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促進歐洲一體化?
制約歐洲一體化進程的因素都有哪些
1991年通過的《馬斯特裡赫特條約》規定的目標是,要把目前基本上還是一個經濟集團的歐盟建成一個經濟、政治、軍事實力兼容的強大的經濟政治實體。鑑於歐盟各成員國都是獨立的主權國家,實現這一目標要應對來自各方面的挑戰,其難度是可想而知的。
一、區域一體化發展到一定階段,不可避免地會發生國家職能與職權向一體化組織作出某種轉移。一些成員國既要享受一體化的好處,又不肯放棄本國的主權和權利。歐盟內部權力和利益分配的不平衡以及各國政治、經濟、政策目標和措施的差異,已成為體制、政策、結構深化改革的一大挑戰。
二、當前歐盟擴大也是對歐洲一體化的嚴峻挑戰。隨著歐洲一體化給成員國帶來巨大的政治和經濟利益,要求加入歐盟的國家增多,這符合歐洲一體化的趨勢和各國的利益。但是申請加盟的國家的政治和經濟狀況不盡適應歐盟的條件。東擴還是南進,吸納新成員的次序以及因擴大而需要在內部體制、政策方面進行改革調整,往往都成為內部爭吵的問題。
三、一體化的發展會直接影響大西洋聯盟關係。歐洲政治和經濟力量的增強以及政治獨立傾向的發展必將形成抗衡美國的局面。最近歐洲國家在美國的國家導彈防禦系統和執行《京都議定書》方面與美國意見相左,顯示了歐美之間的分歧和矛盾。如何協調歐美關係,將是21世紀歐洲面臨的又一個重大挑戰。
四、構築歐洲新的安全格局仍是歐盟面臨的挑戰。歐洲多年來一直嚮往建立獨立自主的防務,以在維護歐洲穩定與安全中發揮主要作用,但是歐盟目前還不具備足夠的軍事手段和必要的行動能力來維護地區安全。 歐洲一體化是一把雙刃劍。從正面影響看,在經濟上可以實現各種資源的優化配置,促進經濟發展,有助於營造相互信任與合作的環境,促進歐洲和世界和平,推動世界多極化的發展。但是其負面影響也是明顯的。首先,歐洲一體化程度越高,其保護主義和排他性趨向也可能加強。其二,一體化進程發展必然帶來內部競爭和外部競爭更加激烈,使某些地區一些國家在外力的衝擊下處於不利的或“被邊緣化”的地位。其三,一些大國可以依靠一體化組織在全球爭奪勢力範圍和經濟主導權,成為全球的不穩定因素。
但是,從總體上來說,歐洲一體化促進聯合,有助於建立歐洲相對平衡的格局,有利於制約一些不穩定因素和打破美國“稱霸”、“獨霸”的局面,推動世界向多極化方向發展,但是歐洲一體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長期、曲折、充滿矛盾與協調、競爭與合作的進程。
歐盟一體化存在哪些問題?
歐盟經濟一體化遭遇重大挫折
3月25日,歐盟27國首腦在布魯塞爾舉行了峰會。在有關援助希臘的問題上,儘管德國和法國之間仍然有分歧,但最終還是妥協通過了一個援助希臘的框架式的計劃協議。該框架計劃決定歐盟出手援助希臘,並延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其中扮演重要作用。
這個框架計劃有兩個方面的意義。一是對於希臘有正面作用。希臘終於等來了紙面上的援助承諾,而且可以用“以鼓勵希臘能儘快重返市場的優惠利率”來融資。希臘危機至少在幾個月到一年內得到暫時緩和。二是對於歐元區卻有負面影響。因為這個援助框架,延請了歐元區和歐盟以外的力量參與,表明歐盟和歐元區都不可完全依靠,因此損耗了歐元區的向心力。所以在歐盟峰會最終協議達成前,法國一直排斥國際貨幣基金的參與,就是擔心這樣做會損害歐元區和歐盟的信譽。只是在德國的堅持下,才同意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援助中起重要作用。
這個框架的兩個層面的意義實際上是相反的,而且其對於歐盟和歐元區長期的意義更多是負面的,所以市場上的反應證明了這一點。歐盟首腦會議協議的消息公佈後,歐元在外匯市場上立即破位下跌,創下10個月來的新低,後來只是在歐洲央行行長特里謝發表言論,否認自己曾經批評IMF參與對希臘的融資是件壞事、且認為歐盟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希臘的援助是一個“可行的解決方案”後,歐元才得以短線反彈。
