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行言孫是什麼意思?
邦有道,危言危行 邦無道,危行孫言什麼意思 10分
【原文】
14·3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無道,危行言孫。”
【註釋】
危:直,正直。
孫:同“遜”。
【譯文】
孔子說:“國家有道,要正言正行;國家無道,還要正直,但說話要隨和謹慎。”
[朱注]危,高峻也。孫,卑順也。尹氏曰:“君子之持身不可變也,至於言則有時而不敢盡,以避禍也。然則為國者使士言孫,豈不殆哉?”
[錢解]危,有嚴厲義,有高峻義,有方正義。此處危字當訓正。高論時失於偏激,高行時亦失正。君子惟當正言正行,而世俗不免目之為厲,視之為高,君子不以高與厲為立言制行之準則。言孫:孫,謙順義。言孫非畏禍,但召禍而無益,亦君子所不為。
●自語
5·2“子謂南容,‘邦有道不廢,邦無道免於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孔子特別欣賞南容這樣的人:國家有道時當官,有所作為;國家無道時也能明哲保身。在亂世,正直的品行是不能改的,但說話,就要多多注意了,以勉帶來殺身之禍。保全氣節,同時也要保全生命,這是最高原則。
後世印度的甘地,奉行“不抵抗,不合作”主義,不發一槍一彈,把印度從英國殖民者手中解救出來,竟完全符合孔子的思想。
邦有道,危言危行,邦無道,危行言遜,什麼意思
【原文】
14·3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無道,危行言孫。”
【註釋】
危:直,正直。
孫:同“遜”。
【譯文】
孔子說:“國家有道,要正言正行;國家無道,還要正直,但說話要隨和謹慎。”
請採納~
"邦有道,危言,危行;邦無道,危行,言孫。"是什麼意思?
面對一個不好甚至是壞的制度,一個有責任感的個人應當如何作為?這似乎是近年來一直被津津樂道的話題。其實聖人早早對此就有過說法,“邦有道,危言危行;邦無道,危行言孫。”四書章句集註雲:危,高峻也。孫,卑順也。於是我們知道“危行”不是指如暴力革命、以惡抗惡般的危險行為,而是君子不隨波不媚俗的高潔品行。無論邦有道無道,“危行”都是必須的,而“危言”只能對願意聽言語的人才能發生效力,也才有必要。因此,“言孫”並不是怯懦,而只是為了確保“危行”的可能。同時,這也體現了傳統儒家的一個基本思想,即在言語與行為之間,更重視行為及其後果。而這個“危行”,自然也包括不同流合汙的“不作為”。
然而孔子的這段話,尤其是後半部分,如今卻常被一些慷慨激昂的批評家引以為中國人圓滑與怯懦的證明。他們覺得“言孫”就是說話裝孫子,這怎麼可以呢?起碼要像個老子。於是,彷彿老大中國一下子冒出了無數“真的猛士”,我們如今經常可以觀看到一些激烈的“危言”,以及對於中國的種種弊端痛心疾首的斥責。但是再仔細一看,卻發現藉著互聯網與大眾媒體娛樂的掩護,這些“危言”非但沒有危及這些批評家現實的生活,反倒可以換來宣洩感、喝彩聲、稿費以及高點擊率。於是,一個直接的後果就是,不是我們的社會,而是這些批評家自己,在罵與被罵中日益顯赫起來。
最近學界有兩件“不作為”的“危行”,其掀起的熱浪,卻也可以拿來和之前諸多批評家“危言”的效果相參照。一是清華的陳丹青辭職,一是北大的賀衛方公開拒招碩士生。
在研究生招生制度利弊這個問題上,並不是一直風平浪靜,但賀、陳兩位先生的不同在於,他們並沒有疾言厲色地要打倒什麼、重建什麼,他們只是宣佈退出,退出這個不合理的招生遊戲制度。從博客中國對賀衛方教授的訪談裡,我們可以看到馬丁·路德·金倡導“公民不服從”的隱約印跡,也可以看到耶林“為權利而鬥爭”的現實影響。這種公民權利,也就是“不作為”的權利,用以賽亞·柏林的話來講就是“消極自由”的權利,即我有做什麼的權利,同時我還擁有不做什麼的權利。在近代西方政治思想中,這種“不作為”權利在政治領域的運用,可以從聖雄甘地、托爾斯泰、英國費邊主義者一直追溯到瓦爾登湖畔自食其力的哲人梭羅。但是,在有這麼多西方思想撐腰打氣的鼓舞下,我們卻也可以驚訝地發現,咦,這不正是孔子所說的“危行言孫”?
所以,其實都犯不著扯上那麼多洋大人,也同樣可以在中國思想裡看到現成的這麼兩條道路。你要是覺得這社會還有救,你就可既“危言”糾弊又“危行”正己;你要是覺得這是個爛攤子,你只要以“危行”正己就可以了,發牢騷工沒用。賀陳兩位先生便是如此行事的,這就足以令我們尊敬。但問題是,卻還有眾多看客總盼望著第三條道路,即在自己“行孫”的同時,還做著“危言”治國的美夢呢。
危行言孫怎麼讀
危行言孫怎麼讀
危行言孫讀音如下:
wēi háng yán sūn
危 行 言 孫
邦無道危行言孫,孫的讀音是sun的一聲,還是讀xun的四聲。
孫應該是遜的意思,讀成遜或sùn都行