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隍廟供的是誰?

General 更新 2024-11-24

城隍廟供的城隍爺是誰啊?

城隍(城隍爺或城隍神),其前身是水庸神,兼管陰陽的神只,也是中國神話中守護城池的神。城隍專司人間善惡之記錄、通報、死者亡靈審判和移送之職。現被人供奉於廟宇稱為城隍廟。城隍的崇拜盛行於中國和新加坡。

城隍的觀念源自道教,其後與儒教結合相互影響。最早記載城隍的是《周易》:“城復於隍,勿用師”。最早祭城隍只築土壇,無廟無像。正如《鳳山縣誌‧祀典志》所載:“城隍廟無專祭,而水旱、疾疫必禱之,致敬、宿齋必告之;故立之廟,使神有所憑依也。”。設置城隍廟祭祀,大抵從道教成為民間信仰才出現。

城隍崇拜可追溯到周朝,是除夕要祭祀八個神之一——水庸。據《禮記》所載,古代天子祭祀“八蜡”中的“水庸”,就是祭祀城隍。

由漢代開始,城隍的祭祀活動不斷提升,各地人民更尊封已死功臣英雄豪傑為城隍,其中有霍光與紀信等。

相傳三國時代的吳國曾建城隍廟;另在《北齊書》記述,北齊大將慕容儼就曾於郢城拜城隍神祠而戰勝了南樑敵軍。而《隋書‧五行志》記載:“樑武陵王紀祭城隍神,將烹牛,忽有赤蛇繞牛口。”由此可知,在南北朝的城隍普遍為民間信仰。

唐代祭祀城隍為求晴祈雨、招福避禍、禳災諸事,已出現祭城隍文。撰文的不乏著名人士,其中有:韓愈、杜牧和李商隱等。

到宋代,由於祭祀城隍列入國家祀典,故城隍廟普及各府、州和縣。北宋歐陽修所寫的祭城隍文:“雨惟神有靈,可與雨語,吏竭其力,神佑以靈,各供其職,無愧斯民”,顯示了當時官吏們對城隍的敬重和互賴關係。

其後元朝,除在京都建城隍廟外,更封城隍為“佑聖王”。

到明代時,明太祖對城隍特別崇敬,曾親詔劉三吾:“朕設京師城隍,俾統各府州縣之神,以鑑察民之善惡而福禍之,俾幽明舉,不能倖免。”明太祖更冊封京都、府、州、縣四級城隍,各級城隍神都有不同爵位和服飾,各地最高官員需定期主祭。城隍有階級之分,洪武二年(1369年),封京都金陵城隍為“福明靈王”,開封、臨濠、太平、和州、滁州等朱元璋“龍興之地”城隍亦封為正一品王爵。其餘城隍各賜爵位:府城隍為“二品威靈公”、州城隍為“三品靈佑侯”;縣城隍為“四品顯佑伯”。

不過,洪武三年(1369年),朱元璋即取消城隍之爵位,僅稱為某府、州、縣、城隍之神。

明朝以後,民眾一般把城隍歸為下列幾類:都城隍(公爵,威靈公):掌管省。府城隍(侯爵,綏靖侯):掌管府 。縣城隍(伯爵,顯佑伯):掌管縣 。

及至清代,祭城隍同樣列入祀典,城隍的地位更崇高。但凡新官到任前需到城隍廟齋宿;上任日,更需在城隍前完成祭禮才能就任。由此觀之,城隍的職能隨時代變遷,已由起初有求必應的神明轉變為地位超然的國家和地方守護神。

[編輯] 職能與特色

守護神:守護城池或國家。

司法神:主管生人亡靈、獎善罰惡、生死禍福和增進幸福利益等等

城隍在明清以後,成為一個神的官職,而不是一尊神明。都城隍為省級行政區所奉祀,相當於陰間的巡撫。府城隍相當於陰間的知府,縣城隍相當於陰間的縣令。各地的城隍由不同的人出任,甚至是由當地的老百姓自行選出,選擇的標準大抵是“聰明正直”的歷史人物。

東南三大城隍:蘇州城隍春申君黃歇、杭州城隍文天祥、上海城隍秦裕伯。

知名城隍:北京城隍楊椒山、福州城隍陳文龍、府城城隍朱一貴、邕州城隍蘇緘。

古代教人做官的《福惠全書》寫道,新縣官蒞境:“於上任前一日,或前三日至城隍廟齋宿”以便在夢中請教境內是否有懸而未決的冤案。...

