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陳的有哪些名人?

General 更新 2025-04-05

古代姓陳的有哪些名人

陳完,春秋時齊國大夫。即田敬仲。陳厲公子。前672年,陳宣公殺其太子禦寇,他與寇相友善,恐禍及身,出奔至齊。齊桓公使為工正,列為大夫。自入齊後,由陳改姓田氏。死後諡敬仲,為田齊始祖。

陳勝(?-前208),秦末農民起義領袖,領導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全國性的農民戰爭。

陳平(?-前178),西漢王朝開國功臣,中國最有影響力的宰相之一。

陳寔(104-187),東漢潁川許縣(今河南許昌東)人,字仲弓。初為縣吏,曾入太學就讀。後任太丘長。黨錮之禍起,被連,餘人多逃亡,他說:“吾不就獄,眾無所恃。”自請囚禁。黨禁解,大將軍何進、司徒袁隗招闢,皆辭不就。

陳琳(?-217),漢末文學家。字孔璋,廣陵(今江蘇揚州)人,“建安七子”之一。初從袁紹,後歸曹操,為司空軍謀祭酒,管記室。陳琳詩、文、賦兼善。詩歌今存4首,代表作《飲馬長城窟行》是最早的文人模仿漢樂府之作。散文以表章書檄最有影響,代表作《為袁紹檄豫州文》,是一篇為袁紹聲討曹操的檄文。辭賦有《武軍賦》、《神武賦》等。原有集10卷,已佚。明代張溥輯有《陳記室集》。

陳群(?-236),三國時魏國大臣。字長文。潁川許昌(今河南許昌東)人。初任劉備別駕,後投奔曹操,徵召為司空西曹掾屬。魏建國後,遷御史中丞。延康元年(220),文帝曹丕封他為昌武亭侯,徙為尚書。後為鎮軍大將軍,與曹休、曹真、司馬懿並列為四大將軍。不久又授以司空,錄尚書事。他創立的九品中正制,將地方士人按才能分定九等,上報政府,按等選用,後逐漸演變為士族壟斷政權的工具。

陳壽(233-297),西晉史學家。又作長壽,字承祚。蜀國巴西安漢(今四川南充)人。

陳慶之(484-539),南朝梁將領。義興國山(今江蘇宜興西南)人。幼從梁武帝(蕭衍),頗受信任。梁武帝大通二年(528),魏北海王元顥降樑。武帝令他率七千人送元顥回北方。次年,入洛陽(今屬河南),計取三十二城,四十七戰,無不勝利。未幾,以兵少受挫,退回南方。後歷任北兗州(今山東兗州)南北司二州刺史等職。卒,諡武。

陳武帝(503-559),南朝陳創建者。即陳霸先。廟號高祖。字興國,小字法生,吳興長城(今浙江長興)人。樑時,自小吏累遷至西江督護、高要太守。太清三年(549)自廣州起兵,與王僧辯討平侯景,位至司空。梁元帝在江陵為西魏所殺,他與王僧辯在建康擁立蕭方智為帝,旋殺僧辯,獨攬朝政。太平二年(557)進封陳王,繼禪樑自代,建立陳朝。

陳霸先(503-559),南朝陳創建者。陳高祖。公元557-559年在位。字興國,小字法生。吳興長城(今浙江長興東)人。出身小吏,喜讀兵書,長於軍事。太清三年(548)在始興(今廣東韶關)起兵,受湘東王蕭繹節制,與王僧辯會師討滅侯景,進位司空,領揚州刺史,鎮京口。承聖三年,西魏陷江陵,殺梁元帝,他與王僧辯迎立蕭方智為樑王。四年,王僧辯又納北齊扶植的蕭淵明為帝。他起兵襲殺王僧辯,擁蕭方智為帝,並擊敗北齊軍,進爵為王,十月代樑即皇帝位,國號陳,改元永定。毛澤東也曾經要求人們讀讀《陳書》,瞭解陳霸先的身世經歷。陳霸先之所以偉大,不僅在於他是一朝開國皇帝,還在於他具有彪炳千古的賢明人格。

陳後主(553-604),南朝陳皇帝。即陳叔寶。字元秀,小字黃奴,陳宣帝嫡長子。天嘉三年(562)立為安成王世子,太建元年(569)立為皇太子,十四年即位。大造宮室,親信佞臣,不理政事。恃長江天險,不設邊防。禎明三年(589)隋軍直入建康,被俘至長安。隋仁壽四年卒於洛陽,追封長城縣公,諡號煬。明人輯有《陳後主集》。

陳子昂(約......

