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佾是什麼意思?
八佾是什麼意思
(一)解釋——
八佾 :
bā yì
1.亦作\"八溢\"。亦作\"八羽\"。 2.古代天子用的一種樂舞。佾,舞列,縱橫都是八人,共六十四人。
《論語·八佾》中的何什麼意思
《論語》中的“何”一般都是作為疑問詞出現的,有怎麼、如何、什麼、怎麼樣、哪等意思。其中《八佾》中出現“何”字的有以下幾段:
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其中的“何”是怎麼樣的意思。
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何謂也?”子曰:“繪事後素。”曰:“禮後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以言詩已矣”。其中的“何”是什麼的意思。
王孫賈問曰:“與其媚於奧,寧媚於灶也。何謂也?”子曰:“不然。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其中的“何”也是什麼的意思。
儀封人請見,曰:“君子之至於斯也,吾未嘗不得見也。”從者見之。出曰:“二三子,何患於喪乎?天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其中的“何”也是哪的意思。
子曰:“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其中的“何”也是怎麼、如何的意思。
(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是什麼意思?
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譯頂】
孔子談到季氏,說,“他用六十四人在自己的庭院中奏樂舞蹈,這樣的事他都忍心去做,還有什麼事情不可狠心做出來呢?”
【解讀】
八佾:佾音yì,行列的意思。古時一佾8人,八佾就是64人,據《周禮》規定,只有周天子才可以使用八佾,諸侯為六佾,卿大夫為四佾,士用二佾。季氏是正卿,只能用四佾。 春秋末期,奴隸制社會處於土崩瓦解、禮崩樂壞的過程中,違犯周禮、犯上作亂的事情不斷髮生,這是封建制代替奴隸制過程中的必然表現。季孫氏用八佾舞於庭院,是典型的破壞周禮的事件。對此,孔子表現出極大的憤慨,“是可忍孰不可忍”一句,反映了孔子對此事的基本態度。
八佾指的是多少人
一佾指一列八人,八佾八列六十四人。
佾是奏樂舞蹈的行列,也是表示社會地位的樂舞等級、規格。一佾指一列八人,八佾八列六十四人。按周禮規定,只有天子才能用八佾,諸侯用六佾,卿大夫用四佾,士用二佾。
八佾之舞 什麼意思
八佾:佾,行列義。古代舞以八人為列。天子八佾,六十四人。諸侯六佾,大夫四佾,士二佾.十六人。或說:六佾三十六人,四佾十六人,二佾四人。今不從。季孫氏於其家廟之庭作八佾之舞,是以大夫而僭用天子之禮。
八佾舞於庭,是可忍孰不可忍。八佾是什麼意思?
佾[yì] 孰shu
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什麼意思?
出自《論語·八佾篇》。
佾是奏樂舞蹈的行列,也是表示社會地位的樂舞等級、規格。一佾指一列八人,八佾八列六十四人。按周禮規定,只有天子才能用八佾,諸侯用六佾,卿大夫用四佾,士用二佾。季氏是正卿,只能用四佾,他卻用八佾。孔子對於這種破壞周禮等級的僭越行為極為不滿,因此,在議論季氏時說:“在他的家廟的庭院裡用八佾奏樂舞蹈,對這樣的事情也能夠容忍,還有什麼事情不能夠容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