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的審美特徵是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12-26

什麼是詩歌?詩歌具有哪些審美特點

詩歌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文學體裁,是以意象為詩情表達的基本結構單位,藉助豐富的想像和新奇的比喻,以具有強烈節奏感和音樂性的語言,高度概括地表現詩作者對宇宙、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對生活的由衷詠歎的文學體裁。它是深緬的思想和飽滿的感情,在創造性想象的過程中交融在一起而顯現出來的一咱精練而富於感染力的藝術。

一、抒情性是詩歌的根本藝術特徵

小說、寓言和童話主要通過人物或動物和故事情節來再現生活的;散文主要是藉助一定的人物、事件和場景來再現生活;戲劇主要是通過人物的矛盾衝突、語言和旁白來再現生活的。而詩歌則是主要通過抒情的方式反映生活的。因此可以說,抒情性是詩歌的語言藝術。有人把抒情性稱為詩歌的靈魂。

詩歌的抒情性,是指詩歌不但用抒情的方式反映生活、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且是通過抒情的方式來打動和教育讀者。郭沫若說過一句話:“詩的本職專在抒情。”抒情性構成了詩歌的藝術生命,離開抒情性談詩歌是沒意義的,因為拋開抒情談詩歌,詩歌也就失去了它的基本價值。我國最早的一部詩集《詩經》,反映了三千年前人民的生活,反映了人們的喜怒哀樂的情感。

有人說,詩歌是用來抒情的。我們不能超越物理意義上的時間和空間,但能超越心理意義上的時間與空間,而這種超越就是要通過詩歌裡面的抒情來完成。現在我們不能經歷杜甫詩人所處的戰亂社會人們的疾苦,但是我們可以通過杜甫的《登岳陽樓》中的抒情情感去感受。王維寫的《送元二使安西》的“西出陽關無故人”巧妙地傳達了作者與朋友依依不捨、嘆息流淚,說著相聚時的歡樂,分別的無奈,別後會有的思念的思想感情。也許現在分別對我們現代人來說是沒什麼大不了的事情。我們不但交通方便,聯繫也方便,只要一個電話、一條短信、一封E-mile就可以聯繫上對方,甚至可以通過視頻看見對方那熟悉的面孔,但是當時交通不便,今次分別不知何年何日才能重逢,生離也就是死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首詩歌是李白的一首思鄉詩,他把自己身在他鄉的那份寂寞、思鄉之情用二十個字淋漓盡致一表露出來。當我們離開家鄉的時候也會對著月光念起這首詩,特別是中秋節的時候這首詩尤其流行。這就是詩歌表現出來的藝術靈魂。一首優美動人的之所以千古流傳下來,之所以為千百萬讀者所吸引,儘管有些詩歌所反映的內容與我們相距十分遙遠,

詩歌具有哪些審美特徵

我不擔心“讀不懂”,因為詩歌文本在語言、結構、詩意呈現方式等方面較之其它文學樣式的特殊性,決定了閱讀詩歌必須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同時也要有一定的閱讀技巧。

中國古典詩詞的審美特徵有哪些

在中國文學史的漫長髮展過程中,巳形成了一些固定的或者說是約定俗成的意象群,瞭解這些意象群無疑對鑑賞古代詩歌、準確捕捉古人所表達的思想情感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譬如,情感類別:哀怨、激憤、嚮往、離愁別恨、懷鄉思親、追古傷今等.要深入瞭解這情感,就要透過詩歌的語言外殼,發掘出作者在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尋擷到詩中的情感載體.如:楊柳——(代表)惜別、菊花——傲視、圓月——思念、落葉——失意、春風——得意、古蹟——懷舊等等.而古詩中的情感載體——意象——解讀這些意象群,就成了古詩詞鑑賞的突破口.

所謂意象,是客觀物象經過創作主體獨特的情感活動而創造出來的一種藝術形象.就古典詩詞而言,詩人所寫之“景”、所詠之“物”,即為客觀之“象”;而借景所抒之“情”,詠物所言之“志”,即為主觀之“意”;“象”與“意”的完美結合,就是“意象”.以詩歌的意象為突破口,對之進行多維解讀,是鑑賞詩歌的鑰匙之一,本文擬就古典詩詞中一些常見的意象進行解讀,供廣大朋友參考.

