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中醫需要看什麼書?

General 更新 2024-12-25

學中醫要看哪些書籍?

學中醫要看的書籍很多。《瀕湖脈學》《藥性賦》《藥性歌括四百味》《湯頭歌訣》《傷寒論》《神農本草經》《溫病條辨》這些基本的書最好能熟讀成誦。基礎課程方劑學、中藥學、診斷學、鍼灸學等;還有就是臨床書籍,中醫內、外、婦、兒、耳鼻喉等。自學初學,建議先看一下秦伯未的《中醫入門》,還有一本是山東中醫學報編的《名老中醫之路》借鑑一下前人的學醫之路,相信會對你很有幫助。

學習中醫 應該熟讀哪些書籍?

一般來說,中醫有2種入門方式,一種是從今讀到古,即從簡到難,循序漸進,比如現在的(思考中醫),或(醫學衷中參西錄),還有像(醫方集解)等等。第二種是從古學到今,即從(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等。

中醫歷來視湯頭、脈訣、藥性賦為啟蒙“三件寶”。“湯頭”即“方歌”。中醫入門書素以清代汪昂的《湯頭歌訣》為藍本,並以《醫方集解》輔行。要求“湯頭”必須熟背至信手拈來的地步,臨床方可應用自如。“脈訣”是指脈學方面的歌訣。現以李時珍《瀕湖脈學》流行最廣,然李中梓《診家正眼》似乎更切實用,故云脈必“二李”。當然有精力多讀幾部更好。諸如:《四診抉微》、《脈訣匯辨》、《脈理求真》等。《藥性賦》是民間流傳多年且影響極大的入門讀物,淺顯易懂,朗朗上口,確實對初學用藥可具初步輪廓。

《內經》、《難經》是中醫基礎的奠基。陰陽五行、髒象經絡、診法治則、五運六氣均需從《內經》、《難經》二經中探求。然《內經》中《靈樞》、《素問》各八十一篇,《難經》八十一難,共二百四十餘篇,要想快速通讀,談何容易?故初學者可選用明代李中梓的《內經知要》或近賢秦伯未的《內經知要淺解》為讀本,部分章句必須熟背。讀《黃帝內經》的同時,可以參考清代黃元御的《四聖心源》。這是一本需要反覆讀,反覆琢磨,一直到背誦的書。我認為黃元御是後世真正理解了《黃帝內經》的極少數醫家之一,其妙悟岐黃,臨證如神。黃元御勤於筆耕,為我們留下了大量的醫學著作,實在是後世蒼生之福。同時還可參考張景嶽的《類經》、李中梓的《內經知要》以及汪機的《讀素問鈔》。

《傷寒論》是六經辨證的典範;《金匱要略》辨臟腑經絡,是辨治雜病的基礎。《溫病條辨》系統論述三焦辨證,與《傷寒論》相對而言,使“萬病診法實不出此一縱一橫之外”。(《溫病條辨?凡例》)。《溫熱經緯》以《內經》、仲景為經,以葉、薛、陳、餘諸家為緯。其中“葉香巖外感溫熱篇”主要論述衛氣營血辨證系統,也應熟背。《神農本草經》是方藥學之祖,自然也是必讀之書。清代陳修園《神農本草經讀》可視為初學者較好的讀本。《醫學心悟》一般視為入門的啟蒙書,它是系統論述“八綱八法”之作,且書中載有很多療效高、實用性廣的方劑,如啟膈散、開噤散、半夏白朮天麻湯之類,皆臨床習用之方。這些醫籍的精讀,可使中醫理論的框架構架起來。故第三步功夫為“構架功”。

中藥是臨床醫生的手中利劍,必要精通。所以學了理論後,緊接著要學《神農本草經》。可以參考黃傑熙評釋的《本草三家合注》,唐容川的《本草問答》以及周巖的《本草思辯錄》,另外中醫大學教育的本科教材《中藥學》亦可一參,但當以《神農本草經》的觀點為本,勿受後世過多影響。

如果堅持不懈,就可在三年至五年的時間裡完成上面的任務,如此就奠定了一個深厚寬廣的中醫基礎,以後再起萬丈高樓不過是時日問題了。

無任何基礎學習中醫養生,應該看什麼書?

