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匹布英語怎麼說?

General 更新 2025-01-23

求助一匹布的標準翻譯

英語沒有“匹”這種長度單位,只能換算為公制“米”。

1匹等於 40尺,1尺約等於0.33米,所以1匹等於40乘以0.33,也就是13.2米,按四捨五入可翻譯為 a thirteen-meter cloth。

求助: 服裝面料專業術語中,單位“匹”的英文該怎麼說啊?比如:“一匹布”應該怎麼說呢?

a roll of fabric

一匹布用英語怎麼說

a bolt of cloth

紡織中什麼是匹條,匹色,缸差?以及它們的英文 20分

匹條cut piece(head end):

也叫匹頭,也就是每匹布的布條,每一匹布撕下來的大概20CM的全幅的一條面料 ,用以核對整批大貨的顏色、對比缸差,同時方便客戶裁剪的時候分缸裁剪。

缸差dyelot chromatism:

在紡織行業,缸差指同一種坯布用不同染缸染同一種顏色所染出來的色差。

匹色 color:

就是一匹坯布顏色後的顏色

一匹布是多少尺,或是多少米

匹是古代布匹的長度單位,四丈為一匹。所以,

一匹=4丈=40尺【1丈=10尺】

一匹=4丈=13.3333333米(m)【1丈=3.3333333米】

匹是古代布匹的長度單位,四丈為一匹。金文的匹字,即像布一匹數揲之形,字又作“疋”。匹字後又用作計算馬的單位,引申為單獨之義。而在典籍中,匹常與“配”相通,用為對手、配偶等義。

英語翻譯為什麼翻譯和字面差那麼多

所謂相聲,最初就是摹仿各種聲音,如摹仿人聲、鳥聲、獸聲、風聲、水聲及其他宇宙間各種聲音等。我認為戰國時孟嘗君的門客學雞叫以解其危,就是相聲的先行者。厥後歷代相傳,能者輩出,漸形成一種藝術。比及蒲松齡先生《聊齋志異》上《口技》一文中所寫的表演者,已具有相聲之雛形。再後表演者大部摹仿人聲,又在其中摻上故事,於是相聲藝術,乃告成功。現在舞臺上的相聲藝種,有單口、雙口之分;後者較易,前者較難。

相聲藝術,北京盛行較早,最初是設一步帳,一人坐於帳內,學獸叫、鳥叫以及各種單獨的聲音,聽眾在帳外圍聽。後來把它綜合起來,摻進一個故事,成為較有系統的聲音。這叫做“暗相聲”。像當時一般流行的《醉鬼還家》、《五子鬧學》等,就是最顯著的例子。《醉鬼還家》段子表演情況如下:忽聽見帳內好像有一人在走動,接著打門聲、開門聲、小兒哭聲、夫妻吵架聲、摔碗聲、鼾睡聲,依次而至。聽眾捧腹大笑。再後,把帳子去掉,在地上拜一長桌,一人立於桌後,學各省方言以及各行各業的叫賣聲。這就叫做“明相聲”。

據我所知,咸豐年間,北京有一朱紹文先生(別號“窮不怕”),是最早說相聲的人。他八十多歲時,我才十來歲,猶及得見。他原來是學京戲的,唱小花臉。後來因為照清朝規矩,不是天天能唱戲的,如齋日(祭天、祭地之日)、辰日(皇帝、皇后、太后之忌日),都必須停止動響器,當然更不能唱了。這些日子總算起來,每年多至五、六十天,各戲園就得一律停演。若趕上所謂“國孝”(即皇帝、皇后、太后死了),便要規定二十七個月不準唱戲。我本人趕上過光緒、西太后的國孝,雖說是縮減了,但還須百日不準動響器。百日後,不準化裝唱戲,馬鞭子只許用青、藍、白三色,不準用紅的。這麼一來唱戲的就失業了。朱先生想出一個辦法,拿白沙子撒地作字,以吸引觀眾。等到大家聚攏之後,他就在甬路旁邊,手拿竹板(不禁止)兩塊作響器,唱幾段小花臉數板,再說幾段小故事,要錢。他還研究好了幾個小段子,如:“勃勃名”、“百鳥名”、“百獸名”、“百蟲名”、“青菜名”、“京戲名”等。另外,又自己編了五訴功——“胡不剌訴功”、“堆子兵訴功”、“棒子麵訴功”、“夏布褂訴功”、“廚子訴功”;兩本小書——《千字文》、《百家姓》等。這樣他就繪聲繪影地說起來了,很受群眾歡迎。以後他又把京戲中《背娃入府》、《一匹布》、《打沙鍋》等戲的內容,改編成小故事,在街頭演唱,生意更加好了。於是每遇見辰、齋等日,他就以相聲補缺,到咸豐國孝時,即正式以說相聲為生了。國孝後,戲班再邀他去唱戲,均行謝絕。以後又帶徒弟,即創出了這一行。

相關問題答案
一匹布英語怎麼說?
放了一個屁英語怎麼說?
聽第一遍用英語怎麼說?
跟我一樣用英語怎麼說?
一天一天用英語怎麼說?
你得一分用英語怎麼說?
二十一歲用英語怎麼說?
不一致用英語怎麼說?
嘗試一下用英語怎麼說?
同一次用英語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