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是哪裡人?
唐僧是哪裡人?
持之以恆,不畏艱險。真實的唐僧有別於西遊記的杜撰,遙遠的旅程,只有自己一個人,為了信仰願意付出一切,現實有多少人有這樣的執著?西遊記裡的唐僧,雖然畏首畏尾,人妖不分,但是卻極富領導才能,團隊精神體現的淋漓盡致。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都被他收拾的服服帖帖,鞍前馬後,能力不可小覷。
西遊記中的唐僧是那個地方的人啊
玄奘是長安大慈恩寺的和尚,原名叫陳褘(音huī),洛州緱氏(今河南偃師緱氏鎮,緱音gōu)人。十三歲那年,他出家做和尚,就認真研究佛學。後來他到處拜師學習,精通佛教經典,被尊稱為三藏法師(三藏是佛教經典的總稱)。他發現原來翻譯過來的佛經錯誤很多,又聽說天竺地方有很多的佛經,就決定到天竺去學習。
公元629年(一說627年)他從長安出發,到了涼州(今甘肅武威)。當時,朝廷禁止唐人出境,他在涼州被邊境兵士發現,叫他回長安去。他逃過邊防關卡,向西來到玉門關附近的瓜州(今甘肅安西)。
玄奘在瓜州,打聽到玉門關外有五座堡壘,每座堡壘之間相隔一百里,中間沒有水草,只有堡壘旁有水源,並且由兵士把守。這時候,涼州的官員已經發現他偷越邊防,發出公文到瓜州通緝他。如果經過堡壘,一定會被兵士捉住。
玄奘正在束手無策的時候,碰到了當地一個胡族人,名叫石槃陀,願意替他帶路。
玄奘喜出望外,變賣了衣服,換了兩匹馬,連夜跟石槃陀一起出發,好不容易混出了玉門關。他們在草叢裡睡了一覺,準備繼續西進。
哪兒想到石槃陀走了一程,就不想再走了,甚至想謀殺玄奘。玄奘發現他不懷好意,把他打發走了。
打那以後,玄奘單人匹馬在關外的沙漠地帶摸索前進。約摸走了八十多裡,才到了第一堡邊。他怕被守兵發現,白天躲在沙溝裡,等天黑了才走近堡壘前的水源。他正想用皮袋盛水,忽然一支箭射來,幾乎射中他的膝蓋。玄奘知道躲不過,索性朝著堡壘喊道:“我是長安來的和尚,你們別射箭!”
堡中的人停止射箭,打開堡門,把玄奘帶進堡壘。幸好守堡的校尉王祥也是信佛教的,問清楚玄奘的來歷後,不但不為難他,還派人幫他盛水,還送了一些餅,親自把他送到十幾裡外,指引他一條通向第四堡的小道。
第四堡的校尉是王祥的同族兄弟,聽說玄奘是王祥那裡來的,也很熱情地接待他,並且告訴他,第五堡的守兵十分凶暴,叫他繞過第五堡,到野馬泉去取水,再往西走,就是一片長八百里的大沙漠了。
玄奘離開第四堡,又走了一百多裡,迷了路,沒有找到野馬泉。他正要拿起隨帶的水袋喝水,哪知一失手,一皮袋的水都潑翻在沙土上了。沒有水,怎麼越過沙漠呢。玄奘想折回第四堡去取水,走了十幾裡,忽然想起臨走的時候,他曾經立下誓言,不達到目的地,決不後退一步。現在怎麼能遇到困難就後退呢?想到這裡,他撥轉馬頭,繼續朝西前進。
大沙漠裡一片茫茫,上不見飛鳥,下不見走獸,有時一陣旋風,捲起滿天沙土,像暴雨一樣落下來。玄奘在沙漠裡接連走了四夜五天,沒有一點水喝,口渴得像火燒一樣,終於支不住昏倒在沙漠上。到了第五天半夜,天邊起了涼風,把玄奘吹得清醒過來。他站起來,牽著馬又走了十幾裡,發現了一片草地和一個池塘。有了水草,人和馬才擺脫絕境。又走了兩天,終於走出大沙漠,經過伊吾(今新疆哈密),到了高昌(在今新疆吐魯番東)。
高昌王麴(音qǔ)文泰也是信佛的,聽說玄奘是大唐來的高僧,十分敬重,請他講經,還懇切要他在高昌留下來。玄奘堅持不肯。麴文泰沒法挽留,就給玄奘準備好行裝,派了二十五人,隨帶三十匹馬護送;還寫信給沿路二十四國的國王,請他們保護玄奘過境。
玄奘帶領人馬,越過雪山冰河,衝過暴風雪崩,經歷了千辛萬苦,到達碎葉城(在今蘇 聯吉爾吉斯北部托克馬克附近),受到西突厥可汗的接待。打那以後,一路順利,通過西域 各國進了天竺。
天竺是佛教的發源地,有很多佛教古蹟。玄奘在天竺遊歷各地,朝拜聖蹟,向高僧學經。有一次,他在乘船渡恆河的時候,碰到一群強盜。他們迷信妖神,每年秋天都要殺個人祭神。船中的強盜看中玄奘,要把他殺了祭神,玄奘再......
