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動能產業有哪些?

General 更新 2025-01-20

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增長新動能有哪些

提出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中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

1、從消費需求看,過去中國消費具有明顯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徵,現在模仿型排浪式消費階段基本結束,個性化、多樣化消費漸成主流,保證產品質量安全、通過創新供給激活需求的重要性顯著上升,必須採取正確的消費政策,釋放消費潛力,使消費繼續在推動經濟發展中發揮基礎作用。

2、從投資需求看,經歷了30多年高強度大規模開發建設後,傳統產業相對飽和,但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一些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的投資機會大量湧現,對創新投融資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必須善於把握投資方向,消除投資障礙,使投資繼續對經濟發展發揮關鍵作用。

3、從出口和國際收支看,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前國際市場空間擴張很快,出口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動能,現在全球總需求不振,中國低成本比較優勢也發生了轉化,同時中國出口競爭優勢依然存在,高水平引進來、大規模走出去正在同步發生,必須加緊培育新的比較優勢,使出口繼續對經濟發展發揮支撐作用。

4、從生產能力和產業組織方式看,過去供給不足是長期困擾中國的一個主要矛盾,現在傳統產業供給能力大幅超出需求,產業結構必須優化升級,企業兼併重組、生產相對集中不可避免,新興產業、服務業、小微企業作用更加凸顯,生產小型化、智能化、專業化將成為產業組織新特徵。

5、從生產要素相對優勢看,過去勞動力成本低是最大優勢,引進技術和管理就能迅速變成生產力,現在人口老齡化日趨發展,農業富餘勞動力減少,要素的規模驅動力減弱,經濟增長將更多依靠人力資本質量和技術進步,必須讓創新成為驅動發展新引擎。

6、從市場競爭特點看,過去主要是數量擴張和價格競爭,現在正逐步轉向質量型、差異化為主的競爭,統一全國市場、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是經濟發展的內生性要求,必須深化改革開放,加快形成統一透明、有序規範的市場環境。

7、從資源環境約束看,過去能源資源和生態環境空間相對較大,現在環境承載能力已經達到或接近上限,必須順應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的期待,推動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新方式。

8、從經濟風險積累和化解看,伴隨著經濟增速下調,各類隱性風險逐步顯性化,風險總體可控,但化解以高槓杆和泡沫化為主要特徵的各類風險將持續一段時間,必須標本兼治、對症下藥,建立健全化解各類風險的體制機制。

9、從資源配置模式和宏觀調控方式看,全面刺激政策的邊際效果明顯遞減,既要全面化解產能過剩,也要通過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探索未來產業發展方向,必須全面把握總供求關係新變化,科學進行宏觀調控。

十三五規劃新動能有哪些

舉世矚目的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召開,會議將研究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謀劃未來五年中國的發展之路。當前,世界經濟繼續調整分化,增長持續低迷,中國面臨“三期疊加”的挑戰,經濟結構深度調整,增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即使今年前三季度完成了6.9%的“靚麗”增速,仍有人偏好各種版本的中國經濟“崩潰論”和“硬著陸”預言。站在“十二五”與“十三五”的交會點上,我們不僅要為過去五年精彩的中國故事總結經驗,還要給未來五年制定宏圖指向,累積發展的新動能。

2014年11月,習近平在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上首次系統闡述新常態,描繪了中國經濟一系列新表現,包括增速變化、結構升級、動力轉換,特別闡述了新常態派生新機遇,指出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增長更加平穩,增長動力更加多元,發展前景更加穩定。當前中國經濟運行仍然保持在合理區間,中國經濟增速仍然在世界前列。“風物長宜放眼量”,分析中國經濟要看這艘大船方向是否正確,動力是否強勁,潛力是否充沛。

改革是發展的“最大紅利”

習近平強調,改革是推動發展的制勝法寶。全面深化改革正在增強全社會的發展動力。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相繼推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今年以來,習近平先後八次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已經推出了70多個重點改革方案,確定了100多項重點改革,還要繼續出臺一批重大經濟改革舉措。在經濟體制改革方面,國務院相繼取消和下放了大量行政審批事項,全面取消和劃轉了所有非行政審批項目,放寬了投資准入領域,擴大了市場主體自主生產和經營的空間,激發了市場活力。日前,中央關於國企改革的“頂層設計”方案出臺,財稅體制改革、金融體制改革也將繼續深化,全面深化改革的紅利,未來將逐漸顯現。

