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經濟體制的改革?

General 更新 2024-11-21

為什麼要進行經濟體制改革?

所謂經濟體制主要是指某種經濟制度或生產關係所採取的具體組織形式和經濟管理制度。社會主義經濟體制就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或社會主義生產關係所採取的具體組織形式或經濟管理制度。在社會主義經濟制度下,國傢俱有對經濟管理的特殊職能,所以,社會主義經濟體制同時是指社會主義國家對國民經濟實行領導和管理的具體制度和方法。

我國原來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具有以下特徵:(1)在所有制結構方面,是社會主義公有制佔統治地位,社會主義的國營經濟和集體經濟在整個經濟結構中,佔絕對支配地位;(2)國家機關和行政部門對國民經濟的發展實行決策並進行集中統一的領導。從中央到地方,從部門到企業,實行統一領導,分級管理,用行政辦法管理經濟,經濟活動以縱向聯繫為主;(3)經濟發展按計劃進行,實行指令性計劃,計劃層層下達,貫徹執行,國民經濟的運行,主要依靠計劃調節,不重視商品生產、價值規律和市場的作用,實行實物指標管理,不重視利用價格、稅收、信貸、工資等經濟槓桿對經濟發展中的作用;(4)在分配關係中存在嚴重的平均主義等。

這種集中型的經濟體制是在建國後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形成的。它的出現,一方面是我國本身歷史條件的因素,即解放前革命根據地和解放區中,對經濟實行的集中統一的領導與管理,而這種制度在解放後繼續實行;另外,主要是50年代照搬蘇聯經驗的結果。

當時這種經濟體制,對迅速恢復國民經濟、初步改變我國經濟的落後面貌曾經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發展,這種經濟體制的缺陷和弊端就逐漸顯露出來。

我國原來的經濟體制在實踐中,發現存在的缺陷主要如下:

(一)國家行政機關權力過於集中,企業處於無權地位,成為各級行政機構的附屬物,缺乏主動性,不能發揮積極作用。企業按國家下達的各項指令性指標進行生產,產品大都由國家的商業部門、物資部門和外貿部門統一收購和銷售。企業的固定資產基本折舊基金全部上交國家財政,企業利潤也全部上繳,虧損由國家補貼。企業幹部歸地方管理,勞動力由勞動部控制。這樣,企業的相對獨立性被否定,企業不能按社會經濟的變化及時調整自己的活動,不能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和完善企業內部結構和機能,也不能根據市場的需要及時改變產品型號、規格,更不能獨自擴大產品的品種等。總之,企業在人、財、物、產、供、銷上,都缺乏應有的權力,對虧損也談不上什麼責任。於是就變成了一個消極的個體,喪失了內在的活力和動力。

城鎮的集體企業,雖然其生產資料所有權名義上是歸集體所有,但支配權實際上還是操在國家的各級地方主管機關的手中。國家主管機關對所管轄的集體工業企業、有權象對待國營企業那樣向它們下達指令性經濟指標和生產計劃,並統一分配勞動力。地方主管機關還有權對它們進行調整、改組、合併、轉產等。集體工業企業,進行擴大再生產的規模,基本建設等都需要經地方主管機關的批准。利潤的分配和使用,屬於區以上的集體企業,利潤全部上繳,由地方主管機關統一支配和使用,街道所屬企業,其利潤的相當部分或絕大部分(甚至全部)也要上繳給地方主管機關。即使留給企業的那部分利潤,其使用,也不從企業需要出發使用,而是要從整個地區的需要出發,實際上也是由國家地方主管機關統一支配使用。所以,城鎮的集體企業,也差不多變成國家地方行政機關的附屬物了。

在農村中,人民公社實行三級所有,隊為基礎,但實際上生產隊也沒有自主權,生產什麼,生產多少,甚至生產過程的各個環節,都是由上面來規定,所以生產隊沒有什麼積極性。

(二)國民經濟(主要是國營企業)按行政系統、行政區劃管理,造成條塊分割嚴重,自成體系,割斷了經濟活動的內在聯繫。這種體制過......

為什麼說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

12日,備受國內外矚目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圓滿閉幕。會議審議通過了 《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對中國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統部署。會議提出的 “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等重大理論觀點,成為各界的聚焦點之一。

全會吹響了怎樣的新的改革號角?為什麼說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如何抓好重點,使新歷史起點上的改革更富有成效?本報記者就相關問題採訪了中共中央黨校經濟學部主任趙振華教授。

把握好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法論

解放新論:本次全會提出 “全面深化改革”、 “必須更加註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等重要和關鍵論斷。這些論斷背後,體現著哪些新的改革理念?