歷史上姓陳的偉人有哪些?

陳勝(?-前208),秦朝末年反秦義軍的首領之一

陳平(?-前178),西漢王朝開國功臣,中國最有影響力的宰相之一。

陳湯,漢族,西漢山陽瑕丘人,漢帝國大將。西漢元帝時,他任西域副校尉,曾和西域都護甘延壽一起出奇兵攻殺與西漢王朝相對抗的匈奴郅支單于,為保衛西漢邊疆做出了很大貢獻。

陳琳(?-217),漢末文學家。字孔璋,東漢廣陵(今江蘇揚州)人,“建安七子”之一。

陳登,字元龍,下邳淮浦(今江蘇漣水西)人。為人爽朗,性格沈靜,智謀過人,少年時有扶世濟民之志,並且博覽群書,學識淵博。

陳宮(?-198年),字公臺,東漢末年呂布帳下謀士、大將,東郡東武陽(今山東莘縣)人。

陳群(?-236),三國時魏國大臣。字長文。潁川許昌(今河南許昌東)人。初任劉備別駕,後投奔曹操,徵召為司空西曹掾屬。

陳震(?—公元235年),字孝起。荊州南陽郡(今河南南陽)人。三國時期蜀漢官員。

陳壽(233-297),西晉史學家。又作長壽,字承祚。蜀國巴西安漢(今四川南充)人。著《三國志》。

陳霸先,南朝陳創建者。陳高祖,保衛了漢文明和漢文化,讓飽經戰亂的南國大地脫離了水火,有了一個較長時期的穩定發展階段開創了我國江南文化經濟繁榮發展的歷史時期。

陳後主(553-604),南朝陳皇帝。即陳叔寶。字元秀,小字黃奴,陳宣帝嫡長子。

陳慶之(484-539),南朝梁將領。義興國山(今江蘇宜興西南)人。幼從梁武帝(蕭衍),頗受信任。陳慶之身體文弱,難開弓弩,但深得軍心。梁武帝大通二年(528),魏北海王元顥降樑。武帝令他率七千人送元顥回北方。次年,入洛陽(今屬河南),計取三十二城,四十七戰,無不勝利。未幾,以兵少受挫,退回南方。創下七千對五十萬的神話,毛澤東主席曾有極高評價。不過真實情況有待考證。後歷任北兗州(今山東兗州)南北司二州刺史等職。卒,諡武。

玄奘(602年-664年),俗名陳褘,洛川緱氏(今河南偃師)人,唐代高僧,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師,漢傳佛教史上最偉大的譯經師之一,中國佛教法相唯識宗創始人。

陳子昂(約659-700),唐代文學家。

陳文龍(1232—1277),莆田人,莆田玉湖陳,宋代抗蒙古軍隊民族英雄,保衛莆田,陳文龍全家殉城,滿門忠烈,其從叔陳瓚、弟陳用虎,族人陳吊眼皆忠貞不屈,為國捐軀。原名子龍,字剛中,號如心。

陳友諒(1320-1363),元末大漢政權建立者。湖北沔陽人。出身漁家,曾為縣吏。參加徐壽輝紅巾軍,以功升元帥。元至正十一年(1351)從倪文俊起義,為徐壽輝軍薄掾,因功升為元帥。十七年殺倪文俊,兼得其眾,任平章。後連克江西,福建諸郡。至正十九年挾持徐壽輝遷都江州(江西九江),自稱漢王。次年閏五月殺徐壽輝,建都江州,自立為帝。國號大漢,改元大義。二十三年率軍與朱元璋戰於鄱陽湖,大敗,中箭死。

陳圓圓,明末清初人。本姓邢,名沉,字畹芬。蘇州妓女。吳三桂納為妾。

陳永華(?-1680),鄭成功謀士。字復甫,福建同安人。明末秀才。

陳名夏(1601-1655),清臣。字百史,江蘇溧陽人。明崇禎進士,官修撰。後降李自成。福王時列從賊案。順治初降清復官。

陳玉成(1837-1862),太平天國青年將領,後期軍事統帥。

陳化成:(1776-1842)是鴉片戰爭時期,守衛吳淞,英勇抗英著名將領。

陳獨秀(1879-1942),安徽懷寧人。中國新文化運動發起人和中國文化啟蒙運動的先驅,五四運動總司令,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先行者,中國共產黨創始人和早期領導人之一。

陳濟棠(1890—1954年),陸軍一級上將,1935國民政府軍事......

