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的性格特點是什麼?
文中表現項羽怎樣的性格特點
應涉及的幾點內容:優柔寡斷(改變進攻劉邦的決定、對范增在席間殺死劉邦的企圖不表態、沛公逃席而安然受璧);率直粗獷(聞劉邦“謝語”而說出告密人姓名、聞樊噲“譙語”而“未有以應”);不善用人(在關鍵時刻不聽范增);驕傲自大(宴會上的排座次)。
要害是他“自矜功伐”(一聽說劉邦“欲王關中”,觸犯了他的尊嚴,所以決定進攻;而在獲悉劉邦“籍吏民,封府庫”待他來處理之後,使放棄了進攻打算。他不把劉邦視為主要對手,以為殺之無益,而劉邦又注意維護他的尊嚴,使他動了“不忍”之心”。)
自矜功伐而最後終於遭致失敗,就是項羽這一悲劇形象的實質。正是從這一點上,我們才說鴻門宴的鬥爭雖然是劉、項鬥爭的開始,卻已經預示了這場鬥爭的結局。 項羽的性格弱點可以用八個字來解釋:匹夫之勇、婦人之仁!匹夫之勇謂之不厚,婦人之仁謂之不黑!
請堅信性格決定命運!項羽的性格比起劉邦來說差遠了!因而他也得不了江山。
如何看待項羽的性格特點
項羽,是一個在歷史上頗具爭議的人物。有人說他剛愎自用,才會失了江山,最後落得烏江邊上自刎。也有的人欣賞他的豪情,寧死不肯過江東。
項羽,是我難得欣賞的古人之一。喜歡他的豪氣和俠義。試問:如果,不是他對劉邦絕對的信任,又怎麼會有機會給劉邦的暗渡陳倉?當時,項羽已算是奪下秦朝的天下,當時,若是他聽范增的話,殺了劉邦,又怎會有後來的劉邦?項羽就是項羽,他為人爽直,暗箭傷人是他所不屑的。 人生起碼有兩種,一種是功利的人生,一種是藝術的人生。大多數人都是功利人生,所以很難理解藝術人生。劉邦、項羽正好是這兩種人生的代表。對項羽,我們總是從杜牡的角度去理解:“捲土重來未可知”,但很少想想易安以一個女子告訴我們的藝術人生:“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李女士的後面兩句,不是為項羽婉惜,認為過了江東就能如何如何,——那就和杜牡一樣了。她的後兩句是對前兩句的反覆,不肯過江東,才是生為人傑,死亦鬼雄呵。這樣的壯懷激烈,千古之下,又有多少人能夠做到! 項羽到最後還是沒有弄清楚他為何是這樣的結局。是“天亡“還是“人亡“?
項羽的形象可算是人們心中的英雄,他的武斷和岳飛的愚忠一樣,完全符合中國人的欣賞標準。我覺得項羽是有英雄“氣質“的,正如人們說的,他的豪氣、俠義和坦蕩,值得人們敬佩。他也是有實力的,他對戰爭的把握,恐怕十個劉邦也敵不過。誰說項羽有勇無謀?從他"破釜沉舟“的一戰,就可以看出他的領兵才能和為將的自信。其實“破釜沉舟“是有點心理學的味道,項羽是洞察出了這一點,還是他勇往直前的性格使然,在下不得而知,但這一戰確立了他的英雄形象,也確立了他不可動搖的歷史地位。 一般來說像項羽這樣的人都是自信和自大並存的。他是“戰神“,卻不是治世的謀士。也可以說他是“君子“,在同劉邦這樣的“小人“的鬥爭中,“自大“的性格足可以毀掉他。這樣的人,雖可獨霸一方,但是很難能成為國君。 他的死帶有明顯的悲劇色彩,一個健強人格的隕落,總是可以留下一片惋惜之聲。他那“不肯下江東“的氣節,更奠定了一代悲劇英雄的主色調。再加上他的身邊有個至死不渝的虞姬,也為他的死添加了幾分浪漫色彩。英雄美人,也成了千古流傳的佳話。
