菠羅揭諦是什麼意思?
請問佛教語: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是什麼意思?
羅馬字音譯】Gate gate Pāragate P耿rasaṃgate Bodhi svāhā 【漢譯】羯諦羯諦波羅羯諦波羅僧羯諦菩提薩婆訶。 “揭諦揭諦”第一個‘揭諦’是超越分別我執,第二個‘揭諦’是超越分別法執。“波羅揭諦”是超越俱生我執。“波羅僧揭諦”是超脫俱生法執。“菩提Bodhi”是覺,“梭哈svāhā”是指自覺覺他,覺行圓滿。
“揭諦揭諦”
過去所作一切善惡,幻化五蘊,蕩然淨盡,塵勞妄念,一時頓除。揭諦者人空;又揭諦者法空,人法俱空,二空全忘,故曰揭諦揭諦。
“波羅揭諦”
到空無所空,生死永斷,同到彼岸,永不受生。波羅為彼岸,揭諦為空,空同彼岸,彼岸同空。故曰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
與空同達彼岸,與僧同到彼岸,彼岸為空。
“菩提薩婆訶”
梵語菩提為初,薩婆訶為末。初發菩提心,堅持修行,永無退轉,終達彼岸。菩提薩婆訶者,善始(菩提)善終(薩婆訶)也。
波羅僧揭諦揭諦是什麼意思
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經歷過經歷過,超越經歷過,完全超越經歷過,覺醒歡呼
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 羅僧揭諦菩提娑婆訶 什麼意思 誰知道啊?
深般若波羅蜜多法性,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尚矣。然由何道乃能速疾得此大效?舍咒陀羅尼外,不足以當之。觀自在菩薩悲心流現)遂說此般若真言。經雲“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寓此意也。咒曰揭諦乃至薩婆訶凡十八字,都為五句,可名揭諦真言。 深達般若波羅蜜多法性,得成忍陀羅尼,自然有真實功效,無苦不除。然若只仗自力,從闡明心性用功,收效過緩。縱能一生成辦,亦未易達到最深境界。倘依本尊般若菩薩真言,所謂咒陀羅尼,而得成於忍;庶幾速疾致此大效。觀自在菩薩憫行者不知此道,漫從迂徐之路進行;故特說此般若真言。經雲“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加以故字,意在於是。 此咒譯文十八字,在梵文不過十五音;因而“波羅”及“薩婆”皆合二字成一音也。對列如左: ga te ga te pra ga te pra Sam ga te bu ddbi Sva ba 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注】梵字未便排印,每以羅馬字代表之。 咒語分五句: (一)揭諦揭諦 (二)波羅揭諦 (三)波羅僧揭諦 (四)菩提 (五)薩婆訶 義詳下文: 咒無專名者,往往以開首數字稱之;故曰揭諦真言。經稱般若波羅蜜多咒(釋文簡稱般若真言),則般若部諸真言之通名也。 揭諦者,超脫妄執之義;簡稱曰度。若分析之;揭者,諸法行相不可得。諦者,諸法如相不可得。窮參極究,義陀羅尼門之能事也。 眾生為無明所縛,迷真逐妄,不能入聖。妄執者,執著妄境不知舍離也。揭諦二音之法性,初步能破枝末無明,使不復被縛於塵相;故曰超脫妄執。度也者,度過困境之意。諸佛深達此種超脫之法性;播為言說,則成揭諦之音。再詳釋之:則揭者,頓了法性各自起用,不相系屬,原無行相可言,彼此若生滅相承者,意識逐步認識所帶起之幻感耳。諦者,頓了一法不立,唯顯如如;而如相亦不可得。恍有法相當前者,則前六識隨事體認所遺留之殘影耳。會得此旨而把持於心,恆不忘失;是謂義陀羅尼。 觀自在菩薩,以如來等流法身流現揭諦真言。行者接此法流而虔持之,破執之性,遂漸漸顯著於心;雖未嘗參究,亦可得無上效驗。 揭諦法性,如來三身皆備具之。觀自在菩薩為如來等流法身之一,故隨緣得播揭諦真言。行者初雖愚迷;接此法流之後,持之純熟,則破執之法性隱隱舒展。向之被縛妄境者,於不思議中竟衝破之,故有無上效驗。 然妄執有三重;此真言首三句,即三執均破之旨。