雖然歐盟首腦會議援助希臘的計劃短期內有助於希臘危機局勢的緩和,一定程度上可能有利於希臘以相對低一些的成本融資,但是卻無助於希臘根本問題的解決。因為希臘在2010年需要融資超過500億歐元來償還債務,其中在4月和5月就需要融資200億歐元。而歐盟首腦會議上達成的未來向希臘提供的“EU-IMF(歐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版本的援助框架計劃,大約貸款額度為230億歐元,只能解希臘的燃眉之急。而希臘的債務總額約2800億歐元,歐盟各國極不情願、擠牙膏式的援助承諾額度,對於希臘長期債務問題來說,還是杯水車薪。
然而,在對於希臘的援助問題上,歐盟內部的矛盾暴露了出來。這次對於希臘的援助,德國主張主要交給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去做,而英國等非歐元區國家也主張希臘應該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求助。但是,法國則從維護歐元區的面子和聲譽的角度出發,主張由歐盟包辦援助希臘的事務。最後通過的協議,則是一個互相讓步的產物。假如未來希臘的債務危機再次激化,或者是歐元區內部包括PIIGS中的其他四國也像希臘那樣陷入債務危機的話,可能歐盟很難再通過援助的協議了,其實財力上也承受不起。
以上分析的這些問題,實際上對於歐盟未來的前途具有很大的負面作用,對於歐盟的經濟一體化有很大的阻礙。幾十年來,歐洲以德國、法國為首的國家一直在致力於政治和經濟一體化進程。雖然歐洲一體化進程中間也經過一些挫折,但是參加歐盟和歐元區的國家在逐漸增多。歐洲各國,特別是邊緣國家渴望加入歐盟和歐元區的重要原因,除了政治上的安全考慮外,在經濟上享受“大樹底下好乘涼”也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但是,希臘和南歐四國,以及那些有潛在債務危機國家,在這次危機前後遭遇的教訓表明,加入歐元區絕對不是萬事大吉的。加入歐元區,享受強大的貨幣帶來的好處,但是要付出完全喪失貨幣政策決定權的代價,甚至要付出赤字和債臺高築,以致發生重大危機的代價。如果說一個國家寧肯付出失去貨幣獨立性的代價,也要享受強大貨幣帶來的融資成本低廉的好處的話,那麼在其發生危機後,低廉的融資成本的優勢也會最終失去,所以加入歐元區實際上是失大於得的。希臘等已經上了歐元區之“船”的國家雖然可能擔心下“船”會遭到很大損失的話,那麼尚未上“船”的國家可......
歐洲一體化的動因是什麼?
1、二戰後 歐洲經濟衰落,各國國內市場狹小無法滿足經濟恢復需要,所以走向聯合,有利於恢復經濟。(內部)
外部
2、蘇聯在歐洲東部崛起歐洲認為這是威脅,自身不足以對抗蘇聯。所以走向聯合,維護自身安全。
3、二戰後,社會格局發生變化,兩大超級大國。歐洲地位下降。在國際舞臺上聲音小,為維持地位,走向聯合
4、新的國際關係形
歐洲一體化影響
影響
經濟上:強化了歐洲各國之間的經濟關係,增強了歐盟對外的經濟競爭力,提高國際經濟合作水平,使國際經濟競爭變得更加激烈。
政治上:增強了歐盟各國在世界中的影響了,強化了世界多樣化趨勢的形成與發展,有利於抑制美國搞單極世界圖謀。
文化上:經濟政治決定文化,文化是經濟政治的反映。經濟聯繫的密切使得歐盟各國文化上相互交融,有利於世界文化的傳播與發展。
安全上:強化了歐洲各國經濟聯繫,使歐洲各國經濟相互融合和滲透,總體看有利於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但可能同時也可能增加了各國經濟的風險。
望採納,謝謝O(∩_∩)O
簡要敘述歐洲一體化進程
進程1951年4月18日,法國、聯邦德國、意大利、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6國在法國首都巴黎簽署關於建立歐洲煤鋼共同體條約(又稱《巴黎條約》),1952年7月25日,歐洲煤鋼共同體正式成立。
