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已獲利息倍數?
什麼是已獲利息倍數?
已獲利息倍數,也稱利息保障倍數,是指上市公司息稅前利潤相對於所需支付債務利息的倍數,可用來分析公司在一定盈利水平下支付債務利息的能力。其計算公式為:利息保障倍數=息稅前利潤/利息費用=稅後利潤+所得稅+利息費用/利息費用=利潤總額+利息費用/利息費用公式中的“利息費用”是指本期發生的全部應付利息,不僅包括財務費用中的利息費用,還應包括計入固定資產成本的資本化利息。這一比率越高,說明公司的利潤為支付債務利息提供的保障程度越高。如果公司在支付債務利息方面資信高,即能夠一貫按時、足額地支付債務利息,那麼,公司就可以借新債還舊債,永遠不需要償還債務本金。如果利息保障倍數較低,則說明公司的利潤難以支付利息提供充分保障,就會使公司失去對債權人的吸引力。一般而言。利息保障倍數至少要大於1,否則,公司就不能舉債經營。為了正確評價公司償債能力的穩定性,一般需要計算連續數年的利息保障倍數,並且通常選擇一個指標最低的會計年度考核公司長期償債能力的狀況,以保證公司最低的償債能力。由於公司目前經營情況良好,盈利能力相當不錯,同時公司也充分利用了資本市場的直接融資功能,負債水平較低,將上海汽車的財務費用簡單計作當年利息費用,2000年公司的利息保障倍數為26.69,應付一年的利息支出綽綽有餘。
已獲利息倍數是怎麼計算的?有何意義?
已獲利息倍數=息稅前利潤 / 利息費用 =(利潤總額+財務費用)/(財務費用中的利息支出+資本化利息)通常也可用近似公式: 已獲利息倍數=(利潤總額+財務費用)/ 財務費用公式中利息費用是支付給債權人的全部利息,包括財務費用中的利息和計入固定資產的利息。已獲利息倍數反映企業用經營所得支付債務利息的能力。是企業經營業務收益與利息費用的比率,用以衡量企業償付借款利息的能力攻也叫利息保障倍數。只要已獲利息倍數足夠大,企業就有充足的能力償付利息。企業要有足夠大的息稅前利潤,才能保證負擔得起資本化利息。該指標越高,說明企業的債務利息壓力越小。一般來說,已獲利息倍數至少應等於1。這項指標越大,說明支付債務利息的能力越強。就一個企業某一時期的已獲利息倍數來說,應與本行業該項指標的平均水平比較,或與本企業歷年該項指標的水平比較,評價企業目前的指標水平。
什麼是已獲利息倍數?計算公式?
已獲利息倍數是指企業息稅前利潤與利息支出的比率,它可以反映獲利能力對債務嘗付的保證程度.計算公式為: 已獲利息倍數=息稅前利潤總額/利息支出
利息保障倍數和已獲利息倍數的區別
利息保障倍數和已獲利息位數是一個概念,計算公式:
EBIT/利息費用=(淨利潤+利息費用+所得稅費用)/利息費用
而你提及的這個公式:“(淨銷售額-營業費用)/利息費用”不知道出處是哪裡?這個計算公式應該是錯誤的,或者他這裡的營業費用應該是廣義的營業費用,而不是報表上的營業費用。所以也不存在你說的直接用主營業務收入/財務費用的計算方法。
這個指標實際意思是企業在未支付借款利息之前經營利潤對將要支付的利息比率。所以不可能直接拿收入-營業費用這麼個算來來和利息費用比的。
什麼是已獲利息倍數如何計算
已獲利息倍數=息稅前利潤 / 利息費用
=(利潤總額+財務費用)/(財務費用中的利息支出+資本化利息)
通常也可用近似公式:
已獲利息倍數=(利潤總額+財務費用)/ 財務費用
公式中利息費用是支付給債權人的全部利息,包括財務費用中的利息和計入固定資產的利息。已獲利息倍數反映企業用經營所得支付債務利息的能力。是企業經營業務收益與利息費用的比率,用以衡量企業償付借款利息的能力,也叫利息保障倍數。只要已獲利息倍數足夠大,企業就有充足的能力償付利息。企業要有足夠大的息稅前利潤,才能保證負擔得起資本化利息。該指標越高,說明企業的債務利息壓力越小。
一般來說,已獲利息倍數至少應等於1。這項指標越大,說明支付債務利息的能力越強。就一個企業某一時期的已獲利息倍數來說,應與本行業該項指標的平均水平比較,或與本企業歷年該項指標的水平比較,評價企業目前的指標水平。
已獲利息倍數過低說明什麼?
1說明有可能是本金太少。2說明有可能是利率太低。3說明有可能是要求太高
已獲利息倍數大有什麼優勢
已獲利息倍數是用利潤總額加利息費用,再除以利息費用,那麼它越大,就表示公司的償債能力越強,一般至少應大於1,否則公司的盈利連利息費都付不起的話,就沒人敢再借錢給公司了。
已獲利息倍數與行業平均值的差異原因是什麼
計算公式為: 已獲利息倍數=息稅前利潤總額/利息支出=EBIT/interest expense 或=(淨利潤+利息費用+所得稅費用)/利息費用
主要是毛利水平高低、銷售量等形成的利潤因素造成差異,還有資本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