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在文言文裡面的意思?
古文中“宗”是何意
宗,尊祖廟也。——《說文》
汝作秩宗。——《虞書》。傳:“主郊廟之官。”
凡師甸用牲於社宗。——《周禮·肆師》
承我宗事。——《儀禮·士昏禮》
既燕於宗。——《詩·大雅·鳧鷖》
寡君聞君有不令之臣為君憂,無寧以為宗羞?——《左傳·昭公二十二年》
故築為宮室,設為宗祧。——《孔子家語》
李營丘為士大夫之宗,米南宮乃精鑑之祖,(袁可立子袁環中)故使荊、關,董、巨真名跡歸其家。——明 王時敏《煙客題跋·題自畫關使君袁環中》
(3) 又如:宗守(宗廟所在);宗邑(宗廟所在的城邑);宗稷(宗廟社稷);宗儀(有關宗廟的典章禮儀);宗彝(宗廟祭祀所用的酒器);宗器(宗廟祭器)
(4) 祖先(常指祖父輩以上的) [ancestor]
田字格中的“宗”字
若不獲命,而使嗣宗職。——《左傳·成公三年》。注:“嗣其祖宗之職位。”
故先祖基之,子孫成之。——《鹽鐵論·結和》
(5) 又如:列祖列宗;宗公(先公);宗祀(對祖宗的祭祀);宗緒(祖先的緒業);宗職(祖宗世襲的職位);宗靈(祖宗靈位)
(6) 宗族;同族 [clan]
其宗滅於絳。——《國語·晉語》
衰宗多弟侄,若個賞池臺?——王績《在京思故園見鄉人問》
(7) 又如:宗英(宗族中傑出的人才);宗緣(宗族因緣);宗黨(宗族黨羽);宗女(同宗的女兒);宗支(同宗族的、支派);宗氏(同族,宗族);宗表(同族遠房兄弟互稱宗表)
(8) 宗派;派別 [faction;sect]
一鉢事南宗,僧儀稱病客。——許渾《冬日宣城開元寺贈元孚上人詩》
(9) 又如:宗門(佛教名宗的通稱);禪宗;正宗;宗風(指佛教各宗系特有的風格、傳統,多用於禪宗)
(10) 宗子,即嫡長子 [eldest son of the legal wife]
以妾代妻,以孽代宗。——《詩·小雅》
(11) 又如:宗潢(皇族的子孫);宗主(宗子。一姓的繼承人)
(12) 即品系 [strain]。一個種中具有明顯不同的形態和生理特性的變種,如異宗配合的黴菌有兩個宗:(十)宗和(一)宗,前者以其較強壯的生長勢而區別於相應的後者
(13) 被傳達、表示或暗示的意思;主旨 [purport]
以天為法,以德為行,以道為宗。——《呂氏春秋》
(14) 生物的種內分類單位 [race]。如:地理宗;生態宗
(15) 尊祭之神 [honoured gods]
自從獻寶朝河宗,無復射蛟江水中。——杜甫《韋諷錄事宅觀曹將軍畫馬圖》
(16) 帝王的廟號。從漢代起,始帝稱為太祖、高祖或世祖,以後的嗣君稱為太宗、世宗等 [title conferred on an emperor after his death]
玄宗回馬 楊妃死,雲雨難忘日月新。—— 鄭畋《馬嵬坡》
蓋聞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史記·孝文帝本紀》
天下有王,分地建國設祖宗。——《孔子家語·廟制解》
(17) 諸侯夏天朝見天子之禮 [appearance of feudal princes at court in summer]
春見曰朝,夏見曰宗。——《周禮》
(18) 姓。如:宗澤
〈動〉
基本意思在於 淵源、歸宿、依止。
(1) 尊崇 [honour]
食之飲之,君之宗之。——《詩·大雅·公劉》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 杜甫《詠懷古蹟》[1]
(2) 尊敬 [respect]
宗爾父母之言。——《儀禮·士昏禮》
(3) 又如:宗附(宗仰依附);宗臣(國人敬重之臣);宗奉(宗仰敬奉);宗長(尊崇長者);宗敬(尊敬)
(4) 取法 [follow]
室家遂宗。——《楚辭......
