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偶和對仗有什麼區別?

General 更新 2025-01-14

對偶與對仗的區別 5分

對偶與對仗是兩個概念,是兩種語言形式,二者有相同之處,但也有不同之處。

對偶,是一種修辭格。它是成對使用的兩個文句,這兩個文句字數相等,結構、詞性大體相同,意思相關。這種對稱的語言方式,形成表達形式上的整齊和諧和內容上的相互映襯,具有獨特的藝術效果。

對仗,是指詩詞創作和對聯寫作時運用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和手段。它要求詩詞聯句在對偶基礎上,上下句同一結構位置的詞語必須“詞性一致,平仄相對”,併力避上下句同一結構位置上重複使用同一詞語。格律詩詞的對仗使語言音韻和諧,增強了節奏感和音樂美,達到表現形式上的高度完美。因而格律詩詞的對仗要求也就甚為嚴格,符合上述原則的詩詞聯句便是對仗的;否則就是不對仗或對仗不工穩。

例如:

(1)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岳陽樓記》)

——只對偶,不對仗。

(2)春天繁花開遍峽谷,秋天果實壓滿山腰。(碧野《天山景物記》)

——只對偶,不對仗。

(3)慘象,已使我目不忍視;流言,尤使我耳不忍聞。(魯迅《紀念劉和珍君》)

——只對偶,不對仗。

(4)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魯迅《自嘲》)

——既對偶,又對仗。

(5)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毛澤東《七律二首 送瘟神》)

——既對偶,又對仗。

(6)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毛澤東《改造我們的學習》)

——既對偶,又對仗。

(7)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既對偶,又對仗。

對仗與對偶有什麼區別

對偶是指,兩個字數相等、結構相似的語句表儲相關或相反的意思或用兩個對稱語句加強語言效果(如“下筆千言,離題萬里”、“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仗主要包括詞語的互為對仗和句式的互為對仗兩個方面。

詞語對仗的要求是:詞義必須同屬一類,如以山川對山川,以草木對草木等;詞性必須基本相同,如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等;平仄必須相對,即以平對仄或以仄對平;結構必須對稱,即以單純詞對單純詞,以合成詞對合成詞;另外,要避免同字相對。

句式的對仗,主要是句子的結構相同,如以主謂短語對主謂短語,以動賓短語對動賓短語等。

對仗可使詩詞在形式上和意義上顯得整齊勻稱,給人以美感,是漢語所特有的藝術手段。

哪位大神能解釋一下“對偶”和“對仗”的區別?

1. 對偶與對仗是兩個概念,是兩種語言形式,二者有相同之處,但也有不同之處。

2.對偶,是一種修辭格。它是成對使用的兩個文句,這兩個文句字數相等,結構、詞性大體相同,意思相關。這種對稱的語言方式,形成表達形式上的整齊和諧和內容上的相互映襯,具有獨特的藝術效果。

3. 對仗,是指詩詞創作和對聯寫作時運用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和手段。它要求詩詞聯句在對偶基礎上,上下句同一結構位置的詞語必須“詞性一致,平仄相對”,併力避上下句同一結構位置上重複使用同一詞語。格律詩詞的對仗使語言音韻和諧,增強了節奏感和音樂美,達到表現形式上的高度完美。因而格律詩詞的對仗要求也就甚為嚴格,符合上述原則的詩詞聯句便是對仗的;否則就是不對仗或對仗不工穩。

例如: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只對偶,不對仗。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既對偶,又對仗。

對偶和對聯有什麼區別?

對偶是修辭方式,對聯是文學形式,對偶是工具,對聯是產品,沒有對偶的修辭手法寫不成對聯

對偶和對仗有什麼區別

對偶:指兩個句子字數一樣,內容可銜接。有排比或陣列的意思。沒有嚴格的格律。

對仗:兩句是一聯,分上下句。字詞按音律和詞性一一相對。有嚴格的格律:詞性相同,平仄相對。

對仗句一定能對偶,對偶句不一定是對仗的。

對仗與對偶的區別

? 對偶和對仗是兩種極為相象的語言形式。所謂“相象”,是說它們相同之處較多而不同之點較少,所以區別起來就較為困難,甚至連一些工具書對這兩個概念都解釋得含糊其辭,不甚了了。如《辭海》“對仗”條下注釋曰:“指詩文詞句的對偶。”陝西教育出版社的《古文自學辭典》則解釋“對偶”為“修辭方法一種,……詩歌中叫‘對仗’。”如此以“對偶”注“對仗”,用“對仗”釋“對偶”的輾轉解說,造成了概念的混淆,其結果是使人誤以為“對偶”與“對仗”是一回事,是一個概念的兩種稱謂。

那麼,究竟什麼是“對偶”?什麼是“對仗”?二者有什麼區別呢?