全面深化改革,是這個時代最醒目的標誌之一。當“十二五”進入下半程,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出現了明顯不同於以往的許多特徵,不僅表現為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更表現為增長動力的轉換、經濟結構的再平衡,迫切需要以新的增長點、新的增長動力開啟提質、增效、升級的經濟發展新階段。應對這一系列矛盾和挑戰,關鍵在於全面深化改革。改革可以激發活力,可以增強市場主體活力和經濟發展的內在動力。三中全會繪就的改革“時間表”延續到“十三五”,可以說“十三五”時期改革仍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最大紅利”。

“雙創”為經濟發展增添新動能

“大眾創業

萬眾創新”激盪中國大地。去年以來,為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國家出臺了大量的政策措施。公開數據顯示,“雙創”提出近一年來,國務院陸續出臺了20多項政策,地方政府出臺了2000多項相關配套政策。通過“雙創”,平均每天新增市場主體10000家以上。“雙創”首倡者李克強總理指出:“可以說經濟增長的新動能,就是我們在致力推動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一組組數據成為佐證。國家工商總局報告稱,目前我國平均每天新登記企業1.16萬戶,已連續6個月保持高位增長。前9個月,全國小微企業達305.18萬戶,佔新登記企業總數的96.62%。個體私營經濟從業人員也從1990年的2263萬人增長到2014年的2.5億人,25年間增長了約10倍。個體私營經濟從業人員佔全國就業人員的比例也逐步上升,從1990年的3.5%增長到了2014年32.36%,已經達到全部就業人口的三分之一。

創新驅動型的產業發展開始駛入快車道,對經濟的拉動作用也開始初露端倪:研發投入持續增加,研究與試驗發展

(R&D)經費支出佔GDP的比重超過2%,科技創新能力特別是企業技術研發能力......

中國正在加快培育的發展經濟的新動力,新動能,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5分

電動汽車,充電樁。

新經濟,新動能,“新”在哪

2016年上半年,面對諸多國內外挑戰,中國經濟平穩運行,符合年初的預期。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加快,新經濟活力四射,新業態快速成長,發展新動能加快積蓄。經濟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顯示,儘管經濟下行壓力還在繼續,但中國作為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潛力大、優勢足、空間廣。中國政府負債率比較低,居民儲蓄比較高,宏觀調控工具箱裡可供選擇的工具多,中國將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深入推進結構性改革尤其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我們有信心有能力實現今年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任務,使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為促進亞歐經濟發展、為維護亞歐和平穩定貢獻中國力量。

中國經濟“新動能”是什麼?成長狀況如何

從國家統計局公開披露的資料來看,新產業、新業態、新產品、新技術、新的服務模式都屬於“新動能”。

從新產業的發展來看,知識技術密集、成長潛力大、綜合效益好的新興產業發展明顯快於傳統產業。上半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同比增長11%,高於全部規模以上工業5個百分點,其中二季度增長11.8%,比一季度加快1.8個百分點。

“新經濟”“新動能”,“新”在哪兒

發展新經濟,形成更加強勁的新生動力

以創新擁抱未來,更要以改革激發活力。新經濟發展步入了重要機遇期和窗口期。只有見勢早、動作快、發力準,才能搶佔先機。有關專家表示,我省還要針對不同業態、產業、模式進行精準扶持,加快形成有利於新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讓人才、技術、資金、創意、信息等各種生產要素充分地流向新經濟領域。

到底什麼才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因為互聯網發展是一個發展趨勢,人們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互聯網能給人們帶來很多便捷的服務,中國的國情發展趨勢就是這樣,人口密度大,使用互聯網的方面就越多,互聯網裡面需要操作的利潤空間很高,經濟發展的新動能,已經不只是紙上談兵,

