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構成要素有哪些?
教案的構成要素主要有哪些
一、 教學要求
教學要求亦即教學目的,它既是教學的出發點,也是教學的落腳點;既是教學的指導思想,也是教學活動的靈魂;既是教學預期實現的結果,也是教學必須達到的目標。從教學目的確定的內容來說,它應包括:傳授知識、發展智力、提高技能、培養品德幾個方面。所以教學要求應恰當、具體、明確。
二、相關工藝知識
根據各實訓課題,使教案的內容應體現:教學原則的科學性、教學方法的啟發性、教學組織的嚴密性、教學過程的合理性,以及既教書又育人,既傳授知識又培養技能,既有教法設計又有學法指導,既有教師教學行為的設定,又有學生學習行為的安排……同時體現:鮮明的目的性,較強的實踐性,明確的針對性,切實的指導性。
書寫相關工藝知識的教案應體現:內容扼要、層次分明、方法可行。教案既不能寥寥數語,只是標題,過於簡略,也不能照抄教材。教案應源於教材,高於教材,應是教材的分析和綜合、提煉和補充、加工和改進、創新和發展。
三、 生產實習圖
對圖形的作圖要做到:正確、完整、清晰。
四、實習步驟
為使學生順利完成本次實訓的任務,達到預期目標,應認真說明本課題的實訓工序和工步以及各工序和工步的具體要求。
五、注意事項
對本次實訓中可能出現的質量問題及其產生的原因,防止的措施,必須說明清楚,讓學生規範操作,使學生的動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得到提高。
六、評分標準
因為成績的評定是生產實習教學的重要環節,也是提高生產實習質量的重要手段。能充分調動學生生產實習勞動及學習技術業務的積極性。成績的評定具體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1、實習成果。生產實習計劃完成情況,產品的合格率等。
2、專業。專業技術理論知識的掌握、理解及運用程度。
3、操作技能。操作能力和技能、技巧的掌握與熟練程度。
4、勞動態度。認真程度、實幹精神、職業道德和遵紀情況。
5、安全文明生產。安全生產和文明生產的執行情況。
6、團結協作。與同學間的團結協作情況。
七、教後記
“教後記”對於教師來說是多功能的。它是一面照人的鏡子,能幫助教師在自我檢測,自我剖析中敦品勵學,加強職業道德修養;;它是一塊筆耕的園地,可使教師自由地發表議論,抒發風解與感情,提高自已的思維能力與文字表達能力,它是一個材料庫、百寶箱、信息簿,一切來自教學活動、實踐體驗中趣聞軼事、隨感而得,都可儲存其中,隨時引用和查找;它也是對自己教育生涯的記錄,篇篇與自己休慼相關,句句都浸透著自己耕耘的心血與汗水。所有這些,無論是自我教育還是自我評價,無論是自我完善還是自我提高,無論是教育學生還是改進教學,無論是總結經驗還是著書立說,都是不可多得的珍貴材料。
一般地說“教後記”可寫如下內容:
1、教學目的落實與教學任務完成情況。
2、記教學方法的選擇與運用是否得當。
3、記學生有哪些重要疑難和問題。
4、教學中的疏漏、失誤及其原因和教學中尚未解決的問題更要記錄下來,以待日後予以補充、修正和完善。
5、記學生中閃光點。
6、記學生的反映和建議。
7、記自己的“一閃之念”、“一孔之見”、“一時之得”及“點滴體會”。
8、記教學中一些意外發生的典型事例和足以反映學生髮展情況的典型事例。
9、記載教學中出現的規律性問題和現象,需要進一步嘗試和完善的經驗以及改進教學工作的設想和措施。
10、記載有關的業務資料。...
