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十五年講的是什麼?
《萬曆十五年》一書主要講了些什麼?
明萬曆十五年,即公元1587年,在中國歷史上原本是極其普通的年份。作者以該年前後的史事件及生活在那個時代的人物為中心,抽絲剝繭,梳理了中國傳統社會管理層面存在的種種問題,並在此基礎上探索現代中國應當涉取的經驗和教訓。作者以其“大歷史”觀而聞名於世,本書中這一觀念初露頭角,“敘事不妨細緻,但是結論卻要看遠不顧近”。本書自80年代初在中國大陸出版以來,好評如潮,在學術界和文化界有廣泛的影響。...元輔張居正已去世五年,海瑞在這一年也故去了,一代名將戚繼光也在年底歿了,時年29歲的努爾哈赤在東北崛起了:始建宮室,佈教令於部中,禁暴亂,戢盜竊,立法制……然而朝廷卻未予注意;西班牙無敵艦隊即將出徵英吉利,揭開世界歷史新的一頁……
萬曆十五年到底講了啥
作者從萬曆皇帝入手,從集權社會的中心向下輻射,分別選取兩位內閣首輔:張居正,申時行,另外選擇三位此朝的幾位代表人物:清官海瑞,名將戚繼光以及哲學家李贄。
皇帝、首輔、高級將領、文官和思想家,帝國上層階級的主要類別代表,折射了整個社會的陰陽兩面。而這五個對後世有影響的人物,要麼身敗,要麼名裂,要麼身敗名裂。一個徹底腐敗的體制下,一切努力都是徒勞的,頂多只能延長帝國走向窮途末路的時間。
明朝政體中文官制度對皇權的壓制極大,皇權和文官制度的衝突在萬曆十五年(1587年)徹底爆發,年僅24歲的萬曆皇帝在這一年徹底失去了勵精圖治的心志,採取消極應付的態度,躲入後宮不再上朝。
五年後(萬曆二十年,公元1591年),隨著和稀泥本領超強的首輔申時行退休,對大明朝有著深刻理解的人都死光了。此後東林黨崛起,誇誇其談之輩登世,大明王朝開始一步步走向滅亡的邊緣。
五分鐘讀懂《萬曆十五年》:明朝衰敗到底該不該怪萬曆
《萬曆十五年》是歷史學家黃仁宇的成名作,也是一本暢銷學術書。可以說,在散文裡面,它的歷史水平最高,在歷史裡面,它的散文水平最高。其地位自然不言而喻,達到了“生平不讀十五年,就稱明粉也枉然”的地步。如果你希望給自己的標籤加一個歷史愛好者,那這本書是必讀書。
那麼,這個本書講的什麼?為什麼這麼重要呢?
從名字上看,黃仁宇講的是明朝萬曆十五年發生的事情,他的開場白是這樣的: 公元1587年,在中國為明萬曆十五年,論干支則為丁亥,屬豬。當日四海昇平,全年並無大事可敘……總之,在歷史上,萬曆十五年實為平平淡淡的一年。
黃仁宇先生選取了最平淡的一年,去除了一切突發事件的可能性,向讀者展示了一個帝國的運作面貌,從而歸納出中國是一個依靠道德而不是技術在運轉的社會,這種社會的缺陷是不可避免地要走向崩潰。
黃仁宇先生以六個典型的人物、七篇文章來解釋這一觀點。
因為讓領導先走的原因,第一篇是:萬曆皇帝。
開篇就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小故事。萬曆十五年的三月二日,本來清靜的大街突然變得熱鬧起來,一大堆官員奔赴皇宮。原來,傳出來消息,萬曆皇帝要開會:午朝,所以大家拼命趕,遲到了要扣工資嘛。結果滿頭大汗跑到端門,發現沒有任何要開會的樣子,負責點名的侍衛將軍也不在。
顯然,這是出了烏龍,萬曆皇帝根本沒有開會,所以大家拍拍屁股回家了。但接下來,萬曆皇帝很生氣,竟然扣全體官員的工資。
黃仁宇先生為什麼要寫這件事情?顯然,他是要告訴讀者,明朝萬曆的管理已經失去了控制,連開會這種事情都組織不好了。
對此,萬曆皇帝當然勃然大怒。但是,這個龐大的機構是如何走到今天這一步?