歷史上姓陳的名人有哪些?

陳勝(?-前208),秦朝末年反秦義軍的首領之一

陳平(?-前178),西漢王朝開國功臣,中國最有影響力的宰相之一。

陳湯,漢族,西漢山陽瑕丘人,漢帝國大將。西漢元帝時,他任西域副校尉,曾和西域都護甘延壽一起出奇兵攻殺與西漢王朝相對抗的匈奴郅支單于,為保衛西漢邊疆做出了很大貢獻。

陳琳(?-217),漢末文學家。字孔璋,東漢廣陵(今江蘇揚州)人,“建安七子”之一。

陳登,字元龍,下邳淮浦(今江蘇漣水西)人。為人爽朗,性格沈靜,智謀過人,少年時有扶世濟民之志,並且博覽群書,學識淵博。

陳宮(?-198年),字公臺,東漢末年呂布帳下謀士、大將,東郡東武陽(今山東莘縣)人。

陳群(?-236),三國時魏國大臣。字長文。潁川許昌(今河南許昌東)人。初任劉備別駕,後投奔曹操,徵召為司空西曹掾屬。

陳震(?—公元235年),字孝起。荊州南陽郡(今河南南陽)人。三國時期蜀漢官員。

陳壽(233-297),西晉史學家。又作長壽,字承祚。蜀國巴西安漢(今四川南充)人。著《三國志》。

陳霸先,南朝陳創建者。陳高祖,保衛了漢文明和漢文化,讓飽經戰亂的南國大地脫離了水火,有了一個較長時期的穩定發展階段開創了我國江南文化經濟繁榮發展的歷史時期。

陳後主(553-604),南朝陳皇帝。即陳叔寶。字元秀,小字黃奴,陳宣帝嫡長子。

陳慶之(484-539),南朝梁將領。義興國山(今江蘇宜興西南)人。幼從梁武帝(蕭衍),頗受信任。陳慶之身體文弱,難開弓弩,但深得軍心。梁武帝大通二年(528),魏北海王元顥降樑。武帝令他率七千人送元顥回北方。次年,入洛陽(今屬河南),計取三十二城,四十七戰,無不勝利。未幾,以兵少受挫,退回南方。創下七千對五十萬的神話,毛澤東主席曾有極高評價。不過真實情況有待考證。後歷任北兗州(今山東兗州)南北司二州刺史等職。卒,諡武。

玄奘(602年-664年),俗名陳褘,洛川緱氏(今河南偃師)人,唐代高僧,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師,漢傳佛教史上最偉大的譯經師之一,中國佛教法相唯識宗創始人。

陳子昂(約659-700),唐代文學家。

陳文龍(1232—1277),莆田人,莆田玉湖陳,宋代抗蒙古軍隊民族英雄,保衛莆田,陳文龍全家殉城,滿門忠烈,其從叔陳瓚、弟陳用虎,族人陳吊眼皆忠貞不屈,為國捐軀。原名子龍,字剛中,號如心。

陳友諒(1320-1363),元末大漢政權建立者。湖北沔陽人。出身漁家,曾為縣吏。參加徐壽輝紅巾軍,以功升元帥。元至正十一年(1351)從倪文俊起義,為徐壽輝軍薄掾,因功升為元帥。十七年殺倪文俊,兼得其眾,任平章。後連克江西,福建諸郡。至正十九年挾持徐壽輝遷都江州(江西九江),自稱漢王。次年閏五月殺徐壽輝,建都江州,自立為帝。國號大漢,改元大義。二十三年率軍與朱元璋戰於鄱陽湖,大敗,中箭死。

