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譜中俟考是什麼意思?
我是章丘小董家的,家譜記載明朝從河北棗強遷來。棗強的董姓多麼。有無董姓族譜啊。
恭喜你,說不定你是董仲舒的嫡派後人,因為董子故里就在棗陽。按史書,西漢董仲舒為廣川(今河北棗強東)人。董姓為當地大姓之一。今日董姓以河北、山東、山西、雲南、遼寧、浙江等省最為集中。
下面我給你網上資料,直接提到章丘董氏和棗陽董氏的關係,覺得好再給俺加點分!
本文可供(冀)棗強董氏.(魯)濟陽,章丘,壽光,昌樂,安丘等地董氏後裔修譜時參考.
-------------------------------------------------------------------------------
棗強董氏家譜序
此文董孝忠族長所寫
董姓者,豢龍氏也,漢朝大儒董仲舒之苗裔焉.居廣川府棗強縣兩廣新集莊.宗族繁多不及備載,唯有我始祖諱士誠者,自洪武二年兄弟三人奉母遷至青州府益都縣東北鄉,離城四十里洱水之右範疃園子莊居住.兄弟事母耕織為食聚首數年.太祖母故去,葬於河山寺南,洱水涯西.塋碑一座,地半畝,記載詳明遂析籌焉.長公士賢移居溎河,人才眾盛,富貴共昌.二公士能,移居丹河.文武並見,功名迭出.唯三公士誠,移居洱左,立產業,世務農桑,教子孫嘗讀詩書懼宗祀之無所.塋田立右憂宗派之失守.譜著晰清.
大清康熙五十六年歲次丁酉正月 榖旦 ("董家村"家譜序由譚坊董廷琳提供)
壽光田馬鎮溎河村董氏墓誌
按族譜:有明洪武年間,始祖兄弟三人,自陽信遷至青郡,分處三河.長諱士賢居溎河,次士能居丹河,俱屬壽光.三諱士成居洱河,屬益都.據陽族譜系出廣川,即今直隸之景州也.董子祠在焉.而山東德州亦名廣川,不知孰是.據丹河碑記,則雲:陽信董氏系直隸棗強縣籍,統俟考稽.墓中有百餘冢,世遠年湮.始祖冢不能復辨.雍正年間,栽松樹約五百株,茲汲立碑,以志其概.聊寄水源木本之思於萬一耳!
溎河董氏始祖諱士賢之墓
十代孫 裕先. 永吉. 玉聖. 十一代孫大儀.大成.大沖.大蘊.大魁.率
十三代孫 長泰暨九支眾孫頓首 仝立.
歷世碑文
始祖諱士能公行二,兄弟三人.明洪武間遷居壽邑.長祖士賢公居溎濱,三祖士成公居洱涯,我祖居丹滸.相傳與陽信董氏俱系直隸棗強縣籍,迄今十餘代矣.椒聊實衍,丹桂根深,奕奕書香.雖分土以別井,綿綿世澤,洵異派而同源,修家乘於此時,庶免子孫失序之憾,識宗支於他日,尚存兄弟孔懷之思.謹勒石以志言,母教數典而忘祖!
乾隆三年歲次戊午月建癸亥 朔 日
十一世孫董學唐約族人 公立.
賜進士弟誥授中憲大夫湖廣湖南長沙等處地方布政使司督理糧儲道按察使司副使翰林院庶吉士學習國書加四級記錄六次十二代孫思恭謹志子覲午書丹
大清乾隆三十九年歲次甲午三月 穀旦. ("墓誌與碑石"等史料由溎河董日儉董浚溪提供)
又,據棗強縣唐林鄉前王壽村家譜記載:
大清光緒二十年歲次甲午年弍月十四日,四世祖董士安後人:十六世,董巨川;十七世,董連珠;十八世,董雲祥.由山東章丘縣城西北五十五里董高唐寨村前來王善友村祭祖.
公元一九九三年五月,始祖董士能後人,山東壽光趙廟鄉西龐村,二十世後裔董夢泉來信敘譜寫史,並言始祖董士廉由山東章丘縣遷居山東壽光縣溎河後改名董士賢.
***本文可供(冀)棗強董氏.(魯)濟陽,章丘,壽光,昌樂,安丘等地董氏後裔修譜時參考.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