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年拜見是什麼意思?

General 更新 2025-01-04

拜年的“拜”字是什麼意思?

● 拜

◎ 表示敬意的禮節:~手(古代男子跪拜禮的一種)。~懺。禮~。互~。

◎ 恭敬地:~託。~謝。~讀。~別。~謁(a.拜見;b.瞻仰陵墓、碑碣)。

◎ 行禮祝賀:~年。~壽。

◎ 用一定的禮節授與某種名義或職位,或結成某種關係:~將(jiàng )。~相(xiàng )。~師。~把子。

◎ 姓。

這裡是第2種

古人拜見長輩手禮是左手在外還是右手

作揖,漢族民間傳統的一種禮節,拱手為禮,是古代賓主相見時常用的禮節。兩手抱掌前推,身子略彎,表示向人敬禮。因為不需要觸碰手部,它相比於外國人的握手有更衛生的特點。然而,近代隨著西方文化傳入中國,中國人接受並使用握手禮,像作揖這樣優美的見面行禮方式卻漸漸地被中國人所摒棄甚至遺忘。

作揖根據不同場合有不同用法,右手在內左手包於外上稱為“吉拜”,常用於過年等喜慶場合,反之則是“凶拜”,一般用於弔喪。女性的手勢和男性是相反的,左手握拳右手包於其上是“吉拜”。

行禮標準

一、作揖時候,手掌在外,因為男左女右,所以是男人的手掌在外在左,女人則在右。

二、男女為陰陽,陰為虛,陽是實。所以男人右手握拳,女人的倆手都不是握拳狀。

三、左掌在包蓋右拳,左掌為上,為對方,右拳為自己,右拳形狀恰似趴下磕頭狀。

四、作揖時,抱拳晃動三下,類似磕三個頭。

五、右拳代表攻擊,被左掌包蓋,表示禮貌、善意、尊重,如同凶器不暴露一樣。

拜年正確動作是:兩手抱拳高擡,身體略彎,兩腳並放,以示敬意。古代有以左為尊的說法,作揖時,左手在上,以“左”示人,表示真誠與尊敬,晃三下就可以了。這是我國古代傳下來的行禮形式,稱為“作揖”。

拜年的正確手勢是:右手握拳,左手成掌,對右拳或包或蓋,這樣的作揖手勢是“吉祥”。傳統的拜年手勢自古男女有別。標準的男子作揖姿勢是右手成拳,左手包住。因為右手是攻擊手,要包住以示善意。女子則相反,但女子不抱拳,只壓手。

行禮方式

如果到人家做客,在進門與落座時,主客相互客氣行禮謙讓,這時行的是作揖之禮,稱為“揖讓”。作揖禮在日常生活中為常見禮儀,除了上述社交場合外,向人致謝、祝賀、道歉及託人辦事等也常行作揖禮。

作揖的正確手勢是:作揖的基本手勢是右手握拳,左手成掌,對右拳或包或蓋,這樣的作揖手勢是“吉拜”,反之則為凶拜,可用於弔喪。而在賀歲廣告中經常出現的,正是這樣的“凶拜”。

古代人作揖的方式有很多。儘管現代人對待傳統禮儀沒有必要像古代人那樣嚴謹,但原則性的東西不能弄錯。男子右手握拳左手包於其上是“吉拜”,表示尊重,用於見面、告別等場合;相反的手勢則是“凶拜”,一般用於弔喪。女性的手勢和男性是相反的,左手握拳右手包於其上是“吉拜”。一種比較常見的說法是跟尊卑有關,因為古代人以左為尊,左手在上面表示尊敬,但也不能說右手在上表示不尊敬,畢竟喪禮也是很嚴肅的場合,只是為了不同的情況區別對待。這樣也能解釋為何男女相反,因為在古代女性地位比男性低。

拜是什麼意思

bài

表示敬意的禮節:拜手(古代男子跪拜禮的一種)。拜懺。禮拜。回拜。

恭敬地:拜託。拜謝。拜讀。拜別。拜謁(a.拜見;b.瞻仰陵墓、碑碣)。

行禮祝賀:拜年。拜壽。

用一定的禮節授與某種名義或職位,或結成某種關係:拜將(ji刵g )。拜相(xi刵g )。拜師。拜把子。

姓。

筆畫數:9;

部首:手;

筆順編號:311311112

拜訪的拜是什麼意思

bài

表示敬意的禮節:拜手(古代男子跪拜禮的一種)。拜懺。禮拜。回拜。

恭敬地:拜託。拜謝。拜讀。拜別。拜謁(a.拜見;b.瞻仰陵墓、碑碣)。

行禮祝賀:拜年。拜壽。

用一定的禮節授與某種名義或職位,或結成某種關係:拜將(jiàng )。拜相(xiàng )。拜師。拜把子。

姓。

下跪拜年習俗的由來

下跪拜年習俗的由來:

