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後面的皇帝是誰?
李治下一個皇帝是誰
1.唐高祖李淵唐高祖李淵(566年出生於長安,635年逝世於長安)是唐朝的開國皇帝。
2.唐太宗,名李世民(599年~649年),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的名字意思是「濟世安民」。太宗是他死後的廟號。他還是唐朝軍事家,政治家、書法家。他開創了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將中國封建社會推向鼎盛時期。
3. 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字為善。貞觀五年(631)封晉王。十七年立為太子。二十三年即位。
4.武則天(624年-705年)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尊為武周聖神皇帝。
5.唐睿宗李旦(662年—716年),唐朝第五位皇帝(如不將武則天算為唐朝皇帝),他的在位時間是684年-690年和710年-712年。
6. 李重茂(695年—?),唐中宗幼子,為韋后所生,前身為溫王。710年中宗被毒死以後,韋后立時年僅16歲的李重茂即位,改元“唐隆”。
7.李隆基(685年~762年),唐朝皇帝(712年~756年在位);李隆基為睿宗李旦第三兒子,廟號「玄宗」,得名「唐玄宗」,又諡號為「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故亦稱為唐明皇,後封元聖文神武皇帝。
8.唐肅宗李亨(711年-762年),唐玄宗第三子,唐朝第七位皇帝(去武則天以外,757年——762年在位)
9.唐代宗李豫(726年-779年),唐肅宗長子。初名俶,封廣平王,唐朝第八位皇帝(去武則天以外,763年—779年在位),在位17年,享年54歲。
10.唐德宗李適(742年-805年)(適發音為Kuò),唐代宗長子,唐朝第九位皇帝(去武則天以外,780年——805年在位),在位26年。享年64歲。
11.唐順宗李誦(761年-806年),唐德宗長子,唐朝第十位皇帝(去武則天以外,805年在位)。大曆十四年(779年)立為皇太子。貞元二十一年(805年)即位,改元永貞。
12.唐憲宗李純(出生於778年,逝世於820年),唐朝第11位皇帝(去武則天以外),他的統治時期是從805年到他逝世。
13.唐穆宗李恆(795年-824年),原名宥。元和七年(812年)被立為皇太子,改名恆。他是唐朝第12位皇帝(去武則天以外,820年-824年在位),在位4年,享年30歲。
14.唐敬宗李湛(809年-826年),唐朝皇帝。唐穆宗長子。他是唐朝第十三位皇帝(去武則天以外,824年-826年在位),在位3年,享年19歲。
15.唐文宗李昂(809年-840年),唐穆宗第二子。唐敬宗之弟。敬宗寶曆二年(826年),被宦官王守澄等擁立為帝。他是唐朝第十四位皇帝(去武則天以外,827年-840年在位),在位14年,享年32歲。
16. 唐宣宗李忱(810年 ——859年),唐朝第十六位皇帝(847年——859年在位,除去武則天以外),初名怡,前身是光王,在位13年。
17.唐懿宗李漼(833年11月14日~873年),唐朝第十七位皇帝(除去武則天以外,860年——873年在位),在位14年,終年41歲。
18. 唐僖宗李儇(862年——888年)(儇發音為喧Xuān),唐朝第十八位皇帝(去武則天以外)。唐懿宗第五子,初名儼。873年-888年在位,在位13年,享年27歲,死後諡號為惠聖恭定孝皇帝。
19.唐昭宗李曄(867年-904年),原名傑,又名敏,是唐朝第十九位皇帝(去武則天以外,889年—904年在位),在位16年,享年38歲。
20. 唐哀帝李拀(892年-908年),原名祚。唐昭宗第九子,唐朝末代皇帝(第二十代,去武則天以外,904年—907年在位),在位3年,被廢。......
唐朝李治之後是那一個皇帝?
