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蟲屬於什麼動物?
珊瑚和珊瑚蟲哪個是動物哪個是植物
珊瑚蟲只有水螅型的個體,呈中空的圓柱形,下端附著在物體的表面上,頂端有口,圍以一全圈或多圈觸手。觸手用以收集食物,可作一定程度的伸展,上有特化的細胞(刺細胞),刺細胞受刺激時翻出刺絲囊,以刺絲麻痺獵物。卵和精子由隔膜上的生殖腺產生,經口排入海水中。受精通常發生於海水中,有時亦發生在胃循環腔內。通常受精僅發生於來自不同個體的卵和精子之間。受精卵發育為覆以纖毛的浮浪幼體,能遊動。數日至數週後固著於固定表面上發育為水螅型體。也可以出芽的方式生殖。芽形成後不與原來的水螅體分離。新芽不斷形成並生長,於是形成群體。新的水螅體生長髮育時下的老水螅體死亡,但其骨骼仍留在群體上。軟珊瑚、角質珊瑚及藍珊瑚為群體生活。群體中的每個水螅體各有8條觸手,胃循環腔內有8個隔膜,其中6個隔膜的纖毛用以將水流引入胃循環腔,另兩個隔膜的纖毛用以將水引出胃循環腔。骨骼為內骨骼。軟珊瑚分佈廣泛,其骨骼由互相分離的含鈣骨針組成。一些種類呈盤狀,另一些有指狀的突出物。角質珊瑚在熱帶淺海中數量豐富,外形呈帶狀或分支狀,長度可達3米,角質珊瑚包括所謂貴珊瑚(紅珊瑚、玫瑰珊瑚),可用作首飾。其中常見的種類有地中海的赤珊瑚。藍珊瑚見於印度洋和太平洋中石珊瑚形成的珊瑚礁上,形成直徑達2米的塊狀。石珊瑚是最為人熟知、分佈最廣泛的種類,單體或群體生活。與黑珊瑚和刺珊瑚一樣,隔膜數為6或6的倍數,觸手簡單而不呈羽狀。石珊瑚、黑珊瑚和刺珊瑚與有親緣關係的海葵的不同之處主要在於有外骨骼。石珊瑚見於所有海洋,從潮帶到6000米深處。群體生活的種類,其水螅體直徑1至3毫米。大多數現存石珊瑚為淺黃色,淺褐色或橄欖色,依生活於珊瑚上的藻類而定。但其骨骼為白色。最大的營單體生活的石珊瑚屬石芝屬,直徑可達25釐米左右。石珊瑚的骨骼呈杯狀,包住水螅體,其成分幾乎純為碳酸鈣。其生長率取決於年齡、食物供應、水溫以及種類的不同。環狀珊瑚島和珊瑚礁由石珊瑚的骨骼形成。其形成的速度平均每年約5毫米到28毫米。常見的石珊瑚類型包括腦珊瑚、蘑菇珊瑚、星珊瑚和鹿角珊瑚等,均以其形態命名。黑珊瑚和刺珊瑚呈鞭狀、羽毛狀、樹木狀或形如瓶刷,分佈於地中海、西印度群島或巴拿馬沿岸海域。 (左上和右下圖為圓管星珊瑚。珊瑚蟲觸手呈鮮黃色透明點斑狀,盛開的珊瑚蟲顏色鮮豔美麗,個體間體壁不相連。也有觸手白色透明,其頂端呈橘紅色球狀,非常特別,惟個體較小直徑約3釐米。)
珊瑚蟲是動物還是植物?
是動物,
人們常認為珊瑚蟲是植物,因為珊瑚蟲的群體像一樹叢,附著在岩石上生長髮育,不會移動。其實珊瑚蟲是動物,它像個海葵,中間有個口,四周是觸手,它也有骨骼。我們人類的骨骼是長在身體裡面的,而珊瑚蟲的骨骼長在外面。實際上,珊瑚蟲是生長在自己造成的石灰質的凹坑中。
珊瑚蟲很小,只有2—5毫米長,身體內是一空腔,有口與外界聯繫,食物從口進入體腔內,消化吸收後,再由口排洩出殘餘物,所以,珊瑚蟲的口行使著嘴巴與肛門的作用。當珊瑚蟲飢餓時,它會把觸手伸得很長,捕捉水中漂浮經過的食物。珊瑚蟲口及觸手分佈許多刺細胞,會噴出毒質的刺絲,將獵物麻醉和毒死,然後送入口內。
珊瑚蟲能無性生殖,即珊瑚蟲身上長出一個芽,芽體發育成新的珊瑚蟲個體。這樣不斷繁殖,在一塊珊瑚蟲群體中,就分不清哪個是父輩,哪個是子孫了。在生長條件適宜時,它的繁殖速度是驚人的,珊瑚蟲石灰質的骨骼逐漸累積,子孫後代在父輩骨骼上生長,最終構成巨大的珊瑚礁盤。這樣,小小的珊瑚蟲建造了太平洋、印度洋及大西洋加勒比海等海區中無數個島嶼,甚至有些國家是建在由這些珊瑚蟲構成的海島上,這就是珊瑚礁。
珊瑚,是什麼動物?
那不是動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