陳圓圓,明末清初人。本姓邢,名沉,字畹芬。蘇州妓女。吳三桂納為妾。

陳永華(?-1680),鄭成功謀士。字復甫,福建同安人。明末秀才。

陳名夏(1601-1655),清臣。字百史,江蘇溧陽人。明崇禎進士,官修撰。後降李自成。福王時列從賊案。順治初降清復官。

陳玉成(1837-1862),太平天國青年將領,後期軍事統帥。

陳化成:(1776-1842)是鴉片戰爭時期,守衛吳淞,英勇抗英著名將領。

陳獨秀(1879-1942),安徽懷寧人。中國新文化運動發起人和中國文化啟蒙運動的先驅,五四運動總司令,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先行者,中國共產黨創始人和早期領導人之一。

陳濟棠(1890—1954年),陸軍一級上將,1935國民政府軍事......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姓陳的偉人!要詳細點!

陳平(?-前178),西漢王朝開國功臣,中國最有影響力的宰相之一

陳琳(?-217),漢末文學家。字孔璋,東漢廣陵(今江蘇揚州)人,“建安七子”之一。初從袁紹,後歸曹操,為司空軍謀祭酒,管記室。陳琳詩、文、賦兼善。

陳壽(233-297),西晉史學家。又作長壽,字承祚。蜀國巴西安漢(今四川南充)人。著《三國志》。

陳慶之(484-539),南朝梁將領。義興國山(今江蘇宜興西南)人。幼從梁武帝(蕭衍),頗受信任。梁武帝大通二年(528),魏北海王元顥降樑。武帝令他率七千人送元顥回北方。次年,入洛陽(今屬河南),計取三十二城,四十七戰,無不勝利。未幾,以兵少受挫,退回南方。

陳霸先,漢族,南朝陳創建者。陳高祖,保衛了漢文明和漢文化,讓飽經戰亂的南國大地脫離了水火,有了一個較長時期的穩定發展階段,開創了我國江南文化經濟繁榮發展的歷史時期。平定侯景之亂,

陳子昂(約659-700),唐代文學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屬四川)人 。因曾任右拾遺,後世稱陳拾遺。少任俠。24歲舉進士,以上書論政得到武后重視,授麟臺正字。後遷右拾遺。曾因“逆黨”反對武后而株連下獄。在26歲、36歲時兩次從攻邊塞,對邊防頗有些遠見。38歲辭官還鄉,後被縣令段簡迫害冤死獄中。

陳友諒(1320-1363),元末大漢政權建立者。湖北沔陽人。出身漁家,曾為縣吏。參加徐壽輝紅巾軍,以功升元帥。元至正十一年(1351)從倪文俊起義,為徐壽輝軍薄掾,因功升為元帥。十七年殺倪文俊,兼得其眾,任平章。後連克江西,福建諸郡。至正十九年挾持徐壽輝遷都江州(江西九江),自稱漢王。次年閏五月殺徐壽輝,建都江州,自立為帝。國號大漢,改元大義。二十三年率軍與朱元璋戰於鄱陽湖,大敗,中箭死。

陳玉成(1837-1862),太平天國青年將領,後期軍事統帥。廣西藤縣人。少孤,14歲隨叔父參加金田起義。清咸豐三年(1853)隨軍西征。次年攻武昌,因功升殿右三十檢點,轉戰湖北、安徽等地。六年春,鎮江被困,隨燕王秦日綱往援,大敗清軍,與各友軍共破江北、江南大營。

陳寅恪(1890-1969):江西義寧今為修水)人。為我國聲名鼎盛的國學大師,著名詩人和大學者。中華民國時期就是全國著名的教授、歷史學家、詩人和學者。

列舉一下姓陳的歷史名人

春秋時有孔子弟子之一陳元。秦末農民起義領袖陳勝,開創了中國歷史上農民起義的先河。漢朝初年的陳平曾輔佐劉邦,漢末有“建安七子”之一的大文學家陳琳。西漢後期的陳湯曾多次出擊匈奴。王莽統治時期的陳遵,權重一時,被封為嘉威侯。三國時有陳登,曾與父合謀離間呂布與袁術。晉朝陳壽的《三國志》是《二十四史》中最受歡迎的史書之一。南北朝時期則有名將陳慶之、陳伯之等,而這一時期最著名的陳姓人就是南朝陳的建立者陳霸先了。

