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革命是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5-01-26

什麼是革命

1.革命是一種實現正義和恢復秩序的行為。

2.革命是一種權力轉移的方法。

3.革命是一種發洩不滿和改變現狀的途徑。

4、革命是一種實現社會變革的歷史過程。

第一,革命是階級矛盾和社會矛盾激化的產物。

第二,革命是一個階級推翻另一個階級的暴力行動。

第三,革命是政治的最高行動。

革命(revolution)

【拼音】gémìng

【釋義】古代以天子受天命稱帝,故凡朝代更替,君主易姓,皆稱為革命。近代則指自然界、社會界或思想界發展過程中產生的深刻質變

【出處】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革之時大矣哉!——《易·革》

【演變】

在中國古代,“革命”的意思很窄,只指改朝易性;語源是《易.革卦》的彖傳:“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革是變,命是天命。這一詞義,兩三千年裡沒有變化。

“革命”現在的用法,是從日本語來的。旅美學人陳建華,在98年的《讀書》上寫過一篇文章,指出晚清王韜的《法國志略》(1890年),第一次使用了現代語義的“革命”、“法國革命”,而王韜這個用法,和他這本著作的很多地方一樣,取自日本人岡千仞的《法蘭西志》和岡本監輔的《萬國史志》。

在日本,“革命”這個詞本也是從漢語來的,但到後世,已經被改造,可指變革,如“明治維新”便被稱為“革命”,再後則與“國際用法”接軌。據馮自由《革命逸史》講,1895年,孫中山來到神戶,見到當地的報紙,上面說“支那革命黨首領孫逸仙抵日”,對陳少白說,這個意思很好,以後我們就叫革命黨罷。陳少白的回憶(《興中會革命史要》)與此略同,並講到此前他們也只以為做皇帝才叫革命,自己只算是造反。孫中山的“革命”思想,已接受了西方“共和革命”的內容,復加以排滿的“種族革命”,故不但與保皇黨勢難兩立,便與改良派也互相水火。

由於“革命”的現代用法初進中國時和譁國大革命的關係,以及這個字眼在本土原有的語義,使它從一開始就有兩種色彩,一是暴力,二是正義。特別是後一點,使清政府只說“亂黨”,“賊黨”,“叛黨”,而絕不願對孫中山輩使用“革命黨”這樣的雖然已經流傳開來的字眼。孫中山《革命運動概要》說:“革命之名字,創於孔子。中國歷史,湯武之後,革命之事實,已數見不鮮矣。”這在當時,是為自己的“革命行動”爭取合法性的努力,但稍後,很多人已指出中國歷史上只有造反和變亂,鮮見革命,而此時的革命,已舊瓶新酒。所以章太炎說:“吾所謂革命,非‘革命’也。”(《革命的道德》)就是這個意思。

“革命”很快流行起來。1899年,梁啟超在《清議報》上著文提倡“詩界革命”,“革命”獲得更廣泛的語義。1902年,主張保皇立選的康有為寫了一篇《答南北美州諸華僑論中國只可行立選不可行革命書》,第二年,章太炎回敬以《駁康有為論革命書》,這是當時,是影響非常大的一場爭論。(同年鄒容寫了著名的《革命軍》。)

1949年後,“革命”的詞義變得越來越寬泛和具有壓迫性,包容了上次革命行動的一切成果和與正統有關的各種現象,併成為價值體系中裁決一切的核心詞。在理論上,馬、恩曾提出“不停頓的革命”的設想,為毛澤東繼承後,演變為新的繼續革命的思想。

毛澤東曾說:“看到革命兩字就高興。”在那個時代,“革命”一詞,真可以用“一切”來形容;而“反革命”是一種罪名,要被槍斃的。還有一種用法,叫“不革命”,是落後分子的標籤。

1980年代以來,“革命”的極端色彩淡化了一些,而用法更寬泛了。在很多場合,它是“變革”,甚至是“變化”的同義詞。但它那種來自過去時代的“正義”性,始終是主流用法。同一事件的對手,仍要爭奪“革命”的身份,爭奪話語的上風。......

大革命時期是什麼?

大革命1924年至1927年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合作領導下進行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鬥爭。1924年1月,在中國共產黨人的參加和幫助下,孫中山改組國民黨,召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重新解釋三民主義,第一次國共合作建立。之後創辦黃埔軍校,建立國民革命軍,組織國民政府。進行東征和南征,平定了反革命叛亂,推動革命迅速發展。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五卅運動和省港大罷工爆發,掀起了全國的群眾革命高潮。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出兵北伐,攻佔了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部分地區。1926年償至1927年春, 在全國範圍內出現了大革命高潮。在革命形勢迅速發展的情況下,帝國主義加緊干涉中國革命,國民黨右派加緊勾結帝國主義,篡奪革命領導權。中國共產黨內陳獨秀右傾投降主義佔據領導地位,一味妥協退讓。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反革命政變,7月15日,汪精衛在武漢亦發動反革命政變,血腥屠殺共產黨人和工農群眾,大革命遂告失敗。

什麼是大革命時期?