在古代,上層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賀的習俗。宋人周輝在《清波雜誌》中說:“宋元佑年間,新年賀節,往往使傭僕持名刺代往”。當時士大夫交遊廣,若四處登門拜年,既耗費時間,也耗費精力,因此有些關係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親自前往,而是派僕人拿一種用梅花箋紙裁 成的二寸寬、三寸長,上面寫有受賀人姓名、住址和恭賀話語的卡片前往代為拜年。明代人們以投謁代替拜年。明朝傑出畫家、詩人文徵明在《賀年》詩中描述:“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蔽廬;我亦隨人投數紙,世憎嫌簡不嫌虛”。這裡所言的“名刺”和“名謁”即是現今賀年卡的起源。賀年卡用於聯絡感情和互致問候,既方便又實用,乃至今日仍盛行不衰。

大約從清朝時候起,拜年又添“團拜”的形式,清人藝蘭主在《側帽餘譚》中說:“京師於歲首,例行團拜,以聯年誼,以敦鄉情”,“每歲由值年書紅訂客,飲食宴會,作竟日歡”。秦漢以來萬千的風首朝賀。自明清開始,拜年次序是:首拜天地神帙,次拜祖先真影,再拜高堂尊長,最後全家按次序互拜。對尊長要行大禮,對孩童要給賞賜,平輩間拱手致語。拜親朋的次序是:初一拜本家;初二、初三拜母舅、姑丈、岳父等,直至十六日。現代多行團拜,歲末郵寄賀年片和賀年信。

幾千年民間演繹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拜年禮儀,就像一部電影的 一幕幕。 磕頭舊時僅限於“天地君親師”,君(皇帝)現代不興了,老師(可 磕可不磕,全看你對老師的尊敬程度),天、地正式祭祀時才用(如 拜堂,---還得是傳統婚禮),只剩下“親”要解釋,所謂“親”是“父 族”(你家或他家,簡單說就是你或他的宗姓)的直系親屬;戚是“母 族”(你家或他家的母親的宗姓)的直系親屬。 磕頭是舊時禮節,跪在地上兩手扶地,頭挨地。

磕頭禮:

單純磕頭(單叩首):兒童對長輩的常禮。一般情況是兒童隨家長見到長輩,家長說:“過來見過XX(長輩),給XX磕頭。”孩子要先說句:“給XX磕頭啦。”而後雙膝先後彎曲跪下、手扶地、頭觸地,完成磕頭的動作,然後起立側身站著。

一拜一叩:成年人拜見長輩的常禮。一般是拜訪、或長輩來訪時,應當主動向前說:“我(自己名字或輩分、身份)給XX磕頭了。”

一拜三叩:這是隆重的禮節,大多是以下場合,初次見面的長輩,見祖宗級的長輩,拜見德望高或身份地位高者,拜師,拜年,拜壽,拜謝等場合。

拜年手勢“男左女右”的由來:

中國自古便有“男左女右”的區分,這與中國哲學的陰陽思想有關:男子剛烈,屬陽於左,女子溫柔和順,守陰於右。而拜年的手勢,也有男女之分。

據《禮記·內則》記載,日常結髮,男子結左,女子結右。因此,拜年手勢有講究,男女有別千萬不能錯。

標準的男子拜年姿勢是右手成拳,左手包住,因為右手是攻擊手,包住以示善意;女子則相反,但不抱拳,只壓手。這和自古“男左女右”傳統一脈相承。如左右手弄反的話,那可是哀拳,報喪、求饒才用。“男左女右”的習俗還和古代人的哲學觀關係非常緊密。

外國客人拜見了我國領導中的拜是什麼意思

拜,一種表示恭敬的禮節。

現用於書面語言或禮儀。

比如:給人拜年,回拜友人,拜訪同事。

全國各地有哪些拜年的習俗?

manhattan.wswire.com/htmlnews/2006/01/24/645688.htm

春節中國各地習俗一覽

春節是中國最傳統、隆重的節日,也是歷時最久的。從臘月二十三的祭灶王爺直到正月十五鬧元宵,紅紅火火地讓人熱鬧了一個月。

老北京愛說臘七、臘八兒,凍死寒鴉兒。 清代,雍和宮內就有熬製臘八粥敬獻佛、皇室權貴的傳統,謂之佛粥,目的是與佛結緣,寓意像佛祖一樣,喝了牧女施捨的雜豆粥而得道成佛。

農曆二十三,傳說灶王爺第二天就要上天奏明玉帝人間善惡,玉帝依此降福禍,家家忙著祭灶。這天晚上,供上關東糖、糖瓜(意在粘住灶王爺的口)等,由家長主祭上香行禮,而後連將灶神連龕帶像放在松柏枝、芝麻秸架上點火焚化,謂之送祭。這天晚上,鞭炮齊鳴,北京人說是過小年 除夕是全中國的狂歡夜,一切的辭舊迎新、祈福迎祥都在這一夜。全家團團圍坐舉行家宴,互相祝福盡享天倫,稱之為圍爐。飯後,小孩會把芝麻秸撒在庭子裡,人行其上,稱之踩歲。老北京有守歲至午夜時分,鳴放鞭炮,互道新禧,晚輩要給長輩叩首拜年,討要壓歲錢,全家再吃一頓素餡餃子,謂之五更餃子、團圓餃子。在百十個餃子裡,只有一個放有硬幣,說是吃到這個餃子的人,一年諸事順遂。