很多史書把問題推到了萬曆皇帝身上,因為萬曆皇帝是有名的曠工皇帝。正是因為他開會不規律,所以才會出烏龍。
但黃仁宇先生並不這樣認為。他說:看了我的論述,你可能對萬曆皇帝更多的是同情。因為萬曆同樣是一個失去技術手段皇朝的犧牲品。
萬曆先生用大篇的篇幅描寫了皇朝的禮儀,比如上朝時,萬曆戴著綴有十二串珍珠的冕,像戴了一塊瓦片,極不舒服,但這是必須的,因為這象徵著皇權。而皇帝絕大部分的精力,就這樣用在維持禮的存在。剩下的一小部分精力,又要處理明朝官員無休止的爭議。
這樣一來,原本希望大幹一場的萬曆就不得不發現,他只是一輛老舊車子上的零件,做著早已經規定好的動作,一旦想自己設計兩個動作,這輛車子的其它部件就會集體抗議。
一開始,萬曆以為反對來自張居正。
張居正是他的老師,也是萬曆前期的掌權者。萬曆很長一段時間生存在其陰影之下。張居正死後,萬曆開始借打倒張居正,宣告自己的權力與權威。
但萬曆很快發現,打倒張居正之後,他面對的是更為龐大的官宦集團。以前這個集團以張居正為目標,現在張居正倒了,只好把火力集中在萬曆身上。可以說,打倒了一個張居正,一百個張居正站了起來。
此外,黃仁宇先生還介紹了萬曆皇帝一個特殊的情況:他的婚姻生活。萬曆同志先是在自己母親的宮裡跟一個宮女王氏發生了關係,結果演變成狗血劇:泡妞泡成了老公以及喜當爹。宮女生下了常洛,是萬曆的長子。
萬曆很快就審美疲勞,愛上了一個稱為淑妃的鄭氏,並生下了朱常洵。萬曆試圖冊立朱常洵。因為這件事情,萬曆成為眾人攻擊的目標,文官集體發文章批判萬曆寵愛鄭氏冷落王氏。
可是!我跟哪個女朋友親近一點,關你們屁事!
無休止的禮儀,無休止的爭論,無休止的指責,萬曆終於煩了。
黃仁宇寫道,萬曆十五年,萬曆皇帝主持殿試,題目是:無為而治。
讓你們吵!老子不跟你們玩了!
有一個人說,不行啊,這個遊戲還得接著玩,這個人叫申時行,第二篇的題目就是:首輔申時行。
在這一篇裡,黃仁宇細緻地描寫了申時行的工作......
萬曆十五年 活著的祖宗講的是誰
轉自知乎網友的評論
《萬曆十五年》記
這是一本介於學術和商業的書籍。涵蓋經濟 政治 社會結構 軍事 以及當世的思想的歷史著作。我感覺作者貫穿始終的就是對明王朝以及類似的王朝以宗法及道德運作國家機關的分析和批評。作者以各個看似聯繫不怎麼緊密的幾個主題來分別闡述作者的觀點,形式類似於小說的細緻。作者分析的立場以作者自己的話來說,作者是“大歷史觀”的角度來研究和分析的。主要內容有《第一章——萬曆皇帝 第二章——首府張居正 第三章 ——世間已無張居正 第四章——活著的祖宗 第五章——海瑞-古怪的模範官僚 第六章——戚繼光-孤獨的將領 第七章——李贄-自相沖突的哲學家》
其實上面都是扯淡,來談談我都收穫了什麼。分條闡述是我這個理工思維的認為最高效清晰地表達。
1)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想要表達的核心觀念——{依靠儒家學說培養精英分子,從而形成讀書階級進而形成文官階級,依靠統一的價值觀約束統治階級(宋明清重文抑武文官階級代表了統治階級),在被統治階級以道德宗法約束,主要方式為對士大夫階級的模仿和絕對服從。但是缺乏靈活有效地法律規則,社會運作完全依靠所謂的道德掌控。國家機器的運作從皇帝到首府都只是被操作,本人的意志被徹底的壓制,失去了高效的機會,除舊革新更是不可能做到的,依靠慣性去維護。一旦平衡打破,就是推倒重來。}我書讀的少,因此不能判斷作者對明代的制度描述是否合理,但是就給讀者很大的啟發。個人到公司國家,它們的運作必須達到有實質的操作規則去遵循並且給予做事者足夠的空間去利用,強調人的價值給予人的慾望和需求一個合適的平衡,而且制度要想與時代保持一致就必須賦予它能改變的規則,制度不能賦予它神化或者虛無的力量否者就會僵化。簡而言之就是運作的有價值且高效的方法。