趙振華:全面深化改革中 “全面”主要是指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各個領域。即緊緊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緊緊圍繞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深化政治體制改革,緊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緊緊圍繞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深化社會體制改革,緊緊圍繞建設美麗中國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緊緊圍繞提高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過去我們更多強調經濟體制改革,建立和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如今改革範疇從經濟領域擴大到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環境、黨的建設諸多領域,改革的面更寬了、內容更豐富了。 “深化”主要是指在35年不斷推進改革的基礎上,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推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繼續向前發展,就需要深化改革,要涉及重大利益關係的調整、要推進政府自身改革、要涉及土地戶籍制度等難度更大的改革、要有更加健全系統細緻的改革制度等,要啃 “硬骨頭”。

“更加註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進一步深化,指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法論。其中有幾個含義:

一是每項改革都處在一個大系統中,其中每個子系統之間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的,這就要求彼此之間要協同。二是不同領域的改革起點不同。我國經濟體制改革起步早,文化體制改革才剛剛啟動、社會體制改革起步可能更晚。但不能說這是有的領先、有的滯後,而是由經濟社會發展要求和改革的穩妥性決定的,起步早的要予以肯定,起步晚的要逐步摸索,並逐漸使不同領域的改革之間更加強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三是不同階段改革針對的主要矛盾不同。每個時期都有改革的重點和難點,要能夠正確看待主要矛盾的變化,同時要更好地解決矛盾,也需要強調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

最大國情決定經濟體制改革是重點

解放新論:全會指出,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我們都知道,政治體制改革、文化體制改革等諸多改革,也是不可或缺的改革領域,為什麼經濟體制改革的分量依然如此之重呢?

趙振華:在講全面深化改革的同時,也要講改革的辯證法,要抓住改革的重點、找到改革的牽引力。之所以說要把經濟體制改革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是因為我國仍然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我國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的地位沒有變。特別是經濟體制改革的任務還遠遠沒有完成。不能因為現在社會摩擦增多了、社會矛盾突出了,就把社會改革作為重點;也不能因為生態環境問題突出了,以解決生態環境問題替代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腐敗問題嚴重了,但是不能以反腐倡廉為中心。相反,當下社會反映強烈的醫療、教育、住房、社保等問題,都與經濟不發達這個最大的國情有關。改革是為了使人們過上更美好......

為什麼必須進行經濟體制改革,我國經濟體制的主要缺陷是什麼?

在社會主義社會中,社會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產關係和生產力之間,上層建築和經濟基礎之間的矛盾。生產力是最活躍的因素,生產關係必須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而變化,上層建築必須隨著經濟基礎的變化而調整。任何把社會主義制度看成是凝固的、一成不變的觀點都是錯誤的。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本身自我完善和自我發展的需安。我國是在經濟文化比較落後、帝國主義軍事威脅和經濟封鎖的環境下,開始社會主義建設的。而且,由於沒有經驗,在許多方面學習當時世界上最先建設社會主義的蘇聯的經驗是很自然的事情。在這種條件下建立了高度集中的經濟體制和政治體制。這種體制在實現國家政治經濟的統一,集中力量建設工業化基礎,發展國民經濟等方面,曾經起過重要作用,對此不能不加分析地全盤否定。 這種經濟體制的主要缺陷是:所有制形式過於單一,政企不分,權力過於集中,分配上的平均主義,忽視商品經濟和價值規律的作用,使經濟發展缺乏動力和活力。這些缺陷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愈來愈明顯地暴露出來,阻礙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充分發揮,必須進行改革。鄧小平同志曾尖銳地指出,高度集中的體制是官僚主義的根源。

中國為什麼進行經濟體制改革的背景

一、當年國家的現狀需要改變。   “文化大革命”給國家留下了嚴重的局面:生產力發展緩慢,人民溫飽沒有解決,科技教育落後……這種局面不改變不行。怎樣改變?答案只有一個:改革。   二、中國需要第二次革命。   新中國成立,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但新中國成立以後模仿蘇聯建立起來的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已嚴重阻礙了我國生產力的發展。中國需要第二次革命,解放生產力。這種局面不改變不行。怎樣改變?答弗只有一個:改革。   三、社會主義制度需要自我完善和發展。

中國進行經濟體制改革的的原因是什麼

(1)舊有的經濟體制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甚至阻礙了社會的發展。由於舊有經濟體制的問題,出現了一些問題。為了改變這一狀況。

(2)為了適應整個社會的發展,適應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

(3)為了適應加入WTO 後的這個全球的大環境。

為什麼要把經濟體制改革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

(一)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是立足基本國情、增強綜合國力的必然選擇

(二)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是適應形勢變化、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迫切需要

(三)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是引領其他領域改革、推進五位一體建設的客觀要求

要緊緊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宏觀調控體系、開放型經濟體系,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推動經濟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

為什麼我國要把經濟體制改革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

要把經濟體制改革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是因為我國仍然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我國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的地位沒有變。特別是經濟體制改革的任務還遠遠沒有完成。

相關問題答案
為什麼經濟體制的改革?
中國什麼經濟體制改革?
美國是什麼經濟體制?
我為什麼離開體制?
西安為什麼經濟發展不起來? ?
中國這幾年為什麼經濟不景氣 ?
什麼是商事制度改革?
新形勢下我國為什麼要全面深化改革 ?
為什麼要經濟體制改革?
經濟體制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