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劉備人物形象?

General 更新 2024-12-25

對《三國演義》中劉備形象的分析

劉備,做為《三國演義》極力推崇和褒揚的封建理想君主的化身,作者羅貫中在塑造和刻畫時可以說是不遺餘力,這也使得劉備成為《三國演義》中繼曹操、諸葛亮、關羽之後最為出彩的人物形象之一。但所謂“過猶不及”,作者的熱心過度,一意的追求“高大全”,反而使得劉備的形象變得單純和虛無飄渺,成為一種類型化的形象,彷彿文學上的扁平人物形象,其所作所為也盡顯得虛偽,使得人們不由自主的對形象本身產生懷疑。魯迅《中國小說史略》中“欲顯劉備之長厚而近偽”的評價,可以說是精闢獨到、入木三分。誠然,結合劉備成功的經驗,細細品味一部《三國演義》,似乎極盡劉備虛偽之能事。

一、偽裝的漢室忠臣

劉備的形象,最突出的表現是漢室正統的忠實捍衛者。的確,這個時時處處不忘自稱“中山靖王之後”的“漢室宗胄”,無時無刻不在惦記漢室安危的大漢“皇叔”,無論如何與“偽裝的忠臣”這幾個字是沾不上邊的。但是事實偏偏就是如此。

早在“玄德幼時,與鄉中小兒戲於樹下,曰:‘我為天子,當乘此車蓋。’”(第一回)先不說這句話是有心還是無意,單是這句話本身,在當時封建統治下,就是大逆不道之言,足以滿門抄斬、禍延九族。因此,要說這句話是劉備孩童時的嬉戲之言,幾乎絕無可能。這還不算奇,奇的是“叔父劉元起奇其言,曰:‘此兒非常人也!’因見玄德家貧,常資給之。”(第一回)才真正稱得上奇。劉備的話雖然大逆不道,還勉強可以“孩童無知”敷衍過去,而做為一個成年人的劉元起聽到這句話,不僅不加阻止,反而“常資給之”,在當時黃巾之亂尚未發生,天下還算安定的條件下,就不能不使人懷疑起劉備的家族來。或許劉備的野心,就是在這樣一個念念不忘當年曾貴為九五至尊的家族中培養起來的。

及到少年,“不甚好讀書……素有大志,專好結交天下豪傑”(第一回)。秦漢之時,平民欲致仕,除出身、讀書、走後門外,就是以德行獲得“清譽”而得到推薦。在當時還算太平的時期下,劉備四者皆不取,卻“專好結交天下豪傑”,甘為韓非子所謂“五蠹”之類,惟恐天下不亂,那麼其“素有”的“大志”,就頗可耐人尋味了。

再其後,從討伐黃巾起兵,直到赤壁之戰奠定三足鼎立基礎,儘管成日在東奔西走、顛沛流離中生活,劉備卻開始考慮後嗣之事了。他先是收了一個義子,取名叫劉封,後又努力耕耘,生下了自己的親生兒子劉禪。兩個兒子,老大劉封,老二劉禪,分開來看似乎沒有什麼,不過連起來問題就大了,那是“封禪”——一種古代皇帝祭祀天地的儀式。其時,劉備投陶謙,依呂布,歸曹操,奔袁紹,親劉表,身無立足之地,卻始終念念不忘“封禪”大事,說他是漢室“忠”臣,的確是牽強了一點。

等到晚年,佔據荊州,盡有西蜀,羽翼已成,兼之漢帝被廢,劉備稱帝的野心終於浮出水面。這時候,劉備已經有了一位深得自己心理的軍師諸葛亮。說到諸葛亮,早在三顧茅廬、隆中論策時,就以一句“……將軍身率益州之眾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大業可成,漢室可興矣”(第三十八回),很隱晦的道出推許劉備承續漢祚的意思,從而得到了劉備打心眼裡的喜愛,此後便一直委以重任。等到曹丕廢帝自立後,“早有人到成都,報說曹丕自立為大魏皇帝,於洛陽蓋造宮殿;且傳言漢帝已遇害。”劉備與孔明便開始了一幕雙人互動的遊戲。首先是廣造輿