2)對於官僚階層的價值觀和貪汙的理解。明代的文官薪水很低,中層官員依靠薪水過活都很艱難何況下層。而明代的文人的文化講究的是馬克思主義的無私奉獻精神(歷史驚人的巧合)一方面是自身物質的需求與微薄薪水,另一方面是個人想要享受生活的慾望與無私奉獻的馬克思主義。呵呵,這種想畸形的制度,前後矛盾,試想想這樣的制度和文化會造成什麼樣的官員階級,官員階級是大眾文化的引導者這樣社會會形成什麼樣的畸形,人的內心會造成什麼樣的陰暗。其實在我們身邊遍地是這種矛盾,企圖磨滅人性的做法。在這個就不多說
為什麼說看懂萬曆十五年就看懂中國古代史
看完這本《萬曆十五年》,全書篇幅不長,卻描寫了有明一代不能不說的人物——萬曆、張居正、申時行、海瑞、戚繼光、李贄!通讀全篇,全文總結成一個詞:無奈!
萬曆的無奈:想做一個千古留名的明君,卻發現張老師騙了他,而他自己既缺乏政治鬥爭的技巧和策略,又不懂培植自己的勢力,最終無奈的選擇逃避、選擇視而不見、選擇置若罔聞;
張居正的無奈:希望憑藉一己之力創造一個盛世,無奈活著的時候別人鬥不過他,死了以後只能無奈的任人清算;
申時行的無奈:他被看做文官的首領,又被看做是皇帝的心腹,奈何兩頭不討好,只能無奈的和起了稀泥——安撫各方;
海瑞的無奈:他嚴格的遵守儒家的道德標準,卻發現與整個世界都格格不入;
戚繼光的無奈:一個曠世的武將,無奈在文官勢力統治下,隱藏自己的全部才華!這樣一位無與倫比的軍事天才,在靠山倒臺後也只能卸甲歸田,無奈的終老此生矣;
李贄的無奈:他在致力於反抗儒教,無奈卻是以卵擊石,況且又沒有嚴謹的思想體系來說服他人;
作者所謂的“大歷史觀”,即是把一件小事放到幾百年的歷史緯度中來看,就像是讓後人站在山上往山下看,自然會看的清清楚楚,更能真正意義的“以史為鑑。”
黃仁宇《萬曆十五年》寫哪個朝代
《萬曆十五年》(1587, 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是三聯書店出版的一部明史研究專著,作者是黃仁宇。
1587年的歷史事件也是以後掀起波瀾的機緣。換一個視角來解讀歷史,世界變得更立體。1587年,在西歐歷史上為西班牙艦隊全部出動徵英的前一年。當年,在明朝發生了若干為歷史學家所易於忽視的事件。這些事件,表面看來雖似末端小節,但實質上卻是以前發生大事的癥結,也是將在以後掀起波瀾的機緣。其間關係因果,恰為歷史的重點。其著作主旨在書中末段看出:“當一個人口眾多的國家,各人行動全憑儒家簡單粗淺而又無法固定的原則所限制,而法律又缺乏創造性,則其社會發展的程度,必然受到限制。即便是宗旨善良,也不能補助技術之不及。”
書 名
《萬曆十五年》
作 者
黃仁宇
原版名稱
1587,A Year of No Signifiance
ISBN
978-7-108-00982-1
頁 數
320
定 價
18.00
出版社
三聯書店
開 本
880*1230 1/32
《萬曆十五年》是哪一年寫的,主要說了些什麼
《萬曆十五年》由黃仁宇先生於1976年在美國所著,在國內直到近些年才引起大眾的注意。其實這一年大明王朝並沒有發生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所以不為一般研究者所注意,但在這一年發生的許多瑣細小事,卻如青萍之末成為帝國走向崩潰的前兆。
萬曆十五年 活著的祖宗講的是誰
明神宗朱翊鈞。
