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上有蛇嗎?

General 更新 2025-01-07

草原為何沒蛇?

草原上蛇的傳說我聽到過一些,蒙古族的牧民對它也和我們一樣,一提起那冰冷無聲、逶迤而行的爬蟲,就有一種發自生理上的異樣和恐懼。 因此,蛇這個東西在心理上就自然而然有一種無形的威懾力, 由此衍生出傳說或迷信就很可理解了。 動物也有對蛇的恐懼。 聽說青蛙與蛇相對時嚇呆得一步也挪不動,乾等蛇來享用它。 馬兒見到蛇會嚇一激凌。如果你騎著馬,悠閒地趟著野花,冷不丁你的坐騎橫下里一閃,你不被扔到地上也會嚇出一身冷汗。所以,牧民們傳說,如果哪匹馬不愛挪步,連鞭子都抽不動的話, 就用蛇抽它,馬兒會發瘋似的狂奔起來。至於這種惡治的方法是否有效我沒試過。 北方草原上的蛇都比較細小, 象南方那種色彩與花紋鮮明的幾乎沒有,多是灰黑色帶些暗色斑紋。 毒蛇中多為蝮蛇,因為冬季長,冬眠後體內儲存的毒液的毒性大,加上開春蛇很飢餓,人畜一旦遭咬非常危險。 春天,青草剛冒尖,嚼了一冬枯草的牲畜們餓毀了瘦壞了,一嗅到鮮草芽的氣味就發瘋般的啃地皮。我見過二歲馬的頭腫得如水桶大,說是啃青時專注到眼前的蛇也沒看到,面門上被咬了一口。要是人就不行了。 有個馬倌叫文其格,他的獨子被蛇咬了,拉到團部的醫院裡,軍醫起初不當回事,看是蒙族老鄉好糊弄就隨意對付,沒多少時辰孩子就不行了,這時軍醫看情況不妙才把解蛇毒的藥拿出來, 可是已經太晚了。 草原上游牧生活的條件有時是很嚴酷的, 家中養一個孩子不易。文其格夫婦有時想起孩子就哭。 那年夏天我作為獸醫在牧場上巡診,借宿在文其格的大舅子鬆迪家。牧區習慣上是幾個親戚家的蒙古包駐紮在一起, 當時文其格家的蒙古包在鬆迪家的上風頭三四百米左右。晚飯後,大家守著昏暗的小牛油燈聊天。忽然一陣風吹過蒙古包的穹頂,隱隱飄來一陣哭聲,大家當時都沒了聊的興致。鬆迪的老婆瑟裡格楞神祕的說:"說是那孩子死時呼出來的氣都是黑的!"。我有點不信,但也沒見過被蛇咬死的人,無從判斷,只有透過蒙古包頂的木格子看那夏夜的星辰眨眼了。 柳宗元< <捕蛇者說> >中描寫的蛇也很可怕, 說是觸及過的草木都要枯敗, 可謂所向披靡。 大概反映出古人的神祕的拜物心理。而多少有點實驗科學的教養的人,這種心態就很少了, 我們中學時教生物的年輕女老師用手抓蛇和癩哈蟆一點不怵。其實,蛇看起來可怕, 但它害人的招術也有限。 人比起蛇這種爬蟲要高明得多,人事上的險惡比蛇的攻擊更致命! 但很多蒙古族的牧民的心太慈悲了,甚至對蛇也不願下手。這不, 也有讓他們難辦的時候。 有一次,我路過我的好朋友浩比斯哈圖家的蒙古包。他的老母親和他的媳婦都站在包外面, 老遠的就向我又招手又喊。我急忙催馬過去。老太太向我喊道:" 薩其爾忽,蛇進了家,你快來把它請出去!"薩其爾忽是我的蒙古名,翻成漢語是光芒之子。漢語名字牧民念起來拗口,所以就起了個蒙古名, 就和時下不少在外企工作的國人起了戴維或瑪麗一類的名字, 洋人叫起來就象我們招呼來福或二妞兒一樣順口。 浩比斯哈圖的老母親非常疼我們這些離家在外的知青,我們把她視同母親和老菩薩。現在她招呼我豈有不應承的。 我抄起一把火剪子就進了蒙古包。一看, 那蛇正盤在蒙古包的正位上, 是老太太和兒媳清掃蒙古包時,揭開坐氈時發現的。 蒙古包內的平面格局是園形的,園心是牛糞爐。門朝南開,因此爐子南面是公共通道。牛糞爐的東面是女主人的位置,這裡也擺放炊具。爐的北面是正位,是一家之主的位置,正好對著南面的門, 一旦客人進來,首先面對的是男主人,爐子的西邊一般屬於客人。因此,在主人請客人落坐時一定要坐到爐子西邊,否則坐到北邊或東邊都是不......

