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寶寶吃飯?
怎麼訓練小孩子吃飯
一般來說,當以下現象發生時,媽媽就可以著手教寶寶學吃飯了。
1.寶寶吃飯的時候喜歡手裡抓著飯。
2.已經會用杯子喝水了。
3.當勺子裡的飯快掉下來的時候,寶寶會主動去舔勺子。
自己動手,學會技巧
1歲左右,寶寶會喜歡跟成人在一起上桌吃飯,不能因為怕他“搗亂”而剝奪了他的權利,可以用一個小碟子盛上適合他吃的各種飯菜,讓他盡情地用手或用勺子喂自己,即使吃得一塌糊塗也無所謂。其實,寶寶在自己動手的過程中,慢慢就學會了吃飯技巧。當然,你也可以在這個過程中幫助寶寶。
1.如果寶寶總喜歡搶勺子的話,媽媽可以準備兩把勺子,一把給寶寶,另一把自己拿著,讓他既可以練習用勺子,也不耽誤把他餵飽。
2.教寶寶用拇指和食指拿東西。
3.給寶寶做一些能夠用手拿著吃的東西或一些切成條或片的蔬菜,以便他能夠感受到自己吃飯的怎麼回事。如:土豆、紅薯、胡蘿蔔、豆角等,還可以準備香蕉、梨、蘋果和西瓜(把籽去掉)、熟米飯、軟的烤麵包等。
媽媽也要學“技巧”
1.1歲左右的寶寶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媽媽一邊將其雙手緊束,一邊一勺一勺地喂他。這對寶寶生活能力的培養和自尊心的建立有極大的危害,寶寶常常報以反抗或拒食。
2.寶寶並不見得一定是想要自己吃飽飯,他的注意力是在“自己吃”這一過程,如果只是為訓練他自己吃飯,不妨先餵飽了他,再由著他去滿足學習和嘗試的樂趣。
3.當寶寶自己吃飯時,要及時給予表揚,即使他把飯吃得亂七八糟,還是應當鼓勵他。如果媽媽確實擔心寶寶把飯吃得滿地都是,可以在寶寶坐著的椅下鋪幾張報紙,這樣一來等他吃完飯後,只要收拾一下弄髒了的報紙就行了。
4.1歲的寶寶可以吃成人吃的飯菜了。媽媽做飯時,在準備放鹽和其他調料之前,應該把寶寶的那份飯菜留出來。
5.千萬不要給寶寶吃可能會嗆著他的東西,最好也別讓他接觸到這些東西,如:圓形、光滑的食物或硬的食物,如爆米花、花生粒、糖塊、葡萄或葡萄乾等。
6.給寶寶選擇一個自己就餐的座位,最好讓他坐在安靜不受干擾的固定地方,不玩、不看電視以免吃飯時分散注意力。
7.餐桌上,成人談話的內容最好與寶寶吃飯有關,以吸引他的興趣。
8.吃飯時最忌責罵寶寶,嘮叨不停,經他進行一天行為的“總結”,說他這不好那不好,這樣做會引起寶寶反感而不肯吃飯。
9.允許寶寶吃完飯後先離開飯桌,但不能拿著食物離開,邊玩邊吃,這樣他才會明白,吃和玩是兩回事,要分開來做,否則不安全,也不快樂。
10.寶寶比大人容易餓,但因為能力有限吃得比較慢,所以可以讓他先上飯桌吃。
良好的飲食習慣直接關係到寶寶的身體健康,所以不僅要保持寶寶進餐環境的清潔、整齊、安靜、愉快,還有必須從剛學習吃飯那天起就培養寶寶良好的進食習慣。
1.注意培養寶寶對食物的興趣和好感,儘量能引起他旺盛的食慾。
2.大人不要在孩子面前議論某種食物不好吃,某種食物好吃,以免造成寶寶對食物的偏見,這可是挑食的前提,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會認為爸爸媽媽認為不好吃的東西一定不好吃。
3.培養良好的進餐習慣。如飯前、便後要洗手;吃飯時安靜不說話,不大笑,以免食物嗆入氣管內等。
4.要適時地、循序漸進地訓練寶寶自己握奶瓶喝水、喝奶,自己用勺、筷、碗進餐,熟悉每件餐具的用途,儘早養成獨立進餐的習慣。
5.寶寶進餐時間不宜過長,即使是吃零食,也不能養成邊吃邊玩,邊吃邊看電視的習慣。
6.飯前不吃零食,尤其不要吃糖果、巧克力等甜食,以免影響食慾。
“手抓飯”有好處
1歲寶寶吃飯......