誰知道上海城隍廟裡供奉的是什麼神仙

上海的城隍廟始建於明代永樂年間(1403年後),廟內祭奉城隍神秦裕伯(明太祖敕封秦裕伯為上海縣城城隍神)和霍光(漢大將軍博陸侯)。今天的上海城隍廟,包括霍光殿、甲子殿、財神殿、慈航殿、城隍殿、娘娘殿六個殿堂,總面積約一千餘平方米。

大殿內供奉金山神主漢代博陸侯霍光大將軍坐像,左首為文判官,右首為武判官。

元辰殿:又稱六十甲子殿。元,為“善”,元辰,就是指吉利時日的意思。元辰神靈是中國的年歲神靈,與每一位中國人的年運有關。中國古代子以天干地支循環相配由甲子起至癸亥結束,以六十為一週,故也稱六十甲子,後道教以六十甲子配以神名,從而形成了道教元辰信仰。因六十甲子神靈是星神,故也稱太歲神。

慈航殿:慈航殿內供奉眼母娘娘(主治眼疾)、慈航大士(主平安)、天后娘娘(主出海平安)。慈航殿門上懸有對聯“善惡到頭總有報,舉頭三尺有神明”,匾額“慈航普渡”。

財神殿:財神殿內供奉文昌帝君(主功名利祿)、關聖帝君(主平安)、財神(主財運)。財神殿門上懸有對聯“生財有道義為先,學海無涯苦做舟”,上懸匾額“福佑眾生”。

城隍殿:城隍廟內最後一進殿為城隍殿。城隍殿兩側懸有對聯以讚揚城隍神公正無私“禍福分明此地難通線索,善惡立判須知天道無私”,上懸匾額“威靈顯赫”。殿內另有一幅贊神對聯“天道無私做善降祥預知吉凶禍福,神明有應修功解厄分辨邪正忠奸”橫批“燮理陰陽”。城隍殿中央供奉上海縣城隍神紅臉木雕像,正襟危坐。城隍殿內仿照明代縣衙公堂陳設,儀仗森嚴。

娘娘殿:城隍殿西面為娘娘殿,供奉上海縣城隍神夫人儲氏。

父母殿:城隍殿東首為父母殿,殿內供奉上海縣城隍神父母。

城隍廟供的是什麼神?

過去,上至京都,下至府縣,甚至一些村鎮,都建有城隍廟信奉城隍神,那麼,城隍神是個什麼神呢?它又是怎麼來的呢?

按道教的說法,城隍是守護城池的地方長官。在一些地方的老百姓是中,也常常把城隍看作是陰間的地方長官。在中國古代,稱有水的城塹為池,無弗的城塹為隍。據《周禮》記載,在周代的臘祭八神之中就有水(即隍)庸(即城),城隍大概就是由此衍化而來的,不過正式叫起城隍神來,那就很晚了。最早見於記載的城隍廟是三國時候建於蕪湖的一座城隍廟。不過那時信奉城隍神的人並不多。城隍神得到廣泛的信奉,是在南北朝。