對於項羽的死,人們多是“惋惜“,而不是“可憐“。因此他的悲劇值得思考,他的形象也更加接近英雄。 營壘外,十面埋伏,四面楚歌;營壘內,燭火昏沉,美人哀婉。一杯濁酒,一曲悲歌,一個叱吒風雲的英雄,一個從不流淚的漢子,哭了,淚流滿面——“泣數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力拔山兮氣蓋世的一世豪傑,發出了“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的悲鳴。一幅英雄末路的畫面,就這樣色彩鮮明地呈現在後人面前,令他們唏噓不已,遺憾不已,感動不已。這就是太史公司馬遷在其傳世名篇《史記&8226;項羽本紀》中所描繪的場景,所傳達的情感——深深的同情與惋惜。 或許是因為自身的浪漫性格、不幸際遇的緣故,太史公對悲劇人物是有些偏愛的,悲劇人物在《史記》中佔有很大的份量。尤其是對西楚霸王,這個與本朝高祖皇帝大打出手的死對頭,太史公更是偏愛有加,不僅讓其位列朝代承繼之帝王本紀,而且通過幾個典型事例的濃墨重彩的描寫,如:鉅鹿救趙時,破釜沉舟,以一當十,大破秦軍;垓下突圍時,嗔目而叱,大呼馳下,潰圍,斬將,刈旗等戰爭場景,將項羽塑造成一個頂天立地、一往無前的蓋世英雄。
兩千多年來,有多少人被項羽的英雄氣概所感動,又有多少人掩卷嘆息,為項羽未得天下而惋惜。唐杜牧有“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的惋惜之情,宋易安有“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
項羽性格特徵
1、是自滿.項羽小時候“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很生氣,項羽卻說“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讀到這裡,我們可能會驚訝於項羽小小年紀就有如此抱負.但當項梁教他兵法時,他也是淺嘗輒止.自滿的缺點就暴露出來了.
2、是暴烈.他坑殺已降秦卒二十餘萬,火燒宮室.有人觸怒他,他便“烹之”,卻從不思考別人的話是否有可取之處.劉邦滅楚後不誅殺項氏支屬,也於項羽的暴烈性格形成了對比.
3、是優柔寡斷.這一點在鴻門宴中表現得最為充分.范增多次舉玦示意項羽殺掉劉邦,但“項王默然不應”.劉邦逃脫後,范增只有嘆“豎子不足與謀”,並作出一個驚人判斷,“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項羽的當斷不斷,使他最終山窮水盡,死於自己劍下.
4、是多疑.范增本是項羽的得力助手,然而項羽卻因為一個小小的離間計生出疑心,疏遠范增.范增也離開了他.在《高祖本紀》中劉邦分析項羽得天下的原因時說:“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為我擒也.”多疑,使得項羽失去了身邊最後有力的支持.
有句話說得好,“性格決定命運”.項羽的悲劇命運,與他的性格弱點是分不開的.但是我們也必須辯證的看待這一歷史人物.太史公司馬遷將項羽這一失敗了的英雄的事蹟列在本紀之中,對他的評價之高,也可以想見了.
項羽與拿破崙的性格特點有什麼區別
項羽拿什麼和希特勒比?
軍事才能?希特勒幾乎佔領了整個歐洲,他軍隊所到之處全成為廢墟,他手指一揮,數以百萬計的人就要悲慘死去。他以一人對戰全世界,直到今日提起他,許多人恐怕還得尿褲子!