現在北京人過年,仍然保留著許多古老的傳統習俗,加上豐富多彩文藝節目,喜慶氣氛更加濃郁。1994年,北京禁放煙花、爆竹後,北京人只能到郊區的幾個定點地方去看喜慶的新年煙花,但越來越多的北京人在嘗試以越來越新鮮的方式來渡過這中國人的新年。

承德一帶的春節實際上是從臘月開始的。臘月初八各寺院及家家戶戶均要熬粥,稱臘八粥,一來紀念釋加牟尼佛祖成道之日,二來喜慶五俗谷豐登,這天市場上開始上市年畫、爆竹、肉類等。臘月二十三這一天,家家戶戶要掃庭院,這一天被稱為過小年,一般家家都要擺酒宴,祭灶王爺。臘月二十五開始張貼春聯,喜慶氣氛越來越濃厚。除夕晚,全家老少吃團圓飯、包水餃,備冷拼,到凌晨12點時,鞭炮齊響迎接新的一年到來。大年初一互相拜年,共歡同樂,初二請姑爺、姑娘回門、初三會親家,初四會朋友,初五春節高潮結束。正月十五上元節,也稱元宵節,人們耍龍燈、舞秧歌、踩高蹺、玩獅子、晝夜盡歡。正月十六以後,各行各業開始按部就班,恢復營業,春節至此結束。

閩南一帶鄉村過年習俗顯得與城市不盡相同。鄉村農家,房多門多,除了貼春聯外,房門兩側還要擱置兩株圈貼紅紙的連根甘蔗,叫“門蔗”,方言“蔗”與“佳”近音,寓意進入佳境。廳堂中案桌擺有隔年飯、長年菜、發糕,並插上用紅、黃兩色紙紮的“春枝”,寓意飯菜長年豐足,吉祥發財。每家要把薯藤柴枝堆垛大門外,點燃待其煙繞火旺,男人依輩分跳過這堆火焰,邊跳邊念:“跳入來,年年大發財;跳出去,無憂共無慮;跳過東,五穀吃不空;跳過西,錢銀滾滾來。”這叫“過火群”,象徵燒掉舊歲的邪氣,消災過運,迎來乾乾淨淨、大吉大利的新年。“跳火群”後,就要用新掃帚打掃廳堂,掃完後掃帚畚斗擱在一起,垃圾堆放門邊,希望如願再從畚帚中走出來,幫助發家致富。同時要把跳火群未熄的餘灰收集一些添於炭爐中,叫“添旺”,象徵更加興旺。家長率子女圍坐爐旁,叫“圍爐守歲”,最好通宵達旦守著,據說這是為父母添壽。此時,長輩給晚輩分壓歲錢,叫“分圓”。隨著社會進步,生活節奏加快,閩南鄉村一些繁瑣的習......

拜師的拜是什麼意思

"拜師學藝"中的"拜"意思是:作揖,磕頭,表示最高崇敬。

拜師,手工業、服務業和娛樂業等多種行當的職業民俗。新從業或學藝者通過儀式與授技授藝者結成師徒關係,謂之“拜師學藝”。

拜:

①本義,動詞:作揖,磕頭,表示最高崇敬。拜倒 拜服 拜年 拜壽 拜佛 拜金 拜師 拜堂 拜菩薩 拜天地 甘拜下風 頂禮膜拜

拜,服也。——《禮記 · 郊特性》

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論語 · 陽貨》

②副詞:虔誠地,莊重地。拜讀 拜賀 拜識拜訪 拜會 拜見 拜謁拜託 拜謝

③動詞:跪地行禮,接受封賜或接受官職。義項只見於古文(辭而不拜 歸而不拜)

拜送書於庭。——《史記 · 廉頗藺相如列傳》

④動詞:舉行儀式,授予官職。 義項只見於古文(拜為上大夫 賢而不拜)

拜相如為上大夫。——《史記 · 廉頗藺相如列傳》公車特徵拜郎中。——《後漢書 · 張衡傳》參考鏈接:拜姓_百度百科

古代拜帖是什麼意思

拜帖的作用有:

1、表明來訪者的身份。

2、預約。

3、因為拜帖基本上是自己寫的,所以從拜帖中,也可以先讓對方先了解自己。

拜帖,即賀年片:賀年片古代稱為“拜帖”,宋代以前互相拜年,尤其是鄉里鄉親,官場同僚,都要互相拜見,至宋代,士大夫為節省時間,又不失禮節,就以名帖互遞道賀之詞代替登門百年,於是就有了“賀年帖”、“賀帖”、“片子”、“賀葉”、“祝片”之說,盛賀年帖的錦盒叫“拜盒”、“拜匣”,以示莊重,至今日,演變為新曆元旦,送賀年明信片,而春節則不見了賀年片。

相關問題答案
百年一見是什麼意思?
拜年拜見是什麼意思?
拜見會見是什麼意思?
拜將封侯是什麼意思?
膜拜的形式是什麼意思?
拜佛問詢是什麼意思?
拜佛點燈是什麼意思?
拜你所賜是什麼意思?
流年病符是什麼意思?
青年不舉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