無極城隍廟供奉的都是誰

www.shchm.org/   的確有一廟三城隍之說   這是他們網站,可以去看看   1上海之有城隍廟是從宋朝開始   上海之有城隍廟是從宋朝開始的。當時廟址在談井廟的舊址在今永嘉路12號處,因行祠內有口味淡而略甘的水井而得名。其時,上海僅僅是個鎮市,所以淡井廟供奉的城隍僅僅是華亭縣的城隍。   現在的城隍廟是15世紀初年(明代永樂年間)將金山廟改建的。金山廟本來是祀奉金山衛的城隍爺漢朝博陸侯霍光的,所以又名霍光神行祠。廟就建在當時縣中心的方浜北岸,今城隍廟後霍家弄,幾經興替後,改建成現在的城隍廟。那廟於“文革”期間被毀,唯剩下明代的牌樓和空蕩蕩的大殿。   因這個緣故,上海的城隍廟的前殿,供的是金山神主像,後殿才供的是上海城隍正堂顯佑伯秦裕伯的紅面神像。世俗有“前殿為霍,後殿為秦”的“一廟二神”說法。   2秦裕伯是何方尊神   那秦裕伯是何方尊神呢?據考秦裕伯原也是凡人,其字惟饒,又字景榮,號癸齋。他家世籍揚州高郵,父親良顥,字信甫,號述齋,母唐氏,元貞元二年(1295年)六月十二日生了裕伯。裕伯後來作了官,在元末世亂時,棄官寓揚州,不久避到上海。明太祖屢次請他出來做官,他屢辭不受。他於明洪武六年(1373年)逝世。葬在上海長壽裡。   秦裕伯何以做了上海城隍神的說法的根據是見諸清曹一士著的《四焉齋文集·上海縣城隍皇頌》和諸文洲著的《滬城備考·城隍》篇,但是他們都沒有提出確切的證據,只是“相傳”而已,其實已成懸案。而他做城隍神以前究竟有沒有人做過上海城隍,也渾然不可知了。   3“一廟三城隍”和一城“五城隍”   上海城隍又有“一廟三城隍”和一城“五城隍”的說法,所謂“三城隍”出霍光、秦裕伯外,第三位是鴉片戰爭是駐守吳淞口的民族英雄陳化成。其塑像原位於果育堂街的陳公祠內,“八·一三”事變後,為滬人請入霍光神背壁之後。   “五城隍”是指除秦裕伯城隍外,另有督財神財帛司,神像供在大殿下東廡內;高昌司,神像供在大殿下西廡內;海崇侯新江司,再三牌樓另建新廟;長人司,即春中君黃歇,在福佑路舊校場街口,另立春中侯府。一般說來,約定俗成的一城“五城隍”的民間說法更合乎明清以來的習俗。

都城隍廟的主要供奉

紀信(?-前204),字成,秦末漢初時劉邦的部將。先從劉邦起兵,為部曲長。前204年,紀信在滎陽城被圍時假扮做劉邦的模樣而讓劉邦逃脫,自己也因此被俘,後被項羽處死。劉邦戰勝項羽後,建都長安,在慶功會上想起了紀信的功勞,就對滿朝文武大臣說:“紀信功高德重,沒有他獻計獻策,怎能有我劉邦的今天?我封他為督城隍,把他的家鄉改名為我先前的封號——漢王,把他的骨灰送家鄉安葬,並建廟塑像,永遠享受香火。”後來劉邦還下令全國各縣城建城隍廟。故後人稱紀信廟為“城隍廟”,紀信塑像為“城隍老爺”。 主管功名科舉的文昌帝君、忠義無雙的關聖帝君、賜人子嗣的九天聖母、送子娘娘,保佑健康長壽的藥王孫思邈和有求必應的呂洞賓祖師。

城隍廟供奉的神

城隍,起源於古代的水(隍)庸(城)的祭祀,為《周宮》八神之一。“城”原指挖土築的高牆,“隍”原指沒有水的護城壕。古人造城是為了保護城內百姓的安全,所以修了高大的城牆、城樓、城門以及壕城、護城河。他們認為與人們的生活、生產安全密切相關的事物,都有神在,於是城和隍被神化為城市的保護神。道教把它納入自己的神系,稱它是剪除凶惡、保國護邦之神,並管領陰間的亡魂。

“城隍”一詞的來源:

