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翠的愛情悲劇的原因?

General 更新 2024-12-22

邊城中翠翠的愛情悲劇的原因是什麼

翠翠的愛情故事,作者所表現出的似乎是一個“誰也沒有錯”的愛情悲劇,作者只是有意識的在人性層面上敘述故事,無意發掘悲劇產生的人為的、社會等方面的因素。我們不妨來看看在這篇小說中天保和儺送所選擇的求愛方式:天保所選擇的車路—託人做媒,這種婚配方式是漢族人的傳統,在天保的婚俗觀念中還是漢人的“父母之命”,因此在他一廂情願地託媒求婚失敗後,他反而怨恨老船伕:“鬼知道那老的存心是要把孫女嫁個會唱歌的水手,還是預備規規矩矩地嫁個人!”可見他把老船伕看成是翠翠婚事的主權人。而且他的弦外之音嫁個會唱歌的水手,就不是“規規矩矩”的了。儺送所選擇的馬路—站在山頭唱歌,這是苗族人的傳統。苗族人是青年男女自由戀愛成婚。然而自清雍正年間在湘西這邊實施“改土歸流”以來,伴隨著對苗民反抗的武力剿滅,一種無形的東西正慢慢滲透到這片準乎自然的人生天地裡,古樸的民風也在日漸消失。沈先生在《長河·題記》中說:“一九三四年的冬天,我因事從北平回湘西,由沅水坐船上行、轉到家鄉鳳凰縣。去鄉已十八年,一入辰河流域,什麼都不同了。表面上看來,事事物物自然都有了極大進步,試仔細注意注意,便見出在變化中的墮落趨勢。最明顯的事,即農村社會所保有的那點正直樸素人情美,幾乎快要消失無餘,代替而來的卻是近二十年實際社會培養成功的一種惟實惟利的人生觀。”《邊城》所反映的世界還是美好的,但這裡也正日益受到封建宗法制度的影響,人們受到物質利益的誘惑。正因為此,兩種婚俗觀念的衝突使熱戀中的翠翠與儺送生生分離。作者藉此對漢族傳統婚姻觀念表示深惡痛絕,並給以深刻的批判。這其中包含著他個人的經驗與痛苦。“美國學者金介甫當面問及沈從文1922年離鄉赴京地原因,他曾明確表示當時不願作姨父的“女婿”,併為此逃離以聯姻方式建立、鞏固起來地湘西上層盤根錯節的統治網絡。他說:‘我早就對於這種關係十分厭惡,所以一離開就不至於重新進入這個富貴囚籠’”文中不願做王團總女婿而追求自由婚姻的儺送,似乎依稀可以見到當年沈從文的影子。

當儺送和翠翠被生生分離後,讀者最不情願看到的是在翠翠身上再次重複著母親的悲劇。令人們欣慰的是翠翠與儺送沒有像母親與軍人那樣雙雙殉情而死,儺送也沒有放棄這份愛情,“爸爸,你以為這事為你,家中多座碾坊多個人,你可以快活,你就答應了。若果為的是我,我要好好想一想,過些日子再說吧。我尚不知道我應當得座碾坊,還是應當得一隻渡船;因為我命裡或只許我撐個渡船。”為了愛情,儺送堅決地抵禦著物質的誘惑。再看翠翠她遠比絕望的母親更勇敢更堅強,她懷著希望與自己坎坷的命運作持久的抗爭。接受種種磨難而等待儺送的歸來,勇敢接受不幸命運的挑戰。在愛情挫折中翠翠的性格因此展現出了柔中有剛的美。真有一種“子規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的境界。這悲劇實則上是苗、漢兩個民族婚俗的對立與矛盾造成的,同時也受著一點惟實惟利風氣的浸染。這兒我們也不難看出“《邊城》是一個溫暖的作品,但是後面隱伏著作者的很深的悲劇感。”寫到這兒,不禁又讓我想起了沈從文筆下另一個純樸、天真的鄉村小女子—蕭蕭,她十二歲就做了童養媳,丈夫只有三歲。待她長大成人,被僱工花狗大用山歌唱開了心竅,成了一個婦人,並懷了孕。發覺後要沉潭或發賣。只是由於伯父說情,孃家婆家沒有讀“子曰”的人物,才被議訣發賣 ,又因一時找不到合適的買主,事情被延擱了下來。十月期滿,蕭蕭生了一個兒子,“團頭大眼,聲音宏壯”。蕭蕭不嫁到別處了。十年後,與小丈夫圓了房,又生下第二個兒子,全家又忙著給大兒子迎取媳婦,又一個“蕭蕭”走進了這個家庭。蕭蕭的生命在一種無法預料的人生浪濤裡浮沉,任何一個......

是什麼造成了翠翠的愛情悲劇?