明神宗朱翊鈞(1563年—1620年),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朱載垕第三子。隆慶六年(1572年),穆宗駕崩,10歲的朱翊鈞即位,年號萬曆,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朱翊鈞在位初之十年,內閣首輔張居正主持政務,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社會經濟有很大的發展,人民生活也有所提高。親政後,勵精圖治、生活節儉,有勤勉明君之風範,開創了“萬曆中興”局面。期間主持了著名的“萬曆三大徵”,鞏固了漢家疆土。執政後期荒於政事,因無像張居正的人可以督導、國本之爭等問題而倦於朝政,自此不上朝,國家運轉幾乎停擺,強徵礦稅亦是在位期間被稱為一大詬病,使大明王朝逐漸走向衰亡。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二十一日,朱翊鈞崩,終年56歲,廟號神宗,諡號範天合道哲肅敦簡光文章武安仁止孝顯皇帝,葬十三陵之定陵。
萬曆十五年的簡介,內容概括和故事情況
1、簡介:
《萬曆十五年》(1587, 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是黃仁宇的一部明史研究專著。不僅是黃仁宇的成名之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2、內容概述:
全書以人物為主線,分為七個章節,每一個章節都有一個主角,而這些主角的選擇又涉及到社會不同的階層,構成了明代中晚期社會結構的一個縮影。在這些人物中既有當時的最高統治者萬曆皇帝,又有權傾一時的重臣張居正;既寫了當權的保守派官僚海瑞,又寫了身為布衣的自由派知識分子李贄。而這些人物之間又暗藏著各種矛盾:有萬曆皇帝同群臣之間的矛盾,有各級官僚之間的矛盾,有保守派與自由派的矛盾等等。但是所有的矛盾都集中於一個矛盾即個人與體制的矛盾,這個主要矛盾的存在導致了所有這些人物都具有一個共同點--最終的命運都具有悲劇色彩。如萬曆皇帝雖然貴為一國之君,但在立儲這個問題上卻一直不能如願,在與群臣爭鬥了數十年之後最終屈服,這種屈服表面上是向群臣屈服,實際上是在向體制屈服;又如戚繼光為了建立新軍和保衛國家,不得不在理想與現實之間遊離,這種遊離迫使他投機取巧,巴結權貴,最終仍逃脫不了政治中的現實,在貧病交加中死去。在書中,所有的人物,無論地位,無論善惡,統統都不能在事業上取得有意義的發展,他們或身敗,或名裂,還有的身敗兼名裂,沒有一個功德圓滿者。他們的個人理想、價值在一個大黑暗時代裡被社會現實擊得粉碎,而他們的人生軌跡也隨之湮滅了。這不僅是個人的悲劇,也是整個民族的悲劇,這個悲劇一直延續到1840年而發揮成了極致。
3、書籍的歷史地位:
這是對當代中國人來說具有重要意義的一部經典之作。它的重要在於,這本書提供了一種對當時的中國人來說,具有顛覆意義的敘述歷史的新方式。在此之前,國人的歷史寫作,是意識形態的一部分,是政治宣傳的一部分。幾乎所有的歷史書都是一種模式,一種口吻,一種角度,只提供了一種畫面。黃仁宇的這本書,簡直是給我們開放了另一個世界,每一位閱讀這本書的大陸人都會震驚,原來歷史可以這樣寫,原來歷史是如此的有趣、複雜、豐富,原來歷史人物並不像我們的教科書上講的那樣單調、格式化。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本書就像一道匕首,撕開了由意識形態統治歷史寫作的鐵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