初句破第一重妄執(粗執);次句破第二重妄執(細執);又次破第三重妄執(極細執);一一真實不虛。 眾生之現五識身,原經過三段歷程 (一)依大空隨緣發起據點 (二)依據點隨緣開展光明 (三)依光明隨緣演變色法 因經驗幼稚,隨事注意,種種識執相沿而生。所謂色法,滯於第六識,成第一重妄執(此執最粗故名粗執)。所謂光明,滯於第七識,成第二重妄執(此執較細故名細執)。所謂據點,滯於第八識(實亦七識牽累),成第三重妄執(此執甚細故名極細執)。修此揭諦真言,單精首句,足破粗執;兼精次句,並破細執;具精三句,得破極細執;各有真實效驗,如上雲四陀羅尼之例也。 初句疊言揭諦揭諦者,以此重粗執內分二種:(一)分別我執。(二)分別法執。初揭諦超脫我執;次揭諦超脫法執;二執同斷,故並置一句中。次句言波羅揭諦者,超脫俱生我執也。波羅之義為極,為徹底。俱生我執一斷,從此得無生忍,徹底脫離分段生死。故加以波羅之名。第三句言波羅僧揭諦者,超脫俱生法執也。梵語之僧,義為審諦之至,歸於大空(此非僧伽之僧);乃妙觀察智之極談;觀自在王境界也。徹底破除俱生法執,此性乃顯。于波羅揭諦之中加以“僧”音,意在乎此。菩提者,大覺之道也。俱生二執並斷,真如法界不復被障,得證此道矣。薩婆......
揭諦揭諦波羅揭諦什麼意思
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這是藏文翻譯《心經》裡的句子
意思是:去吧去吧,到彼岸去吧,走過所有的路到彼岸去,彼岸是光明的世界。
這是為鈍根人巧說般若。
愚痴的眾生聽到般若,不容易信受。尤其是眾生一向執有,聽到經中一再說空,與他們的本心相違,極難信受。所以般若不易宏傳。大概佛滅五百年後,特別是在千年以後,佛法為了適應時機,採取通俗路線,或者是迎合低級趣味。因為這樣,才容易使世人信受。所以印度的後期佛教,為了適合當時印度人的口味,大乘經中都附有密咒。
如果從慧悟說,密咒是不可解說的。而解說起來實際上與教義相一致:
“揭諦”是“去”的意思,
“波羅”是“到彼岸”的意思,
“僧”是“眾”的意思,
“菩提”是“覺”的意思,
“薩婆訶”是“速疾成就”的意思。
綜合起來,大概的意思就是:去啊!去啊! 到彼岸去啊!大眾都去啊!願正覺的速疾成就!
最後那一句,類似基督教禱告詞中的“阿們”,道教咒語中的“如律令”。
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 羅僧揭諦菩提娑婆訶 什麼意思 誰知道啊?
深般若波羅蜜多法性,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尚矣。然由何道乃能速疾得此大效?舍咒陀羅尼外,不足以當之。觀自在菩薩悲心流現)遂說此般若真言。經雲“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寓此意也。咒曰揭諦乃至薩婆訶凡十八字,都為五句,可名揭諦真言。
深達般若波羅蜜多法性,得成忍陀羅尼,自然有真實功效,無苦不除。然若只仗自力,從闡明心性用功,收效過緩。縱能一生成辦,亦未易達到最深境界。倘依本尊般若菩薩真言,所謂咒陀羅尼,而得成於忍;庶幾速疾致此大效。觀自在菩薩憫行者不知此道,漫從迂徐之路進行;故特說此般若真言。經雲“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加以故字,意在於是。
此咒譯文十八字,在梵文不過十五音;因而“波羅”及“薩婆”皆合二字成一音也。對列如左:
ga te ga te pra ga te pra Sam ga te bu ddbi Sva ba
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注】梵字未便排印,每以羅馬字代表之。
咒語分五句:
(一)揭諦揭諦
(二)波羅揭諦
(三)波羅僧揭諦
(四)菩提
(五)薩婆訶
義詳下文:
咒無專名者,往往以開首數字稱之;故曰揭諦真言。經稱般若波羅蜜多咒(釋文簡稱般若真言),則般若部諸真言之通名也。
揭諦者,超脫妄執之義;簡稱曰度。若分析之;揭者,諸法行相不可得。諦者,諸法如相不可得。窮參極究,義陀羅尼門之能事也。