項羽呢,只在中國打仗不說,雖然有幾次經典戰役,但都是逞武夫之勇,加上一點運氣。為了一個女人把整個戰爭都輸了。而且是輸給一個流氓一般的劉邦。難怪無顏見江東父老。
個人能力:希特勒從乞丐的身份,到下士,直到元首。無論演講能力,戰爭能力,或者治國能力上都勘為一流。把一個經濟崩潰的德國,僅用5年就建立成為,世界一流強國。你說呢。
項羽,個人魅力恐怕不錯,能力就不敢恭維,完全沒什麼好談的。
名氣:希特勒曾經說過:“我要讓世界記住我一千年”我覺得恐怕只要有人類的時候,他的名字都永遠不會被人們所淡忘。
項羽,恐怕除了中國沒多少人認識吧。
可是不同時代,不同環境,所以兩人也可以說是沒有可比性。
項羽這個人的人物性格,他有什麼樣的特點。
《漢書》中有韓信對項羽為人的評價:項王意烏猝嗟,千人皆廢,然不能任屬賢將,上特匹夫之勇也。項王見人恭謹,言語姁姁,人有病疾,涕泣分食飲,至使人有功,當封爵,刻印刓,忍不能予,此所謂婦人之仁也。
意思是說:項羽這個人非常地英雄,身材高大,力大無比,英勇善戰。史書上說項羽是力能扛鼎,就是鼎,能扛起來,而且每次戰爭項羽是身先士卒,他打衝鋒,一旦衝進敵營,怒吼一聲,上千人都鴉雀無聲,噤若寒蟬,被他嚇破了膽,但是項羽卻不懂得使用人才,他手下的那些能人,那些賢良的人士,那些勇敢的人士,那些智慧的人士,他都不懂得使,他只懂得自己一個人衝鋒陷陣,他是個人英雄主義者,這種勇敢叫什麼?韓信給了四個字的評價,“匹夫之勇”。項羽這個人對人非常有禮貌,心腸也很軟,恭敬仁慈,可是項羽小氣,他手下的將領衝鋒陷陣,浴血奮戰,建功立業,你應該封官賜爵啊?封賞他們啊?項王怎麼做呢?他封也封,給你鑄一個印,印鑄好了以後,項羽捏到手上,他捨不得給,在手上磨過來磨過去,磨過來磨過去,最後磨得這一個方印都磨成圓的了,他都不給人,這叫什麼?這叫婦人之仁。
鴻門宴項羽性格特點
從鴻門宴看項羽的悲劇性格
漢五年亦即公元前202年,曾經吒叱風雲所向披靡的蓋世英雄項羽走上了絕路。這一年的十二月,他被韓信十面埋伏,圍困於垓下,即現在的安徽省靈壁縣境內,後突圍至現安微和縣境內的烏江,因自感無顏見江東父老,不肯渡江,遂拔劍自刎。也不知是歷史的實錄,還是後人的傳說,抑或是司馬遷在記載這段歷史時情不自禁,發揮了詩人的想象和小說家虛構杜撰的才能,總之,我們看《項羽本記》中楚霸王項羽四面楚歌與美人虞姬生離死別即所謂霸王別姬的情景特別具有悲劇的色彩,且看:
項王軍壁壤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
“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項王則夜起,飲帳中。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駐,常騎之。於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闋,美人和之。項王泣數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這是怎樣一個壯懷激烈令人蕩氣迴腸的場景!英雄末路,長歌當哭。這一悲壯慘痛感天動地的悲劇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說都絲毫不亞於古希臘任何一部悲劇。也正因此,千百年來,楚漢相爭的故事一直在我國民間廣為流傳。從司馬遷的《項羽本紀》開始,項羽就被塑造成一個悲劇的英雄,那鐵骨錚錚性格剛烈且極為暴虐的楚霸王形象不知刻印在後代多少人的心中,令人生出了多少的感慨與同情。如唐代詩人杜牧就曾寫下了有名的詩句:“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對項羽烏江自刎頗感惋惜頗以為憾。而作為女性詩人,李清照對愛江
山也愛美人男子漢氣十足的楚霸王更是讚美有加,推祟備至。“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把個悲劇人物項羽的形象塑造得崇高而又偉大!