教學設計有哪些基本要素
“模式”是對理論的一種簡潔的再現。不論哪一種教學設計模式,都包含有下列五個基本要素:教學任務及對象;教學目標;教學策略;教學過程;教學評價。對象、目標、策略、過程和評價五個基本要素相互聯繫、相互制約,構成了教學設計的總體框架。(一)教學任務新課程理念下,課堂教學不再僅僅是傳授知識,教學的一切活動都是著眼於學生的發展。在教學過程中如何促進學生的發展,培養學生的能力,是現代教學思路的一個基本著眼點。因此,教學由教教材向用教材轉變。以往教師關注的主要是“如何教”問題,那麼現今教師應關注的首先是“教什麼”問題。也就是需要明確教學的任務,進而提出教學目標,選擇教學內容和制定教學策略。(二)教學目標教學設計中對於目標闡述,能夠體現教師對課程目標和教學任務的理解,也是教師完成教學任務的歸宿。新課程標準從關注學生的學習出發,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中師生共同追求的,而不是由教師所操縱的。因此,目標的主體顯然應該是教師與學生。教學目標確立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位一體的課程教學目標,它與傳統課堂教學只關注知識的接受和技能的訓練是截然不同的。體現在課堂教學目標上,就是注重追求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的有機整合,突出了過程與方法的地位,因此在教學目標的描述中,要把知識技能、能力、情感態度等方面都考慮到。(三)教學策略制定 所謂教學策略,就是為了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所採用的方法、步驟、媒體和組織形式等教學措施構成的綜合性方案。它是實施教學活動的基本依據,是教學設計的中心環節。其主要作用就是根據特定的教學條件和需要,制定出向學生提供教學信息、引導其活動的最佳方式、方法和步驟。1.教學組織形式。2.教學方法。3.學法指導 。4.教學媒體特別要指出的是,板書作為傳統的、常規的媒體在我們的教學中還應該有一席之地,而且還佔有相當大的比重,所以在設計媒體時千萬別忽視了對板書的設計。(四)教學過程眾所周知,現代教學系統由教師、學生、教學內容和教學媒體等四個要素組成,教學系統的運動變化表現為教學活動進程(簡稱教學過程)。教學過程是課堂教學設計的核心,教學目標、教學任務、教學對象的分析,教學媒體的選擇,課堂教學結構類型的選擇與組合等,都將在教學過程中得到體現。那麼怎麼樣在新課程理念下,把諸因素很好地組合,是教學設計的一大難題。(五)教學設計自我評價新課程理念下,教學設計的功能與傳統教案-有所不同的在於它不僅僅只是上課的依據。教學設計,首先能夠促使教師去理性地思考教學,同時在教學元認知能力上有所提高,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體現教師與學生雙發展的教育目的。
簡述幼兒園教學設計藝術的構成要素有哪些
1、在幼兒教學活動中,需要關注的是學習者、教師、教學目標、方法、教材和教學評價等六個構成要素。 2、幼兒教育中最為需要關注的要素是學習者幼兒。幼兒時期的學習,主要是以遊戲的形式,培養孩子對於社會對於生活的基本認識,獲得生活經驗,而非系統的知識傳授。不同年齡段的幼兒,不同生活環境的幼兒,對於社會、周邊環境的認識都有所差異。所以,在幼兒教學活動設計中,首先需要關注的是幼兒的學習特徵,他們所瞭解的、所好奇的,並且關注他們的個性特徵,思考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引導幼兒對社會的認知興趣以及如何有效讓他們自主探究發現從而獲得各種經驗。教師在幼兒教學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在教學活動設計的過程中,需要考慮教師本身的能力以及自身的教學風格。教師需要考慮所設計的教學實踐活動中,能否突出自己的個人教學風格的同時,不要過分地關注自身的主導性,而壓抑了幼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對於教學目標的設計,則是需要充分考慮幼兒對社會的認知程度以及結合教材和幼兒園整體的教學目標而制訂。
幼兒園教學活動的構成要素有哪些