求三國演義中劉備人物性格分析 500-600字 急。

籠絡豪傑,深得人心

劉備寡言少語,喜怒不形於色,能謙恭待人,城府極深。劉備年輕時師從東漢大儒盧植不愛讀書,喜歡弄狗騎馬,喜歡結交豪爽之士。因此,青年時代就有不少年輕人爭相依附他,這是他性格的優點。

劉備寬仁、忠厚、慈善、好施、善於收買、籠絡人心,這是他性格中遠遠勝於曹操的地方。曹氏父子佔據北方大部,挾天子以令諸侯,政治上、軍事上都佔有明顯的優勢。但曹操行事殘暴,時常就屠城,劉備行事多與曹操相反:曹操急暴,劉備寬仁;曹操狡詐,劉備忠厚;曹操篡漢,劉備扶漢,因此,劉備深得人心。劉備入蜀後,實行拉攏當地豪門士族的政策,發還他們的田地和房屋,鼓勵發展農業生產,因而深得民心。

識人善用,君臣融洽

劉備禮賢下士,慧眼識才。在愛才、用才上,儘管劉備、曹操、孫權三人有共同的特點,但劉備比他們兩人更勝一籌,在用人方面,毛主席曾對人評價:“劉備這個人會用人,能團結人,終成大事。這是他成功的關鍵。”

陳壽也評價劉備為:“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

劉備創業之初,勢單力薄,顛沛流離。雖然兩次佔據徐州,但都最終失敗,但是他注意收買人心,不論什麼情況,他都以民為先。後來,三顧茅廬得諸葛亮,有了著名的“隆中對”,形成自己的立國綱要。他一生重用諸葛亮,如魚得水,共謀大業。他觸鄉黨之中得到後來勇冠三軍的關羽、張飛,重用行伍出身的魏延,成功地鎮守了漢中這個戰略重地……從另一方面說明劉備知人善任的本色,很會籠絡人心。

堅忍不拔,終成大事

劉備性格中還有堅韌不拔、屢敗屢戰的優點。劉備創業之初,艱辛異常,東奔西走如喪家之犬,依靠袁紹時,受到節制,依附曹操時,曹操眾謀臣想誅殺他。曹操兩次都免殺,並以禮相待,後他又趁機逃脫,聯吳拒曹。他也曾依賴劉表,卻被劉表暗地裡提防,忍辱存身,以圖稱霸。可見他有堅韌不拔、鍥而不捨的精神,是一個打不敗、拖不垮的硬骨頭。

寬以待人,心胸廣闊

夷陵之戰中,劉備大軍潰敗,部將黃權再不得已的情況下,率軍投降曹魏,當時大臣們都勸劉備將黃權全家滿門抄斬,劉備卻說,黃權投降曹魏是不得以的舉動,還說:“黃權並沒有辜負我,是我辜負了黃權!”,身居高位,有如此廣闊的胸襟,實為難得,所以後世人都以寬以待人評價劉備。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

三國演義中劉備的人物形象(1000字左右)

劉備長相異於常人,生於貧苦家庭卻胸懷大志。他禮賢下士,思賢若渴,所以能籠絡一大批像關羽、張飛、諸葛亮等有能力的人盡心輔佐他。他關心天下大勢,渴望建立豐功偉績,這也使他被當時人所敬重。所以當劉備幫助陶謙守護徐州時,陶謙將徐州和家人託付給劉備;兵敗投靠曹操時,曹操給予厚待;離開曹操投靠袁紹時,袁紹之子袁譚出城百里相迎;投靠劉表時,劉表出城十里相迎;雖然實力很弱,卻得到荊州、益州大批人才相助。

《三國演義》把劉備寫成一個愛哭的人,諸葛亮為劉備的每次出謀劃策都要叫劉備哭,所以很多人評價劉備時都要強調他愛哭,沒出息。

三國演義裡面所有人物的形象是什麼?