1957年3月25日,法國、聯邦德國、意大利、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6國在意大利首都羅馬簽署旨在建立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的條約(又稱《羅馬條約》)。1958年1月1日,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正式組建。
1965年4月8日,法國、聯邦德國、意大利、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6國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又簽署《布魯塞爾條約》,決定將歐洲煤鋼共同體、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合併,統稱“歐洲共同體”。
1967年7月1日,《布魯塞爾條約》生效,歐共體正式誕生。
1991年12月,歐洲共同體馬斯特裡赫特首腦會議通過《歐洲聯盟條約》 ,通稱《馬斯特裡赫特條約》(簡稱《馬約》)。 1993年11月1日,《馬約》正式生效,歐盟正式誕生
意義,對歐洲,促進了歐洲的一體化的進程,提高了歐洲的國際地位,促進了歐洲各國經濟貿易的發展。
2,對世界,(1)衝擊了美國超級大國的地位,促進世界向多極化發展。(2)對區域集團的發展提供了借鑑的榜樣。
3,對中國,:①與歐盟的合作有利於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提升我國對外開放的水平,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②中國的和平崛起與歐盟的日益發展是雙方關係不斷髮展的基礎。
歐洲一體化是指什麼
歐洲一體化起始於國家間的功能性合作,即歐洲煤鋼共同體,此後又經歷了歐洲經濟共同體、歐洲共同體到歐洲聯盟。期間,歐洲共同體/歐洲聯盟不僅在經濟上先後實現了關稅聯盟、共同農業政策、歐洲貨幣體系、歐洲經濟與貨幣聯盟(單一貨幣歐元),而且在政治制度和機構建設以及法律體系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例如在制度安排上法的歐洲理事會、歐洲聯盟理事會、歐洲聯盟委員會、歐洲議會和歐洲法院;在法律體系上的歐洲共同體和歐洲聯盟的各種條約和歐洲層面的司法體系。這就給人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即歐洲一體化的內涵到底是什麼?歐洲一體化是經濟一體化、政治一體化還是法律一體化,抑或是三者交織在一起的一種綜合互動過程。
按照我們的理解,一體化是指多個原來相互獨立的主權實體通過某種方式逐步結合成為一個單一實體的過程。一體化過程既涉及國家間經濟上的,也涉及政治、法律和文化上,或整個社會的融合,是政治、經濟、法律、社會、文化的一種全面互動過程。由於它涉及的是主權實體間的相互融合,並將最終成為一個在世界上具有主權資格的單一實體,因而它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國家間合作,涉及的也不僅僅是一般的國家間政治或經濟關係。作為一種主權融合的過程,它將主要是一種政治的和法律的過程。一體化的基本特徵在於自願性、平等性和主權讓渡性,其核。已是國家主權的自願讓渡。國家主權的讓渡是一個長期的、漸進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制度化和法律化就成為實現一體化的基本前提和保障。所以,歐洲一體化的發展並不是一種簡單的經濟一體化或政治一體化,而是政治經濟一體化交織並進、相互作用的過程,經濟一體化中包含政治一體化,政治一體化推動著經濟一體化。而法律化則在其中發揮著主導作用。
什麼是歐盟一體化
1。二戰後,歐洲經濟遭到了嚴重破壞,為謀求儘快發展, 歐洲各國開始逐步走向一體化,共同發展。2、美國為了對抗蘇聯, 控制歐洲市場和經濟,給予歐洲大量物資援助,歐洲經濟迅速發展, 一體化加強。3、為對抗美國,歐洲各國自然而然走到一起, 成立歐盟,共同發展。4、1951年,比利時、荷蘭、盧森堡、 西德、法國和義大利共同組成歐洲煤鋼共同體 (European Coal and Steel Community),該組織可視為是歐盟的前身。 5、1958年,6個煤鋼共同體成員國組成歐洲經濟共同體, 即後來的歐洲共同體和歐洲聯盟。7、直到今天, 歐盟一體化程度還在日益加強,實力還在日益膨脹, 與中國關係也越來越密切