對偶,是一種修辭格。成對使用的兩個文句“字數相等,結構、詞性大體相同,意思相關”。這種對稱的語言方式,形成表達形式上的整齊和諧和內容上的相互映襯,具有獨特的藝術效果。

對仗,是指詩詞創作及對聯寫作時運用的一種特殊表現形貳和手段。它要求詩詞聯句在對偶基礎上,上下句同一結構位置的詞語必須“詞性一致,平仄相對”,併力避上下句同一結構位置上重複使用同一詞語。格律詩詞的對仗使語言音韻和諧,增強了節奏感和音樂美,達到表現形式上的高度完美。因而格律詩詞的對仗要求也就甚為嚴苛,符合上述原則的詩詞聯句便是對仗的;否則就是不對仗或對仗不工穩,這是詩詞創作所不允許的。

瞭解了對偶與對仗的特點,就能一般地區別什麼是對偶,什麼是對仗了。例如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岳陽樓記》)

這兩個句子各方面都符合對偶的要求,但由於其平仄不相對,音律欠和諧,並在同一結構位置重複使用了“天下”、“之”、“而”等這樣的詞語,所以不合對仗的要求。再請看下面這個例句: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酬白樂天》)

這組聯句是原詩中的頸聯,無論哪個方面都完全合乎對仗原則,而且對得極為工穩,是最為典型的對仗聯句。

對偶與對仗其所以有這樣一些不同,主要是因為它們是運用於不同文體的。由於不同的文體對各自表達的要求不同,所以對錶達形式的要求也就不同。作為修辭方法的對偶,常常被廣泛用於各種文體,其中古代散文和古體詩歌運用尤其頻繁。它整飭了語言,增強了語勢,而且兩個偶句互為補充、相互映襯,使語言頗具形式美和表現力。對仗則是格律詩詞獨具的一種特殊創作技法。興起於隋唐的格律詩,嚴格要求律詩中的頷聯與頸聯必須對仗。這一方法同時也為詞曲創作所採用;後來又被用於對聯撰寫。由於律詩詞曲的創作本身對語言運用有很高的藝術要求,講究煉字煉句,而對仗正好能夠在相當程度上極大提高詩歌的表達技巧和審美情趣,具有較高的藝術性和表現力。對仗的這些特殊功能顯然是對偶力不能及的。可以說“對仗”是格律詩詞創作和欣賞的重要標準之一,自然也就成了非詩詞莫屬的專用術語。正因如此,所以格律詩詞中的對仗雖同時也符合對偶的標準要求,但鑑於“對仗”本身的特點,並且為了有別於一般文體中的對偶,故而我們通常不以“對偶”稱之,而特稱之曰“對仗”。

(不要刷分!!!)

對偶修辭手法與對仗修辭手法有什麼不同?

你好! 對偶與對仗是兩個概念,是兩種語言形式,二者有相同之處,但也有不同之處。 對偶,是一種修辭格。它是成對使用的兩個文句,這兩個文句字數相等,結構、詞性大體相同,意思相關。這種對稱的語言方式,形成表達形式上的整齊和諧和內容上的相互映襯,具有獨特的藝術效果。 對仗,是指詩詞創作和對聯寫作時運用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和手段。它要求詩詞聯句在對偶基礎上,上下句同一結構位置的詞語必須“詞性一致,平仄相對”,併力避上下句同一結構位置上重複使用同一詞語。格律詩詞的對仗使語言音韻和諧,增強了節奏感和音樂美,達到表現形式上的高度完美。因而格律詩詞的對仗要求也就甚為嚴格,符合上述原則的詩詞聯句便是對仗的;否則就是不對仗或對仗不工穩。 例如: (1)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岳陽樓記》) ——只對偶,不對仗。 (2)春天繁花開遍峽谷,秋天果實壓滿山腰。(碧野《天山景物記》) ——只對偶,不對仗。 (3)慘象,已使我目不忍視;流言,尤使我耳不忍聞。(魯迅《紀念劉和珍君》) ——只對偶,不對仗。 (4)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魯迅《自嘲》) ——既對偶,又對仗。 (5)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毛澤東《七律二首 送瘟神》) ——既對偶,又對仗。 (6)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毛澤東《改造我們的學習》) ——既對偶,又對仗。

相關問題答案
對偶和對仗有什麼區別?
介音和介母有什麼區別?
年薪和月薪有什麼區別?
立夏和夏至有什麼區別?
德配和淑配有什麼區別?
塑形和減肥有什麼區別?
蝦米和蝦皮有什麼區別?
世家和世澤有什麼區別?
車損和強險有什麼區別?
英朗和威朗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