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是什麼時候?
冷戰的時間是什麼時候
樓主您好!
“冷戰”這個詞起源於1947年4月16日伯納德·巴魯克在南卡羅來納州哥倫比亞的一次演說。此外,1946年丘吉爾訪問美國,在這次訪問中他發表了著名的鐵幕演說:“從波羅的海邊的什切青到亞得里亞海邊的的裡雅斯特,一幅橫貫歐洲大陸的鐵幕已經拉下”。間接表示冷戰的開始。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對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所採取的除直接武裝進攻以外的一切敵對行動。1946年英國前首相丘吉爾發表“鐵幕演說”成為冷戰的序曲,1947年美國總統杜魯門以土耳其和希臘(前者因為博斯普魯斯海峽問題與蘇聯關係緊張,後者的資產階級政府則在共產黨游擊隊打擊下搖搖欲墜)受到共產主義威脅為由宣佈對這兩個國家提供援助,這被認為拉開冷戰的序幕,同年3月12日,杜魯門總統在國會正式提出“對蘇聯發動冷戰以遏止共產主義”成為冷戰正式打響的標誌。所以準確的說,美蘇冷戰從1947年開始。
以上說的是美國,再看看蘇聯。戰後初期蘇聯的主要目標是鞏固在戰爭中的既得利益,具體點說就是使他對東歐的控制合法化牢固化,使蘇聯激戰爭中擴大的疆界得到承認,同時維護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戰時同盟關係,爭取外來援助以恢復國民經濟,但是隨著美國發動冷戰,蘇聯不得不改變外交政策與之針鋒相對,最明顯的就是建立共產黨和工人黨情報局。
到50年代中期,蘇聯的國家實力得到了比較充分的恢復和發展,對東歐的控制也得到確立,在這種情況蘇聯的外交政策進一步外向化,注意力開始向全球擴展,對美國的霸主地位發起挑戰,這時冷戰就發展到了美蘇爭霸的階段。
人們一般認為,“鐵幕演說"拉開了”冷戰的序幕,杜魯門主義則是冷戰開始的重要標誌。1947年3月12日 美國提出“杜魯門主義”
開始標誌: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德、意、日三個法西斯國家遭到徹底失敗,而英、法的力量也嚴重削弱,只有美國,卻依仗其在戰爭中發展起來的經濟、軍事實力,在資本主義世界取得了統治地位。1947年2月21日,英國照會美國國務院,聲稱由於國內經濟困難,3月31日之後,英國無法再給希臘和土耳其以經濟和軍事的援助,希望美國繼續給予援助。1947年3月12日,美國總統杜魯門在國會兩院聯席會議上宣讀了後來被稱為“杜魯門主義”的國情諮文,發表了敵視社會主義國家的講話。國會兩院經過辯論後,分別於4月22日和5月8日通過關於援助希臘、土耳其的法案。美國國會撥款4億美元援助希臘和土耳其政府,幫助它們鎮壓人民革命運動。“杜魯門主義”是干涉別國內政的代名詞,它的提出,標誌著美蘇之間的“冷戰”正式開始。
冷戰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什麼時候結束的
1946年3月5日頂始,1989年11月9日結束。
1946年3月5日,英國前首相溫斯頓·丘吉爾在美國富爾頓發表的反蘇、反共演說,又稱鐵幕演說,標誌著冷戰開始。
1946年1月,丘吉爾應邀訪美。3月5日,他在美國總統杜魯門陪同下抵達密蘇里州富爾頓,在杜魯門的母校威斯敏斯特學院發表了題為“和平砥柱”的演說。丘吉爾在演說中公開攻擊蘇聯“擴張”,宣稱“從波羅的海的什切青到亞得里亞海邊的裡雅斯特,一幅橫貫歐洲大陸的鐵幕已經降落下來”,蘇聯對“鐵幕”以東的中歐、東歐國家進行日益增強的高壓控制。1947年3月12日美國總統杜魯門提出的國情諮文的有關內容,標誌著美國等西方國家對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正式推行“冷戰”政策。杜魯門總統在致國會的關於援助希臘和土耳其的諮文中,提出了以“遏制共產主義”作為國家政治意識形態和對外政策指導思想。這個諮文被稱為“杜魯門主義”。在諮文中他說明了援助希、土的直接原因是美國要接替英國、填補東地中海的真空;進而指出任何國家的人民革命運動和民族解放運動都“危害著國際和平的基礎和美國的安全”,宣稱世界已分為兩個敵對的營壘,一邊是“極權政體”,一邊是“自由國家”,每個國家都面臨著兩種不同生活方式的抉擇;因而宣佈“美國的政策必須是支持那些正在抵抗武裝的少數人或外來壓力的征服企圖的自由民族”,即美國要承擔“自由世界”抗拒共產主義的使命,充當世界憲兵的角色。他還認為如果喪失希臘,就會立刻危及土耳其和整個中東,“影響不僅遠及東方,而且遠及西方”。
1989年11月9日柏林牆倒塌標誌著冷戰的結束。
冷戰是指什麼時期,為什麼叫冷戰?