我給你找來了,文字有點多,但是很全面,希望能幫到你。 悲劇的原因,主要有4點: 第一,翠翠對愛情的追求完全是自發的被動的。翠翠對愛情的追求,態度上完全不夠積極主動,是一個明顯的等待愛情、相信愛情終將會到來的典型代表。她不知道愛情是兩快磁鐵的物理特性及反映,她天真地認為磁鐵和石頭之間也可以產生愛情的火花。應理說翠翠是一個對愛情有所感知的,作者在小說一開頭就通過以樂景寫哀情的方式,襯托翠翠出了翠翠內心的淒涼,或許這正是她情竇初開的表現吧。虎耳草是翠翠情思的象徵和寄託,小說中多次提到及說她在夢中見到。表明了翠翠對儺送感情逐漸由蒙朧變得清晰。如果說端午節在河邊巧遇儺送那段貌似惱怒的對話,是翠翠鍾情儺送的蒙朧愛情的萌發。夢中聽到儺送的歌聲和採摘虎耳草,便是這種鍾情的持續和發展。然而她並沒有主動地去爭取,也沒有積極地去追求,而幾乎完全是處於被動消極等候的狀態。“翠翠在風日裡長養著,把皮膚變得黑黑的,觸目為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長養她且教育她,為人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隻小獸物。”翠翠出生於湘西大自然,成長於湘西大自然,或許正是湘西大自然和她密切的關係,才鑄就了她的一切都順乎自然的性格,或許也正是這種一切順乎自然的性格才從根本上決定了她對愛情態度,也從根本上決定了她即將面臨的是愛情悲劇的結局。 第二,翠翠依賴性過重,獨立性不夠。翠翠的這種特徵與她的年齡是分不開的,翠翠是一個美少女形象,更甚至可以說是個可愛的小女孩,沒有太多的人生經歷和生活閱歷。因此她完全沒有擺脫親人的呵護照料,完全處在親人的保護傘之下。一天到晚,或許是在爺爺的左邊,或許在爺爺的走邊,偶爾之餘才去河邊擺擺渡。她沒有真正的離開過自己的親人。最遠的最獨立的時候莫過於端午節在河邊巧遇儺送那天,但是時間又何其之短,而且還有爺爺千叮萬囑,還加上有人暗中保護,可以說她沒有獨立的時機。生活中的一切都由她的爺爺早就打點好了,她只須照著她爺爺的步子走就行了,她只須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日子就可以了。或許正是這種她的一切都由她的爺爺包辦的生活習慣讓她產生了一種錯誤的慣性思維----她的愛情婚姻也應該由她的爺爺來為她安排,她只管坐享其成就行了。她根本就不知道愛情是自己的事,幸福要靠自己來謀取這個道理。她還在悠哉樂哉地做著等她的爺爺來為她設計未來的幸福美滿的家庭的夢,直到大老喪身二老離她而去她才略有所醒悟。當然美少女她更不懂“過了這個村就沒有這家店”、“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這樣的道理。當然這種特徵也因為她心理機智的不成熟,從小就在她爺爺的保護傘下生活,沒有吃過苦,沒有受過難,沒有受到磨練,自然就沒有多大的心理進步,因此成熟至晚。 第三,翠翠是一個美少女形象,還沒有成熟。翠翠是一塊沒有半點瑕疵的翡翠,顯得非常的純潔可愛。正因為她純潔可愛的特點,才會在人們心中樹立起了一種美好的形象,恰恰也正是這種留在人們心中的美好的印象才營造出了她能夠張揚個性的氛圍,反過來又縱容了翠翠任性、撒嬌、嗲聲嗲氣的性格。這個在小說中多有體現。比如,

“那人問:

‘是誰?’

‘是翠翠!’

‘翠翠又是誰?’

‘是碧溪岨撐渡船的孫女。’

‘你在這兒做什麼?’

‘我等我爺爺。我等他來好回家去。’

‘等他來他可不會來,你爺爺一定到城裡軍營裡喝了酒,醉倒後被人擡回去了!’

‘他不會。他答應來,他就一定會來的。’

‘這裡等也不成。到我家裡去,到那邊點了燈的樓上去,等爺爺來找你好不好?’

翠翠誤會邀他進屋裡去那個人的好意,正記著水手說的婦人醜事,她以為那男

子就是要她上有女人唱歌的樓上去,本來從不罵人,這時正......

沈從文《邊城》中翠翠與二老的愛情悲劇的原因?

《邊城》寄託著沈從文“美”與“愛”的美學理想,是他的作品中最能表現人性美的一部。這部小說通過對湘西兒女翠翠和戀人儺送的愛情悲劇的描述,反映出湘西人民在“自然”“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命運的慘痛事實。翠翠是如此,翠翠的母親也是如此,她們一代又一代重複著悲痛而慘淡的人生,卻找不到擺脫這種命運的途徑。

沈從文通過《邊城》這部愛情悲劇,揭示了人物命運的神祕,讚美了邊民淳良的心靈。關於《邊城》的主旨,用沈從文自己的話說就是,“我要表現的本是一種‘人生的形式’,一種‘優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邊城》以撐渡老人的外孫女翠翠與船總的兩個兒子天保、儺送的愛情為線索,表達了對田園牧歌式生活的嚮往和追求。這種寧靜的生活若和當時動盪的社會相對比,簡直就是一塊脫離滾滾塵寰的“世外桃源”。在這塊世外桃源中生活的人們充滿了原始的、內在的、本質的“愛”。正因為這“愛”才使得川湘交界的湘西小城、酉水岸邊茶峒裡的“幾個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牽連在一處時,各人應得的一份哀樂,為人類‘愛’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說明”。