如何教育孩子吃飯
教寶寶吃飯祕招
一些年輕的爸爸媽媽提起寶貝的吃飯問題就頭疼:該講的道理講了、該說的話說了、軟硬兼施,可就是不奏效。其實,對於兩三歲的孩子,與其以強硬的態度,讓他(她)被動地接受父母的觀點,不如採取機智的策略,把吃飯的過程變成快樂的過程,讓寶寶自覺自願地把小肚子填飽。
第一計:放手讓寶寶自己吃
1歲左右的寶寶,動手的願望很強,勇氣也是大大的。看著爸爸媽媽一筷子一筷子地往嘴裡送,自己也不甘示弱,不滿足“飯來張口”。性急的寶寶還會小手不停地動,急著搶家人手裡的筷子和勺,在餐桌上一試身手。阻止寶寶還是鼓勵寶寶,是決定寶寶未來吃飯好與不好的關鍵。因為,這正是寶寶學習吃飯的最佳時機。父母不妨索性給她一把勺,一雙筷子,任他在碗裡、盤子裡戳,一口口地往嘴裡送。結果當然是掉到桌上、身上、地上的比吃到嘴裡的多得多,然而不能否認的是,最初寶寶畢竟有一、兩口送到了自己嘴裡,很興奮,如果父母及時地誇獎幾句,寶寶自己吃飯的興趣會更濃。漸漸地,成功率能更高。有過如此訓練的寶寶,一般1歲半以後,就能獨立吃飯了。而且,這也是讓寶寶體驗成功、培養其獨立性的開始。
寶寶碗裡、盤子裡的飯菜不要過滿;溫度適中,防止寶寶燙傷,或太涼吃下去胃不舒服。一次給寶寶一種菜,最好不要把幾種菜混到一起,使寶寶吃不出味道,倒了胃口。
吃飯前,在寶寶座位周圍的地上鋪好報紙、給寶寶穿上罩衣、戴上圍嘴,武裝到位。等寶寶完全吃飽了,再清理“戰場”,幫寶寶做個人衛生。還有,整個過程不能嫌麻煩——現在的麻煩是為了以後的不麻煩。
第二計:專座與專用餐具
寶寶雖小,專人專座是必須的,這是養成寶寶良好的進餐習慣的基礎。父母可為1歲左右的寶寶準備一套嬰幼兒餐桌、餐椅,如此即便是愛活動的寶寶也不容易摔著。
沒有條件的,可在成人餐桌旁給寶寶一個固定的位置,椅子一定要穩當,上面墊上軟墊子,讓寶寶坐著舒服;2歲以上的寶寶,可在椅子上再放一隻小凳子,便於寶寶夠得著桌上的飯菜。寶寶的餐具除了不怕摔、小巧、安全、好用外,還要注意視覺效果,色彩鮮豔、圖案吸引寶寶、造型別致,能激發寶寶的食慾。
從寶寶會走路後,就對他(她)明確一點:吃飯必須在指定的位置進行,如果四處亂跑,就沒有飯吃;飯後也不能吃其他的東西,兩餐之間的點心仍舊維持原有的量。父母要有令必行、持之以恆,這也是對父母毅力的考驗。
第三計:利用寶寶的逆反心理
兩三歲的孩子特喜歡與父母對著幹。
因此,在飯菜開始擺上桌時,父母和家人制造氣氛,故意冷淡寶寶:“今天的菜真豐盛,味道好極了,快洗手”。等寶寶也來洗手,對他(她)說:“你先去玩吧,我們吃完了你再來吃。”或“這個魚真香啊,你少吃點吧。”他一邊喊著我要吃,一邊把自己的碗裝得滿滿的。此時,父母可適當地控制寶寶:各種菜都吃一點。你會發現,這種做法,比單純的催促、勸說、追趕更有效果。
父母表面上要不露聲色,一副對寶寶無所謂的樣子,即便是他(她)跑來跑去,也絕不端著飯跟在後面,並設法讓寶寶感到自己被忽視了,非要到餐桌上大吃一頓,為自己爭口氣。
第四計:給寶寶適度的選擇
和成人一樣,寶寶也表現出飲食上的個性,不愛吃某種食物,由此借題發揮,抻長吃飯的時間。
媽媽可給寶寶一定的自主權,共同商量每天的食譜,讓孩子在允許的範圍內做出選擇。比如,今天咱們吃菠菜、冬瓜,還是吃芹菜或豆芽?是吃豬肉、魚,還是吃牛肉或雞肉。由寶寶決定在所喜歡的食物中攝取不喜歡食物的同樣營養,只要寶寶能安安穩穩地坐在餐桌旁吃,得到均衡的營養,就達到了目的。
給寶寶的選擇範圍不要太寬,一般兩、三種之中選一個......
