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兩側是什麼經絡?
請教:人體的經絡中, 有些穴位是人體兩邊都各有一個嗎?
人體的穴位確實分為單穴和雙穴。
單穴分佈在人體前正中線(鼻尖-喉結-膻中-肚臍-陰部),和後正中線(印堂-百會-後腦勺-大椎-命門-陰部)上面。其中包括所有任脈和督脈的穴位,以及一些剛好供這兩條中線上的經外奇穴。比如我們只有1個百會、一個大椎、一個命門、一個長強、一個天突等等。
除此以外的所有穴位,都是雙穴,左右對稱、一左一右共2個。我們每人都有左右2箇中府、2個天宗、2個少商、2個足三裡、2個天溪等等。
此外雙穴的針刺有時很有講究的。比如有的人右邊的臉發生面癱,我們需要針刺對側左邊的合谷來治療;有的人右側後頭痛,那麼我們需要刺右側背部的膀胱經穴位。
什麼是經絡
經絡是經脈和絡脈的總稱,是運行全身氣血、溝通人體上下內外、感應傳導信息的通路。經絡不僅可以運行氣血,濡養機體,而且通過診察經脈,還可以判斷死生預後,診病治病。在中國第一部醫學鉅著《黃帝內經》中,“經絡”這個重要的概念貫穿全書。“經”指的是人體上縱貫全身的路線,稱之為經脈;“絡”是這些大路線上的小分支,在小分支上又有更細小的分支,“經”和“絡”形成了一張人體經絡大網。這張經絡大網的作用就是提供人體氣血運行的通道,經絡內連於臟腑,外接於肢節,連貫全身,使人體組成了一個有機的、不可分割的整體。< <黃帝內經中說,“經脈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並有“決生死,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的特點。經絡的功能經絡不僅可聯絡人體內外上下各組織,運行氣血,濡養機體,而且還可診察經脈,診病治病。1.聯繫臟腑,溝通內外《黃帝內經*靈樞》中說,“夫十二經脈者,內屬於臟腑,外絡於枝節”。也就是說,人體的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皮肉筋骨等組織器官,是依靠著經絡系統的聯絡溝通,從而能保持相對協調與統一,完成正常的人體生理活動。2.反映證候,診病治病經絡內連臟腑,因此內臟有病時,相應的經脈循環部位就會出現各種不同的症狀。中醫在診斷疾病時,通常用切診的方法診察經脈。根據脈象就可以得知氣血的盛衰、疾病的寒熱虛實,判斷疾病的輕重緩急。3.運行氣血,濡養機體經絡是人體氣血運行的通道,所以,經絡能像傳送帶一樣,將營養輸送到全身各組織器官,濡養臟腑,充實皮膚肌肉和骨骼。經絡系統的主要成員經絡系統通常是由經脈、絡脈、十二經筋、十二皮部組成,經脈中又包括十二正經、十二經別、奇經八脈,絡脈中包括十五別絡、孫絡、浮絡,而最主要的經脈為十二正經和奇經八脈。十二經脈 是經絡系統的主體。十二經脈內屬於臟腑,外分佈於軀體連肢節,將人體上下內外連貫起來,構成一個有機整體。十二經脈包括手太陰肺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陰心經、手陽明大腸經、手少陽三焦經、手太陽小腸經、足陽明胃經、足少陽膽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十二經脈是血氣運行的通道,因此它的循行有一定的規律和方向,就是所說的“脈行之逆順”,又稱為“流注”。十二經脈的流注次序為:起於肺經一大腸經一胃經一脾經一心經一小腸經一膀胱經一腎經一心包經一三焦經一膽經一肝經一最後又回到肺經。周而復始,循流不息。奇經八脈 它們與十二正經不同,既不直屬臟腑,又無表裡配合,就像大路旁的各條小路,別道奇行,故稱“奇經”。奇經八脈包括任脈、督脈、衝脈、帶脈、陰蹺脈、陽蹺脈、陰維脈、陽維脈這八條經脈。它們交錯地循行分佈於十二正經之間。奇經八脈是十二經脈以外的另一些重要經脈,它們溝通了十二經脈之間的聯繫,將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經脈聯繫起來,達到統攝相關經脈氣血、協調陰陽的作用。另外,奇經八脈也可調節十二經脈氣血。當十二經脈及臟腑氣血旺盛時,奇經八脈能加以蓄積;當人體功能活動需要時,奇經八脈又能提供充足的氣血。十二經別 從十二經脈中各分出一支經別,稱為“十二經別”。經別,就是別行的正經。十二經別的功能主要是協調相為表裡的兩經之間、經脈與臟腑之間,以及人體各器官組織之間的聯繫。十二經別的循行,是從身體的四肢部分走入體腔臟腑深部,然後出體表而上頭面,陰經的經別合入陽經的經別而分別注入六陽經脈。每一對相為表裡的經別組成一“合”,十二經別共組成“六合”。分別為足太陽與足少陰經別、足少陽與足厥陰經別、足陽明與足太陽經別、手太陽與手少陰經別、手陽明與手太陰經別。十五別絡 從十二經......餘下全文> > 黃帝內經中說,“經脈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並有“決生死,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的特點。經絡的功能經絡不僅可聯絡人體內外上下各組織,運行氣血,濡養機體,而且還可診察經脈,診病治病。1.聯繫臟腑,溝通內外《黃帝內經*靈樞》中說,“夫十二經脈者,內屬於臟腑,外絡於枝節”。也就是說,人體的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皮肉筋骨等組織器官,是依靠著經絡系統的聯絡溝通,從而能保持相對協調與統一,完成正常的人體生理活動。2.反映證候,診病治病經絡內連臟腑,因此內臟有病時,相應的經脈循環部位就會出現各種不同的症狀。中醫在診斷疾病時,通常用切診的方法診察經脈。根據脈象就可以得知氣血的盛衰、疾病的寒熱虛實,判斷疾病的輕重緩急。3.運行氣血,濡養機體經絡是人體氣血運行的通道,所以,經絡能像傳送帶一樣,將營養輸送到全身各組織器官,濡養臟腑,充實皮膚肌肉和骨骼。經絡系統的主要成員經絡系統通常是由經脈、絡脈、十二經筋、十二皮部組成,經脈中又包括十二正經、十二經別、奇經八脈,絡脈中包括十五別絡、孫絡、浮絡,而最主要的經脈為十二正經和奇經八脈。十二經脈>
大腿外側是什麼經絡
大腿外側,就是我們褲縫的地方是足少陽膽經。
大腿前側,是足陽明胃經
大腿後側,足太陽膀胱經
請問人體十二經絡在身體那個部位?