《邊城》正是通過抒寫青年男女之間的純純情愛、祖孫之間的真摯親愛、鄰里之間的善良互愛來表現人性之美的。作者想要通過翠翠、儺送的愛情悲劇,去淡化現實的黑暗與痛苦,去謳歌一種古樸的象徵著“愛”與“美”的人性與生活方式。翠翠與儺送這對互相深愛著對方的年輕人既沒有海誓山盟、卿卿我我,也沒有離經叛道的驚世駭俗之舉,更沒有充滿銅臭味的金錢和權勢交易,有的只是原始鄉村孕育下的自然的男女之情,這種情感像陽光下的花朵一樣,清新而健康。作者不僅對兩個年輕人對待“愛”的方式給予熱切的讚揚,而且也熱情地謳歌了他們所體現出的湘西人民行為的高尚和靈魂的美。

隨著故事的展開,《邊城》描述了河街繁華祥和的碼頭市井,湘西淳樸厚道,善良篤信的世道民風。河街雖有“一營士兵駐老參將衙門”,有地方的“厘金局(稅收徵稽)”,卻彷彿並不存在,林林琅琅“五百家”,各處是一片繁忙的勞作、古樸的店鋪、悠閒的生活景緻。“船來時,遠遠的就從對河灘上看著無數的縴夫……帶了細點心洋糖之類,攏岸時卻拿進城中來換錢的。大人呢,孵一巢小雞,養兩隻豬,託下行船伕打副金耳環,帶兩丈官青布或一罈好醬油、一個雙料的美孚燈罩回來,便佔去了大部分作主婦的心了”。河街上,就連妓女也為世風所感,“永遠那麼渾厚……盡把自己的心緊緊縛在遠遠的一個人身上,做夢時,就總常常夢船攏了岸,一個人搖搖蕩蕩的從船跳板到了岸上,直向身邊跑來”。這些客觀生動的描寫,反映了沈先生鳳凰縣生活的深厚基礎,當年對“河街”生活細膩的觀察,對湘西民俗風情的諳熟,直觀與遐想的特寫抓住精彩的瞬間,給人以鮮活的生活場景。“河街”上雖有三教九流,以及“縴夫” 、“船伕” 、“妓女”等生活在最低層的民眾,但做為當年“新文化”的傑出作家,也許是為了愛情主題,未提及階級對立或社會矛盾。

我們雖然僅僅是從文字上了解湘西的那個遙遠的時代,未必真悟是什麼樣的社會環境,但《邊城》卻是沈先生描述的類似於陶淵明筆下的現代“桃花源”,與當時“爭亂”的外世隔絕,從中不難看出沈從文先生對和諧美好社會的嚮往和追求。

《邊城》是一幕愛情的悲劇,看似文字輕鬆酣暢的流淌,實則筆墨濃暈幽幽的凝重,她的感人正是愛情悲劇的美麗。沈先生筆下的妙齡翠翠,細膩的再現了一個少女春情朦朧的心裡變化,生動的刻畫了少女羞澀的恍惚與冷漠。由於從未有過母愛和做為女性的涉世,心理孤獨的翠翠面對痴心愛情不知所措,一次次含蓄埋沒,躲避推脫,終於憂鬱等待竟是一場悲劇。山崖上再也聽不到天保和儺送兄弟月夜的山歌,天......

沈從文寫的《邊城》中,關於翠翠的愛情悲劇,要分析原因,然後寫一篇作文,我該如何命題呢?

原因大概歸納有幾點:

第一,翠翠對愛情的追求完全是自發的被動的。

第二,翠翠依賴性過重,獨立性不夠。

第三,翠翠是一個美少女形象,還沒有成熟。

第四,周邊人的影響,周邊人都很喜歡翠翠,都樂於幫助她。

四點抽其一或綜合。

你看,你可以命名《愛與被愛》,論證,主動愛一個人的成功幸福例子,和一個被愛一個人的例子。

也可以名為《愛的引力》,依賴性的近距離,和異地戀?好吧,貌似也算是一話題。

當然也可以是《年輕的愛》,13歲豆蔻年華, 15歲及笄之年; 16歲破瓜年華、碧玉年華; 20歲桃李年華; 24歲花信年華;的各種不同。。

這是最難把握的《被幫助的愛》,就像蝴蝶效應一樣,周圍的人煽動一下翅膀,好吧,變數驟起。。

相關問題答案
翠翠的愛情悲劇的原因?
悲催的愛情是什麼意思?
愛情甜蜜的意思是什麼?
所謂的愛情是什麼模樣?
什麼樣的愛情簡譜?
天空之城的愛情含義?
悽美的愛情什麼意思?
無疾而終的愛情啥意思?
公地悲劇的原因有哪些?
如何保持長久的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