草原上都有什麼蛇

蛇與某些類蜥蜴同屬於爬行動物。按自然界動物的分類,它屬於爬行綱、有鱗亞綱、蛇目。蛇類在世界上分佈極為廣泛,其種屬隨地域、氣候、環境而各異。已知世界上現有蛇類2200 多種,分別隸屬 10 科,其中有毒蛇 600 餘種,而對人有致命危險的主要毒蛇有 195 種。在我國各省都有蛇的分佈,但大部分蛇種集中於長江以南、西南各省,已知現有蛇類 174 種,有毒的佔 48 種,其中陸地常見的主要毒蛇有 10 種,海生毒蛇 10 餘種:

1.眼鏡蛇科 ELAPIDAE

本科屬前溝牙類毒蛇,毒液以神經毒為主 。

金環蛇 (Bungarus fascitus):俗稱金甲帶、鐵包金、國公棍、佛蛇等。頭橢圓形,全身體背有黃環和黑環相間排列,兩環寬窄大致相等,尾短圓鈍,體長 1.2-1.5 米。分佈在福建、江西、廣東、廣西、海南和雲南。活動於平原、丘陵、山地叢林、塘邊、溪溝邊和住宅附近。

銀環蛇(Bungarus multicinctus):俗稱過基峽、白節黑、金錢白花蛇、銀甲帶、銀包鐵等。頭橢圓形,全身體背有白環和黑環相間排列,白環較窄,尾細長,體長1米左右。分佈在安徽、浙江、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海南、貴州、雲南。棲息於平原、丘陵的多水地帶或山坡、田野、路旁。

眼鏡蛇 (Naja naja atra):俗稱飯鏟頭、吹風蛇、飯匙頭等,頭橢圓形,頸部背面有白色眼鏡架狀斑紋,激怒時其前身 1/3 豎起,頸部膨扁,發“呼呼”之聲,體背黑褐色,間有十多個黃白色橫斑,體長可達2米。分佈於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海南、廣西、貴州、雲南、四川。生活於平原、丘陵、山區的山野、田邊和住宅附近。

眼鏡蛇孟加拉亞種(Naja naja kaouthia):分佈於雲南、四川、和 廣西,近年來,該蛇從泰國等地流入廣東,廣東地區稱該蛇為“泰國眼鏡蛇”。該蛇頸背的眼鏡斑只有單個圓圈,體長在2米以上,其排毒量大,蛇毒毒性較強。

眼鏡王蛇(Ophiophagus hannah):俗稱過山峰、大眼鏡蛇等,外形似眼鏡蛇,體更長,可達5米,頸部膨扁時有白色的倒寫 V 字形斑,體背有窄白色帶斑紋 40-50 個,激怒時其前身 1/2 豎起,性凶猛,會主動攻擊人畜。分佈於浙江、江南、福建、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和西藏。生活於平原至海拔 1000 米的山區。

2.海蛇科 HYDROPHIDAE

本科蛇終生棲於海中,尾扁似槳,與眼鏡蛇科同屬前溝牙類毒蛇,系神經毒類。我國海域有16 種,分佈較廣、數量較多的有如下幾種:

