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師的意思是什麼?
出師是什麼意思?
出師
[解釋]1.徒弟期滿學成。
2.出兵打仗。
相聲不像學車,先樁考,再路考,沒有這麼一說,也沒有所謂的結業考試,到了日子就出師,甭管什麼水平。也有沒等出師就跟著師父上臺了,一場相聲大會,七八個節目,頭了徒弟上去先開個場,猜個燈謎。往後開場有起色了,成了師哥了,就往後排,讓年輕的小師弟先上,水平越高越靠後,越往後身份越高,什麼時候“攢底”了,就差不多了。
原文
古者國有危難,君簡賢能而任之。齋三曰,入太廟,南面而立;將北面,太師進鋮於君。君持鋮柄以授將,曰:“以此至軍,將軍其裁之”覆命曰:“見其虛則進,見其實則退。勿以身貴而賤人,勿以獨見而違眾,勿恃功能而失忠信。士未坐,勿坐,士未食,勿食,同寒暑,等勞逸,齊甘苦,均危患;如此,日則士必盡死,敵必可亡”。將受詞,鑿凶門,引軍而出。君送之,跪而推轂,曰:“進退惟時,軍中事,不由君命,皆由將出。”若此,則無天於上,無地於下,無敵於前,無主於後,是以智者為之慮,男者為之鬥,故能戰勝於外,功成於內,揚名於後世,福流於子孫矣。
譯文
從古至今,大凡國家遇有危難,國君會選拔賢德之人作將帥以解救國難。出征前,齋戒三日,進至太廟告祭列祖列宗,國君面南而站,將帥面北而立,太師雙手奉上大斧(權力的象徵),國君接過大斧,手持斧柄授給將帥說:“從現在開始,部隊由您指揮。”然後,國君接著說:“作戰時,見敵人勢弱則進擊,見敵人實力強固則以退為主。不能因為自己身居高位而看輕別人,也不要因為自己意見獨特而聽不進部下的意見,不可以憑藉自己功績顯赫就失去人忠信本分的品質。部下還沒有坐下來休息時,身為將帥不能自己先坐下來休息,部下還沒有吃飯時,身為將帥也不要首先進餐,應該與部下同寒暑,等勞逸,齊甘苦,均危患,做到了這一切,手下的將士必會竭盡全力,敵人也一定會被打敗”。將帥聽完國君的訓命後,宣誓效忠,然後親自打開凶門,率軍出征。國君把出征的軍隊送到北門,向將帥乘用的車馬跪拜同時又說:“將在外,不受君命。從今天起,軍隊中的一切行動都由您來決策”。這樣,將帥就具有了絕對的權威,也可以使智謀之人為之獻策,使勇犯之人為之效命沙場。由此,可以百戰百勝,立下汗馬功勞,也能揚名於後世,福澤恩及子孫。
解析
本篇文章論述了將帥統兵打仗應有的行為準則。文章借敘述古代帝王向將帥授權儀式上,君臣間的一段對答,說出了將帥統兵打仗應有的行為準則。將帥的答詞正是將帥的行為準則,這裡既講了臨戰指揮問題,也講了用人、律已和決策問題,講述十分詳盡。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將帥當著君王的面說出了:“進退惟時,軍中事,不由君命,皆由將出。”接著,諸葛亮又充分論述了這樣做的必要性。可見諸葛亮在將帥行為準則諸方面中,特別重視“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這一兵權問題,這和他在《將苑》中,把《兵權》一文放在最前面,首先論述將領的權威問題的用意一樣,在於著重說明兵權問題是將帥統兵打仗最根本的問題,必須充分授權,才能“戰勝於外,功成於內,揚名於後世,福流於子孫。”
諸葛亮借將軍之口說出這一切,沒有空洞說教的味道,讓人感到親切可信,易於接受。確實高明。
拓例
田穰苴重權立威
春秋時期,各諸侯國征戰不休。有一年齊國連吃敗仗,齊景公很著急,很想找到一位得力的將領能夠扭轉局面。
齊景公根據正卿晏嬰的推薦,決定令田穰苴為將軍,領兵開赴前線回擊敵軍。田穰苴原來只是一名下級官吏,他拜謝景公後,誠懇地提出一條請求,說:“君王,我一向地位卑微,現在您一下子把我從卒伍之間提拔到將軍之位,我擔心士卒......
出師表的出師是什麼意思
出師表是三國時期浮漢丞相諸葛亮兩次北伐(225年與226年)曹魏前,上呈給後主劉禪的奏章。
出師,就是出征
出師是什麼意思?
技藝已成,可自立門戶了
或,出征
你已經出師了 什麼意思
表示:你手藝學成了。
出師了什麼意思
就是可以自己出去闖江湖了
自己可以獨立做事情了
不用再依靠別人去做了
出師和出徒分別是什麼意思
出師是你當徒弟學成了。這時你是徒弟但出徒是你當師父有徒弟學成了。是相對關係
"出師不名"到底是什麼意思呀?!!
不是“出師不名” 而是“出師無名”哦 意思是沒有正當理由而出兵征伐
劍網三的出師是什麼意思?
正式畢業咯。可以收徒了,跟自己的師父的師徒關係自然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