一、大革命時間

1924年1月至1927年7月

二、大革命性質

大革命,又稱國民革命,是中國人民在我黨和國民黨合作領導下進行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鬥爭。

三、大革命經過

1924年1月,在我黨的參加和幫助下,孫中山改組國民黨,召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重新解釋三民主義,第一次國共合作建立。之後創辦黃埔軍校,建立國民革命軍,成立國民政府。進行東征和南征,平定了反革命叛亂,推動革命迅速發展。在我黨的領導下,五卅運動和省港大罷工爆發,掀起了全國的群眾革命高潮。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揮師北伐,攻佔了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部分地區。1926年冬至1927年春, 在全國範圍內出現了大革命高潮。

四、大革命失敗原因

1、在革命形勢迅速發展的情況下,帝國主義加緊干涉中國革命,國民黨右派加緊勾結帝國主義,篡奪革命領導權。

2、我黨內陳獨秀右傾投降主義佔據領導地位,一味妥協退讓。

3、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反革命政變。7月15日,汪精衛在武漢亦發動反革命政變,血腥屠殺我黨黨員和工農群眾。

大革命的意義、失敗的原因和教訓是什麼?

意義:

①它是中國近代歷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它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給帝國主義以沉重的打擊。

②它使人們從思想受到了一次較普遍的革命洗禮。

③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口號,為廣大人民所接受;黨組織在群眾中的影響擴大了;黨開始掌握一部分軍隊。這些都成為中國革命繼續前進的新起點。

失敗原因:

①客觀上,反革命力量的強大,由於資產階級發生嚴重的動搖、統一戰線出現福烈的分化,由於蔣介石集團、汪精衛集團先後被帝國主義實力和地主階級、買辦資產階級拉進反革命營壘裡去了。

②主觀方面,幼年的共產黨缺乏理論修養和實踐經驗,以陳獨秀為代表的中共央犯了右傾投降主義錯誤,放棄了對革命和武裝的領導權。

教訓:要取得革命的勝利,必須堅持無產階級領導權,必須掌握革命武裝,進行武裝鬥爭

1927年的大革命是什麼

1927年的大革命是指25年到27年的國民大革命。它的內容大約如下:

國共合作

在共產國際與中國共產黨人的幫助下,孫中山順乎世界潮流,適應時代步伐,著手對國民黨進行改組,並於1924年1月在廣州召開了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大會通過了《宣言》,孫中山就《宣言》的宗旨作了演說,並說明通過的《宣言》接受了共產黨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張,對內推翻軍閥,對外推翻帝國主義。大會正式決定國共合作。提出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重新解釋了三民主義,以《宣言》發表為標誌,孫中山的舊三民主義發展為新三民主義。國共合作,增加了新的血液,加強了各革命力量的聯合,推動了革命高潮的到來。

革命高潮

第一次國共合作實現後,全國革命形勢日益高漲。在南方,廣東革命政府進行了統一廣東的戰爭,肅清了廣東境內的大小軍閥勢力,成立了國民政府,組建了新型的反帝反封建的國民革命軍。在北方,由於國共兩黨的共同組織和發動,反奉倒段群眾運動此起彼伏。與此同時,1925年5月爆發的全國規模的五卅愛國運動,不僅沉重地打擊了外國列強在中國的統治,而且把全國革命運動推向了高潮。

北伐戰爭

為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在中國的統治,奪取革命在全國的勝利,1926年夏,國共兩黨決定實行北伐,以武力打倒禍國殃民的封建軍閥。根據敵眾我寡和軍閥內部貌合神離的情況,北伐軍採納了蘇聯顧問的建議,確定了集中兵力,各個擊破的戰略方針。由於北伐軍的英勇善戰,共產黨員和共青團員的先鋒模範作用,以及廣大人民群眾的有力支援,在不到10個月的時間內,打垮了吳佩孚、孫傳芳的主力,將革命從珠江流域推進到長江、黃河流域,席捲了半個中國,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偉大勝利,北洋軍閥迅速崩潰。

工農運動

國共合作實現後,工農運動得到迅速恢復與發展,尤其是隨著北伐戰爭的勝利,工農運動更是不斷高漲和深入。九江、漢口英租界的收回,上海工人階級的三次武裝起義,以及各省市工會組織與會員的大幅度增加,都充分顯示出了工人階級的巨大力量。與此同時,以湖南為中心的農民運動席捲全國,長期身受封建勢力壓迫的廣大農民,積極投身於大革命的洪流之中,成為中國民主革命的一支重要力量。

國共破裂

北伐戰爭的勝利和工農運動的高漲,使整個中國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一切都使飽受災難的中國人民揚眉吐氣。然而,當革命者還沒有來得及享受勝利的喜悅之時,一場厄運便降臨了。國民革命中勢力壯大起來背叛革命的蔣介石以及隨著革命形勢發展轉而走向反動的汪精衛,在外國列強的支持下,先後發動政變,大批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轟轟烈烈的大革命終於失敗。

大革命開始的標誌是什麼?