唐僧 是哪裡人
是唐朝人,洛州緱氏(今河南洛陽偃師)人,其先潁川人,
西遊記裡的唐僧是哪裡人
唐僧的母親叫殷溫嬌,陪郎君陳光蕊。玄奘姓陳,父親得中狀元,攜夫人赴仕途中被強盜所害,賊人擄去陳夫人,夫人生下遺腹子,忍痛將嬰兒放置木板上,投入江流中。金山寺長老救起嬰兒,取名江流兒。日後,成長為高僧玄奘。江蘇鎮江市區西北的金山上,所以戶籍所在江蘇。但後來居住長安
請採納
唐玄奘是哪裡人
玄奘(602年~664年),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創始人,洛州緱氏(今河南洛陽偃師)人,其先潁川人,俗家姓名“陳禕(yī)”,法名“玄奘”,被尊稱為“三藏法師”
在《西遊記》中唐僧是哪裡人,叫什麼,經歷過什麼事?
唐僧是大唐國人,父是陳光蕊,母是殷溫嬌。據原著原文第三十七回,唐僧說:“我父曾被水賊傷生,我母被水賊欺佔,經三個月,分娩了我。我在水中逃了性命,幸金山寺恩師救養成人。”
唐僧有很多個稱號。
唐僧:最普遍的稱呼,來自唐朝,是出家人。唐三藏:大唐國皇帝唐太宗因觀音指示西方有經三藏,賜唐僧號“三藏”。
陳玄奘:父親姓陳,法名玄奘。
唐御弟:太宗和女兒國皇帝都這麼稱呼(連不知羞恥的蠍子精也這麼稱呼)。
金蟬子:前世是如來佛祖的第二個徒弟。
長老:原文多次提及。
聖僧:原文也多次提及(唐僧這麼窩囊,根本不配叫聖僧)。
南無旃檀功德佛:取完經後如來賜的果位。
師父:有三個徒弟。
玄奘是哪裡人
唐代僧人,法相宗創始人,佛經翻譯家、旅行家。俗姓陳,名 。洛州緱氏(今河南偃師)人。 幼年出家 玄奘家貧,父母早喪。13歲出家,20歲在成都受具足戒。曾遊歷各地,參訪名師。先後從慧休、道深、道嶽、法常、僧辯、玄會等學《攝大乘論》、《雜阿毗曇心論》、《成實論》、《俱舍論》以及《大般涅盤經》等經論,造詣日深。 西行求法 通過多年來在各處講筵所聞,他深感異說紛紜,無從獲解。特別是當時攝論、地論兩家關於法相之說各異,遂產生去印度求《瑜迦師地論》以會通一切的念頭。貞觀元年(627)玄奘結侶陳表,請允西行求法。但未獲唐太宗批准。然而玄奘決心已定,乃“冒越憲章,私往天竺”,始自長安神邑,終於王舍新城,長途跋涉五萬餘里。 貞觀二年正月玄奘到達高昌王城(今新疆吐魯番縣境),受到高昌王麴文泰的禮遇。後經屈支(今新疆庫車)、凌山(耶木素爾嶺)、素葉城、迦畢試國、 赤建國(今蘇聯塔什干)、颯秣建國(今撒馬爾罕城之東)、蔥嶺、鐵門。到達 貨羅國故地(今蔥嶺西、烏滸河南一帶)。南下經縛喝國(今阿富汗北境巴爾赫)、揭職國(今阿富汗加茲地方)、大雪山、梵衍那國(今阿富汗之巴米揚)、犍雙羅國(今巴基斯坦白沙瓦及其毗連的阿富汗東部一帶)、烏伏那國(巴基斯坦之斯瓦特地區),到達迦溼彌羅國。在此從僧稱(或作僧勝)學《俱舍論》、《順正理論》及因明、聲明等學,與毗戌陀僧訶(淨師子)、僧蘇伽蜜多羅(如來友)、婆蘇蜜多羅(世友)、蘇利耶提婆(日天)、辰那 羅多(最勝救)等討信紙佛學,前後共2年。以後,到磔迦國(今巴基斯坦旁遮普)從一老婆羅門學《經百論》、《廣百論》;到至那僕底國(今印度北部之菲羅茲布爾地方)從毗膩多鉢臘婆(調伏光)學《對法論》、《顯宗論》;到闍爛達羅國(今印度北部賈朗達爾)從旃達羅伐摩(月胄)受《眾事分毗婆沙》;到窣祿勤那國(今印度北部羅塔克北)從闍那 多學《經部毗婆沙》;到秣底補羅國(今印度北部門達沃爾)從蜜多犀納受《辯真論》、《隨發智論》;到曲女城(今印度恆河西岸之勒克 )從累縭耶犀納學《佛使毗婆沙》、《日胄毗婆沙》。