眾生為無明所縛,迷真逐妄,不能入聖。妄執者,執著妄境不知舍離也。揭諦二音之法性,初步能破枝末無明,使不復被縛於塵相;故曰超脫妄執。度也者,度過困境之意。諸佛深達此種超脫之法性;播為言說,則成揭諦之音。再詳釋之:則揭者,頓了法性各自起用,不相系屬,原無行相可言,彼此若生滅相承者,意識逐步認識所帶起之幻感耳。諦者,頓了一法不立,唯顯如如;而如相亦不可得。恍有法相當前者,則前六識隨事體認所遺留之殘影耳。會得此旨而把持於心,恆不忘失;是謂義陀羅尼。
觀自在菩薩,以如來等流法身流現揭諦真言。行者接此法流而虔持之,破執之性,遂漸漸顯著於心;雖未嘗參究,亦可得無上效驗。
揭諦法性,如來三身皆備具之。觀自在菩薩為如來等流法身之一,故隨緣得播揭諦真言。行者初雖愚迷;接此法流之後,持之純熟,則破執之法性隱隱舒展。向之被縛妄境者,於不思議中竟衝破之,故有無上效驗。
然妄執有三重;此真言首三句,即三執均破之旨。初句破第一重妄執(粗執);次句破第二重妄執(細執);又次破第三重妄執(極細執);一一真實不虛。
眾生之現五識身,原經過三段歷程
(一)依大空隨緣發起據點
(二)依據點隨緣開展光明
(三)依光明隨緣演變色法
因經驗幼稚,隨事注意,種種識執相沿而生。所謂色法,滯於第六識,成第一重妄執(此執最粗故名粗執)。所謂光明,滯於第七識,成第二重妄執(此執較細故名細執)。所謂據點,滯於第八識(實亦七識牽累),成第三重妄執(此執甚細故名極細執)。修此揭諦真言,單精首句,足破粗執;兼精次句,並破細執;具精三句,得破極細執;各有真實效驗,如上雲四陀羅尼之例也。
初句疊言揭諦揭諦者,以此重粗執內分二種:(一)分別我執。(二)分別法執。初揭諦超脫我執;次揭諦超脫法執;二執同斷,故並置一句中。次句言波羅揭諦者,超脫俱生我執也。波羅之義為極,為徹底。俱生我執一斷,從此得無生忍,徹底脫離分段生死。故加以波羅之名。第三句言波羅僧揭諦者,超脫俱生法執也。梵語之僧,義為審諦之至,歸於大空(此非僧伽之僧);乃妙觀察智之極談;觀自在王境界也。徹底破除俱生法執,此性乃顯。于波羅......
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什麼意思
這是為鈍根人巧說般若。愚痴的眾生聽到般若,不容易信受。尤其是眾生一向執有,聽到經中一再說空,與他們的本心相違,極難信受。所以般若不易宏傳。大概佛滅五百年後,特別是在千年以後,佛法為了適應時機,廠取通俗路線,或者是迎合低級趣味。因為這樣,才容易使世人信受。所以印度的後期佛教,為了適合當時印度人的口味,大乘經中都附有密咒。如果從慧悟說,密咒是不可解說的。而解說起來實際上與教義相一致:“揭諦”是“去”的意思,“波羅”是“到彼岸”的意思,“僧”是“眾”的意思, “菩提”是“覺”的意思,“薩婆訶”是“速疾成就”的意思。綜合起來,大概的意思就是:去啊!去啊! 到彼岸去啊!大眾都去啊!願正覺的速疾成就!最後那一句,類似基督教禱告詞中的“阿們”,道教咒語中的“如律令”。
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什麼意思
這是為鈍根人巧說般若。愚痴的眾生聽到般若,不容易信受。尤其是眾生一向執有,聽到經中一再說空,與他們的本心相違,極難信受。所以般若不易宏傳。大概佛滅五百年後,特別是在千年以後,佛法為了適應時機,採取通俗路線,或者是迎合低級趣味。因為這樣,才容易使世人信受。所以印度的後期佛教,為了適合當時印度人的口味,大乘經中都附有密咒。如果從慧悟說,密咒是不可解說的。而解說起來實際上與教義相一致:“揭諦”是“去”的意思,“波羅”是“到彼岸”的意思,“僧”是“眾”的意思, “菩提”是“覺”的意思,“薩婆訶”是“速疾成就”的意思。綜合起來,大概的意思就是:去啊!去啊! 到彼岸去啊!大眾都去啊!願正覺的速疾成就!最後那一句,類似基督教禱告詞中的“阿們”,道教咒語中的“如律令”。
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什麼意思
渡啊渡啊,到彼岸去啊,一起到彼岸去啊,得到無上菩提。一般咒語是不翻譯的。
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 揭諦菩提薩婆訶是什麼意思