如何才能讓孩子自己吃飯?
經常聽到一些父母的抱怨:我家孩子吃飯真費勁,每天追著喂,不喂的話他就不吃,真讓人頭疼。 我家兩歲的小侄兒也是如此。每次餵飯,嫂子追在他的後面,苦口婆心喂他。一個是小心翼翼地央求,而另一個則堅決不吃。嫂子每喂進一口,就彷彿是天大的勝利。一餐飯,有時候可以喂上一兩個小時。這樣的場景,我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喂到最後,大人往往是筋疲力盡,小人兒也對這種填鴨式的吃飯方法非常反感,甚至導致厭食。 英國媽咪育兒法 2000年,我懷孕8個月的時候回英國待產,在先生的姐姐佳里安家小住。她的女兒凱麥倫還不到兩歲,我們吃飯的時候,她也自己坐在高椅子上,煞有介事地捧了一個碗,拿了一把叉。我當時還以為那只是娛樂她的一套把戲呢,誰知她可是真和我們一塊吃飯。碗是一個大塑料碗,想必是為了儘量減少飯食掉在地上的可能性;叉是一把頂端平滑的塑料叉,可以避免刺傷小嘴;飯是和我們一樣的內容肉醬意粉,只是切成了小節。她的樣子十分笨拙,每送一叉肉醬意粉到嘴邊,你都會忍不住把自己的嘴也張得大大的,擔心她會喂錯了地方,想伸手幫她一把。當然,你很快會發現,所有的擔心都是多餘的,她是那樣的享受自己吃飯的樂趣。她會間或停下來,自己說說話,愜意地喝一小口杯裡的果汁,或者不滿地敲敲碗沿,提醒我們她的存在。那樣一個小小人兒,在沒有任何人幫助的情況下,獨立吃完了一餐飯。高椅子和地上滿是意大利麵條的殘骸,她的小臉也花得一塌糊塗,但是她卻一臉的開心和滿足。 我對佳里安表示了我的驚訝,她卻並不以為然,還告訴我,從凱麥倫七八個月開始,她就有意識地讓她自己餵食小塊的固體食物,比如煮得軟軟的胡蘿蔔、西蘭花,再到麵包片、小餅乾。在這一階段,給孩子食物最主要的目的並不在於讓她吃飽,而是培養孩子對食物的興趣,滿足她的好奇心。慢慢的,可以在她吃得半飽的時候把勺子給她,讓她自己在餵食的過程中體會吃飯的樂趣。如此這般,到凱麥倫1歲多的時候,她就差不多能獨立吃完一餐飯了。 佳里安說,很多父母都愛講,我家孩子就不愛吃飯,其實,孩子愛不愛吃飯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父母的態度。很多父母最大的擔心是孩子吃不飽,所以總是想方設法地儘量喂孩子多吃,哪怕孩子已經表示出反感,家長們也總是鍥而不捨,不達目的誓不罷休,多喂點算點。這其實是一個誤區。因為孩子也許不會說話,但那並不意味著他們不瞭解自己的需要。忽視他們的想法,一味地把成人的意志強加給他們,結果往往會事與願違。當時的感覺真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再回頭看看凱麥倫,不到兩歲的孩子,一切都是那麼獨立。自己笨手笨腳地穿襪穿鞋,自己玩過的玩具收拾還原,晚上自己獨立入睡,從不要大人陪伴。所有這一切都給我一種新鮮的感覺,原來孩子還可以這樣帶。 培養女兒自己吃飯 女兒在英國平安地降生了,她2個月大的時候,我們回到了中國。按照佳里安的經驗,我很注重培養女兒的獨立性,特別是在飲食方面。為了女兒更方便地獨立進食,我給她買了一個帶安全帶的高椅子,從她6個月開始,每到吃零食的時間,我就把她安置在高椅子上,給她一些用手吃的小零食。她並不見得都吃,有時候她會把食物用手揉碎來玩,甚至弄得到處都是,這種時候,我一點都不會跟她急。因為所有的一切在她的小心眼裡都是第一次看到,第一次接觸到,那該是一種多麼新鮮的感覺呀!所以又何必介意她玩一下呢?在玩的過程中,她其實也是在學習,學習分辨不同的顏色,不同的形狀,不同的味道。她在判斷什麼是喜歡的,什麼是不喜歡的。我一般不會強迫她吃不喜歡的食物,哪怕那種食物很有營養。營養可以從別的食物中補充,失去了對食物的興趣卻是怎麼都沒法再彌補的。到她快1歲時,已能獨立進食麵......