唐朝歷代皇帝(含武周)
▪唐高祖( 李淵)
▪唐太宗( 李世民)
▪唐高宗( 李治)
▪唐中宗( 李顯)
▪唐睿宗( 李旦)
▪武后( 武曌)
▪唐中宗( 李顯)
▪唐睿宗( 李旦)
▪唐玄宗( 李隆基)
▪唐肅宗( 李亨)
▪唐代宗( 李豫)
▪唐德宗( 李適)
▪唐順宗( 李誦)
▪唐憲宗( 李純)
▪唐穆宗( 李恆)
▪唐敬宗( 李湛)
▪唐文宗( 李昂)
▪唐武宗( 李炎)
▪唐宣宗( 李忱)
▪唐懿宗( 李漼)
▪唐僖宗( 李儇)
▪唐昭宗( 李曄)
▪唐哀帝( 李柷)
李治之後誰當皇帝
李治之後李顯當皇帝. 李顯(又名李哲) 在位:683——684(1年)705——710(5年) 李旦 在位:684——690(6年)710——712(2年) 武曌(則天) 在位:690——705(15年)
唐朝李治後誰繼位的
太子李顯(唐中宗)繼位。
唐朝李治下位皇帝是誰
唐朝李治下位皇帝是武則天。
武則天(公元624年-公元705年),名武曌,幷州文水(今山西文水縣東)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齡最大(67歲即位)、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終年82歲)。為唐朝功臣武士彠次女,母親楊氏。十四歲入後宮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賜號“武媚”,唐高宗時初為昭儀,後為皇后,尊號為天后,與唐高宗李治並稱二聖,683年12月27日-690年1礌月16日作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臨朝稱制,期間,改名為“曌”。武則天認為自己好像日、月一樣崇高,凌掛於天空之上。
後自立為皇帝,定洛陽為都,改稱神都,建立武周王朝,神龍元年(705年)正月,武則天病篤,宰相張柬之發動兵變,迫使武氏退位,史稱神龍革命。唐中宗復辟,恢復唐朝,上尊號“則天大聖皇帝”,後遵武氏遺命改稱“則天大聖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唐玄宗開元四年(公元716年),改諡號為則天皇后,天寶八年(公元749年),加諡則天順聖皇后。
唐朝在位皇帝順序中,唐高宗李治前一位的皇帝是誰?
李世民,.,.
唐太宗後下一個皇帝是誰?
唐高宗李治(628年—683年),字為善,唐太宗李世民九子,其母為長孫皇后。貞觀五年(631年)封為晉王,為嫡三子,後因其唐太宗嫡長子太子李承乾與嫡次子魏王李泰相繼被廢,他才於貞觀十七年立為太子。貞觀二十三年即位(650年),時年22歲。
他本來碌碌無為,但是由於諸多賢臣當政,所以才使“貞觀之治”的局面得以繼續維持。他在位期間,唐朝的領土最大。
起初,他在還是太子的時候,就與身為太宗才人的武則天有染;太宗死後,武則天出家,高宗才又把她接回宮中為昭儀,最後終於成為皇后。但是武后並不被高宗母舅的長孫一族所容,武后遂設法除去她的敵人。高宗一度有廢后的打算,沒想到這件計劃被武后得知,事情遂作罷,但是幫高宗擬詔的上官儀卻遭到滅門命運。這件事情過伐,高宗再也沒有辦法壓制武后,後來又因眼疾問題,使得主政權完全操縱在武后手中。唐高宗曾使用天皇稱號,與天后武則天並稱二聖。
李治本身慈祥、低調,卻無大志,與哥哥李泰爭奪太子位時,也曾流淚哭泣。高宗盛世,全靠其妻武氏(武則天)指揮。李治原皇后不是武則天,而是王氏,後因為與蕭淑妃爭寵,引入武氏,沒想到兩人皆被武氏反食,最後斬去四肢,泡入酒內,武則天稱之“骨醉”。
根據史書記載,李治長期有頭痛與眼睛毛病,時常無法下判斷,到晚年,眼睛全盲,曾請御醫秦鳴鶴醫治,秦鳴鶴主張對腦鍼灸,武則天坐在幕簾後面大怒,認為要刺殺皇帝,李治認為不妨一試,沒想到真的有效。但最後仍無持續醫治,死亡。(有人懷疑,李治長期患病,可能是武則天所為;包括他與武則天所生的長子突然暴斃,都可能是武則天下毒)