初步可以看中醫概念的書:如《每天五分鐘學中醫》

然後看理論系統的書:如《中醫基礎理論》,醫學教材,淘寶有

然後看古代中醫書:如《黃帝內經》,電子書進入《古詩文網》有。

多看幾本也沒有壞處,其他你可以網上搜搜。

自學中醫應該看什麼書呢?

入門書籍就是統編教材 現在用的多是第六和第七版本 分別是人民衛生出版社和中國中醫藥出版社的規劃教材

其中 中醫綜合包括了 中醫基礎理論 中醫診斷學 中藥學 方劑學 中醫內科學

中醫學起來應該比較容易 前提是你要花時間去背記 同時還要不排斥它的一套方法和指導思想 如果想著用西醫的綱領去學習和理解中醫 那就會很鬱悶

不看教材 選擇看原著的話 其實更好 但是如果你要準備考研的話 恐怕會覺得這樣耽誤時間

原著 4大經典 素問 靈樞經 傷寒論 金匱要略 難經 神農本草經

其他時代的著作 可以選擇性的看下4大家 張從正 劉完素 李東亙 朱震亨(丹溪)

和明朝 張介賓(景嶽) 以及後來的 溫病骸派代表人物的代表著作

自學中醫要看什麼書籍入門?

應該從四小經典入手,還有《藥性歌括四百味》,能背熟湯頭、藥性、脈學,就能打下良好的學醫基礎。

自學中醫學需要循序漸進的看哪些書?

可以從《醫學三字經》、《湯頭歌訣》等啟蒙書入手,先易後難,循序漸進;也可以從《傷寒論》入手,先難後易,高屋建瓴。循序漸進,是培養一般人才的方法,至於唬黃帝內經》,可以先讀《內經知要》,掌握其精髓,因為全書涉及的知識過於龐雜,又不能直接用於臨床看病,不可讀得太早,以免陷了進去,分散精力,迷失方向。我就是先學的湯頭歌訣

瞭解中醫,學習中草藥應該看什麼書

我是一搞中醫的,現在在一家醫院工作。

初中階段立志學醫,高考沒考上華西,只好發放到第一軍醫大,且沒機會上臨床,調劑到中醫,誤打誤撞,跑到幾千裡外的一個西醫院校去學中醫!從此被烙上了中醫印。。。

我可能年齡跟你差不多,今年剛畢業。。但是我覺得你想運用中藥為你茶業服務,那你得多看幾本書。中醫基礎理論,中藥,方劑,你一樣都不能少。系統的學習中醫基礎理論之後,你才能看的懂中藥,當你掌握了一些中藥的性味歸經之後,你還得看方劑,學會中藥組方的原則,因為單味的中藥功效有限,要發揮強大的作用,不組方是絕對不行的。把這些都看了,或許你的理論會上一個臺階。

至於中醫經典,內經傷寒以及很多本草什麼的,我覺得你現在暫時沒有必要看,先通過學習現代人的東西,把基礎打下去,等有一定的基礎了,再肯古文不遲,如果你現在就開始看,會很侷限,一是看不懂,或者理解錯。二是思維侷限化,每一本古籍所反映的思想,都是作者一個人的思想。人無完人,不可能面面俱到的。人都有先入為主的習慣。所以還是建議開始起步的時候看通俗點的,大眾點的。就拿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中醫學基礎理論》、《中藥學》、《方劑學》入手吧。

學中醫看什麼書

這個帖子我曾經在天醫論壇去發表過,現在我進行了增補。因為我發現現在普遍存在想學中醫的朋友無門而入的感覺,也常碰到要找我辯論中醫是偽科學的朋友,我常向他們推薦下面的書籍,告訴他們看完再來批判,不然根本沒資格批判,哈哈,也是人間一大快哉。