幼兒園教育活動是一個複雜的多因素的過程。瞭解教育活動過程中主要參與因素及其相互關係,對於教育活動的設計、實施和評價都十分重要。教育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核心因素。除此之外,教育活動的主要構成因素有: (一)教師 教師是教育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和評價者。在教育活動中教師的語言、儀表、神態、行為直接影響教育活動的成效。例如,教師自身是否具有榜樣作用,指導教育活動是否適時、適度,對幼兒的管理是否經常出現恐嚇、體罰等否定性行為等等,直接影響著幼兒的發展。 (二)幼兒 幼兒是教育活動的主體,是教育目標的體現者。幼兒的發展程度從多方面影響教育活動的效果。如幼兒的注意力是否集中、語言表達能力是否能保證與教師和同伴的有效交流、是否已經形成良好的集體生活的基本習慣等等,影響著教育活動的效果。 (三)內容 教育活動內容是為教育活動目標服務的,其直接依據是教育活動目的。教育活動內容是直接與幼兒發生聯繫的部分。活動內容是否科學、難度是否適當、信息量是否適宜等,都影響教育活動效果。 (四)方法 教育活動中教師所使用的方法是協調活動中眾因素之間關係的直接工具,活動方法的選擇直接影響教育活動效果。 (五)環境和材料 環境和材料是幼兒操作和互動的對象,活動環境和材料與教育目的、內容的一致性,環境材料的安全性、其數量、特徵與幼兒年齡特徵的適應性,都影響著教育活動的效果。
幼兒園教學活動的構成要素有哪些
幼兒園教育活動是一個複雜的多因素的過程。瞭解教育活動過程中主要參與因素及其相互關係,對於教育活動的設計、實施和評價都十分重要。教育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核心因素。除此之外,教育活動的主要構成因素有:
(一)教師
教師是教育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和評價者。在教育活動中教師的語言、儀表、神態、行為直接影響教育活動的成效。例如,教師自身是否具有榜樣作用,指導教育活動是否適時、適度,對幼兒的管理是否經常出現恐嚇、體罰等否定性行為等等,直接影響著幼兒的發展。
(二)幼兒
幼兒是教育活動的主體,是教育目標的體現者。幼兒的發展程度從多方面影響教育活動的效果。如幼兒的注意力是否集中、語言表達能力是否能保證與教師和同伴的有效交流、是否已經形成良好的集體生活的基本習慣等等,影響著教育活動的效果。
(三)內容
教育活動內容是為教育活動目標服務的,其直接依據是教育活動目的。教育活動內容是直接與幼兒發生聯繫的部分。活動內容是否科學、難度是否適當、信息量是否適宜等,都影響教育活動效果。
(四)方法
教育活動中教師所使用的方法是協調活動中眾因素之間關係的直接工具,活動方法的選擇直接影響教育活動效果。
(五)環境和材料
環境和材料是幼兒操作和互動的對象,活動環境和材料與教育目的、內容的一致性,環境材料的安全性、其數量、特徵與幼兒年齡特徵的適應性,都影響著教育活動的效果。
布盧姆,加涅教學設計的基本要素包括哪些
教學設計,又稱為教學系統設計,是指主要依據教學理論、學習理論和傳播理論,運用系統科學的方法,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媒體、教學策略、教學評價等教學要素和教學環節進行分析、計劃並做出具體安排的過程。
根據教學目的、教師特點、學生認知方式、教學環境等的不同,研究者總結了多種教學設計過程模式,這些模式的內容雖然不盡相同,但其基本要素是相似的,包括:分析、設計、開發、實施和評價五個要素,它們之間相互關聯構成動態、循環的過程。
在學習教學設計概念時,要注意以下幾點:教學設計以分析教學需求為基礎,以形成解決教學問題的方案為目的;是一個系統規劃的過程,有具體的操作程序;其具體產物可以是課程、教學方案、教學軟件或教學資源等。
教學過程的含義及基本構成要素是什麼?
為了作好教學工作,必須認真分析、瞭解學習者的情況,掌握他們的一般特徵和初始能力,這是做好教學設計的基礎。 (2)教學目標 (3)教學策略 為了完成特定的教學目標,所採用的教學模式、程序、方法、組織形式和對教學媒體的選擇與使用的總體考慮。 (4)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包括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總結性評價三部分,它的目的是為了瞭解教學目標是否達到,從而作為修正設計的依據。 對象、目標、策略和評價四個基本要素相互聯繫、相互制約,構成了教學設計的總體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