唐宋時期,陳姓人也是名家薈萃、人才輩出。在政治上,唐朝時期有宰相陳叔達、陳希烈、陳夷行;宋代有與宦官鬥爭的陳禾、剛正不阿的陳俊卿。在文學、詩歌上,唐代有陳子昂、陳鴻、陳陶;宋代有陳彭年、陳師道、陳與義。此外,還有思想家、文學家陳亮,畫家陳居中。唐宋時期還湧現出一批農民起義領袖,如唐末農民起義軍的女首領陳碩真,南宋時期的陳、陳峒、陳三槍等。除此以外,唐宋時期的陳姓名人還有本姓陳的唐代高僧玄奘、名將陳玄禮等。元有紅巾軍將領陳友諒;明有散曲家陳鐸,愛國詩人陳子龍,文學家陳繼儒,旅行家陳誠、陳忱;清代有旅行家陳恭尹、陳文述、陳維崧、陳沆、陳端生、陳澧,思想家陳建、陳獻章、陳確,畫家陳洪綬等。出將入相的則有明末抗清名將陳子龍,清乾隆年間的東閣大學士陳宏謀,鴉片戰爭中壯烈犧牲的陳化成。領導農民起義的則有清末天地會的首領陳開,太平天國運動中的青年將領陳玉成、陳得才。清代還有經學家陳奐、陳立、陳喬樅,文學家陳澧。近現代有民主革命家陳作新、陳天華,無產階級革命家陳潭秋、陳延年、陳毅、陳賡、陳雲以及早場共產黨的領導人陳獨秀和全國人大副委員長陳叔通,國民黨高級將領陳立夫、陳果夫、陳誠等。還有近代史學家陳寅恪、陳垣,著名學者陳望道,數學家陳景潤,文學家陳衍,著名詩人陳三立、陳去病,畫家陳衡恪,戲曲音樂家陳彥衡,劇作家陳墨香,電影藝術家陳波兒。此外還有許多著名的華僑人物,如造福桑梓的陳宜禧、愛國實業家陳嘉庚、孫中山的密友陳友仁等。

姓陳的名人有哪些?

陳冠希,陳坤,陳國坤,陳寶國,陳建斌

姓陳的有哪些歷史名人

春秋時有孔子弟子之一陳元。秦末農民起義領袖陳勝,開創了中國歷史上農民起義的先河。漢朝初年的陳平曾輔佐劉邦,漢末有“建安七子”之一的大文學家陳琳。西漢後期的陳湯曾多次出擊匈奴。王莽統治時期的陳遵,權重一時,被封為嘉威侯。三國時有陳登,曾與父合謀離間呂布與袁術。晉朝陳壽的《三國志》是《二十四史》中最受歡迎的史書之一。南北朝時期則有名將陳慶之、陳伯之等,而這一時期最著名的陳姓人就是南朝陳的建立者陳霸先了。

唐宋時期,陳姓人也是名家薈萃、人才輩出。在政治上,唐朝時期有宰相陳叔達、陳希烈、陳夷行;宋代有與宦官鬥爭的陳禾、剛正不阿的陳俊卿。在文學、詩歌上,唐代有陳子昂、陳鴻、陳陶;宋代有陳彭年、陳師道、陳與義。此外,還有思想家、文學家陳亮,畫家陳居中。唐宋時期還湧現出一批農民起義領袖,如唐末農民起義軍的女首領陳碩真,南宋時期的陳、陳峒、陳三槍等。除此以外,唐宋時期的陳姓名人還有本姓陳的唐代高僧玄奘、名將陳玄禮等。元有紅巾軍將領陳友諒;明有散曲家陳鐸,愛國詩人陳子龍,文學家陳繼儒,旅行家陳誠、陳忱;清代有旅行家陳恭尹、陳文述、陳維崧、陳沆、陳端生、陳澧,思想家陳建、陳獻章、陳確,畫家陳洪綬等。出將入相的則有明末抗清名將陳子龍,清乾隆年間的東閣大學士陳宏謀,鴉片戰爭中壯烈犧牲的陳化成。領導農民起義的則有清末天地會的首領陳開,太平天國運動中的青年將領陳玉成、陳得才。清代還有經學家陳奐、陳立、陳喬樅,文學家陳澧。近現代有民主革命家陳作新、陳天華,無產階級革命家陳潭秋、陳延年、陳毅、陳賡、陳雲以及早期共產黨的領導人陳獨秀和全國人大副委員長陳叔通,國民黨高級將領陳立夫、陳果夫、陳誠等。還有近代史學家陳寅恪、陳垣,著名學者陳望道,數學家陳景潤,文學家陳衍,著名詩人陳三立、陳去病,畫家陳衡恪,戲曲音樂家陳彥衡,劇作家陳墨香,電影藝術家陳波兒。此外還有許多著名的華僑人物,如造福桑梓的陳宜禧、愛國實業家陳嘉庚、孫中山的密友陳友仁等。