冷戰
冷戰(1945年至1990年)簡單來說就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集團(即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成員國)和以蘇聯為首的東歐集團(即華沙條約組織的成員國)之間在政治和外交上的對抗。這個詞起源於1947年4月16日伯納德·巴魯克在南卡羅來納州哥倫比亞的一次演說。
這場全面的“東方對西方”的戰爭並未真正爆發,兩方都盡力避免發生一場全面的“熱”戰。雙方實際上只是在經濟、哲學、文化、社會和政治立場方面產生嚴重對立:西方指責東方不民主、極權主義和共產專制,而東方則批評西方是中產階級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東方國家指責西方國家“剝削工人”,而西方國家則稱東方國家為“邪惡帝國”,企圖將共產主義意識形態傳播到民主國家。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世界上社會主義革命、人民革命、民族解放運動蓬勃發展,嚴重地衝擊著殖民主義、資本主義體系。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統治集團,為了遏制、撲滅這些革命運動的發展,鞏固資本主義體系,採用各種手段推行“冷戰”政策。最先提出“冷戰”術語的是美國參議員伯納德·巴魯克於1946年初在一次演說中提出來的。同年3月5日,英國首相丘吉爾訪美時,在富爾頓發表的反共演說和1947年3月12日美國總統杜魯門提出的國情諮文的有關內容,標誌著美國等西方國家對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正式推行“冷戰”政策。1947年 9月,美國政論家沃爾特·李普曼出版了“冷戰”一書並連續發表了一系列鼓吹“冷戰”的文章。從此起,“冷戰”術語廣為流行,“冷戰”政策成為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統治集團,遏制、破壞社會主義,鎮壓人民革命的一種重要手段。
朝鮮戰爭、越南戰爭和阿富汗爭端是幾個東西方國家發生區域衝突的例子,但是大多數時候只是雙方代理人之間的衝突,在這些衝突中,主要強國只是通過資金和武器援助各自支持的國家或組織。這麼做就減少了兩大陣營衝突的緊張性。
隨後,美軍把“冷戰”作為一種戰爭類型列入野戰條令。1962年版美軍《作戰綱要》,把戰爭分為三種類型,即“冷戰”、“有限戰爭”、“全面戰爭”。給“冷戰”所定的定義和原則是:“冷戰包括除有限戰爭和全面戰爭以外的所有行動。敵對的國家或聯盟可以用冷戰來進行較量”,“不僅運用政治、經濟和心理力量,而且還使用軍事力量。軍隊在冷戰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可以直接地或間接地為實現國家目標做出貢獻。為遏制他國使用武力,可以動員後備役部隊或展開現役部隊”。“冷戰和有限戰爭之間的界限既不是明確的,也不是絕對的。因此,可能需要使用正規軍隊來進行實際上是戰鬥行動的冷戰活動”。1968年版美軍《統帥綱要》又補充規定,“穩定局勢作戰也包括在冷戰中”。 這裡說的“穩定局勢作戰”,就是在世界各地進行的鎮壓、撲滅各國人民革命運動的作戰。在世界上,哪裡有人民革命和民族解放運動,它們的軍隊就派往哪裡,進行鎮壓,或是對反動政府提供軍援和作戰支援,甚至進行核訛詐、核恫嚇,大耍“世界憲兵”的把戲。此外,以美國為首的反動集團進行“冷戰”的手段還包括:派遣“和平隊”進行滲透;挑起事端互行顛覆活動;以“經援”、“軍援”為誘餌,拉攏“朋友”,擴大勢力範圍;以簽訂集體防禦條約的形式擴大軍事同盟,美國先後與五十多個國家簽訂了共同防禦條約;在外國建立軍事基地,派軍隊控制戰略要地;以經濟封鎖、制裁等手段,破壞社會主義國家的經濟發展;挑撥社會主義國家之間的關係,瓦解社會主義體系;以文化入侵,對社會主義國家推行和平演變戰略,等等。儘管如此,並沒有阻止世界人民革命和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如第二次世界大戰前,亞、非、拉和大洋洲,只有 38個獨立國家,現在已發展到 140多個獨立國家。
美國與蘇聯競爭的......