首先,如果一點基礎也沒有,那麻煩請看《思考中醫》,這是李陽波先生和劉力紅先生兩代人的經驗總結。可以說寫的是中國的中醫古文化,雖然有些偏激和義憤填膺,但書的質量絕對一流。其次呢,請你看《扶陽講記》,這是四川的盧火神寫的,他用現代的語言講解了先天大道在醫學上的應用,大有深度。高手要看此書,初學者更是一個很好的開頭,更要看此書,不要一上來就走錯了路。後天法門有很多,而大道則只有一個,把握先天大道,再來先後天貫穿,那就容易多了。

看完上面兩本書,那麼就可以看下面這幾本分量更深入核心的書了:

1.劉止唐先生著:《醫理大概約說》,這是道家的命門之所在,完全是神化一氣而為之,可謂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發人之未發。

2.鄭欽安三書:《醫理真傳》、《醫法圓通》、《傷寒恆論》。這是示人大道的經典。也是對劉止唐先生醫理進一步的闡發。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3.黃元御著《黃元御全集》中醫的根本在哪裡,後天如何化生的,著落處在哪裡?看完全集,自然明白此中道理,也許你就是中醫未來的荷擔如來。

4.彭子益著《圓運動的古中醫學》上下冊。這是示人大法的經典。

也是黃元御先生書籍的簡化版本,並且加上了王孟英先生的溫病大法的經驗。

5.張錫純著《醫學衷中參西錄》。這是前賢的經驗結晶,有獨到的臨床價值。特別是對腎陰穩固元陽的固脫作用寫的非常的到位,發人之未發,為後世開無數方便法門。

6.李可著《李可老中醫急危重症疑難病經驗專輯》。這是繼承上面書的精華而臨床創新的大書!後未見來者!我在看第5遍了,還是覺的意猶未盡。

7.徐靈胎著:《徐靈胎全集》 中醫的全面神通可以到何地步,後天世界的卓識可以到底如何,我在看第4遍,只能說精彩,並且只有你真懂了先天大道,才能真懂徐靈胎先生的後天各法,否則免談,一定入雲霧中。

8.王孟英著:《王孟英全集》 溫病學派的大精華到底在哪裡,溫病學大家懂火神心法嗎,請看此書,為那些濫用寒涼砍伐人陽氣的現代溫病家門敲警鐘,也為那些偏激的火神派的一些過頭的人提個醒:這才是真正溫病大家的大法!

書如果看到這裡,我相信朋友你至少不會走錯路了,中醫的大道能否被你入,就看你的悟性,靈性,天賦,喜好以及勤奮程度了。

再會,朋友,熬夜寫出上述文字我心甘情願,願有更多的人能入中醫之大門,修煉永無止境...

附記:歡迎熱愛中醫喜歡中醫並且願意無償幫助別人解決問題的朋友加入我們的團隊,我們團隊叫:古中醫扶陽正脈 。團隊宣言:溫通元陽,溫固元陽,溫補元陽。用純中醫的先後天大法無償幫助需要幫助的人,為往聖繼絕學,為眾生續健康,內修內化,外用外達,通達先天一元大道,為後世開無數方便法門,行大乘菩薩道,永無止境......

古中醫扶陽正脈團長:louwaishui

想自學中醫的把脈,應該看哪些書或者資料

我有書你要那方面?好學的三四年,我自學三年莫脈的一點體會而且四百味,二十八樣脈背熟了

相關問題答案
學中醫需要看什麼書?
學導遊需要看什麼書?
學中醫入門看什麼書?
國考需要看什麼書?
考教師需要看什麼書?
考翻譯證需要看什麼書?
考電工證需要看什麼書?
考信用社需要看什麼書?
考會計證需要看什麼書?
考園長證需要看什麼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