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槨是什麼意思?
春秋戰國時期的木槨墓用的是什麼材質
古代墓葬構造形式之一。商代已有,戰國和西漢流行。在土坑內用木材構成長方形或方形的停室,將棺放置其中。停內常有邊廂、頭廂等放置隨葬品。
商王和各級貴族的墓,都用木材築成槨室。亞字形墓的槨室,平面呈亞字形或方形。其餘各種類型的墓,槨室平面呈長方形。斂屍的葬具都是木棺,放在槨室正中。平民的墓,有的有棺有槨,有的有棺無槨。
棺槨是啥意思 40分
棺槨是古人喪葬使用的棺材。內為棺,外為槨。可以有多層,一般為木頭,也可以是石棺等。
《禮記、檀弓上》和《喪大記》所記載周代制度規定:天子之棺四重、諸公三重、諸侯再重、大夫一重、士不重。
套棺是一層一層緊套在一起的,如果在棺和套棺之外隔較大的空隙再加一稜,叫做槨。
《喪大記》稱:"棺槨之間君容祝(狀如漆桶的打擊樂器,方二尺四寸),大夫容壺,士容無瓦(一種酒器)"。又說:"君鬆槨,大夫柏槨,士雜木槨。"棺槨之間的空隙可用來放置隨葬品。
《荀子、禮論》中記載"天子棺槨七重、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應當是天子五棺二槨,諸侯為四棺一槨或三棺兩槨、大夫為兩棺一槨,士為一棺一槨。
棺槨和棺材有什麼區別
棺材是一種統稱,綰槨則顯示死者的地位。
棺材,亦稱壽棺,是盛載死屍的匣子,通常在葬禮中使用。棺材可以由不同的物料製造,最常見的以木製造。亦有以銅、石等製造的棺材。
棺槨制
古代表示死者身份和等級的棺葬制。棺即盛放死者的木製葬具;槨,套在棺外的外棺。木棺出現於我國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時期,至龍山文化已出現木槨,用於氏族中之頭領。殷墟商王陵墓室中,多用大木條疊壓成方形或亞字形的槨室,其正中安放商王棺木。至周代,棺槨制度化,規定:天子棺槨四重,親身的棺稱椑,其外蒙以兕及水牛皮;第二重稱地也,以椴木製成;第三重稱屬,第四重稱大棺。帝后之外槨兩重,多用梓木,因而其棺槨又稱“梓宮”。上公、侯伯子男、大夫,以等差分別為三重(有兕牛皮)、二重、一重。士不重,但用大棺。又,天子大棺厚八寸,大夫士大棺厚六寸,庶人之棺只准厚四寸,無槨。後世帝王廠貴族、士大夫,基本沿用此制,然時也有逾制者。《禮記.檀弓上》:“天子之棺四重:水兕革棺被之,其厚三寸;也棺一;梓棺二。”詳孔穎達疏。《通典.禮四五》:“周制......君裡棺用朱綠,用雜金錯;大夫裡棺用玄綠,用牛骨鐟;大夫裡棺用玄綠,用牛骨鐟;士不綠。”又“大唐制:諸彝不得以石為棺槨及石室,其棺槨皆不得鏤彩畫,施戶牖欄檻,棺內又不得有金寶珠玉。”
什麼是豎穴式土坑木槨墓 20分
baike.baidu.com/view/1144189.htm
秦始皇的資料
秦始皇身後留下的9大謎案:
公元前259年中國農曆正月,一個長相併不特殊的男嬰在趙國邯鄲降生了。他,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王國的創立者秦始皇。在西方人眼裡他是中國的拿破崙。他13歲就繼承了秦國國君的王位,22歲在故都雍城舉行了成人加冕儀式,從此正式登基“親理朝政”,開始了他一生轟轟烈烈的政治生涯。他,39歲出兵擊敗了山東六國最後一個諸侯國,俘虜了齊王建,完成了統一中國的歷史大業。接著他又不失時機地制定和頒佈了一系列有利於統一的法令和措施,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政權。他50歲病死在出巡途中“沙丘平臺”(今河北鉅鹿縣境),結束了短暫的一生。