中國姓陳的名人有哪些

陳友諒(1320-1363),元末大漢政權建立者。湖北沔陽人。出身漁家,曾為縣吏。參加徐壽輝紅巾軍,以功升元帥。元至正十九年挾持徐壽輝,自稱漢王。次年閏五月殺徐壽輝,自立為帝。國號大漢,改元大義。二十三年八月在鄱陽湖中流矢身亡。 陳玉成(1837-1862),太平天國青年將領,後期軍事統帥。廣西藤縣人。少孤,14歲隨叔父參加金田起義。清咸豐三年(1853)隨軍西征。次年攻武昌,因功升殿右三十檢點,轉戰湖北、安徽等地。六年春,鎮江被困,隨燕王秦日綱往援,大敗清軍,與各友軍共破江北、江南大營。石達開出走後,受封為成天豫、又正掌率、前軍主將。八年夏與李秀成先破浦口江北大營,繼而全殲湘軍精銳李續賓部。九年晉封英王。十年會同各軍再破江南大營,東征蘇(州)、常(州)。次年回師徑援安慶,多次苦戰失利。同治元年廬州失守,退往壽州,為叛徒苗沛霖誘捕,在河南延津就義。 陳毅(1901-1972),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政治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人和領導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字仲弘。四川樂至人。1919年赴法國勤工儉學。1921年因參加中國留學生的愛國運動被押解回國。1922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3年到北京中法大學學習,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1月參與領導湘南起義,成立工農革命軍第1師,任師黨代表。同年4月與朱德率部到井岡山地區,先後任師長、軍委書記、政治部主任、前委書記等職。1930年後歷任新成立的第六軍政治委員、中共贛西南特區委員會書記、第二十二軍軍長、江西軍區總指揮兼政治委員、西方軍總指揮等職。紅軍長征後,留下擔任中共中央蘇區分局委員、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辦事處主任。抗日戰爭時期先後任中共中央軍委新四軍分會副書記、新四軍第1支隊司令員、江南指揮部指揮、蘇北指揮部指揮、華中總指揮部代理總指揮、新四軍代軍長。抗日戰爭勝利後,任新四軍軍長兼山東軍區司令員。1947年1月任華東軍區司令員、華東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1948年5月除繼續擔任華東軍政職務外,又赴中原任中共中央中原局第二書記、中原軍區和中原野戰軍第一副司令員。1949年5月起兼任上海市市長。1954年任國務院副總理,並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和國防委員會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和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58年2月起兼任外交部部長。1966年1月任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中共第八屆中央政治局委員,第七、九屆中央委員。1959年起任第三、第四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陳賡(1903-1961),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原名陳庶康。湖南湘鄉人。1916年入湘軍當兵。1922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24年5月考入黃埔軍校一期,1926年秋赴蘇聯學習,1927年初回國。同年8月參加南昌起義,南下途中在賀龍部任營長。從1928年起,在上海主持中共中央特科的情報工作。1931年9月赴鄂豫皖蘇區,歷任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的團長、師長。長征中任幹部團團長。到達陝北後任第一軍團第1師師長。抗日戰爭爆發後歷任八路軍第129師第386旅旅長、太嶽軍區司令員、太嶽縱隊司令員。解放戰爭中,先後任太嶽縱隊司令員、中原野戰軍第四縱隊司令員、第四兵團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等。1950年2月進駐昆明,歷任西南軍區副司令員,雲南省人民政府主席,雲南軍區司令員。1950年7月赴越參加抗法戰爭。1951年抗美援朝時任志願軍副司令員兼第三兵團司令員、政治委員。1952年6月回國後,歷任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院長兼政治委員、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國防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國......