什麼時候是冷戰時期?為什麼會稱之為冷戰時期?
冷戰(1945年至1990年)簡單來說就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集團(即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成員國)和以蘇聯為首的東歐集團(即華沙條約組織的成員國)之間在政治和外交上的對抗。這個詞起源於1947年4月16日伯納德·巴魯克在南卡羅來納州哥倫比亞的一次演說。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形成了東、西兩大集團。這兩大集團由於政治信仰不同,而處在相互敵視狀態。由於雙方軍事力量都非龔強大,擁有幾百萬軍隊和數萬核彈頭,運用這些軍事力量,就可以將地球徹底消滅好幾次,所以誰都不敢動用軍事力量來發動戰爭。但是,他們都想削弱對方直到搞垮對方,所以就動用除軍事行為以外的一切手段。這包括:經濟封鎖、政治供給、顛覆破壞、軍備競賽等。雖然兩大集團之間沒有直接響起槍炮聲,但是,實際上他們卻處在一種戰爭狀態。美國參議員伯納德巴魯克將這種狀態成為“冷戰”,以區別動用真槍實彈的“熱戰”。
美蘇冷戰開始的時間
冷戰是指:1947年——1991年間美國和蘇聯兩個大國除直接交戰以外,在經濟、政治、軍事、外交、文化、意識形態等各方面都處於對抗狀態的時期。
參考資料:http://baike.baidu.com/view/11198.htm
冷戰是什麼時候結束的
冷戰”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不久,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聯盟針對以前蘇聯為代表的社會主義國家進行的除了直接武裝進攻之外的一切敵對活動,包括遏制常封鎖、顛覆、汙衊、煽動等一系列的緊張對峙狀態。冷戰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開始,直到1990年代初蘇聯解體為止
冷戰從什麼時候開始?
1946年3月,英國前首相丘吉爾在美國富爾頓發表的反蘇、反共演說,又稱鐵幕演說。鐵幕演說也被認為是正式拉開了冷戰的序幕
冷戰的高峰期是什麼時候
樓主,你這個問題真的很難精確的回答。我只能答得模糊一些。
首先說說冷戰高峰期這個概念,這應該是在20世紀70年代中後期(也可以包括80年代初)蘇聯達到鼎盛時期的時候,因為此時兩國的實力最為接近,競爭也最為激烈,尤其是蘇聯,氣勢咄咄逼人儲因而史學界公認這一時期是美蘇爭霸的高峰期。
關於那時候兩國的國民生產總值(GNP)的統計鮮有資料,而且公開資料中更多的是統計國內生產總值(GDP),這兩個概念其實都可以反映一國的整體經濟實力,所以就不加以區分了。我沒有二者那時的具體數據,而且這一時期的跨度有好幾年,也不便於一一列舉。但是我記得很清楚曾經看過資料說美國在那個時候的GDP大概有一兩萬億美元。而至於蘇聯的GDP,在70年代的時候一般為美國的60% 左右,到了80年代初期則達到了80%左右。至於軍費的問題,美國有上千億美元,而至於蘇聯,軍費數字一直是不夠透明的,各種統計口徑也不一,因此很難統計。我只知道有專家曾作過估計,70年代接近美國的水平,但還是少一些。到了八十年代以後,就達到了兩千多億美元,和美國已經不相上下。
至於軍隊規模,可以肯定地告訴你,絕對是蘇聯的規模大。蘇聯的軍隊無論是人員還是裝備都奉行數量優勢,這是蘇軍從二戰得來的經驗,也是受制與自身科技實力的現實選擇。蘇軍在70年代一直保持著460萬左右的軍隊,其中包括195萬陸軍,41萬空軍,52.8萬方空軍,44.6萬海軍和36.6萬戰略火箭軍以及總部機關、軍事院校、鐵道建築部隊等合計約70萬人。至於裝備,陸軍擁有5萬多輛主戰坦克,空軍和防空軍有上萬架作戰飛機,海軍擁有2100多艘艦艇,總噸位達415萬噸……
而同時期的美國軍隊規模只有蘇軍的一半左右。而且我還給你提供兩個佐證:一是蘇聯一國的坦克數量就是整個北約國家總合的兩倍(美國只是北約中的一國而已);80年代的美國總統里根提出過建設“千艦海軍”的口號,而70年代的蘇聯海軍艦艇已經超過了2000艘。
不過,總體而言,美國軍隊的技術較之蘇聯還是有優勢。美國的盟國較之蘇聯的盟國則優勢更為明顯。
冷戰開始和結束時間
開始於1947年鐵幕演說之後,結束於1991年蘇聯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