貞觀五年,抵摩揭陀國的那爛陀寺受學於戒賢。 玄奘在那爛陀寺歷時5年,備受優遇,並被選為通曉三藏的十德之一。前後聽戒賢講《瑜伽師地論》、《順正理論》及《顯揚聖教論》、《對法論》、《集量論》、《中論》、《百論》以及因明、聲明等學,同時又兼學各種婆羅門書。 歷遊五印 貞觀十年玄奘離開那爛陀寺,先後到伊爛 鉢伐多國(今印度北部蒙吉爾)、 薩羅國、安達羅國、馱那羯碟迦國(今印度東海岸克里希納河口處)、達羅毗荼國(今印度馬德拉斯市以南地區)、狼揭羅國(今印度河西莫克蘭東部一帶)、鉢伐多國(約今克什米爾的查謨),訪師參學。他在鉢伐多國停留兩年,悉心研習《正量部根本阿毗達磨論》及《攝正法論》、《成實論》等,然後重返那爛陀寺。不久,又到低羅擇迦寺向般若跋陀羅探討說一切有療三藏及因明、聲明等學,又到杖林山訪勝軍研習唯識抉擇、意義理、成無畏、無住涅盤、十二因緣、莊嚴經等論,切磋質疑,兩年後仍返回那爛陀寺。此時,戒賢囑玄奘為那爛陀寺僧眾開講攝論、唯識抉擇論。適逢中觀清辨(婆毗呔伽)一系大師師子光也在那裡講《中論》、《百論》,反對法相唯識之說。於是玄奘著《會宗論》三千頌(已佚),以調和大乘中觀、瑜伽兩派的學說。同時參與了與正量部學者般若 多的辯論,又著《制惡見論》一千六百頌(已佚)。還應東印迦摩縷波國(今印度阿薩姆地區)國王鳩摩羅的邀請講經說法,並著《三身論》(已佚)。 接著與戒日王會晤,並得到優渥禮遇。戒日王決定以玄奘為論主,在曲女城召開佛學辯論大會,在五印18個國王、3000個大小......
唐僧是哪國的?
玄奘(西元602年一664年)原姓陳,玄奘是他的法名。洛州緱氏(今河南省偃師緱氏鎮)人,他是漢代太守陳仲弓的後裔,曾祖陳欽是北魏上黨(今山西省長治縣)太守,祖父陳康是北齊的國子博士,父親陳慧曾任江陵縣令。陳慧有四個兒子,玄奘排行第四,自幼聰明過人,八歲時就向父親學習儒家經典。 玄奘的二哥首先出家,法名長捷,住洛陽淨土寺,玄奘經常跟隨他去學習佛教經典。13歲時玄奘便出家了。成年後玄奘便雲遊各地,參訪名僧。先後從慧休、道深等高僧學習貫通眾多佛教經書,造詣日深。 玄奘並不以此為滿足,仍不斷求學,求學過程中深感中國佛經由於翻譯有誤,不完整的原因而造成很多地方眾說紛紜。玄奘於唐武德九年(626年)在長安遇到來自中印度的波羅頗密多羅,他是印度高僧戒賢的弟子。玄奘聽他說戒賢在那爛陀寺講《喻迦師地論》,非常向往,從此立下西行求法的決心。 貞觀元年(627)玄奘上表,請允西行求法。但未獲唐太宗批准。然而玄奘決心已定,乃“冒越憲章,私往天竺”,始自長安神邑,終於王舍新城,長途跋涉五萬餘里。 玄奘於唐貞觀三年(629年)出發,當時有個秦州(今日甘肅省天水縣)僧孝達,在長安學《涅磐經》,要回秦州,玄奘與之同往,玄奘在秦州住一夜後又結伴經蘭州到涼州(今甘肅省武威縣)。玄奘在此應邀講解佛經,使他名揚西域。 當地有個和尚叫慧威,他很同情玄奘,派弟子惠琳、道正護送他西行,他們晝伏夜行至瓜州(今甘肅省安西縣東)。玄奘在瓜州買到一匹馬,但苦於無人相引,道正已回敦煌,惠琳已回涼州。此時有個胡人叫石磐陀,被玄奘收為弟子,他護送玄奘前往,但他膽小怕事,中途變心,返回瓜州。