青環海蛇(Hydrophis cyanocinctus):分佈於遼寧、山東、江蘇、浙江、福建、臺灣、廣東、海南島、廣西。

環紋海蛇(Hydrophis fasciatus atriceps):分佈於遼寧、福建、廣東、海南島、廣西。

平頦海蛇(Lapemis hardwickii):分佈於山東、福建、臺灣、廣東、海南島、廣西沿海。

小頭海蛇(Microcephalophis gracilis):分佈於福建、廣東、海南島、廣西。

長吻海蛇(Pelamis platurus):分佈於山東、浙江、福建、臺灣、廣東、海南島、廣西。

海蝰(Praescutata viperine):分佈於福建、廣東、海南島、廣西。

3.蝰科 VIPERIDAE

本科為管牙類毒蛇,分泌的毒液以血循毒為主,因頰窩的有無而分為蝮亞科和蝰亞科 。

蝰亞科(Viperinae):有白頭蝰、北極蝰、草原蝰、蝰蛇等,常見者有蝰蛇。

蝰蛇(V......

內蒙草原有蛇嗎

內蒙古蛇類 3科7屬13種 毒蛇6種

紅沙蟒;短尾蝮※、中介蝮、巖棲蝮、烏蘇裡蝮※;黃脊遊蛇,赤峰錦蛇、雙斑錦蛇※、團花錦蛇、白條錦蛇,紅紋滯卵蛇,花條蛇※,虎斑頸槽蛇

大草原上有蛇嗎

蛇的俗名就叫“草上飛”,就是說蛇在草叢中爬行是非常快的,所以蛇也是很喜歡草原的,因此大鈔員是有不少蛇類在其中生活的。

青藏高原的大草原上有蛇嗎?

青藏高原的大草原上有蛇。青藏高原上的蛇是青海蛇類。主要有中介蝮,枕紋錦蛇和虎斑遊蛇。

中介蝮,有毒,也是我國6種蝮蛇中毒性最大的一種罰蛇。全長雄性500-90mm,雌性530-70mm。背面砂黃色,具兩行深褐色圓斑,左右圓斑往往併合,其間的砂黃色在背面形成一列窄橫紋;眼後黑眉較寬,其上緣鑲黃白色邊。上脣淺褐色主要佔上脣鱗。鼻間鱗兩外側尖細而微彎向後;中段背鱗23-25行;腹鱗+尾下鱗187-229,平均207。有頰窩,有管牙。

枕紋錦蛇,無毒,為我國北方最常見到的一種無毒蛇,生活於平原、丘陵、山地和高原的各種環境中,在田野、草原、森林至半荒漠地區都有其活動蹤跡。體圓長,頭較長而略寬扁,頸明顯,全長520~1004毫米體背有3條淺色縱紋,其上排列著鋸齒狀窄橫斑.腹面黃白色或灰色,綴有許多黑斑點.(易與紅點錦蛇相混)食鼠,蛙,鳥,鳥卵,蜥蜴等。

虎斑遊蛇(虎斑頸槽蛇)Rhobdophis tigrina lateralis,遊蛇科,有毒,竿蛇屬。俗稱野雞脖子、竹竿青等。體全長近1000mm,體重一般為200~400克。體背面翠綠色或草綠色,體前段兩側有粗大的黑色與桔紅色斑塊相間排列,枕部兩側有一對粗大的黑色“八”形斑。

什麼蛇,有毒麼,草原上捉的!學名什麼

看不清楚

貌似雙斑錦蛇

無毒

內蒙古草原夏季是否有毒蛇 10分

接近山區的草原上有,一般是蝮蛇,有毒。

草原上有蛇嗎

有,還多呢。

相關問題答案
草原上有蛇嗎?
草原上有什麼動物?
蒙古草原上有什麼東西?
非洲草原上有什麼?
內蒙古草原還有狼嗎?
草原上為什麼沒有樹?
故宮晚上有人嗎?
現在釣魚島上有人嗎?
高鐵上有水嗎?
草原上的生肖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