“城隍”源於古代的城牆和護城河

“城隍”一詞源於古代的城牆和護城河,在古人心目中是護衛百姓安全,保佑一方平安之神,城隍神則是為國家民族立下汗馬功勞的功臣名將或為地方百姓造福一方的廉吏賢哲,他們有的名垂青史,有的功勳著著,是備受百姓推崇愛戴的歷史人物。城隍信仰,寄託了人們對英雄聖賢的紀念與崇拜,深入民心,廣佈流行。城隍既是人間正義的主持者又是生死禍福的主宰者。最早的城隍廟見於三國吳赤烏二年(239)建的蕪湖城隍廟。歷史上有唐人張說、李德裕、李陽冰、杜牧等祭祀城隍神的文獻記載。   宋代以後,城隍開始人格化、多以去世後的英雄或名臣奉為城隍神,如蘇州祀戰國時春申君黃歇,上海祀秦裕伯,北京祀楊椒山,杭州祀周新、文天祥,會稽祀龐王,南寧、桂林祀蘇緘等。   後唐末帝清泰元年(934)封城隍為王爵。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則下旨封開封、臨濠、束和、平滁四城的城隍為王,職位正一品,與人間的太師、太傅、太保“三公”和左、右丞相平級,又封各府、州、縣城隍為公、侯、伯,即府城隍為監察司氏城隍威靈公,職位正二品;州城隍為監察司氏城隍顯佑侯,職位正三品;縣城隍為監察司氏城隍顯佑伯,職位正四品,並且重建各地城隍廟,規模高廣與當地官署衙門完全一樣,還按級別配製冕旒哀服。 城隍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正祀典,詔去封號,只稱“某府或某縣城隍之神,又令各地城隍廟不得雜祀其他之神。據說明太祖朱元璋出生在土地廟裡,所以他對土地廟以及土地的“上司”城隍極為崇敬。明孝宗年間(1488—1506),莆田抗元英雄陳文龍(1232—1277)被封為福州城隍爺,其從叔抗元英雄陳瓚(1232—1277)被封為興化府城隍爺。

上海城隍廟裡功德城隍爺是誰?

上海的城隍爺,近百年來,供奉在上海城隍廟大殿中的“三城隍”都是大有來頭的名人。上海老城隍廟原為霍光神祠,供奉的是東漢名將霍光神主。上海建城隍廟,相沿成習,霍光成了上海資格最老的城隍爺。秦裕伯是元末明初河北大稜人,曾在上海住過。傳說他是一個孝子,因其母感嘆未見過金鑾殿,故專門建了一座象金鑾殿的建築。被人告密,皇帝派員來查,他就連夜將殿改成金山神廟,躲過了一場災禍。清軍南下時,遭到上海地區人民的強烈抵抗,清軍將領原準備屠城。屠城前夜,清軍將領夢見了秦裕伯,秦警告他不準殺人,這才取消了屠城計劃。因秦裕伯“顯靈”,救了上海百姓,故被列為城隍爺。使上海人真正頂禮膜拜的是第三位城隍爺。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市民從“陳公祠”中請出了1842年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血染吳淞口、在吳淞炮臺戰死的江南提督陳化成的神像。當年被供奉在大殿後進的陳化成塑像,被民間雕塑家塑成滿面火紅、神采飛揚、目光炯炯、栩栩如生的英雄形象。這三尊城隍爺在“文革”中被“掃地出門”。現已尊神歸位。

城隍廟裡供奉著什麼菩薩

淨空法師----像我們中國人,祭祀城隍、土地、山神,都是餓鬼道有福報的。

雖然這是惡道,惡道也有享福的,有些惡道眾生的福報,比我們大得多。餓鬼道里面做了鬼王,那個福報都很大,多少人初一、十五去拜拜、去祭祀;像我們中國人,祭祀城隍、土地、山神,都是餓鬼道有福報的。畜生道里面有福報的,我們也看到很多,你看到許多外國人養的寵物,那是有福報的畜生。一家人老老少少伺候它一個,各個人都替它服務,它在那裡享福,畜生道有福報的,這都是我們能看到的。當然我們不希望墮三惡道,所以她的孫女給她誦經迴向、唸佛迴向,這個對她的前途有很大的幫助。只要是真誠心、清淨心、孝敬心,自然有好的感應。所以我們看到他們要想到自己,自己雖然身體還健康,年歲還不太大,一定要認真努力,要著重我們的後事,這才是真實的智慧。

城隍廟得城隍是哪位神仙?