滿意請採納
總結歐洲經濟一體化的經驗和啟示
第二次世界世界大戰後,為了尋求歐洲的繁榮發展並避免重蹈戰爭覆轍,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在歐洲大陸上生根發芽。在讓·莫內和法國外長舒曼以及德國總理阿登納的努力倡導下建立了歐洲煤鋼共同體,之後又發展為歐共體並在1992年建立了歐洲聯盟。經過50多年的發展歷程,在一體化的機制和框架下歐洲實現了可觀的經濟和政治效益,並且通過近期的“東擴”將合作的理念推廣到歐洲的邊緣地區,實現了統一大歐洲的夢想。在東亞經濟一體化問題的探討變得日益熱烈的今天,回顧歐洲一體化所走過的道路會給予我們什麼樣的啟示呢?對於歐洲經驗的思考和借鑑無疑會有助於我們認識東亞經濟一體化的現狀和未來。
一、歐洲一體化歷程的經驗總結
對於歐洲一體化歷程的經驗總結絕非易事,也不是簡單的幾點就可以明瞭的。同時歐洲一體化仍然處在發展的過程當中,任何階段性的總結都不可避免地帶有很大的侷限性。但是相對於醞釀中的東亞經濟一體化而言,歐洲一體化所走過的道路要漫長得多,所以前車之鑑不妨多多益善。相對於其他區域一體化組織,歐盟的一體化程度最高,它所具有的超國家特徵也是無可比擬的,綜觀歐洲一體化歷程,我們嘗試著作出如下的幾點總結。
1.合作理念的確立
任何一種政治取向的形成都包含深刻的國際背景、歷史傳統和文化原因,但歸根結底是一種理念的選擇。從1952年歐洲煤鋼共同體建立之初,相互合作的理念就成為歐洲走向聯合的基石。讓·莫內在回憶錄中寫到:西歐各國應該把各自的努力化為全歐洲的共同努力,只有成立西歐聯邦,才可能把共同努力變為現實。1951年4月18日由法、德、意、荷、比、盧六國在巴黎共同簽署了《建立歐洲煤鋼共同體條約》,正式建立了以共同市場、共同目標和共同機構為基礎的歐洲煤鋼共同體。歐洲在運用經濟手段解決政治問題的道路上邁出了關鍵性的第一步。煤鋼共同體的建立不僅將重要的戰略資源統籌到一個共同的具有超國家性的高級機構下管理,而且將相互合作的理念植根於歐洲大陸,從而成為推動歐洲一體化進程的核心動力。
歐盟成員國認定置身其中,而不是置之度外的原則,使得加入歐盟的成員國都願意並且能夠承擔歐盟所制定的共同責任。這種合作和參與的態度是一體化順利發展的觀念基礎。
2.軸心的確立——核心國家的緊密協調與合作
在歐洲一體化的內聚力中,必須充分估計法德合作的力量和價值。事實已經表明法德和解是歐洲聯合和歐洲共同體形成的先決條件,法德合作或法德聯盟已成了歐洲一體化進程的基礎和動力。關於這一點幾乎自戴高樂和阿登那以來的兩國曆屆首腦都是一致認識的。早在1958年9月14日,戴高樂和阿登那舉行兩國首腦第一次會談公報就宣佈:“法蘭西共和國和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緊密合作,是歐洲一切建設事業的基礎。”1963年1月22日兩國簽訂了《Elysée Treaty》(友好合作條約),確立了法德聯盟的思想,把聯盟關係用條約形式固定下來,使法德聯盟成為歐洲共同體的核心。從那時起到2003年的40年間,法德核心引領了歐洲一體化進程,尤其是創造了單一貨幣——歐元。從長遠的角度看,在歷史和邏輯會帶給它們最終勝利的信條下法德合作總會找到緩和彼此矛盾的辦法。
法德合作既有經濟上相互依賴的基礎,也有政治上彼此借重的需要。在一體化的整個進程中,法德雙方的摩擦儘管不斷,但法德軸心始終是影響歐洲一體化發展和革新的核心力量。如果法德兩國在戰後不能捐棄前嫌一致向前看,也就不會有歐盟的今天。正如伍貽康教授在《法德軸心與歐洲一體化》一文中所寫:“回顧法德關係,證實了一個淺顯的真理:鬥則兩傷,和則兩利,歷史的經驗教訓值得好好總結。......
什麼是歐洲一體化
baike.baidu.com/view/197800.htm
自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