從此以後,玄奘獨自一人進入一往無際的大沙漠,他四天五夜,滴水不進,粒米不食。死去活來,但他毫無畏縮,甯向西方一步死,也絕不向後一步生,備歷艱辛,終於到達伊吾國境,又過數日,到了高昌國(今新疆吐魯番縣)。 高昌國王麴(qu)文泰遣使迎候,國王由侍人陪同,親自迎接玄奘入後院,住一重閣寶賬之中,王妃與數十名侍女皆來禮拜。麴文泰又命年逾八十的國統王法師規勸玄奘留住,但玄奘沒有同意,說:“我來到此地是為西行求法,今天受到你的阻礙,大王只可留下我的屍骨,我求法的意志和決心,大王是留不住的。”以後便絕食三天以示抗議。麴文泰被玄奘西行求法的決心所感動,只好放他西行。 王與玄奘在王母面前結為兄弟。麴文泰還要求玄奘從印返國路過高昌國時,留住三年,受王供養。還要求現在講經一個月,玄奘一一答應。玄奘開講時,太妃以下國王、大臣等三百餘人前來聽講,國王麴文泰親執香爐並低跪為蹬,天天如此。講完佛經以後,讓玄奘度四沙彌,以作侍從。玄奘離開使他倍受敬重的高昌國,又踏上了萬里征途,歷歷艱辛,踏過二十多個國家的國土,經過一年的時間,終於到達北印的濫波國。 玄奘從濫波國向南行,經那揭羅喝國到達無著、世親等佛教大師的出生地犍陀羅國,玄奘在此把麴文泰送給他的金、銀等物分送給各大寺院。他從犍陀羅國往東南行,經咀叉始羅等國,到達迦溼彌羅國,玄奘在這裡停留兩年,把第四次佛教結集的三十萬經論全部學完。 玄奘在北印遊歷了十多個國家,於貞觀五年(631年)來到中印度。他在中印度遊歷了三十多個國家,沿途向名僧學習佛教經典。對玄奘影響最大的是那爛陀寺,他在此拜年過百歲的老住持戒賢為師。向他學習唯識教義。那爛陀寺是印度佛教界的最高學府,在此大小乘並舉,以大乘為主 在玄奘學習期間,那爛陀寺能容納一萬名學生和一千五百名教師,共中通二十部經論者共一千餘人,通三十部者,多至五百人;通五十部者,稱為“三藏法師”,包括玄奘在內,共十名,玄奘並不以此為滿足......
唐僧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唐僧是吳承恩的作品《西遊記》中的一個人物,他雖然在最後取得了真經,但是我認為唐僧還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凡人。在《三打白骨精》這一故事中,唐僧三次錯怪孫悟空,最後一次竟把他趕回了花果山。他哪裡知道,如果不是孫悟空的火眼金睛和堅定的除妖信念,他可能早已成為妖怪的盤中餐了。在唐僧剛走上取經之路的一段時間中,唐僧和孫悟空遇上了一群強盜,孫悟空武藝高強,三下五除二就幹掉了他們,唐僧居然還責怪孫悟空濫殺無辜。還有一次,師徒四人來到一條河邊,突然閃出一個船伕,悟空看出那條船一會兒沒底,一會兒有底便感到有些問題,便不讓唐僧坐船,唐僧不辨事非,執意要上船,結果被妖怪拖入了海底。唐僧這個人,雖然慈悲為懷,有堅定的取經信念,但是他卻不辨真假,並且一次次錯怪孫悟空。所以我認為《西遊記》塑造的唐僧是一個平凡的唐僧,而不是一個完美的唐僧。
唐僧是個什麼樣的人
只有慈悲之心,沒有能力慈悲的人,能惹不能撐,總要孫悟空來收拾殘局的人,盲目相信別人,軟弱可欺的,但重要的是他的精神,一直很堅持禮佛的道路,是徒弟三人的精神領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