“蓋”字在文言文裡是什麼意思
蓋gài ① <名> 用草編的覆蓋物。 【引】器物的蓋子。《項脊軒志》:“庭有枇把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又】特指車蓋,遮陽避雨的用具。《信陵君竊符救趙》:“平原君使者冠蓋相屬於魏。”《兩小兒辯日》:“日初出大如車蓋。” ② <動> 遮蓋;掩蓋。《孔雀東南飛》:“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敕勒川》:“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③ <動> 勝過;超過。《垓下之戰》:“力拔山兮氣蓋世。”《赤壁之戰》:“況劉豫州王室之胄,英才蓋世,眾士仰慕。” ④ <副> 表下而說的話帶推測性,用在句首,相當於“推想”、“大概”。《遊褒禪山記》:“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 ⑤ <副> 大概;大約。用在句中,表示推測、推斷。《諫太宗十思疏》:“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與妻書》:“吾之意蓋謂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 ⑥ <連> 連接上句或上一段,表示解說原由。相當於“本來”、“原來”。《出師表》:“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六國論》:“蓋失強援,不能獨完。” ⑦ <助> 用於句首,表示要發表議論。《答司馬諫議書》:“蓋儒者所爭,尤在於名實。” 蓋hé 通“盍”。 ① <副> 何;怎麼。《庖丁解牛》:“技蓋至此乎?” ②兼詞,何不。《齊桓晉文之事》:“蓋亦反其本矣。” 副> 助> 連> 副> 副> 動> 動> 名>
“猶”在文言文當中的意思
1. (形聲。從犬,酋(尤)聲。本義:一種猿類動物)
2. 獸名。猴屬,也叫“猶猢”,形如麂 [a kind of monkey]
猶,愑屬。——《說文》。字亦作猷。
猶如麂,善登木。——《爾雅》
猶,五尺大犬也。——《釋文》引《屍子》
猶,獸名也。——《顏氏家訓·書證》
猶與未決。——《史記·呂后紀》。索隱:“猶,猿類也。夘鼻長尾 ,性多疑。”
山多猶猢,似猴而短足好遊崖樹,一騰百步,或三百丈,順往倒返,乘空若飛。——《水經注》
3. 犬子 [son of dog]
猶,《說文》:“隴西謂犬子為猶。”——《集韻》
〈動〉
1. 如同。好比 [like]
此猶文軒之與敝輿。——《墨子·公輸》
樑肉之與糠糟。
此猶錦繡之與短褐。
今之樂猶古之樂也。——《孟子·梁惠王下》
猶魚之有水也。——《三國志·諸葛亮傳》
2. 又如:猶子(如同兒子);猶父(如同父親);猶龍(道之高深奇妙,如龍之變化不可測);猶言(好比說;等於說);過猶不及
3. 躊躇疑懼[shilly-shally]
心猶嶑而狐疑。——《離騷》
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老子》
4. 又如:猶預(猶與。猶夷。猶豫);猶猶(遲疑不決)
5. 通“猷”。謀畫 [grand plan]
克壯其猶。——《詩·小雅·采芑》
猶來無棄。——《詩·魏風·陟岵》
王猶充塞。——《荀子·議兵》
〈副〉
1. 還;仍然 [still;yet]。多用於書面語
猶不失下曹從事。——《資治通鑑》
猶得備晨炊。——唐· 杜甫《石壕吏》
餘寒猶厲。——明· 袁宏道《滿井遊記》
吾數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清· 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侄》