北伐吧,五四運動後

革命是什麼意思?

革命

gémìn定

[revolution] 古代以天子受天命稱帝,故凡朝代更替,君主易姓,皆稱為革命。近代則指自然界、社會界或思想界發展過程中產生的深刻質變。

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革之時大矣哉!——《易·革》

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

哥白尼發表了地動學說,不但帶來天文學上的革命,而且開闢了各門學科向前邁進的新時代。——《哥白尼》

1894年12月,二十多位華僑聚會夏威夷群島的檀香山卑涉銀行公寓,創立了救國團體“興中會”。經過半年多策劃,興中會決定在廣州發動起義。舉事前,由於叛徒出賣,幾名興中會骨幹成員被捕犧牲,孫中山被迫離開廣州,經香港到日本。在日本神戶上岸時,孫中山買了一張日文報紙,一條醒目的標題赫然映入眼簾:“支那革命黨領袖孫逸仙抵日……”這條消息激起他澎湃的心潮,他感到,稱“革命”比他用的“起事”、“發難”等更能反映他所探索的“振興中華”的道路,“革命黨”的稱呼比“會黨”更有意義。他對同行的同志說:“‘革命’兩字出於《易經》‘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一語,意義甚佳,吾黨以後即稱為‘革命黨’可也。”此後,“革命”一詞成了一個極其深刻的政治術語,被人們廣泛運用至今。

革命還意味著留流血犧牲,沒有革掉人性命的革命不是真正的革命,但是真正因革命而死掉的人往往比交通事故死掉人要少很多很多。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

大革命什麼意思

國民革命,亦稱“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或“大革命”,是指1924至1927年中國人民在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合作領導下進行的國內革命戰爭,是中國人民在反對北洋軍閥統治的戰爭和政治運動。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國民革命興起。在中國共產黨的積極參與和努力下,大革命風暴迅速席捲全國。1927年蔣介石和汪精衛先後“清共”,國共合作破裂。

中共在大革命時期的作用是什麼?

國民大革命是在中共正確的影響、推動和組織下進行的,中共的作用是通過革命統一戰線的組織形式來表現的。

①在政治上,中共根據歷史發展的進程提出了基本的政治綱領和政治口號。中共“二大”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孫中山的新三民主義成為國共兩黨合作的政治基礎。領導權問題主要是政治領導,大革命的發展是按照中共指引的方向前進的。

②在組織上,在中共的推動、幫助和組織下,建立了國共合作的革命統一戰線,把國民黨改組為各革命階級的聯盟,通過統一戰線的組織形式,宣傳黨的綱領,積極開展工農運動,推動了全國革命形勢的發展。

③在群眾運動方面,大革命時期的工農運動基本上是在中共的領導下發動起來的。大革命的特點就是群眾運動。如“五卅運動”、收回漢口、九江英租界、上海工人三次武裝起義和以湖南為中心的農村大革命,沉重地打擊了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的統治基礎,支持和配合了北伐戰爭。

④在軍事上,在中共推動下,建立了革命的武裝、創辦了黃埔軍校,在國民革命軍中建立了政治工作制度。北伐戰爭中,中共發揮了重大作用。當時,由於中共還處在幼年時期,由於陳獨秀右傾投降主義的錯誤,中共在這一時期的領導作用是不充分和不完全的。

大革命 是什麼類型和題材

歷史題材

歷史,簡稱史,一般指人類社會歷史,它是記載和解釋一系列人類活動進程的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多數時候也是對當下時代的映射。如果僅僅只是總結和映射,那麼,歷史作為一個存在,就應該消失。歷史的問題在於不斷髮現真的過去,在於用材料說話,讓人如何在現實中可能成為可以討論的問題。[2] 歷史是延伸的。

相關問題答案
大革命是什麼?
大本命是什麼意思?
光榮革命是什麼意思?
社會革命是什麼?
革命是什麼排比句?
大起大落命是什麼意思?
國民革命是什麼時候?
紅色革命是什麼意思?
生活是革命的什麼?
大溪水命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