高宗在位三十四年,683年過世,葬於乾陵,諡號為天皇大帝。
繼李治成之後的皇帝是誰
武則天成為皇帝
唐高宗李治是個好皇帝嗎
有一本叫《99%的中國人不知道的歷史真相》裡面剖析得挺好的,一般的史學家都認為李治懦弱無能,其實是武則天的光芒遮住了他。
唐高宗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兒子,也是武則天的丈夫。武則天從他的手中奪走了政權,建立了短暫的大周王朝,讓李姓男人們著實丟了一把臉。因此,歷史上對唐高宗的評價是“昏懦”。最晚從歐陽修撰《新唐書》以來,就把他當作“昏懦之主”。那麼,高宗果真是一個“昏懦”之君嗎?不盡然。
有人認為李治並不昏懦,他之所以被如此評價,只是因為後世的歷史學家為了防範武則天式的改朝換代再次出現,因而不遺餘力地醜化武則天,連帶著也把唐高宗弱智化了。在這個醜化的過程中,以宋代史學家如司馬光等人發揮的作用為大,這又與宋代曾有多位太后深入參政的政治現實相關。
文治武功不遜於李世民
唐高宗是掩蓋在李世民和武則天光環之下的一個男人:不爭氣的兒子,懦弱的丈夫。對於高宗,自古以來人們已經習慣於把他放在太宗的光環中考察,即使對他在位期間的政治評價,也會和貞觀之治聯繫起來:“永徽之政,百姓阜安,有貞觀之遺風。”好像只有這樣才能讓人明瞭高宗的政績。
那麼,究竟是他本身懦弱,還是歷史學家把他寫懦弱了?答案應該是後者,有幾點可以證明。
其一,唐高宗做太子的時候已經跟武則天發生了不正當關係。那時候武則天是庶母,是母子關係。如果二人曖昧之事被唐太宗知道了,後果不堪設想,至少要被廢掉太子之位。他敢做這件事,可見他不膽小。
其二,唐高宗繼位之初,他的舅舅長孫無忌把持朝政大權,唐高宗不服,要奪權。當時唐高宗的勢力還無法與長孫無忌相抗衡,但是他經過不懈的努力還是奪了權,最後把長孫無忌貶至外地,致其自殺而亡。
其三,從高宗時期的歷史發展來看,他的功績一點也不遜色於其他任何一個皇帝,包括他的父親。
高宗即位伊始,就立即暫停了對遼東(高句麗)的戰爭及土木工程的營造。他在即位的第二年,即永徽元年(650年),召集眾地方官詢問百姓疾苦,鼓勵臣下就國計民生髮表意見。
他也很善於聽從勸諫。有一次,他出外打獵遇雨,就問臣下:“用油布做的雨衣怎麼樣才能不漏一點水?”臣下說:“要是用瓦做,就不會漏雨了。”言外之意,是不應出來打獵遊玩。高宗愉快地接受了批評。顯慶元年(656年),高宗再次徵詢如何能夠減輕百姓負擔。大臣來濟指出:過多的勞役是老百姓的一大負擔,出工則誤農時,出錢又花費很多,應該免除一切不急需的徭役徵發。高宗虛心採納。這種虛心求諫的政治作風與太宗如出一脈。
高宗對於法律建設也十分重視。我國現存最完整的成文法典——著名的《唐律疏議》(與《羅馬法》並稱),就是在高宗永徽四年由長孫無忌等大臣修訂而成的。相對來說,這一時期的執法狀況寬平公正,犯罪率較低。史載,有一次,大理寺卿唐臨向高宗報告說:監獄中在押的犯人只有五十多個,其中只有兩人需要判死刑。
高宗時期的軍事成就也不容忽視,唐朝在這一時期滅亡了東西兩個大敵:西突厥與高句麗,也順帶壓制了一下日本的氣焰,換來了中日千年和平。單從征伐高句麗的戰果來說,太宗李世民曾親征卻徒勞無功,而後來高宗先後派大將蘇定方、李績(即李世績)、劉仁軌以及薛仁貴經略遼東,最後兵圍平壤,滅了高句麗,並在遼東設立九都督府。後來新羅統一朝鮮半島,與唐朝建立了良好的關係。顯然,高宗完成了太宗沒有實現的夢想。
從高宗對於長生之術的冷靜態度和對醫學的信任來說,比起乃父太宗也勝出一籌。太宗最終由服食丹藥而死,而高宗身體狀況雖一直不佳,卻能夠客觀坦然地面對。他對於胡僧的長生藥從不迷信,認為“果有不死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