅。所以,天地運行,追求的是一個永不改變的平衡。

“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這,就是天地運行的規則,就是道。

問題是,老子用這個標準來要求人類。天地的運行,不需要個體的智慧,不需要慾望和追求。如果把這些投射到人類,那就必然是小國寡民、愚民政策和無為而治。

所以,當你明白《道德經》就是試圖用天地運行的“道”來應用於人類,你就能輕鬆理解其中的每一句話。你可以把每一句話轉而用於天地運行,你會發現那就是真理。

所以,道德經其實很簡單,特別是對於我們這些學習了現代天文地理的人來說。是的,天地運行的無為無語保證了“天長地久”。如果人類也能如此,人類也能“千秋萬代”,而不用擔心自我毀滅。但是,人之所以為人,就在於人是有慾望有追求的。人如果無知無慾,與草木有什麼區別?

《道德經》的道,是坐而論道的道。

道德經裡的道是什麼意思

道德經所謂的道並非道德,而是一種存在的規律,也是一種崇高的信仰.不過這些都要自己去體會,別人是隻能點撥卻不能傳道.這就是“道可道,非常道”的精髓.道存在於任何空間,任何地方.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道千變萬化只有掌握道的真諦,才能理解到的真髓.能到達這種境界的時候,道就是實際存在的.這就是所說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是什麼?自然遠遠超過我們所想的空間,也不是一個宇宙能概括的了的.自然是一切事物的本源,自然本來就是“無”的,“無”生的“有”也就是我們現在認知的空間即我們能理解的空間.此所謂:“故常無,萬物之始.常有,萬物之母”.總而言之,道德經所講的道是片面的,不是老子本意的道.老子以道入道,早就超越了現在的認知.萬物可以以萬道入道,“道”就是一樣的也是唯一的就是“一”.此所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萬物”的道理.世人生於道卻不知道,這就是人的悲哀.

老子的“無為說”的是什麼意思啊??

老子認為,世界的本原是無,只有無才符合道的原則,“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無為而治是道家基本的政治主張。無為,即“不為物先,不為物後”,順乎自然以為治。無為是實現無不為 、無不治的前提和條件,“以無事取天下”。《漢書·藝文志》說:道家的無為政治主張是“君人南面之術”,道出了無為政治的基本精神。先秦道家無為而治的政治主張,主要包括“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絕聖棄智”、“絕仁棄義”等內容。莊子更主張君主應該無慾、無為、淵靜,“無慾而天下足,無為而萬物化,淵靜而百姓定”。無為而治的思想在中國古代有很大的影響。漢初的黃老之學吸取了先秦道家無為而治的思想,適應秦末政治動亂之後,民心思定的形勢,強調清靜無為,主張輕徭薄賦、與民休息,對人民的政治生活和經濟生活採取不干涉主義或少干涉主義,藉以安定民心,發展社會生產。黃老之學的無為而治思想在當時起了積極作用。唐代初年和宋代初年的統治者都曾利用無為而治的思想協調處理當時的社會矛盾,並有所收效。魏晉玄學家則通過宣傳無為而治,引導人們消極、遁世、清談、無所作為,對社會產生了消極影響。

老子的無為思想老子的哲學並不是一種西方意義上的知識學體系,而是一種生命的智慧,一種對“道”的追尋。老子“道”的學說,就是對宇宙萬物的形而上的把握。它的宗旨,不在玄遠的空洞世界,而在生活的實踐之中。對於個體生命而言,它提供了安身立命的基礎;對於一個國家而言,則是一種達至善治的智慧。雖然老子思想以“玄之又玄”而著稱,但其背後的濟世情懷,卻值得反覆體味。老子的哲學是一種大智慧,對於人類一切事務,包括管理在內,都具有深刻的啟發意義。其中,無為而治的思想是最具有影響力的。“無為”,在老子那裡意味著“道法自然”,即所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無為即自然”,是老子哲學的基本觀點。老子將“道”視為宇宙之本,而道之本性則是“常無為而無不為”,即“道”對於宇宙萬物是“侍之而生而不辭,功成而不有,衣養萬物而不為主”。就道生成萬物、成就萬物而言,道是“無不為”的;就道對於萬物“不辭”、“不有”而言,道又是“無為”的。從本質上講,這是“無為”與“無不為”的有機統一。天地萬物的生成與存在,皆是“無為也而無不為”的。老子正是從這一思想出發,認為治國安民,要反對“有為而治”,而主張“無為而治”。在他看來,“為無為,則無不治”,“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聖人“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老子把“無為”看作聖人“取天下”和“治天下”的手段。

老子既反對儒家推行“以德治國”,又反對“以智治國”。指出:“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子;國家混亂,有忠臣。”認為,“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同時老子也反對兵家的“以力治國”,反對暴力戰爭。認為,“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主張“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強天下”。只有推行無為而治,才能達到“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為而民自富,我無慾而民自樸”的理想社會。

無為無所不為

“無為”思想是由老子在《道德經》中提出的。老子所處的春秋時代,諸侯混亂,統治者強作妄為,貪求無厭,肆意放縱,造成民不聊生。在這種情形下,老子提出了無為思想,呼籲統治者要“無為而治”。他說:

“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慾而民自樸。”

“好靜”是針對統治者的騷擾而提出的,“無為”是針對統治者的苛政而提出的,“無慾”是針對統治者的貪慾而提出的。老子認為,為......