我國2015年經濟工作的六大發力方面有哪些

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於2015年12月18日在北京舉行。總結2015年經濟工作,分析當前國內國際經濟形勢,部署2016年經濟工作,重點是落實“十三五”規劃建議要求,推進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會議指出,今年以來,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形勢和艱鉅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我們按照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要求,貫徹落實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決策部署,加強和改善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牢牢把握經濟社會發展主動權,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妥善應對重大風險挑戰,推動經濟   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有好,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經濟結構優化,改革開放向縱深邁進,民生持續改善,社會大局總體穩定。今年主要目標任務的完成,標誌著“十二五”規劃可以勝利收官,使我國站在更高的發展水平上。同時,由於多方面因素影響和國內外條件變化,經濟發展仍然面臨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必須高度重視,採取有力措施加以化解。   會議認為,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這是我們綜合分析世界經濟長週期和我國發展階段性特徵及其相互作用作出的重大判斷。必須統一思想、深化認識,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重大判斷和決策部署上來。必須克服困難、闖過關口,堅持辯證法,一方面我國經濟發展基本面是好的,潛力大,韌性強,迴旋餘地大,另一方面也面臨著很多困難和挑戰,特別是結構性產能過剩比較嚴重。這是繞不過去的歷史關口,加快改革創新,抓緊做好工作,就能順利過關。必須銳意改革、大膽創新,必須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在理論上作出創新性概括,在政策上作出前瞻性安排,加大結構性改革力度,矯正要素配置扭曲,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會議指出,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要努力實現多方面工作重點轉變。推動經濟發展,要更加註重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穩定經濟增長,要更加註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宏觀調控,要更加註重引導市場行為和社會心理預期。調整產業結構,要更加註重加減乘除並舉。推進城鎮化,要更加註重以人為核心。促進區域發展,要更加註重人口經濟和資源環境空間均衡。保護生態環境,要更加註重促進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保障改善民生,要更加註重對特定人群特殊困難的精準幫扶。進行資源配置,要更加註重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擴大對外開放,要更加註重推進高水平雙向開放。   會議強調,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創新,是適應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後綜合國力競爭新形勢的主動選擇,是適應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必然要求。   會議指出,明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也是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做好經濟工作要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加強和改善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按照“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改革開放,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實行宏觀政策要穩、產業政策要準、微觀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實、社會政策要託底的總體思路,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戰略上堅持持久戰,戰術上打好殲滅戰,著力加強結構性改革,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去產能、去......

互聯網 為什麼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簡單的來說一下吧,傳統的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是投資、消費、出口。

在之前很多年經濟飛速增長都是靠三駕馬車來拉動的,前幾年,投資增速減緩、出口不景氣,像房地產、製造業市場不太好的情況下,就主要靠拉動內需、促進消費,對服務業、旅遊業等第三產業大力發展,這兩年互聯網的飛速發展,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現在的互聯網不是以前的那種泡沫式的互聯網發展,而應該稱為“互聯網+”一個買賣的東西的集市加上了互聯網上發展起來就變成了淘寶,一個商場跑加上了互聯網上就變成了京東商城,一個買手機的加上了互聯網就變成了小米,一個打車的加上互聯網就成的滴滴快的,這只是 有代表性的,“互聯網+”不單單代表的是一個行業,一個市場、一片區域、一種產品,“互聯網+”是本來虛擬的網絡和現實生活發生碰撞、融合的產物,這個激烈的反應就成了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動力,在新的技術變革過程中、我們要觀察、要思考,在這激烈的浪潮當中,我們應當做什麼,我們應該處於什麼位置,我們會有什麼收穫。

未來十年,哪些行業的利潤最豐厚

以下觀點為個人觀點。僅作參考。

中國的經濟也叫政治經濟。

今年兩會有五個看點:

第一個次民法總則草案。這是關於民事活動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和一般性規則。所以會有越來越多的,個人民事活動。

第二個是共給側結構性改革。

三去一降一補。主要是指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

全面營改增。我正和一。農地三權分置。國有企業改革。

第三個看點就是區域發展對外開放。

一帶一路的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

第四個看點就是新動能。

互聯網+ 互聯網+將經濟社會各領域與互聯網融合,形成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創新要素的發展新形態。

中國製造2025。

第五個看點就是民生保障。

主要就是脫貧攻堅,中央環保督察醫保整合。

從兩會來看,互聯網家是我們的未來趨勢。民生保障,健康產業,是未來我們要做的事。

相關問題答案
新動能產業有哪些?
傳統能源產業有哪些?
新經濟行業有哪些?
產業有哪些種類?
福建傳統產業有哪些?
日本老年產業有哪些?
土地密集型產業有哪些?
高技術產業有哪些?
健康產業有哪些?
韓國支柱產業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