近代姓陳的名人

陳獨秀(1879-1942),原名慶同、官名乾生、字仲甫、號實庵,安徽懷寧人。中國新文化運動發起人和中國文化啟蒙運動的先驅,五四運動總司令,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先行者,中國共產黨創始人和早期領導人之一。

陳濟棠(1890—1954年),陸軍一級上將,1935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常委,第一集團軍總司令。

陳紹寬(188910.07-196907.30),前國民黨陸軍、海軍一級上將。

陳少白(1869——1934)陳少白、原名聞韶,號夔石,1869年(同治八年七月廿日)出生於江門市郊外海鎮南華里一個基督教牧師家庭。與孫中山、尢列和楊鶴齡被清政府稱為“四大寇”。1895年入興中會,1897年赴臺灣設立興中會臺北分會。1900年奉孫中山命回香港辦《中國日報》,宣傳革命。為了宣傳革命,他還成立了“採南歌”、“振天聲”、“振天聲白話劇”等劇社。遺作有《興中會革命史要》 、 《興中會革命史要別錄》等文獻。

現代

陳毅(1901-1972),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政治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人和領導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

陳賡(1903-1961),湖南湘鄉人。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中共第七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八屆中央委員。

陳雲(1905.06.13-1995.04.10),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傑出的馬克思主義者,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奠基人之一,黨和國家久經考驗的卓越領導人。

陳錫聯1915.1-1999.6.10,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湖北省紅安縣人。

陳再道(1909年-1993年),湖北麻城人,上將軍銜。1926年參加革命。歷任紅四軍一師排長、連長,紅十一師營長、團長、師長,紅四軍副軍長、軍長,八路軍一二九師三八六旅副旅長、獨立旅旅長、東進縱隊司令員、冀南軍區司令員、晉冀魯豫野戰軍冀南縱隊司令員、中原野戰軍第二縱隊司令員、河南軍區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武裝力量監察部副部長、武漢軍區司令員、鐵道兵司令員。是中央軍委委員,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第五屆全國人大會常委會委員,政協第六屆委員會副主席,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著有《陳再道回憶錄》。

陳士榘(1909.4.14日~1995.7.22日) ,湖北省荊門市人。中國共產黨第九、十屆中央委員。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中國現代國防工程的奠基人。

陳奇涵(1897-1981),號聖涯,江西省興國縣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陳光(1905.02.24 - 1954.06.07)原名陳世椿,湖南宜章縣慄源堡人,是中國人民解放軍一代著名將領。

陳三立(1859~1937)江西義寧人,近代同光體詩派重要代表人物。晚清維新派名臣陳寶箴之子,國學大師陳寅恪和著名畫家陳衡恪之父。陳三立被譽為中國最後一位傳統詩人。

李政道,本姓陳,5世祖改姓為李, 本祖是陳姓。 諾貝爾獎獲得者。

陳忠遠(1975~),今用名阿袁;溫州永嘉人。詩人,學者、魯迅學家。 陳忠遠(即阿袁)曾先後出任溫州市主流媒體暨北京國家級媒體記者、編輯,北京國家級出版社編輯,現兼任特聘教授與百科學術委員會委員等。撰有《唐詩故事》、《宋詞故事》、《詩詞正韻》、《藥愚對韻》、《魯迅詩編年箋證》、《歷代名流詩文公案直判》、《魯迅先生的心裡話》和《詩祖陳子昂與女皇武則天》等10 餘部專著500多萬字。這些著作大多由人民出版社、九州出版社和中國青年出版社等出版發......

歷史上姓陳的名人有哪些

陳勝

陳琳

陳群

陳壽

陳霸先

陳子昂

陳與義

陳思道

陳友諒

陳洪綬

陳天華

陳毅

陳伯達

陳伯吹

相關問題答案
姓陳的有哪些名人?
姓陽的有哪些名人?
姓莫的有哪些名人?
姓王的有哪些名人?
姓劉的有哪些名人?
姓張的有哪些名人?
姓胡的有哪些名人?
宋姓歷史上有哪些名人?
複姓有哪些名人?
有哪些名人的勵志故事?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