1、落花

自然是人類永遠的認識對象和審美對象.自然的形式豐富多彩,人類對美的擷取也無窮無盡.山川草木“莫不有性情”.情感與這些形式的遇合,故有意象產生.我國曆史上優秀詩詞數不勝數,本文我只想擷取其中的一朵奇葩——含有“落花”意象的詩詞,來略談一二.

落花是一種自然現象,自然規律,但在我國古詩詞中卻賦予了它們以情感和生命.歸納起來,“落花”意象有這樣幾層意思.

A、一是把落花作為自然景物來描寫,構成一種優美的意境.

“春城無處不飛花”(韓翃《寒食》),給人的感覺是春風和煦,陽光明媚,各種顏色的花兒在風中輕揚曼舞,美妙極了.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曉》),伴隨著風雨之聲,落花片片,滿地繽紛,可以想見春天的美好和童子的天真爛漫之趣.

B、一是面對落花,唏噓感嘆:嘆年華易逝,美麗不再.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李煜《浪淘沙》)從中可以看出國破家亡之恨,無可奈何之情.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李清照《一剪梅》)抒發了濃濃的鬱悶之情,幽幽的相思之苦.

“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這是《紅樓夢》中林黛玉的葬花詞.花落巳葬,己去誰葬,暗含自己的命運還不如落花,道盡了心中的綿綿的悲苦.

C、還有一種是以落花寓意昂揚向上的精神.

“花落春常在”清道光年間考生俞樾在禮部複試,以此句為詩開頭,寓意希望在人間.

“一陂春水繞花身,花影妖嬈各佔春,縱被東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作塵.”(王安石《北陂杏花》)暗寓詩人寧可在與頑固派的鬥爭中粉身碎骨,也不願委曲求全同流合汙.

2、流水

A、因水具有柔和清冷的特點,故常用水比喻月色之類雖具體可感卻難以把握

的事物.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杜牧《秋夕》),詩人借水的清冷,從側面反映了封建時代婦女的悲慘命運.

B、又因水的剪切不斷、永不停歇與愁緒的無始無終、無止無休正好吻合,故詩人又常以水喻愁.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抒發了詩人因強烈的感到了現實與理想的矛盾不可調和而產生的煩憂和愁苦;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十國南唐��李煜《虞美人》),詞人經歷亡國之痛後,嚐盡了人生的愁苦滋味,他用東去的“一江春水”抒寫愁恨,讓讀者看到那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腔幽憤盡瀉如注,悲憤之情,溢於言表.

3、“搗衣”和“砧聲”

A、關心家人冷暖,為全家人縫製衣服,是古代婦女的主要職責之一.在進行搗衣這種機械重複......