家喻戶嘵的秦始皇,因完成統一大業而名垂千古,因實施暴政遭千古罵名。秦王朝只存在了15年,他的萬世皇帝夢也就破滅了。可皇帝制度、皇帝意識影響了中國幾千年。不僅始皇帝的身世、生平、功過引人注目,連座落在驪山腳下的始皇陵也因眾多未解謎團而倍受關注。
一、巨大陵寢神祕莫測
千百年來圍繞著秦陵地宮引發了許多神奇的傳說故事。《三輔故事》記載,楚霸王項羽入關,曾以30萬人盜掘秦陵。在挖掘過程中,突然一隻金雁從墓中飛出,這隻神奇的飛雁一直朝南飛去。斗轉星移過了幾百年,三國時期,寶鼎元年,有人送只金雁給名曰張善的官吏,他立即從金雁上的文字判斷此物出自始皇陵……這類神奇的傳說更是給秦始皇陵蒙上了一層神祕的色彩。
坐落在驪山腳下的那座小山包就是秦始皇的墳墓,山包下便是那幽深而神祕的地宮。封土北側有寢殿禮儀建築群、飼官建築群,封土外有兩道長10千米的內外城垣,封土周圍及東、西、南、北側分佈著數百座地下陪葬坑,秦始皇陵園封土、地宮、內外城垣形制及其禮儀建築和佈局都不同於先秦任何一座國君陵園。這座帝陵陵寢規模恢宏、設計奇特。陵園工程之大、用工人數之多、持續時間之久都是前所未有的。
第一位記錄秦始皇陵的是史學大師司馬遷。他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留下160個字的記錄。《史記》記載始皇陵“墳高五十餘丈。”以當時的尺值折算其高度在115米左右。1961年當地文管本測量的高度為43米。筆者1982年在8383部隊工程兵戰士的協助下,對陵墓封土再次進行了測量,測得結果是墳高55.05米。後來航空測量的海拔高度也與之相近。可見兩千餘年來的水土流失,封土高度比原來下降了二分之一多。封土底邊為長方形。南北長515米,東西寬485米,佔地面積近25萬平方米。
陵園工程的修建伴隨著秦始皇一生的政治生涯。當他13歲剛剛登上秦王寶座時,陵園工程也隨之開始了。古代帝王生前造陵並非秦始皇的首創。早在戰國時期諸候國王生前造陵已蔚然成風。如趙肅侯“十五年起壽陵”(《史記·趙世家》)。還有平山縣中山國王陵墓也是生前營造的。秦始皇只不過是把國君生前造陵的時間提前到即位初期。陵園工程的修建直至秦始皇臨死時還未竣工。二世皇帝繼位,接著又修建了一年多才基本完工。
縱觀陵園工程,前後可分為三個施工階段。自秦王即位開始到統一全國的26年為陵園工程的初期階段。這一階段先後展開了陵園工程的設計和主體工程的施工。初步奠定了陵園的規模和基本格局。從統一全國到秦始皇三十五年,這9年當為陵園工程的大規模修建時期。《史記》記載:“及並天下,海下徒送詣七十餘萬。”經過數10萬人9年多大規模的修建,基本完成了陵園主體工程。自秦始皇三十五年到秦二世二年冬,歷時3年多是工程的最後階段。這一階段主要從事陵園的收尾工程與覆土工作。儘管陵墓工程歷時三十七八年之久,整個工程最後仍然沒有竣工。當年爆發了一次波瀾壯闊的農民大起義。起義軍領袖陳勝、吳廣的部下週文率兵打......
古人死後為什麼要埋隨葬品,是習俗還是制度,有什麼說法嗎?
古人有靈魂觀念,認為死後的世界與生前世界一樣需要生活用品,所以就隨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