諸葛亮:諸葛亮治國治軍的才能,濟世愛民、謙虛謹慎的品格為後世各種傑出的歷史人物樹立了榜樣。歷代君臣、知識分子、人民群眾都從不同的角度稱讚他,歌頌他,熱愛他。可以說,諸葛亮在歷史上的巨大影響已超過了他在三國曆史上的政治軍事實踐。《三國演義》雖然突出了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業等的積極方面,但又把它無限誇大,把他描寫成智慧的化身、忠貞的代表,並將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魯迅評論說:“狀諸葛亮之智而近於妖。”因此,《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不是真實的歷史人物,而是歷史小說人物。

劉備:陳壽對劉備的評價是:“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及其舉國託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二,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機權幹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狹。”但他“折而不撓,終不為下”。在《三國演義》中,作者把劉備描寫成“仁”的代表,漢室皇權正統的繼承者,因而對劉備的仁愛、寬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徵著力描畫,極盡誇張,但在突出其“仁愛”時卻又落入了“無能”一面,給人以“無能”和“虛偽”的感覺。電視劇中的劉備常常以淚洗面,哭與淚雖然表現了劉備的“仁”,但又給人以劉備的天下是哭出來的印象,扭曲了劉備是“梟雄”、“人傑”的真實形象。

關羽:歷史上的關羽為“萬人之敵”一虎將,傲上而不悔下,恩怨分明,以信義著稱,但“剛而自矜”,勇猛有餘,智略不足。馬超投降劉備後,封為平西將軍。時關羽督荊州,修書與諸葛亮,“問超人才可誰比類”,諸葛亮答信時,稱馬超雖為一世之傑,但不如關羽的“絕倫逸群”,關羽“省書大悅,以示賓客”。這是典型的有勇少謀的武將性格。但在《三國演義》中,因為他是劉備陣營中的人,又有講信義的特點,所以,就被塑造成“義”的化身。他跟隨劉備,不避艱險。下邳被俘,投降曹操,但心繫劉備,只是有感於曹操待他甚厚,因而在離曹歸劉前為曹操殺了袁紹的大將顏良,解白馬之圍。但是《三國演義》中寫關羽下邳投降時相約三事、曹操以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的厚禮待他等卻是子虛烏有。總之,在《三國演義》中,作者是不惜筆墨,把關羽刻畫成“義重如山之人”,因而其形象也被嚴重的扭曲了。

曹操:歷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複雜,陳壽認為曹操在三國曆史上“明略最優”,“攬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曹操御軍三十餘年,但手不釋卷,登高必賦,長於詩文、草書、圍棋。生活節儉,不好華服。與人議論,談笑風生。“勳勞宜賞,不吝千金;無功望施,分毫不與”。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但是,在《三國演義》中,曹操性格品德中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對他殘忍、奸詐的一面又誇大了。因此,羅貫中筆下的曹操是奸詐、殘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

周瑜:歷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謙讓服人,有“雅量高致”。劉備稱他“文武籌略,萬人之英”。孫權則贊他有“王佐之資”。但在《三國演義》中,周瑜成了諸葛亮的墊底人物。寫周瑜,是為了擡高諸葛亮。因此,《三國演義》中的周瑜氣量狹小,智謀也總是遜諸葛亮一籌,根本不像蘇軾所歌頌的周瑜“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千古風流人物”,成了《三國演義》中蒙受最大冤屈的人物。

魯肅:如果說在《三國演義》中,曹操、劉備、諸葛亮、關羽等人的性格、形象雖被扭曲,但多少還有些根據的話,那麼,魯肅這個人在《三國演義》中除了名字外幾乎就全是杜撰了。歷史上的魯肅“雖在軍陣,手不釋卷”,“思度宏遠”,“有過人之明”。他初見孫權,就提出了建國方針:鼎足江東,北拒曹操,待機剿除黃祖,進發劉表,竟長江而有之,然後建號稱帝以圖天下。這與諸葛亮的《隆中對》有相似......

分別分析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在三國中的人物形象

關羽:忠貞神勇、義薄雲天 ,關羽這一人物形象所具有的“義”,是一種具有崇高、正義、神勇、剛直意義的“義氣”——正義之氣。豪氣沖天、一身正氣 忠貞不二、貧賤不移、富貴不淫 神勇無敵,盡顯英雄本色

但他剛愎自用,因小失大 。如華容道釋放曹操.荊州之失就能體現這一點。

他先前是一位義薄雲天的豪傑,英勇善戰的英雄。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故事的發展,關羽由一個普通的馬弓手已經成長為勇冠三軍,功高卓著的“五虎上將”之首。他的個人英雄主義思想迅速地膨脹,變得剛愎自用。劉備: 在《三國演義》中,作者把劉備描寫成“仁”的代表,漢室皇權正統的繼承者,因而對劉備的仁愛、寬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徵著力描畫,極盡誇張,但在突出其“仁愛”時卻又落入了“無能”一面,給人以“無能”和“虛偽”的感覺。電視劇中的劉備常常以淚洗面,哭與淚雖然表現了劉備的“仁”,但又給人以劉備的天下是哭出來的印象,扭曲了劉備是“梟雄”、“人傑”的真實形象。