論詩歌語言的審美特徵

簡述語言藝術的審美特徵 語言藝術是指文學這一藝術樣式。文學藝術具有藝術的特殊性,它是“惟一的僅僅運用語言符號來創造藝術意象體系、形成藝術作品的藝術。”(《美學概論》第196頁)①語言作為表意符號,是一種聲音與意義結合的系統,理解語言藝術,必須大量讀解具體文學作品。 語言藝術的特徵很多:形象創造與形象感受的想象性;敘事與抒情的兼長性;語言結構與話語情景的多樣性等。 一般地說,語言藝術的審美特徵有:間接性與廣闊性;情感性和思想性;結構性與語言美。 由於文學藝術以語言作為媒介和手段,使得語言藝術形成了許多自身獨具的審美特徵,集中體現在間接性與廣闊性、情感性與思想性、結構性與語言美等幾個方面。 具體地說,語言藝術的審美特徵可以理解為以下內容。 (1)間接性與廣闊性。文學運用語言來塑藝術形象,傳達審美情感。由於文學語言必須通過讀者的想象才能感受到藝術形象,因此,文學形象具有間接性。這種間接性既是語言藝術的侷限,也是語言藝術的特長和優勢,因為它使得文學形象具有其他藝術無法相比的廣闊性。 文學形象的間接性,可以說是文學區別於其他一切藝術的重要特徵之一。無論是建築、實用工藝藝術,還是繪畫、雕塑等造型藝術,以及音樂、舞蹈等表情藝術和戲劇等綜合藝術,都通過塑造藝術形象來直接作用於人們的感官,這些藝術形象不僅可以看到或聽到,甚至有些還可以觸摸到。唯有文學這門語言藝術所描繪的形象例外。在閱讀作品的過程中,通過積極活躍的聯想和想象,在自己的頭腦中呈現出活生生的形象畫面來,這就構成了語言藝術形象的間接性,因而人們把文學又稱“想象的藝術”。文學形象雖然不能通過讀者的感受器官來直接把握,但它通過語言的中介,激發讀者的想象,同樣可以使得如聞其聲,如見其人,產生如臨其境的審美效果,使文學形象活靈活現、栩栩如生地呈現於讀者的心靈。 文學天地的廣闊性,同樣來自語言媒介的特性。用語言來表現現實生活,具有廣泛而深入的表現能力,幾乎很少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有著最大的自由,具有極大的容量,真可以說是“觀古今於須臾,撫四海於一瞬”(陸機 《文賦》 ),能夠突破客觀時間,實現時間和空間的自由延伸,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廣闊而複雜的社會生活。 其次,文學的廣闊性更表現在它不僅能描繪外部世界,而且能夠深入到人的內心世界,直接揭示各種人物複雜的、豐富的精神世界。向人的內心世界的深處發展,無疑使文學的天地變得更加廣闊,而這一點,恰恰是其他藝術種類難以達到的。文學作品不僅可以通過描繪人物的音容笑貌、服飾風度、言行舉止等來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而且可能通過直接抒情或敘述的方法深入展示人物細膩複雜的感情。 (2)情感性和思想性。“任何文學作品都包含著作家的主觀情感。文學的情感性越濃烈,越能感染讀者,就越富有藝術魅力。”( 《藝術學概論》第九章 語言藝術) 抒情詩、抒情散文等情感類文學自然離不開情感性,小說、報告文學、敘事詩等敘事類文學同樣離不開情感性。作為敘事類文學的小說和報告文學等,同樣蘊藏著作家熾熱的感情,只不過在這類作品中一般不常由作者出面來直接抒情,而是往往將作者的主觀情感深深蘊藏的文學形象之中,通過形象描繪來傳達情感。文學由於採用語言作為媒介,在表現人物的內心情感世界上,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正是由於文學作品能夠深入到人的精神世界,直接披露出人物最複雜、最豐富、最隱祕的情感,使得語言藝術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更加真實、更加深刻。 語言藝術的思想性在深度和廣度上也遠遠超過了其它藝術形式。雖然所有文藝作品總會在不同程度上表現作家、藝術家的審美意識和對生活的認識,從而具有一定的思......

簡論詩歌的美學特徵

在文學作品中,詩歌無疑是最具審美性的。蘇雪林說:“詩乃美文之一種。”瑪·布爾頓說:“詩歌是語言最精妙的運用之一。它給人以語言所能提供的最大樂趣。”詩歌不僅本身是美的,它也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美。雪萊在《為詩辯護》中說:“詩使萬象化成美麗;它使最美麗的東西愈見其美,它給最醜陋的東西添上美;它撮合狂喜與恐怖、愉快與憂傷、永恆與變幻;它馴服一切不可融和的東西,使它們在它輕柔的羈軛之下結成一體。”人們對詩歌的衷情和喜愛,從根本上講是源於詩美。那麼,詩歌具有一些什麼樣的美學特徵呢?

