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如何把脈?

General 更新 2024-11-24

如何自學中醫怎樣把脈?

首先要弄清脈的搏動原理,二十多種脈像光靠死記硬背可不行。脈動就是動脈的搏動,動屬陽,切脈其實就是感覺體內陽氣的盛衰。靜脈血經下腔靜脈迴流右心房,再入右心室再經肺靜脈入肺,紅細胞與氧原子結合後再由肺動脈入左心房,再入左心室,再進入主動脈供給全身其他器官。切脈中獨取寸口指的就是切手太陰肺經經過的橈動脈搏動開端。三部九侯就是摸身體其他各處臟器經絡循行部分的動脈搏動。肺是紅細胞和氧原子結合的地方,人體運行就是一個不斷進行氧化還原反應的過程,所以肺脈的變化反應了身體內的整體變化,所以可以用來指導如何調節人體陰陽。你可以把血管想像為水管,正常情況水通過水管,靠近管壁就會壓力明顯可看做陽氣,管道中央壓力較小可看做陰血,如果陰虛輕輕摸就能感覺到搏動(浮脈,毛脈)。如果陽虛管壁壓力小,要用勁按的比較深才能感覺到搏動(沉脈,石脈)。如果血不足,氣失血養,氣也少,血也少,就會流動不順暢(澀脈,芤脈)。久病氣虛搏動壓力小(細脈,小脈),血液流動緩慢(遲脈,緩脈)。陰虛陽亢(疾脈,長脈),血行不暢有瘀阻(結脈,代脈)。風屬陽邪,會使脈跳過於有力,寒屬陰邪,有收引的性質會使脈跳動緊繃,火屬陽會使脈快速跳動,溼屬陰邪會使脈緩慢或出現停頓,暑為陽邪但多夾溼會使脈緊小慢澀。

有看中醫不用把脈的嗎?

只要你把真實的症狀全都告訴了對方,而對方又是一位實力深厚的中醫師的話,是完全有能力這樣做的,因為中醫裡面的望、聞、問、切,任何一個只要修的好都是非常厲害的儲處理些小問題,手到擒來。如果能夠全部修成的人絕對是中醫界大師中的大師級別的人物。

中醫 把脈 有什麼用

你好。用處大的很,能夠洞察五臟六腑的各問題工。所以不要從科學的角度去認識,那說不清的。應該從臨床解決病情的情況出發,就知道妙用了。我臨床中醫,不會來亂說,放心。

如何能夠自學中醫中的把脈?

學把脈。說難不難。說易不易。必須有實踐才好記住那些脈象。這裡說說個人的體驗。首先脈象以數脈浮脈。沉脈。細脈等比較好記。數脈按著的時候。你感覺一息超過四下博動的。就是數脈了。主熱症。浮脈你輕按即得。重按反減。主外感。偏瘦的人也會出現浮脈。屬於正常脈。沉脈也好記得。輕按感覺不到。重按才能勉強感覺到。主裡症。基本要從實踐去感覺。慢慢就學會其它脈象了。這些是個人體驗。希望可以幫到你。

中醫的號脈如何入門?

你說的是中醫的獨特的診病方法——脈診,即切脈,俗稱“號脈”。切脈診病,由來已久。司馬遷在《史記》中就記載了醫家診脈治病的內容,而1973年在湖南長沙馬王堆漢(西漢)墓中出土的簡帛醫書中,已有“脈法”的內容。我國第一部脈學專著——《脈經》產生於晉朝,其中的診脈方法和理論已相當完備。

早期的切脈方法比較複雜,要切按頭頸、手、足等多處部位的脈動。以後逐漸簡化為只切按手腕部的脈搏,稱為“寸口”診法。在這短短寸許長的脈動部位上,古代醫家做足了文章。他們將腕橫紋向上約一寸長的這段脈動分成了三“寸、關、尺”三部。

左右手的寸、關、尺部位分屬不同的臟腑,認為可以反映相應臟腑的病變。其中右寸反映肺的情況,右關反映脾胃,右尺反映腎(命門);左寸反映心,左關反映肝,左尺反映腎與膀胱。

仔細觀察,大家可以發現:遠端的寸部對應的是人體最上部的心、肺(上焦,呼吸與循環系統);中間的關部,對應肝、脾胃(中焦,消化系統);近端的尺部對應腎、膀胱(下焦,泌尿生殖系統)。如此,小小的“寸口”,卻儼然成為人體五臟六腑的全息窗口。

僅此還不夠,在切脈的時候,還要用三種不同的指力去按壓脈搏,輕輕用力按在皮膚上為“浮取”;中等度用力按至肌肉為“中取”;重用力按至筋骨為“沉取”。寸、關、尺三部,每一部有浮、中、沉三候,合稱為“三部九候”。不同手法取到的脈,臨床意義不同。通常,脈浮於外者,病位淺,沉於裡者病位深。

切脈時還有許多講究。首先,要求安靜,包括外環境的安靜與醫患兩者心神的安靜。患者在診脈前要休息片刻,待安靜後方可診脈。醫者切脈前一定要靜心,調整呼吸,並將注意力完全集中於指下,細心切按一分鐘以上。診脈時患者取坐位或仰臥位,手臂與心臟保持在同一水平位,手腕舒展,掌心向上。