作者在鴻門宴中雙是如何刻畫項羽的性格的?有哪些特點?
首先,項羽的悲劇性格表現為自矜功伐,自大虛榮。由於秦的主力是被項羽擊敗的,各路諸侯都聽命於他,承認他的“霸主”地位,這使得項羽自矜功伐的驕傲心理更為膨脹。在項羽擁兵四十萬,進駐新豐鴻門,掌握戰爭主動權的形勢下,只有十萬兵員的劉邦
“欲王關中”的陰謀被告發。項羽“大怒”,下令:“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
項羽的“大怒”,不是性格暴躁使然,而是因為尊嚴被冒犯,他不能容忍別人對自己不恭不敬。眼看一場戰爭勢難避免了,卻被劉邦主動前來卑詞“謝罪”所化解。項羽聽出劉邦謙卑的口氣,感覺到劉邦非常尊重自己、無意與自己爭雄時,自大虛榮之心便得到了滿足,因而怒氣全消,不僅和盤托出告密人,而且設宴招待劉邦,以示和解友善之意。宴會上劉邦的不辭而別本是禮節上的不周,但因為張良代劉邦轉獻白璧一雙,劉邦讓他滿足了自尊虛榮
之心,他便不再追究了。
其次,項羽的悲劇性格表現為缺乏原則性,過分仁慈軟弱。與劉邦對待告密者曹無傷
“立誅殺”的果敢態度不同,項羽對待洩露軍機的項伯卻採取聽之任之、不予追究的寬容態度。項莊以“軍中無以為樂”為由,請求為宴會舞劍助興,得到了項羽的同意後,才
“拔劍起舞”的,而項伯並不奏請,擅自舞劍,項羽對此睜隻眼閉隻眼,未加制止。在宴會進行中,劉邦的參乘樊噲“帶劍擁盾入軍門”,且將守衛軍門的兵士撞倒在地。按理說樊噲沒有資格進會場,對他的擅闖會場之舉應予制止。但項羽並未將樊噲逐出,反以欣賞口氣連呼“壯士”,先後賜“卮酒”“彘肩”以壓驚,緩和氣氛。尤其是樊噲借項羽“復能飲乎”
的發問,指責項羽席間舞劍“欲誅有功之人”,項羽非但不怪罪樊噲的放肆無禮,反
而賜坐。所有這些,表現出項羽的過分仁慈軟弱,缺乏原則性。如果說因為項伯是自己的叔父,他的洩露軍機的行為可以原諒,他的不請舞劍之舉可以默許,如果說......
劉邦項羽的性格各是什麼
劉邦善於帶將,而不適合帶兵,劉邦雖然膽小但容易接受採納別人的意見並且能夠正視自己,他也是和我們一樣有記仇,報復的心理,但他能夠拿得起放得下,知道有舍有得,能夠完全獎勵對他有益的人,而項羽雖然霸氣但缺少了顧全大局的成分,意氣用事比工多,韓信稱他為匹夫之勇,並且是吝嗇的,封人官爵總是捨不得,被稱為婦人之仁,劉邦之所以勝,項羽之所以敗必定有他的原因!
《項籍者,下相人也》表現了項羽怎樣的性格特點?