老子道講的到底是什麼意思

拼音

dào

[道]在有形與無形上都有所指。第一:有形之道顯而易見,上路之人到達目的地的必經之路。雖然兩點之間直線最短,但世上任意兩點之間還沒有出現過直道,有形之路都是曲折蜿蜒的。第二:無形之路顯而未見,惟有智者能想到這種非常道的存在意義。上帝創世之後,靈魂投入人生必須精準無誤,神人之間必有通道而讓靈魂轉世。靈活人生走向未來必須是在這神道上行才能到達目的地。此外各種多餘的解釋也可以幫助靈活的人來把握自己短暫人生與長久靈魂的命運。

造字者創建【道】,表明這是一個正在向前行走的首腦留下的字跡。可見道是在領導者的進程中留下的一行足跡,為追隨者指明前程和必經之路。耶穌基督在外國用外語明確指示大家,我是道,我是知道的。眾人與主同行也成為修道士、傳道士、佈道的神職人員。

自[一名京人]編輯

釋義

(一)道路。【例】地道|鐵道|下水道。

(二)途徑;方向。【例】志同道合|請你指條道兒。

(三)道理;正當的事理。【例】頭頭是道。

(四)方法,辦法;技藝。【例】門道|醫道|生財之道|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五)德行;封建倫理綱常。【例】道義|大逆不道。

(六)思想學說或宗教教義。【例】孔孟之道|傳道|修道。

(七)道家。我國古代的一個思想流派,以老聃和莊周為代表。

(八)道教(我國主要教派之一,創立於東漢時);道教徒;屬於道教的。【例】道士|道姑|道觀。

(九)某些封建迷信組織。【例】一貫道|會道門。

(十)說。【例】道白|說東道西|一語道破。

引申為用話表示情意。【例】道謝|道歉。

(十一)歷史上的行政區域。在唐代相當於現在的省,清代和民國初年在省下設道。

(十二)線條;細長的痕跡。【例】畫了一橫道兒。

(十三)量詞。【例】一道溝|兩道題|裂了一道縫兒。

【道德】 #dàodé 一種社會性的意識,是人們共同生活所遵循的行為準則和規範。

〖例句〗遵守公共道德,是人們和諧生活的基礎。

【道理】 #dàoli ①事物的規律:老師在講新陳代謝的道理。②情理;理由:他的話有點兒道理。

〖例句〗父親經常給我講如何做人的道理。

【道貌岸然】 #dào mào àn rán 道貌:莊嚴的外貌。岸然:高傲的樣子。多指假裝一本正經,實際表裡不一的人。

〖例句〗他道貌岸然地出現在人們面前,使大家心裡覺得很不舒服。

關於這個字的更多的信息

道 <名> 形聲。從辵,首聲。本義:供行走的道路

同本義

道,所行道也。――《說文》

一達謂之道。――《爾雅》

道坦坦。――《易•履》

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夫有澮,澮上有道,萬夫有川,川上有路。――《周禮•地官•遂人》。注:“途容車一軌道容二軌,路容三軌。”

大道甚夷,而民好徑。――《老子》五十三章

道聽而途說。――《論語•陽貨》

從此道至吾軍,不過二十里耳。――《史記•項羽本紀》

道渴而死。――《山海經•海外北經》

今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史記•陳涉世家》

又如:大道,問道於盲;要道;人行

道教中的道:道的含義和特徵

道的含義

道是過程。這是道的第一層含義。道不僅是對萬事萬物的系統性、整體性的概括,而且是對萬事萬物發展過程的高度抽象和概括。道不是一種靜態的形而上實體,而是一個過程。道的過程性表現為道生萬物的過程,即老子說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就是說,道轉化為一,......

老子講的道:非與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到底是什麼意思?

呃,這句話,有多種解釋啊。 張鬆如的《老子說解》講為:“這豈不正由於他沒有營私嗎,從而能夠成就了他的營私。” 陳忠譯評的《道德經》講為:“這難道不是由於他的無私,因此而達到真正的擁有嗎?” 還有一種講法:“並非聖人沒有私心,只是因為聖人徹悟了大道,才能夠成全他的私心。” 我贊同第二種講法。

相關問題答案
道德經講的什麼意思?
道德經徼是什麼意思?
大話西遊講的什麼意思?
催眠大師講的什麼意思?
踏血尋梅講的什麼意思?
盛夏光年講的什麼意思?
哭聲講的什麼意思?
頤和園講的什麼意思?
回魂夜講的什麼意思?
那些花兒講的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