1.語言上凝練、含蓄的美。詩歌追求的就是用最少的詞表達最豐富的意義。無論中外詩歌,都講究用詞的反覆推敲,做到舍此無二的地步。詩歌既是最精練的語言,自然要含蓄;以有限的字句,表達不盡的情意,正是詩的本份。從這一點來說,任何一首詩,都不能求百分之百的瞭解,一定有一部分似解非解,那就是朦朧的美,含蓄的美。正因為其含蓄朦朧,其意蘊便格外豐富,為讀者的鑑賞提供了多樣的可能,古人云:詩無達詁,也正是從這個角度說的。

2.形象上的繪畫美。詩歌是用意象來表達意義的。古希臘詩人西蒙奈底斯說:“畫為不語詩,詩是能言畫。”古人張舜民在《畫埋集》中提出:“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都強調詩歌的意象鮮明突出的特點。詩歌中的景色描寫、情景交融都構成繪畫美。這種繪畫美的獲得靠的是意象的營造,詩歌呈現給讀者視覺看得見的具體形象,並由此在讀者腦海裡形成一個視覺形象,滿足人們的視覺感受。同時意象能引起聯想,而聯想具有誘發情感的巨大力量。一般來說,最受人欣賞的詩就是那些大多數人都能在腦海裡看到其意象的詩。

3.充沛的情感美。情感美是詩的重要特徵,離開情感美的詩不能稱之詩或好詩,最偉大的詩歌一定是富於強烈的情感的詩歌。詩人處在特定的生活環境中,用心裡滾燙的激情熔鑄成錚錚的語言,表現出特定的思想感情。詩,可以直抒胸臆,壯懷激烈地高歌,也可以柔曼地低吟;詩歌的情感可激躍,可平淡;可明顯,可暗含。無論喜怒哀樂,只要真摯、純粹,均可構成詩的情感美,而引起讀者感情上的應和、共鳴,得到美的享受。

4.悅耳的音樂美。優美的韻律和節奏是詩歌美的一個重要結構因素。可以細分為兩個方面。第一是音響節奏,包括聲律(平仄、輕重、長短句)和韻律(押韻和韻式等);第二是語義節奏,指詩行的分節、斷句、頓開和字詞的連續等。歷來好詩均可以歌,布爾頓說,詩的本質在於歌,強調的就是詩的音樂美。音樂美滿足了人們的聽覺感受。

5.微妙的滋味美。這種滋味美,也有人把它叫做“詩味,”就是那種使我們感覺到一首詩之成為詩的那種素質。滋味美是用華美的語言形式所表現的情與景相合的詩的藝術境界,是詩歌給我們的一種獨特感受,好比品茶之清香韻味、食佳餚之可口甘甜。詩歌的風格、氣脈、文采、文質美均是構成詩味的要素。然而詩歌的微妙意味,常常是在字裡行間之外,需要敏銳的感受性方能感知,所以布爾頓說“大多數聰明而多識的頭腦足以產生大量的聯想。而智能非常低下的人無論如何也不欣賞詩。”當詩從一種語言翻譯成另一種語言的時候,會有所損失,甚至完全消失。

詩歌的審美特徵應從哪幾方面把握?

詩歌的審美具體要從押韻,修辭,意境,描寫手法等方面把握。語句是否優美達意,修辭是否合適,意境是不是深遠,這些方面都可以體現,但主要是意境方面。如果是回答問題一定要強調意境和修辭。押韻也很重要。這是我個人理解的哈。

詩歌的藝術特徵有哪些?

詩歌是一咱歷史悠久的文學體裁,是以意象為詩情表達的基本結構單位,藉助豐富的想像和新奇的比喻,以具有強烈節奏感和音樂性的語言,高度概括地表現詩作者對宇宙、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對生活的由衷詠歎的文學體裁。它是深緬的思想和飽滿的感情,在創造性想象的過程中交融在一起而顯現出來的一咱精練而富於感染力的藝術。

一、抒情性是詩歌的根本藝術特徵

小說、寓言和童話主要通過人物或動物和故事情節來再現生活的;散文主要是藉助一定的人物、事件和場景來再現生活;戲劇主要是通過人物的矛盾衝突、語言和旁白來再現生活的。而詩歌則是主要通過抒情的方式反映生活的。因此可以說,抒情性是詩歌的語言藝術。有人把抒情性稱為詩歌的靈魂。