城隍(城隍爺或城隍神),其前身是水庸神,兼管陰陽的神只,也是中國神話中守護城池的神。城隍專司人間善惡之記錄、通報、死者亡靈審判和移送之職。現被人供奉於廟宇稱為城隍廟。城隍的崇拜盛行於中國和新加坡。

城隍的觀念源自道教,其後與儒教結合相互影響。最早記載城隍的是《周易》:“城復於隍,勿用師”。最早祭城隍只築土壇,無廟無像。正如《鳳山縣誌‧祀典志》所載:“城隍廟無專祭,而水旱、疾疫必禱之,致敬、宿齋必告之;故立之廟,使神有所憑依也。”。設置城隍廟祭祀,大抵從道教成為民間信仰才出現。

城隍崇拜可追溯到周朝,是除夕要祭祀八個神之一——水庸。據《禮記》所載,古代天子祭祀“八蜡”中的“水庸”,就是祭祀城隍。

由漢代開始,城隍的祭祀活動不斷提升,各地人民更尊封已死功臣英雄豪傑為城隍,其中有霍光與紀信等。

相傳三國時代的吳國曾建城隍廟;另在《北齊書》記述,北齊大將慕容儼就曾於郢城拜城隍神祠而戰勝了南樑敵軍。而《隋書‧五行志》記載:“樑武陵王紀祭城隍神,將烹牛,忽有赤蛇繞牛口。”由此可知,在南北朝的城隍普遍為民間信仰。

唐代祭祀城隍為求晴祈雨、招福避禍、禳災諸事,已出現祭城隍文。撰文的不乏著名人士,其中有:韓愈、杜牧和李商隱等。

到宋代,由於祭祀城隍列入國家祀典,故城隍廟普及各府、州和縣。北宋歐陽修所寫的祭城隍文:“雨惟神有靈,可與雨語,吏竭其力,神佑以靈,各供其職,無愧斯民”,顯示了當時官吏們對城隍的敬重和互賴關係。

其後元朝,除在京都建城隍廟外,更封城隍為“佑聖王”。

到明代時,明太祖對城隍特別崇敬,曾親詔劉三吾:“朕設京師城隍,俾統各府州縣之神,以鑑察民之善惡而福禍之,俾幽明舉,不能倖免。”明太祖更冊封京都、府、州、縣四級城隍,各級城隍神都有不同爵位和服飾,各地最高官員需定期主祭。城隍有階級之分,洪武二年(1369年),封京都金陵城隍為“福明靈王”,開封、臨濠、太平、和州、滁州等朱元璋“龍興之地”城隍亦封為正一品王爵。其餘城隍各賜爵位:府城隍為“二品威靈公”、州城隍為“三品靈佑侯”;縣城隍為“四品顯佑伯”。

不過,洪武三年(1369年),朱元璋即取消海隍之爵位,僅稱為某府、州、縣、城隍之神。

明朝以後,民眾一般把城隍歸為下列幾類:都城隍(公爵,威靈公):掌管省。府城隍(侯爵,綏靖侯):掌管府 。縣城隍(伯爵,顯佑伯):掌管縣 。

及至清代,祭城隍同樣列入祀典,城隍的地位更崇高。但凡新官到任前需到城隍廟齋宿;上任日,更需在城隍前完成祭禮才能就任。由此觀之,城隍的職能隨時代變遷,已由起初有求必應的神明轉變為地位超然的國家和地方守護神。

[編輯] 職能與特色

守護神:守護城池或國家。

司法神:主管生人亡靈、獎善罰惡、生死禍福和增進幸福利益等等

城隍在明清以後,成為一個神的官職,而不是一尊神明。都城隍為省級行政區所奉祀,相當於陰間的巡撫。府城隍相當於陰間的知府,縣城隍相當於陰間的縣令。各地的城隍由不同的人出任,甚至是由當地的老百姓自行選出,選擇的標準大抵是“聰明正直”的歷史人物。

東南三大城隍:蘇州城隍春申君黃歇、杭州城隍文天祥、上海城隍秦裕伯。

知名城隍:北京城隍楊椒山、福州城隍陳文龍、府城城隍朱一貴、邕州城隍蘇緘。

古代教人做官的《福惠全書》寫道,新縣官蒞境:“於上任前一日,或前三日至城隍廟齋宿”以便在夢中請教境內是否有懸而未決的冤案。...

相關問題答案
城隍廟供的是誰?
藏傳佛教供奉的是誰?
打老虎指的是誰?
野豬林救林沖的是誰?
城隍廟怎麼走?
城隍廟怎麼去?
火燒連營的是誰?
荊軻刺秦王等的是誰?
與嬰寧相戀的是誰?
傾城之戀講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