其次,切按時醫者用三指定位,即先以中指定好關部,再根據患者身高調整三個手指的疏密。若患者身材高大,布指宜疏;矮小者,布指宜密,小兒則用一指(拇指)診脈,不分三部。

學習診脈,必須先了解正常的脈象。正常脈稱為“平脈”、“常脈”。每分鐘跳動70—80次左右,節律規則,脈型不粗不細,不浮不沉,不剛不弱。但正常脈象常隨季節、年齡、性別、體質等會有差異。如春、夏、秋季的脈大多偏浮,而且搏動有力;冬季的脈多沉伏於裡。年齡越小脈搏越快,青壯年脈多強而有力,老年人的脈較弱;身材高大的人脈多長,矮小的人脈較短,瘦人脈多浮,胖人脈多沉;飽食後及情緒激動時脈多快而有力,飢餓時脈多軟弱。如果發現相反脈象,如冬天脈浮、胖人脈浮、瘦人脈沉等,提示脈象異常。

下面介紹幾種常見的異常脈象。

浮脈,是脈動顯現部位表淺的一種脈,輕取即得,重按反而變弱。一般情況下,提示病邪在表。脈浮而有力者為表實,浮而無力者為表虛。

沉脈,是脈動顯現部位較深的一種脈,輕取不得,重按始見。通常主裡證,沉而有力者為裡實證,沉而無力者為裡虛證。

遲脈,脈來較慢,每分鐘60次以下。多主寒證,因寒可使血流速度減慢。遲而有力者為冷積實證,遲而無力者為陽虛證。

數脈,脈來較快,每分鐘90次以上,來去急促。多主熱證,因熱可使血流速度加速,數而有力者為實熱證,數而無力者為虛熱證。

細脈,又稱小脈,脈如細線,軟弱少力,但應指尚明顯。是溼證與虛證之象。因溼邪阻滯脈道或氣血虛而不能充盈脈道所致。

洪脈,脈體闊大,充實有力,來盛去衰,狀如洪水。大多主邪熱亢盛的實證。

弦脈,脈形端直,如按琴絃。常見於有肝膽病、痰飲證、疼痛證的患者。

滑脈,脈來流(滑)利,如盤走珠。是實熱證、痰飲證、傷食證,或妊娠的脈象。

澀脈,脈來艱澀不暢,如輕刀刮竹。為氣滯證、瘀血證、精血虧少......

中醫是怎樣靠號脈得知病因的??

中醫講求望聞問切,通過號脈大概能瞭解一個人的氣血運行情況,除此之外,在號脈的同時,會對病人的臉色,皮膚文理進行觀察,比如一般肝不好的人臉色發黃,心臟不好的人臉色發紅,腎不好的人面色黧黑,脾虛的人面色蒼白。醫生還會看你的舌苔,一般苔厚,說明有溼,白白厚厚的是寒溼,又黃又厚的是溼熱,赤紅的是肝火。包括看眼睛,是否渾濁,等等等等。當然,還會問患者一些平時的症狀,綜合這些,有經驗的中醫就能夠判斷出你的身體哪個部分哪些機能出了問題。

中醫把脈摸得是什麼脈???

動脈

中醫裡怎麼號脈的?

中醫和西醫都把脈。把脈的部位也都是病人腕部橈動脈搏動最明顯的部位,也同樣是利用食指、中指、無名指的觸覺來了解病人撓動脈搏動的情況。中醫的把脈,往往要把上好一會時間,不僅要了解脈搏的強弱、跳動的頻率快慢、節律的齊整等一般變化,還要了解脈管內血液充盈的程度、血流的通暢情況,以及脈搏波動的幅度等等變化,以瞭解病情,作為診斷疾病的一個重要依據。

中醫把脈為什麼可以診斷疾病呢?

脈搏的週期性起伏,是由於心臟收縮和舒張的影響下,動脈管內壓力的突然增加和降低而引起的。因此,通過脈搏的跳動變化,可以瞭解心血管系統的變化。如心臟每搏動1次,撓動脈也搏動1次;心臟搏動快,脈搏也快;心臟收縮力量強,脈搏也強;心臟有病時,心律不齊,心臟搏動時跳時停,脈搏也相應地出現不規則。

中醫對把脈的研究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在長期的醫療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總結出了“脈學”的理論,並把最常見的脈搏歸納成28種類型,清楚地說明什麼樣的脈,指示什麼樣的內部變化,叉將手腕上的橈動脈以撓骨莖突為界、分成3段,每l段代表 l個內臟,從這段脈搏的變化來了解內臟的病變。關於“把脈”的問題,受到了中西醫務人員和其他學科學者的重視,目前已應用電子計算計等精密儀器進行深入的研究。

參考資料:太極醫療保健網

相關問題答案
中醫如何把脈?
過敏體質中醫如何調理?
中醫怎麼把脈?
中醫如何治好焦慮症?
中醫如何預防皮膚病?
自學中醫如何入門?
中醫如何治死亡恐懼症?
中醫如何治過敏性鼻炎?
中醫如何調理腸胃不好?
中醫如何治社交恐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