詩歌的抒情性,是指詩歌不但用抒情的方式反映生活、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且是通過抒情的方式來打動和教育讀者。郭沫若說過一句話:“詩的本職專在抒情。”抒情性構成了詩歌的藝術生命,離開抒情性談詩歌是沒意義的,因為拋開抒情談詩歌,詩歌也就失去了它的基本價值。我國最早的一部詩集《詩經》,反映了三千年前人民的生活,反映了人們的喜怒哀樂的情感。

有人說,詩歌是用來抒情的。我們不能超越物理意義上的時間和空間,但能超越心理意義上的時間與空間,而這種超越就是要通過詩歌裡面的抒情來完成。現在我們不能經歷杜甫詩人所處的戰亂社會人們的疾苦,但是我們可以通過杜甫的《登岳陽樓》中的抒情情感去感受。王維寫的《送元二使安西》的“西出陽關無故人”巧妙地傳達了作者與朋友依依不捨、嘆息流淚,說著相聚時的歡樂,分別的無奈,別後會有的思念的思想感情。也許現在分別對我們現代人來說是沒什麼大不了的事情。我們不但交通方便,聯繫也方便,只要一個電話、一條短信、一封E-mile就可以聯繫上對方,甚至可以通過視頻看見對方那熟悉的面孔,但是當時交通不便,今次分別不知何年何日才能重逢,生離也就是死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首詩歌是李白的一首思鄉詩,他把自己身在他鄉的那份寂寞、思鄉之情用二十個字淋漓盡致一表露出來。當我們離開家鄉的時候也會對著月光念起這首詩,特別是中秋節的時候這首詩尤其流行。這就是詩歌表現出來的藝術靈魂。一首優美動人的之所以千古流傳下來,之所以為千百萬讀者所吸引,儘管有些詩歌所反映的內容與我們相距十分遙遠,不復有與詩同時代的體驗,但仍會為其詩所震憾,這就是詩的抒情所體現的美的力量,其內在基礎在很大程度上正是感情的飽滿真摯。

二、形象美是詩歌的基本特徵

小說戲劇的主要表現手段是故事情節、人物對話,而詩歌的主要表現手段是訴諸讀者直觀感覺的形象和聲韻。形象鮮明、聲韻鏗鏘是詩歌的共同特點。

唯物辯證主義認為,把握事物的本質就是要通過現象看本質。人腦是對客觀事物的反映,外界事物為人感知,反映到大腦中,經過思維抽象出結論,這結論是對景物的本質的認識。然而本質的認識是抽象的、靜止的、綜合的,也是無個性的,我們該如何表達它呢?例如,我們敬愛的周總理逝世了,人們都感到非常沉痛,人們是通過什麼方式來表達他們的沉痛?我們可用“心如刀絞”、“哀漠大於心死”等詞語來形象地表達失去周總理的痛苦,詩歌也一樣講求形象。當我們旅遊歸來,告訴朋友那裡的景色優美,但我們單純地說“那裡的景色好美哦!”別人會無法想象到底有多美,是像湛江的湖光巖一樣美嗎?還是像肇慶的鼎湖山一樣美?我們可以用一句概括性的話來表達,例如“桂林山水甲天下”,然而這還不夠形象,必須作一番形象的描繪才行,就像白居易作的《錢唐湖春行》用優美的語言把自己所看到的景色再現在讀者眼前。

詩歌有抒情詩、敘事詩......