此句出自心經,釋義如下:
《心經》全文: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磐。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詳細註釋:
觀自在菩薩(觀音菩薩)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深入的修行心經時)
照見五蘊皆空(看到五蘊:形相、情慾、意念、行為、心靈,都是空的)
度一切苦厄(就將一切苦難置之度外)
舍利子(菩薩對學生舍利子說)
色不異空 (形相不異乎空間)
空不異色(空間不異乎形相)
色即是空 (所以形相等於空間)
空即是色(空間等於形相)
受想行識 (情慾、意念、行為、心靈)
亦復如是(都是一樣的)
舍利子(舍利子呀)
是諸法空相 (一切法則都是空的)
不生不滅(不生不滅)
不垢不淨 (不垢不淨 )
不增不減(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無色 (因此空間是沒有形相的)
無受想行識(也沒有情慾、意念、行為和心靈)
無眼耳鼻舌身意 (沒有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
無色聲香味觸法(更沒有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塵)
無眼界 (沒有眼睛所能看到的界限)
乃至無意識界(直到沒有心靈所能感受的界限)
無無明 (沒有不能瞭解的)
亦無無明盡(也沒有不能瞭解的盡頭)
乃至無老死 (直到沒有老和死)
亦無老死盡(也沒有老和死的盡頭)
無苦集滅道 (沒有痛苦的集合以及修道的幻滅)
無智亦無得 (不用智慧去強求)
以無所得故(所以得到與否並不重要)
菩提薩陲 (菩薩覺悟之後)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依照心經)
心無掛礙 (心中沒有礙)
無掛礙故 (由於沒有礙)
無有恐怖(所以不恐怖)
遠離顛倒夢想 (遠離顛倒夢想 )
究竟涅盤(最後達到彼岸)
三世諸佛 (過去、現在和未來的三世諸佛)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依照心經)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到無上、正宗、正覺的三種佛果)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 (所以說心經)
是大神咒 (是變幻莫測的咒語)
是大明咒 (是神光普照的咒語)
是無上咒(是無上的咒語)
是無等等咒 (是最高的咒語)
能除一切苦 (能除一切苦 )
真實不虛(不是騙人的 )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所以說心經)
即說咒曰 (其咒語曰)
揭諦揭諦 (去吧,去吧)
波羅揭諦(到彼岸去吧)
波羅僧揭諦 (大家快去彼岸)
菩提娑婆訶(修成正果)...
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是什麼意思?
觀世音菩薩的咒語"揭諦"的意思是"去"。從痛苦中走向解脫,從無明中走向覺照,從二走向不二。"揭諦揭諦"的意思是"去呀,去呀"。"波羅揭諦"的意思是"走過所有的道路到彼岸去啊"。所以這個咒語的語氣是很強的。去呀,去呀,走過所有的道路去彼岸啊。在"波羅僧揭諦"中,"僧"的意思是每一個人,僧伽,眾生的全體。每個人都到彼岸去。"菩提"是內在的光明,是覺悟,或者覺醒。你觀照著,這種實相觀使你獲得瞭解脫。"薩婆訶"是一種喜悅或興奮的呼喊,就像 "歡迎!"或"Hallelujah!"。"去呀,去呀,走過所有的道路,大家都到彼岸去啊,覺悟了 ,薩婆訶!"。這就是觀音菩薩所說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