2. 又如:不說猶可,一說他反而更有意見了;此事他猶不知,何況我呢?;記憶猶新
3. 太 [too]。如:猶薄;猶厚
常用詞組
1. 猶大 Yóudà
[traiter;Judas]耶穌的門徒之一。據基督教《新約·馬太福音》的傳說,曾接受三十塊銀幣出賣自己老師耶穌,後泛指叛徒
2. 猶且 yóuqiě
[even] 尚且,還
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唐· 韓愈《師說》
3. 猶如 yóurú
[just as;like as if] 好像
他急得猶如熱鍋上的螞蟻
4. 猶若 yóuruò
[still] 還仍然是
雖人弗損益,猶若不可得而法。——《呂氏春秋·察今》
5. 猶尚 yóushàng
(1) [still;yet]∶副詞。表示情況不變,可譯為“仍然”、“還是”。
(2) [even]∶連詞。常有“況”、“安”與之呼應,表示陪襯,以引起下文,可譯為“尚且”,“還”
6. 猶太教 Yóutàijiào
[Judaism] 猶太人的宗教,特點是信仰上帝,並信仰信天父在希伯來經文中明確教導的使命
7. 猶太人 Yóutàirén
[Jew] 由古猶太人世代相傳或歷年皈依而延綿至今;尤指信奉猶太教的人
8. 猶疑 yóuyi
[hesitate] 見“猶豫”
9. 猶豫 yóuyù
[hesitate] 猶移。遲疑不決
10. 猶之 yóuzhī
[just as] 等於說“猶如”,如同;如像
見崖山猶之見分宜也。——清· 侯方域《壯悔堂文集》
11. 猶自 yóuzì
[even] 尚,尚自
現在提起那件事,猶自叫人心驚肉跳
12. 猶子 yóuzi
[nephew] 侄子,又稱“侄女”;晚輩自稱...
化在文言文裡是什麼意思
1、古字為“匕”.會意.甲骨文,從二人,象二人相倒背之形,一正一反,以示變化.本義:變化,改變.
2、同本義 匕,變也.——《說文》.徐灝曰:“匕化古今字.” 知變化之道.——《易·繫辭傳》.虞注:“在陽稱變,在陰稱化,四時變化.” 荀注:“春夏為變,秋冬為化,坤化為物.” 和故百物化焉.——《禮記·樂記》 若欲其化也.——《周禮·柞氏》.注:“猶生也.” 狀態而實無別而為異者謂之化.——《荀子·正名》.注:“化者改舊形之名.” 勝敗若化.——《國語·晉語》.注:“言轉化無常也.” 因時而化.——《呂氏春秋·察今》 終不能化.——《史記·貨殖列傳》 身化促織.——《聊齋志異·促織》 而骨化石.——清· 林覺民《與妻書》 3、又如:化現(變化);化心(改變其心性);化先(四時變化之始);化治(變化治理).
4、教化 化,教行也.——《說文》.段注:“上匕之而下從匕謂之化.” 以禮樂合天地之化.——《周禮·大宗伯》 漸也,順也,靡也,久也,服也,羽也,謂之化.——《荀子·七法篇》 神則能化矣.——《荀子·不苟篇》 變則化.——《禮記·中庸》 淳淳乎純謹畏化.——《呂氏春秋·士容》.注:“教也.” 明明求仁義,常恐不能化民者,卿大夫意也.——楊惲《報孫會宗書》
5、又如:化聲(因推行教化而有聲譽);化行(教化播揚於某地);化誨(開導教誨);化雨(比喻善於施教,猶如雨水滋潤植物一樣);化作(化育生成);化物(化育外物);化胎(化育成胎);化氣(化育之氣);化光(德化光大);化向(受德化而歸順);化流(德化傳佈).
6、感化;轉變人心 正月實來化我也.——《公羊傳·桓公六年》.注:“行過無禮謂之化.” 是以聖王制世御俗,獨化於陶鈞之上.——鄒陽《獄中樑王書》
7、又如:化俗(化民成俗,改善習俗);化物(感化外物);化服(感化順服);化盜(感化盜賊使為良民).
8、募化 你去那裡化些齋吃.——《西遊記》
9、又如:化飯(化齋);化佈施(即化緣.佛教用語.募化錢糧);化錢(募化錢財);化齋(僧道向人募化齋飯).
10、用火燒 .如:化人場(化人廠.即火葬場);火化.
11、消化;領會,融會貫通 . 學而不化,非學也.——楊萬里《庸言》
12、又如:化食;食古不化.