新生代詩歌審美特徵兩個重要標誌

(一)以抒情為主要表達形式,一般以較短的篇幅來具體形象地凸顯詩人的主體意識,集中概括地表現社會生活。

詩歌最重要的特徵在於它的抒情性。晉代文論家陸機曾指出:“詩緣情而綺靡。” 就是強調詩歌是因情而生,緣情指意。唐代大詩人白居易也認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聲,莫深乎義。詩者,根情,苗言,華聲,實義。”

也是把情感放在詩歌表達的第一位。

從篇幅上來說,與其他文體相比詩歌可以說是最短小的。詩歌要在較短的篇幅內表達一個相對完整的詩情和詩美,這就決定了它反映的社會生活必須凝練、集中與概括。如顧城《一代人》:“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

短短兩句就把被十年浩劫耽擱了美好時光的青年一代決心戰勝矇昧、追求真理的堅定

信念鮮明地表露出來。詩歌雖然不具有小說表現生活的直接性與逼真性特徵,也不具有散文反映現實的寫實性和現場感,但它通過具有概括性和典型性的意象來呈現一個審美化的世界,常常使讀者在寥寥數語中睹見宇宙的奧妙,領悟人類生存的深刻內涵。

同時,在反映社會生活時,詩歌常常浸潤了詩人強烈的主體意識,因此詩歌中的物象並非是從現實世界中直接拍攝的,而是通過了詩人的心靈過濾;詩歌中的時間與空間也不是物理意義上的時間和空間,而是心理意義上的時間與空間,詩人在表情達意時常常能穿越時空,“觀古今於須臾,撫四海於一瞬”

,在不受時空拘縛的自如書寫中,呈現出對於宇宙人生的真實心靈體驗。

(二)以意象為詩情傳達的基本結構單位,通過單個或多個的意象來凸現詩意,抒發情感。

所謂意象,就是在知覺基礎上形成的,滲透著詩人主觀感受的客觀事物的影像。在一首詩歌中,意象或者是單一的,如徐志摩《沙揚娜拉——贈$%女郎》:“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象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道一聲珍重,道一聲珍重,/那一聲珍重裡有蜜甜的憂愁——/沙揚娜拉!”

詩歌中的獨特意象只有嬌羞的“水蓮花”;或者是繁複的,如海子《九月》:“目擊眾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遠在遠方的風比遠方更遠/我的琴聲嗚咽

淚水全無/我把這遠方的遠歸還草原/一個叫木頭 一個叫馬尾/我的琴聲嗚咽 淚水全無//遠方只有在死亡中凝聚野花一片/明月如鏡 高懸草原

映照千年歲月/我的琴聲嗚咽 淚水全無/隻身打馬過草原”

,整首詩中反覆出現了“草原”、“遠方”、“琴聲”、“淚水”等多個意象。詩歌正是藉助這些意象來傳達詩意,抒發詩人主體的情感的。

(三)常常採用復沓和鋪排的修辭手段,充滿節奏感和音樂性。

詩歌的主要表達功能是抒情。為了使詩人的情感充沛地抒發出來,詩歌常常出現詩句的復沓與鋪排。如柯巖《周總理,你在哪裡?》對“周總理,你在哪裡”的反覆尋呼,艾青《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中“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鎖著中國呀??”

這一詩句的多次出現。這些復沓的詩句給人一唱三嘆、情縈意繞的感受。再如何其芳《我為少男少女們歌唱》:“我為少男少女們歌唱。/我歌唱早晨,/我歌唱希望,/我歌唱那些屬於未來的事物,/我歌唱正在生長的力量。”

這樣的鋪排,使詩歌顯得氣勢磅礴,有力地強化了它的藝術感染力。同時,復沓和鋪排在詩歌中的頻繁出現,絲毫不顯得累贅和多餘,反而使詩歌充滿了節奏感和音樂性。

(四)詩句分行排列,是一種特別講究文學形式的藝術。

詩歌是一種十分注重形式的藝術,在語言的外觀上,詩歌通常是以分行排列的方式構成文本。綜觀近100年來的新詩創作,大致出現了下面幾種詩行排列方式......

相關問題答案
詩歌的審美特徵是什麼?
臺灣的經濟特徵是什麼?
審美特點是什麼意思?
憲法的本質特徵是什麼?
生物的基本特徵是什麼?
會計的職業特徵是什麼?
我國的地形特徵是什麼?
組織的基本特徵是什麼?
管理的基本特徵是什麼 ?
審計的特徵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