劉備愛惜人才,尤其對諸葛亮十分敬重,正是因為他敬重諸葛亮,聽從沒有被張飛關羽勸說,才發生了諸葛亮初出茅廬的第一場大勝仗----博望坡之戰。但是,歷史上,劉備也是一個十分奸詐的人:劉備愛才不惜才:例如在劉備準備出兵伐吳之時,諸葛亮也勸說過:“當務之急乃北伐曹賊,恢復漢室。情義之事,可以推後”但劉備不聽,堅持要起全國之兵,消滅吳國,以祭關羽在天之靈。於是就出現了火燒連營700裡,病死在白帝城的慘劇。

話說劉備,並不是一個好人,但也並不是一個梟雄:他的好總結為一字一句:“仁”(可以舉劉璋為例),“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這說明了他的本質。劉備的陰暗一面:騙術太多:騙荊州,騙袁紹,騙曹操等。

劉備的過人之處,有幾個重要的方面。首先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責任感再次,劉備有大才。當時稱其為“梟雄”,其才華表現在多方面,而其中最重要的是戰略眼光

三國演義中劉備的人物形象(1000字左右)

三國演義中劉備的人物形象(1000字左右)_百度知道

三國人物形象概括,

其實如果是我們來評論的話 多多少少會帶一些個人的情感因素

《三國演義》中劉備,曹操,諸葛亮,張飛,人物形象分析,每個人物300字,急急急!!!

劉備篇:

先說說劉備的御人識人上。

劉備為何一開始那麼落魄?其實非常簡單,就是實力使然。他沒有自己的地盤,缺乏成功的物質基礎,結果被打得到處流竄。在那樣的日子裡,沒有發生屬下叛變,實在是不容易的。其御下能力和魅力可見一番。而後來的傑出人才臥龍鳳雛,乃至黃忠魏延等,無不甘效死命,且其大部分人才的獲得,是來自三國中期(中後期可鮮見優秀人才加入曹營的哦)。後來對諸葛亮說的:“馬謖言過其實,不可重用”,證明他比諸葛亮識人能力更高一層。

其次說說他的政治品格。

劉備的口號是興復漢室,自己以皇叔自居,在那個年代無疑非常有號召力。雖然實際效果沒有曹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那麼有效,但在政治上頗得忠於漢室的士大夫階層所接受。而其人寬厚仁義親民的政治風格,最符合中國傳統的政治思想理念。

劉備人望上的巔峰之作發生在曹操南征時。“琮左右及荊州人多歸先主。比到當陽,眾十餘萬,輜重數千輛,日行十餘里”。劉表死後,荊州吏民立馬選擇了深浮人望的劉備,而不是劉琮。諸葛亮勸他攻劉琮,佔荊州,他卻說“吾不忍也”,而三國志記載,劉表臨終想將荊州託付給劉備,劉備卻以“此人待我厚,今從其言,人必以我為薄,所不忍也”拒絕了。

再說說他的軍事才能。

實際上,終劉備一生,蜀漢的軍隊都是他親自指揮的。和曹操一樣,有軍事才能的統帥都會選擇自己統兵。三雄唯一例外的是孫權,這傢伙幾乎沒啥軍事才能,他統兵打的,輸的多... 而委託手下大將指揮的,都效果好。比如:周瑜和陸遜...... 在蜀漢集團中,軍事才能是以劉備為首的,或者說,其他將領尚未能有機會體現出高於劉備的才華,這與劉備地盤小,沒法授權給某位大將有關,例外的只有關羽。

最後說說其人的堅韌個性。

一生顛沛流離,總是被到處趕,卻從來未曾灰心和放棄,堅韌不拔,意志堅定,實在令人讚歎。屢次的打擊,妻離子散,部屬失散,每次都能在失敗時收攏住部下對自己的懷疑,離散的心,用MBA的話說,領導力不可謂不強啊!放到當代社會,這種個性也很值得推崇,奈何演義的緣故,這個個性從來沒有得到正面宣揚。當代也少有人對這個品性看重,悲哀啊......