這句話是說“項籍是下相人”,如果非要答他的性格特點,那就是他“勇猛無比又兒女情長,精通兵法卻又剛愎自用,身先士卒卻又有勇無謀,英雄主義又不得民心。”
學皆不精中項羽的性格特點
一、楚漢相爭中的兩大主角 項羽和劉邦在中國歷史上,是楚漢相爭中的兩大主角,項羽是銳不可當的27歲霸王,劉邦是年逾50的垂老之人;項羽乃名將之後,劉邦為默默無名的農家子弟;項羽受過嚴格的大將訓練,劉邦本身非將才,集結的亦多烏合之眾;後項羽宰制天下, 聲勢如日中天,而劉邦僅被封為漢王,所據之地偏遠險阻。然而,歷史的轉輪卻出現了強弱懸殊的戲劇性大逆轉:項羽以32歲的英年兵敗自刎,全盤皆輸;劉邦則承襲了秦始皇的大一統格局,盡收天下,開創了綿延四百年的漢朝。這場被稱為「猛獅與胡狼」之爭的歷史對決,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又為何會成為後人一再回顧的經典教訓? 二、他們共同特點是敢作敢為,化危機為轉機 他們共同的的特性:有敢作大夢的大器量、不在乎世俗評價的大膽行為、過人的包容力和忍耐力、化危機為轉機的能力。但為什麼他們的際遇有如天壤之別? 項羽——缺乏耐心,眼高手低,但他自信心強,做事積極......。 劉邦——我行我素,喜歡吹牛,但他慷慨好施,善交朋友......。 項羽的失敗,正是過份依賴軍事的結果。他出生將門貴族,崛起於秦始皇大秦帝國動盪之際,他擁有用兵如神的軍事天賦,在短短三年內,率領五國聯軍直入秦都咸陽,終結了大秦帝國,以霸王之名威震宇內;他憑著天賦的軍事才能和嚴格的軍事訓練,在他二十七歲起,就逐步立下驚人的戰功;他用兵別有洞見,敢於行險,善於以強大的精神力量凝聚士卒的心,形成強大實力。他本應成為秦始皇之後下一個掌控天下的人,然而,與年長一倍、出身草莽的劉邦對峙爭峰數年後,在「楚漢爭霸」中,卻讓他嚐到一敗塗地的四面楚歌滋味。他雖善戰,政治謀略卻不敵老謀深算的劉邦,滅秦之後一連串失策的擾民、焚宮、封王、殺義帝等舉動,引發了四起的民怨及諸王叛亂,終於讓長於收買人心的劉邦羽翼豐滿,佈下牢不可破的圈套,霸業曇花一現,功敗垂成。卻出現全盤皆輸的大逆轉... 劉邦高明的地方在知人善任,寬宏大量,寧願鬥智而不鬥力。這正是劉邦能夠從風起雲湧、詭譎多變的時代裡脫穎而出的原因。 三、項羽失敗的原因 一、缺乏謀略和視野,不具備政治家 讀 司馬遷《史記》得知: 項羽,是一位英雄。天生神力,"吳中子弟皆憚之"。其志向博大高遠。他很講信義,只因允諾了項伯"善遇"劉邦的進言,他不顧亞父"示之者三",於鴻門宴上放走了羅網中的劉邦。當兵敗烏江時,他拒絕登上烏江亭長的救生船,面對身後的叢林干戈,他笑對死亡,氣概何其豪邁。英雄項羽最終自刎死掉了......耳畔愴然響起悲歌一曲:"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折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項羽至死將失敗的原因歸之為時運不濟。然而,真的只是時運不濟使然嗎? 有人說:項羽最大的失誤,就是在鴻門宴上未聽從謀士范增之言,以至放"虎"歸山,招致最後的失敗。這一失敗看出項羽是一個在政治上看不清方向認不清真假的人,又在險境中不能急中生智,化險為易的人,怎麼能領導眾人走向成功呢? 二、項羽性格中存在著極為嚴重的缺陷 1、目光短淺、自滿自得 足勇少智、缺乏寬宏大量的國君氣質 細讀史書可知,項羽性格中存在著極為嚴重的缺陷:他空有高志卻目光短淺;愛慕虛榮,不乏自滿自得的小農意識;凡事勇在先,智在後,殘忍有餘,仁善不足;缺乏從諫如流、寬宏大量的國君氣質。這就決定了他的一生,只宜做一名叱吒風雲的將軍,卻不具備一種帝王的胸懷。他真正的失誤不在於殺沒殺劉邦,而是誤在自身不能克服的性格弱點上,就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