13、死 同物既無慮,化去不復悔.——晉· 陶淵明《讀山海經》 惟君平昔,聰明絕人,今雖化去,夫豈無物!——唐· 劉禹錫《祭柳員外文》
14、消除,去掉 以化腥臊.——《韓非子·五蠹》
詞性變化
〈名〉 1、習俗,風氣 [convention;custom] 傷化敗俗,大亂之道也.——《漢書》
2、造化.自然的功能 [Nature] 修短隨化.——王羲之《蘭亭集序》
3、又如:化力(造化之力);化元(造化的本原);化功(造化之功);化兒(造化小兒).
4、化學 .如:數理化.
5、古代漢語裡“化”通“貨”,化古音毀,示切讀“貨”,今音呼霸切.《史記·仲尼弟子傳》:“與時轉貨貲.”《索隱》:《家語》“貨作化”.化是變化交易之物.——黃現璠著《古書解讀入門》
作在古文中的意思
作 zuò ㄗㄨㄛˋ
1. 起,興起,現在起:振~。槍聲大~。
2. 從事,做工:工~。~息。~業。
3. 舉行,進行:~別(分別)。~亂。~案。~戰。~報告。
4. 幹出,做出,表現出,製造出:~惡(è)。~弊。~梗。~祟。~態。~色。~為。~難。~奸犯科(為非作歹,觸犯法令)。
5. 當成,充當:~罷。~保。~伐(做媒人)。~壁上觀(人家交戰,自己站在營壘上看,喻坐觀別人成敗)。
6. 創造:創~。寫~。~曲。~者。
7. 文藝方面的成品:~品。不朽之~。
8. 同「做」。
9. 舊時手工業製造加工的場所:~坊。
10. 從事某種活動:~揖。~弄。~死。
作 zuō
〈名〉
(1) 作坊,手工業工場 [workshop]
明帝方修宮室而節氣不合,…而 禮徑至所作,不復重奏,稱詔罷民。——《三國志•魏志》
(2) 又如:作房(作坊);作分(作坊);木工作;油漆作;洗衣作
(3) 另見 zuò(除作坊外,其餘都讀 zuò)
作 zuò
〈動〉
(1) (會意。從人,從乍。人突然站起為作。甲骨文字形,象衣領初作的形狀。本義:人起身)
(2) 同本義[get up]
作,起也。——《說文》
明兩作。——《易·離》
作其即位。——《書·無逸》
與子偕作。——《詩·秦風·無衣》
或作而行之。——《考工記》
凡作民。——《周禮•士師》
三獻作止爵。——《儀禮•特牲禮》
後聖有作。——《禮記•禮運》
而後作焉。——《左傳•襄公二十三年》
舍瑟而作。——《論語•先進》
客作而辭。——《禮記•少儀》
如日出時,眠者皆作。——宋· 蘇軾《畫佛贊》
有洪洞令杜君者,作而言曰。——方苞《獄中雜記》
(3) 又如:作止(作息;起居)
(4) 起來;開始工作 [rise; do; make]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樂府詩集》
蚤作而夜思。——唐· 柳宗元《送董邵南序》
往來種作。——晉· 陶淵明《桃花源記》
田家秋作苦,鄰女夜春寒。——唐· 李白《宿五松山下荀媼家》
(5) 又如:作力(出力;使力);作本(務農);作苦(耕作辛苦);作一(勞動專一);作牧(畜牧,放牧);作劇(勞作勤苦);作勞(勞作,勞動);作甚(做什麼)
(6) 產生,興起 [arise]
包犧氏沒, 神農氏作。——《易·繫辭下》
周秦之際,諸子並作。——《論衡》
由湯至於 武丁,賢聖之君六七作。——《孟子•公孫丑下》
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於此時者也。
天油然作雲。——《孟子》
堅冰作於履霜,尋木起於櫱栽。——漢· 張衡《東京賦》
濃霧半作半止。——《徐霞客遊記•遊黃山記》
(7) 又如:作興(興起);作師(興興);作病(發生疾病,致病);作見(出現;顯現);作逆(作亂,造反);作賊(造反);作緣(發生瓜葛、聯繫)
(8) 做;創制;製作;從事某種活動 [do; make]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孟子•梁惠王上》
遂乃研核陰陽,妙盡璇機之正,作渾天儀。——《後漢書•張衡傳》
作結繩而為罔罟。——《易·繫辭下》
為楚王作劍。—— 晉· 幹寶《搜神記》
吾為楚王作劍。
汝父為楚王作劍。
作二鐵板。——宋· 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9) 又如:作......