總結下:曹操有家族和官宦的先發優勢,孫權直接拿了父兄的基業,唯劉備白手起家,鼎立於三雄之間。還是曹操的評價最貼切了:“論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

曹操篇:

《三國演義》中的曹操性格是複雜的,曹操這個人物形象具有多面性。他在小說中剛一出場,就顯示出他的聰明幹練、機智勇敢,以及敢作敢為、的老練和成熟。第一回作者寫道:“操幼時,好遊獵,喜歌舞,有權謀,多機變。”緊接著,他通過在鎮壓黃巾起義中衝鋒陷陣,建立了功勳,謀取了功名,並在以雷厲風行的作風在當地樹立起自己的威信。

曹操在群雄並起的東漢時期,能在官渡之戰裡,以少勝多,打敗袁紹,一統北方,難道不能說明他充實的才幹與能力嗎?他志存高遠,雄心勃勃,恐怕“野心”二字用在曹操身上有些不恰當了吧。

曹操能謀善斷,以統一大業為己任,是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他善於調兵譴將,在每一次戰役裡都精打細算,從而經常取勝。

曹操在治世方面,十分出色。在擔任洛陽北部尉時,曹操不畏權貴豪強,對違反禁令的一律用五色棒打死,令京城震驚,豪強斂跡,沒人敢再犯禁令。在擔任濟南相時,他罷免了八名依附權貴,貪贓枉法的縣級官吏,又下令撤毀祠堂,禁絕祭祀。一時使濟南的社會風氣改變不少。

更可貴的是曹操重視經濟。他鼓勵農耕,大興屯田,使流民生活穩定,從而收買了民心,讓百姓們都盡心盡力的耕作,盡心盡力的為他服務。此外,他還注意興修水利,保護農桑,使黃河兩岸長期無洪災現象,這是他為百姓......

三國演義劉備人物分析600一個事例

入主徐州

黃巾餘黨管亥率眾軍攻打北海,北海相孔融被大軍所圍,情勢危急,便派太史慈突圍向劉備求救。劉備驚訝地答道:“北海相孔融居然知道世上有劉備!”便立即派三千精兵隨太史慈去北海救援。黃巾軍聞知援軍至,都四散而逃,孔融逐得以解圍。後袁紹攻公孫瓚,劉備與田楷東屯齊。

劉備公元194年(興平元年),曹操以為父報仇為名再度攻打徐州,徐州牧陶謙不能抵擋,向青州刺史田楷求救。田楷與劉備一起前往救援,劉備自有兵千餘人及幽州烏丸雜胡騎,又略得饑民數千人,到徐州後,陶謙又給劉備增丹楊兵四千,劉備於是又歸屬陶謙。而此時張邈、陳宮叛迎呂布,攻打曹操,曹操根據地失陷,於是回兵兗州。陶謙表劉備為豫州刺史,叫他駐軍在小沛。

公元195年(興平二年),陶謙病重,對別駕麋竺說:“非劉備不能使徐州安定。”陶謙死後,麋竺率徐州人民迎接劉備做太守,劉備不敢接受。在陳登、孔融的再三勸說下,劉備遂領徐州。

公元196年(建安元年),曹操表劉備為鎮東將軍,封宜城亭侯。袁術率大軍進攻徐州,劉備迎擊,兩軍在盱眙、淮陰相持。這時,呂布偷襲了下邳,俘虜了劉備的妻子。劉備回軍,中途軍隊潰散,乃收餘軍東取廣陵,為袁術所敗,轉軍海西,困頓至極,得從事東海麋竺以家財助軍。於是向呂布求和,呂布將劉備的妻子歸還給他,劉備回到小沛。

不久,劉備再度召募了萬餘人的軍隊,呂布於是率軍進攻小沛。劉備戰敗,前往許都投奔曹操。曹操給與劉備兵馬糧草,讓劉備做豫州牧。其後,人稱劉備為“劉豫州”。

相關問題答案
三國演義劉備人物形象?
三國演義張飛人物分析?
三國演義所有人物?
三國演義主要人物是誰?
三國演義主要人物介紹?
三國演義英雄人物?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名字?
三國演義劉備的性格?
三國演義人物大全?
三國演義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