手太陰肺經
一、經脈循行
起於中焦,向下聯絡大腸,迴繞過來沿著胃的上口,通過橫膈,屬於肺臟,從“肺系”(肺與喉嚨相聯繫的部位)橫行出來(中府),向下沿上臂內側,行於手少陰經和手厥陰經的前面,下行到肘窩中,沿著前臂內側前緣,進入寸口,經過魚際,沿著魚際的邊緣,出拇指內側端(少商)。
二、經穴分佈
本經經穴分佈在胸部的外上方,上肢掌面橈側和手掌及拇指的橈側。起於中府,止於少商,左右各11個穴位。
足陽明胃經
一、經脈循行
起於鼻翼兩側(迎香),上行到鼻根部,與旁側足太陽經交會,向下沿著鼻的外側(承泣),進入上齒齦內,回出環繞口脣,向下交會於頦脣溝承漿(任脈)處,再向後沿著口腮後下方,出於下頜大迎處,沿著下頜角頰車,上行耳前,經過上關(足少陽經),沿著髮際,到達前額(神庭);
二、經穴分佈
足陽明胃經經穴分佈在頭面部、頸部部、胸腹部、下肢的前外側面。起於承泣,止於厲兌,左右各45穴。
足太陰脾經
一、經脈循行
起子足大趾末端(隱白),沿著大趾內側赤白肉際,經過大趾本節後的第一跖趾關節後面,上行至內踝前面,再上腿肚,沿著脛骨後面,交出足厥陰經的前面;
二、經穴分佈
本經經穴分佈在足大趾,內踝,下肢內側,腹胸部第三側線。起於隱白,止於大包,左右各21穴。
手少陰心經
一、經脈循行
“心繫”直行的脈:上行於肺部,再向下出於腋窩部(極泉),沿著上臂內側後緣,行於手太陰經和手厥陰經的後面,到達肘窩,沿前臂內側後緣,至掌後豌豆骨部,進入掌內。
二、經穴分佈
本經經穴分佈在腋下,上肢掌側面的尺側緣和小指的橈側端。起於極泉,止於少衝,左右各9穴。
手太陽小腸經
一、經脈循行
起于于小指外側端(少澤),沿著手背外側至腕部,出於尺骨莖突,直上沿著前臂外側後緣,經尺骨鷹嘴與肱骨內上髁之間,沿上臂外側後緣,出於肩關節,繞行肩胛部;
二、經穴分佈
本經經穴分佈在指、掌尺側、上肢背側面的尺側緣,肩胛及面部。起於少澤,止於聽宮,左右各19穴。
足太陽膀胱經
一、經脈循行
起於目內眥(睛明),上額交會於巔頂(百會,屬督脈);
巔頂部支脈:從頭頂到顳頦部;
二、經穴分佈
本經經穴分佈在眼眶,頭,項,背腰部的脊柱兩側,下肢後外側及小趾末端。起於睛明,止於至陰,左右各67穴。
足少陰腎經
一、經脈循行
起於足小趾之下,斜向足心(湧泉),出於舟骨粗隆下,沿內踝後,進入足跟,再向上行於腿肚內側,出奈窩的內側,向上行股內後緣,通向脊柱(長強,屬督脈),屬於腎臟(腧穴通路:還出於前,向上行腹部前正中線旁開0.5寸,胸部前正中線旁開2寸,終止於鎖骨下緣俞府穴),聯絡膀胱;
腎臟部直行的脈:
二、經穴分佈
本經經穴分佈在足心,內踝後,跟腱前緣,下肢內側後緣,腹部,胸部。起於湧泉,止於俞府
手厥陰心包經
一、經脈循行
起於胸中,出屬心包絡,向下通過橫膈,從胸至腹依次聯絡上、中、下三焦;
二、經穴分佈
本經經穴分佈在乳旁,上膠掌側面中間及中指末端。起於天池,止於中衝,左右各9穴。
手少陽三焦經
一、經脈循行
起於無名指末端(關衝)向上出於第四、五掌骨間,沿著腕背,出於前臂外側橈骨和尺骨之間,向上通過肘尖,沿上臂外側,上達肩部,交出足少陽經的後面,向前進人缺盆部,分佈於胸中,聯絡心包,向下通過橫膈,從胸至腹,屬上、中、下三焦;
二、經穴分佈
本經穴分佈在無名指外側,手背,上肢外側面中間,肩部,頸部,耳翼後緣,眉毛外端。起於關衝,止於絲竹空,左右各23穴。
足少陽膽經
一、經脈循行
外眥部的支脈:從目外眥處分出,下走大迎,會合於手少陽經到達目眶下,下行經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