〞及〞在文言文中是什麼意思?
你好
基本解釋
1、從後頭跟上:來得及。趕不及。
2、達到:及格、合格。及第(古代科舉考試中選,特指考取進士)。普及。過猶不及。
3、趁著,乘:及時。及早。及鋒而試。
4、連詞,和,跟:陽光、空氣及水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條件。以及。[1]
詳細解釋
【動】
1、會意。甲骨文字形,從人,從手。表示後面的人趕上來用手抓住前面的人。
2、追趕上,抓住。
及,逮也。——東漢·許慎《說文》
使人追宋義子,及之齊,殺之。——《史記·項羽本紀》
無庸,將自及。——《左傳隱公元年》
又如:趕不及(來不及);企及(希望趕上);來得及(能夠趕上);及面(見面);及時應令(與季節令令相適應)。
3.至,達到。
及,至也。——《廣雅》
及期。——《儀禮聘禮》
不及黃泉,無相見也。——《左傳隱公元年》
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陶潛《桃花源記》
及諸河,則在舟中矣。——《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湯熨之所及也。——《韓非子·喻老》
針石之所及也。
將有及。(還來得及。)
駭而圖之,豈將有及乎?——漢·賈誼《論積貯疏》
及是,愈以為誠有。——唐·柳宗元《小石城山記》
禍且及汝。——明·魏禧《大鐵椎傳》
廷益抱誠,噬羶曷及?——黃道周《節寰袁公傳》
4.待,等到。
及日中則如盤盂。——《列子·湯問》
及其日中如探湯。
(袁可立)及長,數有異兆。——明 黃道周《節寰袁公傳》
及敵槍再擊。——清·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及既上。(等到已經登上。及:等到。既:已經。)——清姚鼐《登泰山記》
如:及夫(等到)。
5、遭受。
鐵銛短者及乎敵。(及乎敵,被敵所傷,極言戰爭之激烈。)——《韓非子五蠹》
6、比得上,能與……相比。
徐公何能及君也?——《戰囯策齊策》
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韓愈《師說》
又如:我不及他。
7、連累;關聯。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孟子梁惠王上》
事如此,此必及我。——《漢書李廣蘇建傳》
又如:罰不及眾;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8、通“給”。供應。
然則大囯內款,小囯用盡,何以及之。——《管子國蓄》
9.到了……的時候
及魯肅過尋陽。——《資治通鑑漢紀》
及為北徐州,時有勢族請姻者。——《梁書· 韋放傳》
及夫秋高氣清,霜露既降。——明·宋濂《看鬆庵記》
10.遍及。
澤及萬世而不為仁。——《莊子·大宗師》
推恩海內,澤及鳥獸。——《東坡先生墓誌銘》
【介】
趁。
彼眾我寡,及其未既濟也,請擊之。——《左傳僖公二十二年》
又如:及今(趁現今之時);及蚤(趁早。蚤:通“早”)。
【連】
和,與。
洄曲及諸道橋樑。——《資治通鑑唐紀》
洄曲及四境。
袁(袁可立子袁樞)出家刻十餘種及王覺斯法書以示。——――明 祁彪佳《祁忠敏公日記》
扣其鄉及姓字。——明·魏禧《大鐵椎傳》
音樂及詩歌。——蔡元培《圖畫》
又如:孔子及門徒。
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
【副】
1、表示反問,相當於“豈”。
先君之敗德,及可數乎?——《左傳》
2、表示頻率,相當於“又”。
兒寬家貧,當為弟子都養;及時時間行佣賃,以給衣食。——《史記》
3、表示程度,相當於“極”。
原是本府六案孔目出身,及好刀筆。——《水滸全傳》
【名】
姓。及姓。[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