怎樣讓3歲的孩子自己吃飯
問題一、邊吃邊玩
原因分析:
孩子邊吃邊玩的不良習慣的養成有很多原因,但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父母沒有科學地餵養孩子,比如孩子早已吃飽了,父母卻要求孩子一定要把定量完成或再添飯;還有的父母過分遷就孩子,孩子想怎麼樣就怎樣;有的父母沒有為孩子建立有節奏的生活習慣,孩子玩得正在興頭上的時候硬拉著孩子去吃飯;更有的家庭沒有對孩子進行良好的餐桌禮儀教育等。
對症下藥:
孩子到三歲左右,就引導他乖乖地坐著吃飯,不可邊吃邊玩。
孩子吃飽了,就不要再硬塞給他吃。
家庭成員都共同遵守餐桌規矩,例如大家關注誰還沒坐到餐桌邊,讓孩子感受到不光是在用餐,還能愉快地享受用餐時光,圍著餐桌邊吃邊交流情感。 進餐時儘可能排除引發孩子玩的因素,並儘可能將看電視與吃飯時間錯開。這也需要父母能以身作則。
挑食
原因分析:
孩子挑食從某種程度上說是孩子“自我意識”發展的一種表現,說明孩子開始學著自己作決定,想按照自己的喜好來選擇食物。如果孩子因身體原因(不適或胃口不好),偶爾對某種食物有過反感或不良的體驗,有可能會造成對某種食物的拒絕。成人如果在孩子飲食上過度遷就也會養成孩子的挑食。孩子的飲食習慣很大程度上是沿襲家庭的飲食習慣,所以當孩子挑食的時候,父母要想想自己是否挑食?
對症下藥:
1.讓孩子有選擇的自由,與大人一樣,選擇食物也有好惡之分。可以允許孩子有一定的選擇權。如何讓孩子選擇呢?在此提供幾個小絕招:
營造溫馨用餐氣氛,共同佈置餐桌,讓孩子選擇安排餐具、座位。進餐時有輕鬆的交流。
對某一食物挑食,母親可以採用一些建議的口吻或說話技巧(例:先吃什麼後吃什麼,吃三口或兩口,可以和某種菜混在一起吃),但是允許選擇決不是迎合孩子的挑食。有些父母常常事先徵求孩子的意見,問他想吃什麼好菜,這無疑是教他學會挑食。允許選擇一般是在孩子自己提出不願吃的時候。
2.如果孩子因身體的原因引起食慾和胃口的變化,千萬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現出過分擔心和著急,細心觀察,調整飲食,過一階段自然會好的。
3.時常啟發孩子對食物的興趣。可以用小故事啟發孩子,例:某某就是吃了什麼,才長得高,成了冠軍;某某動畫明星,很喜歡吃雞蛋才有本事。或者父母用讚賞的表情誘發孩子食慾。
4.細心的母親在食物設計和烹飪技巧上要儘可能有變化。當孩子不喜歡某種食物時要分析烹飪中是否有問題,例如,不要一連幾天重複同一種食物,食物一定要有變化,可以將孩子喜歡的食物和不喜歡的食物搭配起來。
5.因人而異、因勢利導、及時鼓勵。在孩子食慾好的時候糾正挑食。
吃飯少
原因分析:
運動量不足,消耗少,缺乏飢餓感。
零食和飲料吃得過多,對正餐沒有興趣。
確實是胃口小,同時,孩子在生長中也存在著階段性的調整,例如三歲孩子會出現一段時期的食慾較小,屬生理性的調整。
對症下藥:
1.讓孩子決定自己的飯量,不要硬逼著孩子完成母親規定的標準定量。讓孩子獨立用餐,稍大些的孩子允許他用自己的方式選擇就餐時間,或自己規定飯量。
2.可以請孩子的同伴來聚餐。
3.限制零食,一是數量上,二是時間上(進餐前一小時不吃零食)。
4.每天必須給孩子一定的運動量(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消化)。
5.對於突然飯量減少的孩子,母親要細心觀察,是否有胃部不舒服,還是情緒問題。分析原因,有針對地解決。
吃飯慢
對症下藥:
1.孩子生來就是“慢郎中”性格,生性如此,父母不必一再催促。
2.進餐細嚼慢嚥是好事,有助於孩子健康。
3.孩子沒有食慾,吃吃停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